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045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doc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2

第二章函数 4

第三章数列 11

第四章三角函数 15

第五章平面向量 23

第六章不等式 28

第七章立体几何初步 31

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41

第九章圆锥曲线方程 44

第十章导数及其应用 49

第十一章统计和概率 51

第十二章复数 60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及其运算

一.集合的概念、分类:

二.集合的特征:

⑴确定性⑵无序性⑶互异性

三.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⑵描述法⑶图示法⑷区间法

四.两种关系:

从属关系:

对象、集合;包含关系:

集合、集合

五.三种运算:

交集:

并集:

补集:

六.运算性质:

⑴,.

⑵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若,则,.

⑷,,.

⑸,.

⑹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为.

简易逻辑

一.逻辑联结词:

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的语句,其中判断为正确的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为假命题.

2.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

3.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4.真值表:

p

q

非p

p且q

P或q

二.四种命题:

1.原命题:

若则

逆命题:

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否命题:

若q则p,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逆否命题:

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

2.四个命题的关系:

⑴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⑵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⑶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则”是真命题,记做,

“若则”为假命题,记做,

2.若,则称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3.若,且,则称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若,且,则称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若,且,则称是的充要条件;

若,且,则称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的充分条件是,则;

若的必要条件是,则.

第二章函数

指数与对数运算

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

如果,则称是的次方根,的次方根为0,若,则当为奇数时,的次方根有1个,记做;当为偶数时,负数没有次方根,正数的次方根有2个,其中正的次方根记做.负的次方根记做.

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两个关系式:

3、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⑴;⑵;

⑶;⑷;

⑸,其中、均为有理数,,均为正整数

二.对数及其运算

1.定义:

若,且,,则.

2.两个对数:

⑴常用对数:

,;

⑵自然对数:

,.

3.三条性质:

⑴1的对数是0,即;

⑵底数的对数是1,即;

⑶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4.四条运算法则:

⑴;⑵;

⑶;⑷.

5.其他运算性质:

⑴对数恒等式:

⑵换底公式:

⑶;;

⑷.

函数的概念

一.映射:

设A、B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二.函数:

在某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称是的函数,记做,其中称为自变量,变化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的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变化范围叫做函数的值域.

三.函数是由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四.函数的三要素:

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函数的解析式

一.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

已知,求函数的解析式.

二.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

已知是一次函数,且,函数的解析式.

三.由函数的图像受制约的条件,进而求的解析式.

函数的定义域

一.根据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

⑴整式:

⑵分式:

分母不等于0

⑶偶次根式:

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⑷含0次幂、负指数幂:

底数不等于0

⑸对数:

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二.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如:

已知定义域为,求定义域;

已知定义域为,求定义域;

三.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定义域.

函数的值域

一.基本函数的值域问题:

名称

解析式

值域

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

时,

时,

反比例函数

,且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二.求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

函数的值域决定于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因此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往往取决于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常用解法有:

观察法、配方法、换元法(代数换元与三角换元)、常数分离法、单调性法、不等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几何构造法和*导数法等.

反函数

一.反函数:

设函数的值域是,根据这个函数中,的关系,用把表示出,得到.若对于中的每一值,通过,都有唯一的一个与之对应,那么,就表示是自变量,是自变量的函数,这样的函数叫做函数的反函数,记作,习惯上改写成.

二.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

、一一对应.

三.求函数的反函数的方法:

⑴求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

⑵反解,用表示,得

⑶交换、,得

⑷结论,表明定义域

四.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

⑴函数与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

⑵若图像上存在点,则的图像上必有点,即若,则.

⑶函数与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

一.定义:

对于函数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如果满足,则称函数为奇函数;如果满足,则称函数为偶函数.

二.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称可进一步验证,如果不对称;

2.验证与的关系,若满足,则为奇函数,若满足,则为偶函数,否则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三.已知、分别是定义在区间、上的奇(偶)函数,分别根据条件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五.若奇函数的定义域包含,则.

六.一次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二次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函数的周期性:

一.定义:

对于函数,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使得当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则为周期函数,为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2.如果函数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的最小正周期.如果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则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函数的单调性

一.定义:

一般的,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如果对于属于此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满足:

⑴,则称函数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

⑵,则称函数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

⑴取值;⑵作差、变形;⑶判断:

⑷定论:

*2.导数法:

⑴求函数f(x)的导数;

⑵解不等式,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

⑶解不等式,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

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复合函数,设,则,可根据它们的单调性确定复合函数,具体判断如下表: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函数的图像

一.基本函数的图像.

二.图像变换:

将图像上每一点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可得的图像

将图像上每一点向左或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的图像

将图像上的每一点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拉伸或压缩为原来的倍,可得的图像

将图像上的每一点纵横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压缩或拉伸为原来的,可得的图像

关于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

将位于轴左侧的图像去掉,再将轴右侧的图像沿轴对称到左侧,可得的图像

将位于轴下方的部分沿轴对称到上方,可得的图像

三.函数图像自身的对称

关系

图像特征

关于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关于轴对称

关于直线对称

关于直线轴对称

关于直线对称

周期函数,周期为

四.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

关系

图像特征

关于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关于直线对称

关于直线对称

关于轴对称

第三章数列

数列的基本概念

一.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二.如果数列中的第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事,它实质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解析式.

三.数列的分类:

按项的特点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摇摆数列

按项数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四.数列的前项和:

与的关系:

五.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如:

在数列中,,,其中即为数列的递推公式,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求出数列中的每一项,同时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推断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至于猜测的合理性,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如上述数列,根据递推公式可以得到:

,,,,进一步可猜测.

等差数列

一.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表示.

二.通项公式:

若已知、,则;若已知、,则

三.前项和公式:

若已知,,则;若已知、,则

注:

⑴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使用的是倒序相加法的方法.

⑵在数列中,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均是关于项数的函数,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关系,前项和公式是关于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关系.

⑶在等差数列中包含、、、、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

四.如果、、成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项,且.

五.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

1.利用定义证明:

2.利用等差中项证明: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

4.利用前项和公式证明:

六.性质:

在等差数列中,

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

即:

若,则.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和也相等,

即:

若,则.

3.依次相邻每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

即:

,,成等差数列.

4.,,,…,,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

三.等比数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