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1897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docx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

RevisedbyPetrelat2021

 

光明新区总体规划

深圳市光明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

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区。

光明新区的成立是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圳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深圳城市化水平,以及创新管理体制,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次重大探索。

  《深圳市光明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光明新区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期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2008~2020年发展总体规划,对于推动光明新区跨越式科学发展,提高光明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深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光明新区所承载的历史使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暂行规定》和其它有关文件编制,是引领光明新区未来发展的导航图,是描绘今后十三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第一章

  第一节发展基础

  光明新区于2007年5月31日成立,8月19日正式挂牌运作。

管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全面负责辖区内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行使区一级行政事权。

  光明新区位于深圳西部,东至观澜,西接松岗,南抵石岩,北临东莞市黄江镇。

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公明街道面积平方公里,光明街道面积平方公里。

2007年末总人口约80万,其中常住人口约万,户籍人口约万。

光明街道是深圳市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地区。

归侨侨眷7008人,占户籍人口的37%,其中大部分是1978年至1979年从越南回国的归侨,小部分是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回国的归侨。

  2007年,光明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进出口总额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国地税总额亿元(其中国税亿元,地税亿元),预算内财力亿元。

辖区内共有各类大小工业园区66个,其中重点有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深圳市内衣、模具、钟表三大产业集聚基地。

共有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2778家,包括吉田拉琏、信泰光学、华映科技、世纪晶源、创维、飞音通迅、海王英特龙等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此落户。

  2007年,光明新区共有各类学校31所,在校学生4万多人;公明中学、公明第一小学、光明中学、光明小学、东周小学均为省一级学校。

共有医院3家,社康中心32个,医生488人,住院病床600张。

此前,公明、光明街道先后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国家卫生镇”的荣誉称号。

  光明新区自然条件较好,山青水秀,生态优美,物产丰富。

这里有荔枝林、花卉基地、奶牛示范场、滑草场、回归亭、天鹅湖等风景休闲区。

出产荔枝、龙眼、芒果、黄皮和甜玉米等农产品。

特别是光明新区下属的光明集团,拥有中国最大的鲜奶出口基地、全国第一家年出栏达十万头的工厂式生猪养殖基地、亚洲最大的养鸽企业、广东最大的西式肉制品生产企业。

光明集团生产的“光明红烧乳鸽”、“甜玉米”、“晨光鲜奶”、“光侨肉制品”等美食更是驰名海内外。

clear=all>

  表1光明新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07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其中:

第一产业

  亿元

  

  第二产业

  亿元

  

  工业

  亿元

  

  建筑业

  亿元

  

  第三产业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预算内财力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亿元

  

  社会保险参保单位数

  个

  290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人

  90627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人

  40054

  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人

  370881

  ?

  第二节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

光明新区处于穗深港产业轴上的重要节点,是深圳连接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门户之一。

周边交通发达,与香港、福田中心区、蛇口港、宝安国际机场、东莞等都处于“30分钟交通圈”内,到广州约一个小时。

广深港客运专线在光明设站,将大大缩短光明新区与香港、珠三角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提升光明新区在港深大都会乃至港深莞穗发展带的地位,并使新区有条件成为承接香港、辐射东莞的专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以及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二是土地资源优势。

光明新区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建用地平方公里,其中未建用地平方公里,给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较为充足的空间。

  三是生态优势。

光明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周围山体环绕,山青水秀。

耕地面积20040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用地10560亩,占全市的35%;生态控制区面积平方公里,占新区面积的%;绿地覆盖率高达53%。

  四是后发优势。

从发展经济学角度讲,后发地区不一定要经历先发展地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它可以凭借自身的综合条件,吸取先发展地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打造投资洼地,承接先发展地区的信息、技术和资金流,实现跨越式、高起点、高质量发展。

发展起点高,可少走弯路,降低发展成本。

  五是管理体制优势。

与传统的工业园区相比,光明新区在管理范围、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光明新区是深圳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机构精简,职能整合,更有利于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一条龙”、“一站式”的优质服务。

  第三节机遇挑战

  未来十年左右,是光明新区夯实基础,选准方向,创新模式,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存在不少困难和严峻挑战。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的机遇。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广东省、深圳市提出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努力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这为正在积极谋求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发展的光明新区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市的相对落后地区,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落后状况,从而推动深圳市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筹协调发展,实现特区内外一体化,并与深圳市共同迈入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行列。

  第二,深圳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所带来的机遇。

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承担着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光荣使命。

2009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将珠三角地区的改革发展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赋予深圳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一区四市”的发展定位,这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深圳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困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深圳发挥自身优势,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光明新区作为深圳市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步伐以及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探索,承载着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深圳市新一轮跨越式科学发展进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光明新区拥有深圳市最大的可连片开发区域,不仅是深圳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深圳新一轮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希望所在。

这为光明新区高效率、高效益利用土地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三,深港深度合作、珠三角一体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

作为穗深港产业轴上的重要节点以及深圳连接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门户之一,光明新区在深圳与香港共建深港创新圈、深港建立更为紧密的深度合作关系、合力建设国际性城市,以及在珠三角、粤港澳和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中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光明新区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过小,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环境亟需改善;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缺乏,难以满足高端产业发展需要;历史遗留问题突出,拆迁阻力很大,影响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局部遭到破坏,离建设“绿色新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新型管理体制与传统行政体制之间的衔接问题,以开发区体制承担政府主要职能所带来的挑战;来自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通货膨胀不断蔓延,国内城市竞争加剧,以及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带来的挑战。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光明新城建设为突破口和带动点,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两轮驱动,探索城区发展新模式,建设“绿色新城、创业新城、和谐新城”,将光明新区打造成为深圳新时期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

  建设“绿色新城”,就是要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放眼全球、瞄准一流,不仅追求“绿色”的生态,更注重“绿色”的建设理念,重点打造“七个绿色”:

以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营造以和谐为主题的“绿色社区”,强调动静分离、合理规划的“绿色空间”,以及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更有活力的绿色城市形象,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维平衡与稳定,成为深圳建设“绿色之都”的先行者。

  建设“创业新城”,就是要坚持产业第一,突出创新、创业两大主题,按照“一轴两带”发展布局,瞄准产业高端、抢占产业制高点,重点建设IT产业、先进制造业、化合物半导体照明、高端服务业、生物制药、观光农业及生态休闲旅游等六大产业基地。

同时,通过产业带创业、创业促就业,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把新区打造成为创业者的“沃土”、投资者的“乐园”。

  建设“和谐新城”,就是要以提高民生净福利为目标,不断改善民计民生,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努力营造一流的治安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一流的安全生产环境、一流的宜居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更加美好,共享发展成果。

  要把“三个新城”的丰富内涵变为现实,建设好、发展好光明新区,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第一,坚持“产业第一、能快则快、投资拉动”的原则。

一是产业第一,项目优先;二是又好又快,好中求快,能快则快;三是加大投入、投资拉动。

  第二,坚持高端发展的原则。

一是环境高品质,打造既具繁华都市功能,又有田园牧歌、乡村情趣的生态家园;二是项目高科技,打造生态产业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设施高档次,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树立特区新标杆;四是人口高素质,通过产业高端化,促进人才的高级化;五是服务高水平,建立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光明新区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第三,坚持“四先四后”有序发展的原则。

改变过去“一拥而上、遍地开花”的弊端,坚持科学开发、有序发展。

一是先规划后建设,规划优先,稳定规划,维护规划刚性;二是先地下后地上,打造城市“共同沟”,确保地下管网几十年不落伍;三是先修路后开发,拉开新区建设的骨架;四是先保护后发展,构建城市生态区间,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第四,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

在各项发展中,要始终把创新作为光明新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用新措施推进新建设,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用新思路开拓新局面。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弊端,关注人、重视人,注重人的需求,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深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综合发展的示范新区。

二是创新规划思路。

坚持规划先行,整体规划,分期开发。

坚持“功能分区、动静分离”,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坚持“七通不平、道路先行”,尽量不破坏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坚持“公交优先,步行优先;客货分流,人车分离”,科学布局并率先完善交通网络;坚持严格控制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打造“垂直城市”、生态城市。

三是创新产业模式。

坚持产业第一,瞄准世界一流,以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为核心,突出“增量优选、存量优化”,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打造生态产业链,成为深圳新时期重要经济增长极。

四是创新管理体制。

根据“大部门、大综合”制,按照“重心下移、指挥靠前、属地管理、错位布局”原则,推进管理“扁平化”,实施精细化、网格化和错位管理,努力完善“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积极推行服务外包,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格局,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五是创新用人机制。

重点引进和培养有强烈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人才,要求每一个光明新区干部既能“独挡一面”、又能“以一当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第二节战略定位与重点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结合新区发展实际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总体要求,光明新区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为:

穗深港城市走廊上的新型都会区、深圳重要的城市副中心,珠三角经济廊道上的产业高地、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其配套服务区,承接香港并辐射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中心,深圳绿色城市示范区、深港大都会的生态旅游休闲区;用13左右的时间,努力把光明新区建设成为专业先进制造业(含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和专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新中心”,建设成为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新窗口”。

  围绕以上定位,光明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落实国家、省和市的要求,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高。

突出发展增加值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壮大提升传统特色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产业,推进跨越式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

  ——推进功能分区,促进区域合理布局。

根据光明新区资源环境状况,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政府调控手段,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光明新区逐步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产业分工明确、经济实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地区。

根据功能分区,在光明新区构建“一轴、一环、一门户”、“两心、四点、八片”的区域空间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新城。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等设施。

加强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加大公明街道传统产业基地主要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抓紧建设污染处理配套设施,加强对环境监管力度,把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对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打造生态文明新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着眼全局,统筹规划,实行基础设施先行、优先打造高品质环境的战略。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搞好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网络等事关光明新区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公益性工程建设,为吸引高端产业项目和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载体。

重点推进光明新城和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

  ——营造有利环境,积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营造动心的政策环境、放心的法制环境、顺心的体制环境、舒心的生活工作环境和令人倾心的人文环境,吸引和凝聚高素质人才。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居民整体素质;规范人才市场体系,强化人才市场功能。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建设和谐光明。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人口结构优化和总量控制。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外来人口和弱势群体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提高流动人口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其融入当地社会,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努力构建和谐新光明。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建设高效率服务型政府。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光明新区实际,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原则,推进光明新区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健全行政职责体系,整合行政资源,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战略目标

  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努力,光明新区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又快又好协调持续发展。

2008~2010年,GDP年均增长约为30%,到2010年达到350亿元左右;2011~2015年,GDP年均增长约为15%,到2015年达到700亿元左右;2016~2020年,GDP年均增长约为12%,到2020年达到1240亿元。

人均GDP由2007年的40197元,到2020年达到155000万元。

规划期内,GDP和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11%左右。

  ——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深圳的中心地位基本确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

研发设计与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

传统制造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不断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攀升,区域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

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消费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很好地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创业、创新环境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到2010年,生态环境局部受损趋势得到有效控制,“节能、节地、减排”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市政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核心区域主干路网初步形成,文教体卫等公共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到2015年,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自然生态景观更加优美,水资源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用地结构更加优化,交通设施和路网进一步完善,绿色新城初见端倪。

到2020年,光明新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城区生态管理成效显着,完全建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结构协调、功能完善的绿色新城。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群众素质普遍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大为提高,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社会环境基本形成。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全面好转。

  ——体制、法制更加健全。

体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全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对内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力争成为开放水平高、体制机制活的和谐新城。

  表2光明新区2010~2020年主要调控目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属性

  经济

  增长

  GDP

  亿元

  350

  550

  700

  1240

  预期性

  人均GDP

  元

  74100

  91700

  103700

  155000

  预期性

  经济

  结构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70

  69

  68

  65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9

  31

  32

  34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35

  40

  45

  55

  预期性

  人口

  资源

  环境

  常住人口

  万人

  55

  65

  70

  80

  预期性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

  ≤

  ≤

  ≤

  约束性

  万元GDP水耗

  立方米/

  万元

  ≤27

  ≤24

  ≤22

  ≤20

  约束性

  单位建设用地GDP

  亿元/

  平方公里

  ≥7

  ≥

  ≥8

  ≥

  预期性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按常住人口计)

  平方米

  ≥

  ≥10

  ≥13

  ≥15

  约束性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

  ≥3

  ≥

  ≥

  ≥

  约束性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90

  95

  100

  100

  约束性

  中水回用率

  %

  ≥30

  ≥33

  ≥35

  ≥40

  约束性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93

  95

  100

  约束性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

  %

  90

  93

  95

  100

  约束性

  公共

  服务

  人民

 生活

  义务教育完成率

  %

  100

  100

  100

  100

  约束性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

  年

  ≥10

  ≥12

  ≥14

  ≥1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按户籍人口计)

  %

  ≤4

  ≤

  ≤

  ≤3

  预期性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

  %

  100

  100

  100

  100

  约束性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

  %

  100

  100

  100

  100

  约束性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

  %

  100

  100

  100

  100

  约束性

  千人病床数

  张

  

  

  

  4

  约束性

  千人医生数

  人

  

  

  

  3

  约束性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件

  ≤30

  ≤27

  ≤25

  ≤20

  预期性

  百万人火灾事故死亡人数

  人

  ≤7

  ≤6

  ≤

  ≤5

  预期性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人

  ≤

  ≤

  ≤

  ≤

  预期性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年

  18600

  25700

  31100

  51500

  预期性

?

  第四节空间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政府的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和整合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光明新区逐步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和产业分工明确,经济实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新城区。

  光明新区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环境背景,优化城市建设区与周边生态用地的边界,建立紧凑集中、功能多元、生态优先的集约效益型的绿色新城,逐渐形成“一轴、两心、一门户”、“一环、四点、八片”的区域空间格局(见图2和图3)。

  “一轴”:

沿茅洲河空间景观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