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8903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 1.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81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化学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

 

目录

总述………………………………………………………………………………2

上篇必修课程………………………………………………………………1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3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5

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7

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9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10

下篇选修课程…………………………………………………………………13

选修I……………………………………………………………………………13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13

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天津、山东、海南)………………………………20

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26

选修II……………………………………………………………………………32

系列1实验化学…………………………………………………………………37

系列2化学与社会………………………………………………………………41

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45

总述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化学课程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必修课程努力体现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与发展趋势,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主题。

选修Ⅰ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选修Ⅰ设置“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选修Ⅱ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科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选修II设置“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等开放的系列。

上篇必修模块

普通高中必修化学课程设置5个主题,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必修模块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必修课程努力体现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与发展趋势,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主题。

必修课程不划分模块,共4学分,72学时完成教学内容。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课程内容】

1.1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1.2科学探究过程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与发现、应用与创造的科学实践活动。

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和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

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1.3化学实验

认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作用。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1.4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

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1.5学生必做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完成各主题的必做实验(见各个主题)。

【教学要求及建议】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环保安全意识。

组织学生经历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各类实验活动任务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作用。

促进学生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主题教学策略建议如下:

●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发挥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

●选取真实的、有意义的、引发学生兴趣的探究问题。

●改变学生简单动手做实验的现状,强调高级思维过程。

【考试、评价建议】

✧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做出预测和假设。

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说明假设、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

✧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

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能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

✧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

2.1元素与物质

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2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3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4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5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2.7学生必做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教学要求及建议】

帮助学生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建立基于元素认识物质的意识。

发挥物质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及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的功能价值,建立、丰富学生认识物质及其性质的角度。

通过钠、铁、硫、氮、氯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基于类别、核心元素价态等认识物质性质、设计物质转化的核心角度,形成认识路径,并将其应用于真实问题解决,进而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建立分析解决材料、环境、健康、能源等领域关于物质制备和应用等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促进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主题教学策略建议如下: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

【考试、评价建议】

✧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列举说明胶体的典型特征。

✧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能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霾防治、水体保护、食品安全等)。

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课程内容】

3.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磷、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2化学键

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3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

体会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学习运用变量控制的思想和对比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4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5学生必做实验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原电池。

【教学要求及建议】

关注必修模块“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主题在中学化学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即在初中对物质组成、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物质构成的认识,通过元素周期律表和化学键等核心知识的学习,建立“位-构-性”等认识模型,体会结构与性质的联系;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同时,为“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丰富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角度,并深入揭示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征,理解、应用化学反应规律,调控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学生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主题教学策略建议如下:

●教学中应注重利用实验事实、数据等证据素材,帮助学生转变偏差认识。

●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概括关联、比较说明、推论预测、设计论证等活动。

●发挥核心知识的功能价值,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形成基本观念。

【考试、评价建议】

✧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能结合实验及事实进行说明。

✧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能基于化学键解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能从化学反应限度和快慢的角度解释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

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能初步解释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问题。

✧能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能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元素周期表对合成新物质、寻找新材料的指导作用。

能从物质及能量变化的角度评价燃料的使用价值。

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课程内容】

4.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的,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4.2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知道氧化、加成、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

4.3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

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

结合实例认识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4.4学生必做实验

●拼插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球棍模型。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教学要求及建议】

借助实验、分子结构模型、数据等事实证据认识乙烯、乙酸、乙醇等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认识。

促进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主题教学策略建议如下:

●以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为例,通过拼插模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价键类型以及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

●提倡采用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归纳总结等策略对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进行教学。

【考试、评价建议】

✧能概括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类型。

能描述甲烷、乙烯的分子结构特征,并能拼插甲烷和乙烷的分子模型。

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能描述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能利用它们的主要性质进行鉴别。

✧能列举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结合其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能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能源、材料、饮食、健康、环境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

能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常见有机化学品。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程内容】

5.1化学科学技术在材料科学、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认识化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5.2化学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常见材料类型,结合实例认识材料组成、性能及应用的联系。

体会化学科学发展对药物合成的贡献,初步建立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健康问题的意识。

5.3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结合合成氨、工业制硫酸、石油化工等实例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以海水、金属矿物、煤、石油等的开发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法,体会化学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5.4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认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酸雨的防治和污水处理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5.5化学应用的安全与规则意识

能够正确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的关系。

树立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化学品应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食品与药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意识。

能够作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决策。

【教学要求及建议】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的基本视角、思路和观念,为学生创造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为其在选修阶段继续学习具体领域的相关知识,完成相对开放的研讨与任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形成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并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促进学生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主题教学策略建议如下:

●精选教学素材和应用案例,促进学生赞赏化学、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加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化学视角与真实情境素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讨论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议题,促进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考试、评价建议】

✧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能列举我国体现化学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成果。

能举例说明与化学有关的职业,简单分析这些职业与化学科学领域的关系。

✧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能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能解释使用注意事项,并能科学合理使用。

✧能举例说明重要资源和能源的主要类型、成分和用途;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径,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的使用方案进行评价;辩证地看待资源使用的利弊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

能举例说明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在应用化学成果时能主动考虑其对自然和社会带来的可能影响,权衡化学成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利与弊。

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

✧能借助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下篇选修模块

选修Ⅰ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科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选修Ⅰ设置“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等模块,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均选择“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北京另选“化学与生活”模块,天津、山东和海南另选“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选修Ⅱ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科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选修II设置“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等开放的系列。

选修Ⅰ课程包括3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6学分。

选修Ⅱ课程包括3个开放式系列,每修习完成9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将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以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等方面,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

促进学生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共2学分,36课时完成本模块教学。

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

【课程内容】

1.1体系与能量

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1.2化学反应与热能

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1.3化学反应与电能

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了解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化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应用。

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知道金属腐蚀的危害,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1.4学生必做实验:

●简单的电镀实验

●制作一个简单的燃料电池。

【教学要求及建议】

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形式、能量转化规律、能量的本质等角度深化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认识。

关于能量转化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

关于能量转化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必修定性认识反应热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定量认识。

即知道能用反应焓变定量表征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并能利用盖斯定律理论推算某反应的反应焓变。

在必修模块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深化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电化学认识模型,促使学生基于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本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本质,并基于电化学模型分析各种实用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工业上的电解过程。

促进学生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主题教学策略建议如下:

●结合具体实例(如氢气、氧气反应生成气态水和液态水释放能量不同)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认识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体会引入焓变概念的价值,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充分利用铜-锌双液原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电解熔融氯化钠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等案例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解释、推论预测、设计评价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