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9371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学自学笔记Word下载.docx

一、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也叫数据导向审计或平淡审计方法,使审计模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在审计方法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账项基础审计一般是以凭单核对为中心,以审查帐目有无舞弊为目标,以数据的可信性为着眼点,以会计科目为着手点,构成一个以审查账目为主的方法与模式。

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

2、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中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控制制度中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针对薄弱环节扩大检查范围。

 

3、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也叫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用以确定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

第4节审计过程与审计循环

1、审计过程

审计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阶段: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2、业务循环与审计内容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设计的审计模型包括销售和收款循环、购货和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和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

3、外勤审计流程和要点

1、签订业务约定书

2、配备注册会计师

3、编制审计计划

4、研究和评价内容控制制度

5、进行审计测试

6、获取审计证据

7、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8、关注期后事项、或有损失及持续经营能力

9、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10、关注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11、编制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P22法制建设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面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建设发展。

第5节注册会计师管理

1、我国注册会计师发展历程

2、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3、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第2章审计规范与审计准则

第1节审计准则概述

1、职业规范体系与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按规范对象不同,可分为独立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

2、国际审计准则

3、美国审计准则体系

4、审计准则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5、审计准则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1、审计准则比审计程序处于更高层次

2、审计准则适用于每项审计业务,审计程序则可按需要变动

3、注册会计师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审计程序的取用,但必须遵守审计准则

六、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第2节独立审计准则

1、审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

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

1、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取信于社会提供了法律保证

2、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3、独立审计准则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使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规范和指南

4、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和客观依据

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

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包括一般准则、外倾准则和报告准则

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

3、执业规范指南

第3节质量控制准则

1、质量控制与质量控制准则

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2、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

3、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4、独立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

第4节职业道德准则

1、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准则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内容包括:

1、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2、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规范

3、对客户的责任

2、独立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

同为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第1节审计目标概述

1、审计对象:

可以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2、审计总目标

注册会计师的总目标是:

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即审计意见包括以下内容:

1、合法性:

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确定。

2、公允性:

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允反映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下列条件:

1、会计政策的选用和重大会计估计的作出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2、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判断或决策的事项均已得到恰当的表达和披露

3、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信息已经得到合理的分类和汇总

4、按照重要性原则,财务报表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3、审计具体目标

(1)管理当局对会计帐项的认定可划分为以下五类具体认定:

1、存在和发生的认定

2、完整性的认定

3、权利和义务认定

4、估价和分摊的认定

5、表达与披露的认定

(2)具体的审计目标

在审计实务中,具体审计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确认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余额是否真实

2、确认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余额是否完整

3、确认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是否确属被审计单位所有

4、确认财务报表中所列示金额的计价是否正确

5、确认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是否都已计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6、确认财务报表中相关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7、确认财务报表中是否恰当地反映了各会计帐项的余额,并且符合相应的披露要求

8、确认财务报表中各会计帐项记录的分类和列示是否恰当

4、特殊审计目标

1、按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

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3、合同的遵守情况

4、简要财务报表

5、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1)会计责任与管理层声明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管理层声明是指审计单位管理层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关于财务报表的各项陈述。

获得管理层声明,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

(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应当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和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第2节审计计划

1、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的工作计划。

基本内容:

6个W

WHY为什么做?

确定审计的原因与目的

WHAT做什么?

确定审计活动与审计内容

WHO谁去做?

确定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助理

WHERE在什么地方做?

确定审计地点与安排

WHEN在什么时候做?

确定审计时间与安排

HOW怎样做?

确定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与相应的审计安排等

审计计划的作用:

1、为设计具体审计程序提供依据

2、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3、便于对审计业务助理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2、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与审核

总体审计策略的编制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3、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与审核

1、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4、分析性测试在审计计划中的运用

1、横向趋势分析表

2、纵向趋势分析表

3、比率趋势分析表:

利用财务报表数据反映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比较指标的动态变动趋势

4、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

第3节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1、重要性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重要性概念是指会计信息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程度

2、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的关系

(1)审计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反向关系

(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对审计程序的影响

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的预防性措施包括:

确定可接受的期望风险分析固有风险初步评估控制风险确定检查风险及相应的审计证据

分析风险与证据之间的关系

期望风险与审计证据是反比关系

固有风险是假定没有内部控制的情况下,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与审计证据成正比关系

控制风险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未能预防或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错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与审计证据成正比关系。

控制风险越高,企业内部控制越无效,审计需要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审计程序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的高低与审计程序详简或审计证据多少成反比

检查风险=期望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4、审计重要性的运用

(1)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企业规模

2、项目内容

3、错误性质

(2)注册会计师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分配于各项目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金额大小

2、项目可容忍的错误程度

3、审计成本

第4节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的协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即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生效的契约

1、审计业务约定书可以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尤其使被审计单位了解企业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及需要提供的合作;

2、可作为被审计单位鉴定审计业务完成情况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

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还是确定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

第4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1节审计证据概述

1、审计证据的来源:

1、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2、实物资产

3、其他信息资料

2、审计证据的作用:

(审计证据对于注册会计师以及整个审计过程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2、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3、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成本的主要因素

第2节审计证据分类

1、按证据内容分类:

按反映经济业务内容是否真实分

1、真实证据:

真实地反映了经济业务实际情况的证据,但它并不证明这种经济业务一定是合法、合理的

2、不真实证据:

指没有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实际情况的证据。

进一步分为不实证据、篡改证据和伪证

2、按证据形态分类:

1、实物证据(盘存证据(内部盘存/审查盘存)、实存证据、鉴定证据)

2、书面证据

3、计算证据

4、言词证据

5、询证证据

6、观察证据

7、环境证据

3、按证据关系分类

1、基本证据

2、确证证据

4、审计证据与证明力关系:

1、注册会计师亲身经历所取得的证据比其间接取得证据的证明力要强;

2、向独立第三方询证而获得的证据比从企业内部询证所获得证据的证明力要强

3、审核外来凭证所获得的证据比审核内部凭证所获得的证据的证明力要强

4、实物证据比书面证据的证明力要强

5、直接证据比间接证据的证明力要强

6、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产生的审计证据比在内部控制较差的情况下产生的审计证据证明力要强

7、从多个来源取得的证据比单一来源取得的证据证明力要强

第3节审计证据质量

1、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形成过程中有以下三种形态:

1、潜在证明力

2、现实证明力

3、充分证明力

2、审计证据的有效性

1、相关性

2、重要性(根据证据反映金额的大小/问题性质来判断证据的重要性

3、可靠性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数量,是决定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主要因素。

为了取得充分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据下列一些因素进行判断:

1、被审事项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2、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3、重点项目

4、代表性项目

5、证据成本

第4节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与分类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于审计全过程

审计工作底稿形成的方式有两种:

编制与取得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核心是取得审计证据支持审计意见

(2)审计工作底稿分类

1、综合类

2、业务类

3、备查类包括审计单位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合营合同、协议、章程、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结构图、董事会会议纪要、重要经济合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研究与评价记录、验资报告等

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要求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同一会计科目不同层次审计工作底稿的勾稽关系

2、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勾稽关系

3、各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试算平衡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4、各财务报表项目审计工作底稿与被审计单位未审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要求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应当实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或总审核人、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的三级复核

5、审计工作底稿的汇总

6、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注意的问题

7、审计档案的保管

按保管期限要求的分类:

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审计档案的保存年限:

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

永久性档案应长期保存。

审计档案最低保管期限届满后,可以将其销毁

第5章审计方法

第1节审计方法概述

1、审计方法的作用

2、审计方法体系

3、审计的一般方法

(1)顺查法/正查法:

它是照会计的处理程序,顺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顺查法是从审查原始凭证作为起点,通过证证核对、证帐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表表核对,适用于经济活动比较简单的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

(2)逆查法

(3)详查法

(4)抽查法

1、任意抽查法

2、判断抽样法/重点抽样法,即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程度、审计的目的和任务等实际情况

3、统计抽样法/随机抽样法

A、简单随机抽样B、机械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

4、电算化审计方法

第2节测试法

1、符合性测试

指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程序,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对拟信赖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效果及该制度是否得到一贯遵循所进行的测试。

(3)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1、检查交易或事项的凭证

2、询问并实地观察未留下审计轨迹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3、重新执行相关内部控制程序

(4)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时间

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不进行符合性测试:

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2、相关内部控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3、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的工作量

(5)控制风险可以被评价为高水平,也可以被评价为低水平

1、注册会计师只有在确认以下事项的前提下,才能将控制风险评价为高水平:

(1)控制政策和程序与管理当局认定不相关

(2)控制政策和程序无效

(3)取得证据来评价控制政策和程序显得不经济

2、注册会计师只有在确认以下事项的情况下,才有将控制风险评价为低水平:

(1)控制政策和程序与管理当局认定相关

(2)通过符合性测试已经获得证据证明内部控制有效

2、实质性测试

是指运用一定的审计程序对账户余额或发生额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实质性测试程序:

1、账户余额测试

2、分析性程序(步骤)

(1)计算某些账户的预期金额

(2)核对统计数据,以印证特定账户余额的合理性

(3)找出例外情况

(4)分析难以理解的事项

3、交易测试

注册会计师可以有效实施的分析性程序包括以下几类:

1、将预算、预测、前期数据和注册会计师的预测金额与实际金额相比较

2、对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

3、将企业的数据与所处行业数据相比较

4、将重要的实际比较与预期比率相比较

5、利用非财务数据或其他数据对账户余额作出预测

3、符合性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测试目的不同

2、测试对象不同

3、测试依据不同

4、测试方法不同

5、测试时间不同

6、测试程序的必要程度不同

联系:

1、实质性测试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是相互补充的

2、实质性测试与符合性测试在执行时间上有时存在交叉,实质性有些工作可以在符合性之前进行。

3、实质性测试与符合性测试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阶段,进行测试的共同目标是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注册会计师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第3节审查法

审查法按应用的技术方法不同可分为核对法、复算法、审阅法、查询法

审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衔接一致:

1、本期与前期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2、同一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4、会计报表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之间的关系

第4节核实法

1、盘点法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两种方法

2、调节法

3、鉴定法

4、观察法

5、询证法查询可分为面询和函询两种函询分为积极函询与消极函询

第5节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

2、比率分析法

3、趋势分析法

4、因素分析法

5、分析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6章内部控制与审计鉴证

第1节内部控制概述

1、内部控制的国际视野

1988年,美国内部控制在结构上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2、内部控制的国内发展

3、新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第2节内部控制规范

第3节内部控制应用

第4节内部控制评价

第5节内部控制鉴证

第6节内部控制测试

1、企业内部控制与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就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在确定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与审计这三个方面关系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应当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了解

2、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确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以及将要执行的符合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如信赖内部控制,应当实施符合性测试

3、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和符合性测试,并非是对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全部内容。

2、符合性测试的前提

3、符合性测试的实质确实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其执行的有效性是符合性测试的实质。

4、符合性测试的种类

1、同步符合性测试

2、追加符合性测试

3、计划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的程序

6、符合性测试的范围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注册会计师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2、相关内部控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3、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7、符合性测试的时间

一般而言,符合性测试的大多数工作是在期中进行的

从审计有效性的角度看来,符合性测试应尽可能安排在期中的后期进行

8、符合性测试的审计抽样

9、评价符合性测试的结果

第7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1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

一、销售与收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