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0962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划推动方式Vs需求拉动方式Word文件下载.docx

可以用以下图表示:

从以上的流转图可以看出操作点的生产只和下道有关,如果我们把生产系统看成是生产管道,那么推动管道和拉动管道就迥然不同了。

采用推动生产方式的企业一般中间库存较多,总生产周期(Tpc/t)较长,管道的“粗细”不均匀,通过对生产靠管道的源头施加“压力”来生产,可以想象管道中的一些环节由于受到“压力”将出现“堵塞”或其他问题,就如上图中的返修等,而管道的末端流出产品的速度不均匀,存在质量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拉动系统的管道图:

实行拉动生产的企业都会事先对生产现场做一定的改造,要做到对“管道”的补充能及时响应,对“管道”内的各工序平衡节拍,还要尽量减少物料的移动路程,工序之间的库存点(如果有必要设立库存的话)和操作点的生产批量的设置尽可能精确,并严格执行等等。

拉动管道运作时,产品匀速的从末端流出,同时拉动各自上道的生产进行补料,整个流动是靠后道的“拉动”进行的,“堵塞”现象很少,产品生产周期较短,质量问题较易控制,另外,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生产,能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所以,要完成一个拉动系统,需要有很多方面的支持。

这里我们主要描述一下拉动信号是如何传递并指导生产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看板(KanBan)。

看板类型

1.过程控制看板(IPKInProcessKanban)

IPK是工位间进行有效耦合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不用设置额外标识或场地,也没有看板计算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那么每个工位上的操作者通过什么信号来进行生产呢?

很简单,以工位2为例:

如果IPK2为空,就进行生产,做出C,放在IPK2上;

如果IPK2有C,但自身操作位上空,也进行生产,做出C,做完后IPK2空,就将C放在IPK2上,否则,将C放在自身操作位上

如果IPK2和自身操作位都有C,即停止工位2的生产,直到IPK2空出后,将自身操作位上的C放到IPK2上,再进行生产。

(至于停止生产时员工的工作安排,可采用弹性移动或多工位均衡的方法,具体见《能力平衡》)

通过IPK方法,我们就可以实现单件流,若根据一些产品的特点,不宜单件流的,也可实现小批量流动。

其实,若我们已经进行了工位能力平衡和耦合,物流也能配合工位,只要按上述三点进行操作,就自然而然的实现了IPK方法。

另外我要指出,使用IPK方法的平均在线库存等于工位个数。

2.单箱看板(OneBin)

通过设置工序间库存的触发数量和补充数量来拉动其前道的生产。

我通过以下例子来说明单箱看板是如何运行的。

其中触发数量是如何确定的呢?

触发数量=下道日消耗数量*物料补充周期,在这个例子中,触发数量=500*2=1000件。

第一天,物料数量大于触发数量,不发出物料补充信号。

第二天,当物料数量小于触发数量,发出看板信号(数量为2000件)。

第三天,由于补充周期为2天,物料还未到,所以库存继续减少。

第四天,补充物料(数量为2000件)到达。

你肯定会问,看板(补充)数量是如何确定的呢?

我们当然是希望看板数量尽量的少,最好等于触发数量,这样就可以使库存减少,批量也小。

这时一个精益的目标,是我们进行不断改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但在非理想状态下,考虑到前道补充物料的所涉及到的设备数量、设备切换等问题,我们必须计算出一个合理的看板数量。

如何确定这个量,请阅读“看板的计算”章节。

换句话说,单箱看板适用于补充周期较长,前道设备能力较饱和的情况下。

3.双箱看板

在单箱看板中,若看板数量等于触发数量,那我们就把一个触发数量的物料放在一个容器内,现场放两个容器的物料,这就成了双箱看板,以下图为例:

第一天,没有空箱子,不发出物料补充信号。

第二天,当有一个空箱子时,发出一个箱子的看板信号(数量为1000件)。

一般来说,空箱子就是看板信号。

第三天,由于补充周期为2天,物料还未到,所以继续消耗剩下的一个箱子内的物料。

第四天,补充物料的一个满箱子到达(数量为1000件)。

同理,容器数量=看板数量=下道日消耗数量*物料补充周期。

双箱看板适用于流动性比较好的场合。

4.多箱看板(MultiBin)

多箱看板也称为多卡看板,一般来说,卡和箱子数量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也看成单箱看板的一种延伸,只是原本物料数量规整为卡片数(箱子数),这样的结果使现场操作更简单、更直观。

以下图为例:

在确定触发数量和补充数量后,根据箱子的容量,确定触发卡数和补充卡数,如遇不能整除,取整后加一,如触发数量=900,补充数量=2000,箱子容量=250,则触发卡数=[900/250]1=4,补充卡数=[2000/250]=8。

第一天,有5张卡的物料,大于触发卡数4张,不发出物料补充信号。

第二天,当物料数量对应卡数小于触发卡数,发出补充信号(数量为8张卡2000件)。

第四天,补充物料(数量为8张卡2000件)到达。

但多箱看板的运行有一定的特点,请阅读“看板的运行”章节。

5.电子看板

很多对看板系统情有独钟的人,会反对把信息系统引入传统的看板系统,他们认为用了计算机反而会降低看板系统的优势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信息系统会增加投资,但不可否认,若把以上我们所提到的看板作成电子化看板(其表现形式尽量的保持手工看板的简单和直观),有着许多潜在的优势,比如说不用对看板运行、维护投入太大关注(参见“看板的运行”章节),不会丢失看板,看板自动产生、回收,看板数据汇总分析,可与许多其他系统通过电子方式连接(ERP,条形码系统等)。

6.动态看板

当很多人想把信息系统引入看板系统时,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看板家族中的一个新分类动态看板,与其说是新分类,还不如说成是对原先各类看板的一种新发展。

其“动态”主要集中在对触发量和看板量的确定方面。

在未出现动态看板之前,我们一般根据一段历史数据和对未来的一定预测,考虑到一个较宽松的需求变化范围,计算出触发量和看板量,制订出容器、卡片等一系列看板元素。

一般来说,其使用期较长,不会经常的改变。

而动态看板可根据上述提到的数据进行定期(定时)的更新,使触发量和看板量与未来一段时间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浪费更少。

这一点可以说是把信息系统引入看板系统后一个重大革命,真正体现了精益生产的精髓不断减少浪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若触发量是动态设定的,则原先直线的触发线变成了一条贴近未来需求的折线

看板的计算

看板系统里有两个关键的数量需要确定,就是触发数量和看板数量,我们以下都按日触发为例。

1.情况一:

此物料的供应点不是瓶颈,其物料补充周期与物料数量无关

触发数量=下道日消耗数量*物料补充周期

看板数量=触发数量

2.情况二:

此物料的供应点不是瓶颈,其物料补充周期与物料数量有关(近似成正比)

触发数量=下道日消耗数量

注:

这里假设此物料的日供应数量大于下道日消耗数量,若此物料的日供应数量小于下道日消耗数量,则其供应点就是瓶颈了。

3.情况三:

此物料的供应点是瓶颈,瓶颈原因是由于物料供应点切换时间较长造成的

考虑以下情况

有一台设备生产零件A、B、C,相应数据如下:

零件编号日需求(个)此设备开始生产此零件的准备时间(分钟)正常生产时单个零件生产时间(分钟)A1002001B2030010C104005每天工作时间420分钟(一班)

零件搬运时间忽略

通过以上数据,如何计算此设备于相应下道生产之间A、B、C各自的看板数量和触发数量呢?

参考如下:

日平均生产时间=100*120*1010*5=350

日平均准备时间=420350=70

加权平均准备时间=(100*20020*30010*400)/(1002010)=231

平均每天切换次数=日平均准备时间/加权平均准备时间=70/231=0.303

看板天数=零件种类/平均每天切换次数=3/0.303=10

零件A看板数量=零件A日需求*看板天数=100*10=1000

零件A的补充时间(周期)=(零件A准备时间零件A单位生产时间*看板数量)/420=(2001*1000)/420=2.86

零件A触发数量=零件A的补充时间*零件A日需求=2.86*100=286

所以零件A看板数量=1000,触发数量=286。

同理可计算零件B和C

4.情况四:

此物料的供应点是瓶颈,瓶颈原因是由于物料供应点绝对供应能力小于下道日消耗能力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从瓶颈处的数据作为基础,重新确定下道的日消耗。

其实非常的显而易见,由于瓶颈设备的原因,根本无法完全供应下道的实际需求(可能企业应考虑增加设备或改革工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