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8240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1年高考适应性练习

(一)

生物

一、选择题

1.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古核生物,它们在吞噬真细菌的同时,还吞噬了某种原始的蓝细菌。

蓝细菌为宿主细胞完成光合作用,而宿主细胞为其提供营养条件。

以下说法不支持该学说的是()

A.从组成成分来看,叶绿体外膜与内质网膜很相似,内膜则同蓝细菌的膜相似

B.叶绿体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类似

C.科学家发现叶绿体基因的序列与蓝细菌的基因序列有一定的差别

D.叶绿体有自己特殊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地合成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可知,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古核生物,它们在吞噬真细菌的同时,还吞噬了某种原始的蓝细菌。

【详解】A、叶绿体外膜成分和内质网膜很相似,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结构上直接联系,成分相似,由题干信息:

“真核生物在吞噬真细菌的同时,还吞噬了某种原始的蓝细菌”可知,叶绿体内膜则同蓝细菌的膜相似,该说法支持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A正确;

B、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在吞噬原始的蓝细菌形成的,叶绿体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类似,支持该假说,B正确;

C、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在吞噬原始的蓝细菌形成的,叶绿体基因的序列与蓝细菌的基因序列有一定的差别不支持该假说,C错误;

D、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在吞噬原始的蓝细菌形成的,叶绿体有自己特殊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的合成蛋白质,支持该假说,D正确。

故选C。

2.肌细胞内一种特殊滑面内质网的膜上含有一种Ca2+—ATP酶,可将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入内质网腔中,使内质网腔的Ca2+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

当肌细胞受到神经冲动刺激后,Ca2+被释放出来,肌肉收缩。

高浓度的Ca2+可与一些蛋白质结合,阻止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a2+进入内质网腔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当肌细胞受到刺激时,Na+外流,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C.肌细胞中Ca2+的释放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肌细胞内Ca2+浓度会影响细胞内生物膜成分

更新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Ca2+-ATP酶,可将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入内质网腔中,使内质网腔的Ca2+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说明Ca2+进入内质网腔属于主动运输;“当肌细胞受到神经冲动刺激后,Ca2+被释放出来,肌肉收缩”,说明Ca2+出细胞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Ca2+进入内质网腔需要Ca2+-ATP酶,相当于离子泵和ATP水解酶,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当肌细胞受到刺激时,Na+外流,膜内电位由负变正,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当肌细胞受到神经冲动刺激后,Ca2+被释放出来”,说明肌细胞中Ca2+的释放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高浓度的Ca2+可与一些蛋白质结合,阻止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由膜组成,说明肌细胞内Ca2+浓度会影响细胞内生物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B。

3.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和NADH生成乳酸和NAD+。

它是由两种肽链以任意比例组合形成的四聚体(四条肽链),在结构上有多个类型,广泛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浆中的含量

B.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的同时生成少量ATP

C.乳酸脱氢酶的四聚体肽链的组合类型最多有4种

D.不同结构的乳酸脱氢酶能催化同一种反应,说明该类酶不具专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NAD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乳酸。

【详解】A、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和NADH生成乳酸和NAD+,参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而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强度高于正常血浆中的细胞,因此骨骼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浆中的含量,A正确;

B、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能量的释放,不能生成ATP,B错误;

C、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肽链以任意比例组合形成的四聚体(四条肽链),其比例可以为0∶4、1∶3、2∶2、3∶1、4∶0,共有5种,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不同结构的乳酸脱氢酶属于同一类酶,仍然能说明该类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A。

4.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

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多于白色个体数量

B.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频率下降到25%

C.白色个体连续淘汰2代,羊群中Bb的比例为2/3

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交配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1、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会使种群中B基因频率持续升高,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详解】A、淘汰前,该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黑色个体数量(B_)所占比例为0.5×0.5+2×0.5×0.5=0.75,多于白色个体数量,A正确;

B、淘汰一次后,BB:

Bb=1:

2,再自由交配一次,BB:

Bb:

bb=4:

4:

1,淘汰掉bb,BB:

Bb=1:

1,b的基因频率是1/2×1/2=1/4,B正确;

C、淘汰一次后,BB:

Bb=1:

2,再自由交配一次,BB:

Bb:

bb=4:

4:

1,淘汰掉bb,BB:

Bb=1:

1,羊群中Bb的比例为1/2,C错误;

D、若每代均不淘汰,不论交配多少代,基因频率不变,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为1/2,D正确。

故选C。

【点睛】

5.物质a是一种来自毒蘑菇的真菌霉素,能抑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Ⅱ、Ⅲ参与的转录过程,但RNA聚合酶Ⅰ以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其均不敏感。

下表为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分布、功能及特点,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细胞内定位

转录的产物

对物质a的敏感程度

RNA聚合酶Ⅰ

核仁

rRNA

不敏感

RNA聚合酶Ⅱ

核基质

hnRNA

敏感

RNA聚合酶Ⅲ

核基质

tRNA

对物质a的敏感程度存在物种差异性

注:

部分hnRNA是mRNA的前体,核基质是细胞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

A.三种酶的识别位点均位于DNA分子上,能够为转录提供能量

B.使用物质a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而影响其生命活动

C.翻译过程和三种酶直接参与的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RNA聚合酶Ⅲ的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Ⅰ、Ⅱ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2、三种RNA聚合酶分别参与不同的RNA的合成,RNA聚合酶Ⅰ和RNA聚合酶Ⅲ的转录产物因为参与翻译过程,也会影响其他的酶的合成。

【详解】A、酶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

B、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对物质a不敏感,故物质a不会导致肺炎双球菌细胞内核糖体数量明显减少,B错误;

C、转录过程中发生T-A,A-U,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翻译过程中发生A-U,U-A,C-G和G-C的碱基配对方式,C错误;

D、RNA聚合酶Ⅲ参与tRNA的形成,t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故其活性减弱会影响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I、II的合成,D正确。

6.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

其杂交子代在长势、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

人们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

B.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

D.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

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根据题干中“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可推出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A正确;

B、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C正确;

D、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说明杂交后代可育,因此栽培稻与野生稻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D正确。

故选B。

7.冬泳是许多人爱好的一项体育运动。

在冬泳过程中,有关身体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C.在饥饿状态下进行“冬泳”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

D.出现面色苍白,这是机体偏离稳态的表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A正确;

B、寒冷环境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B正确;

C、在饥饿状态下进行“冬泳”,缺乏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C正确;

D、人体长时间处在严寒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以会表现出面色苍白,此时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故选D。

8.一种致病性极强细菌的外毒素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β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α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

科研人员已硏制出预防该细菌传染病的疫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选择该细菌的β外毒素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

B.研制出的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C.首次注射该疫苗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抗体

D.该疫苗的注射可以保护易感人群,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可以和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附着。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详解】A、α亚单位毒性强,不能用于疫苗的制作,应选用无毒性的β亚单位作为疫苗的有效成分,A正确;

B、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器官移植时诱发排斥反应的抗原,接种疫苗后,机体首先发生的是体液免疫,不能识别并结合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B错误;

C、首次注射疫苗后,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C正确;

D、疫苗作为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9.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

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

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这对夫妇4次妊娠的胎儿中需要停止妊娠的是Ⅱ1和Ⅱ4

B.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C.检测突变基因的RNA分子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为—UGCACAA—

D.正常人群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占1/10000,Ⅰ2若与一正常女性再婚,生出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80000

【答案】A

【解析】

【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均为携带者,设相关基因为B、b,则该夫妇的基因型均为Bb。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根据电泳条带分析,假设患病基因用b表示,则夫妇基因型均为Bb,四个胎儿基因型分别依次是BB、bb、Bb、BB,应该终止妊娠的是2号胎儿,A错误;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属于遗传病,将正常血红蛋白的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可达到治疗目的,B正确;

C、据图可知,突变基因的核酸序列-ACGTGTT,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则作为探针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为-UGCACAA,C正确;

D、男性基因型为Bb,若与正常女子Aa(正常人群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占1/10000)再婚,则生出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10000×1/4×1/2=1/80000,D正确。

故选A。

10.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必须依赖细胞膜上受体的识别

B.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一般都具有双向性

C.无论生物体内还是生物体外,传递每一种信息都必须依赖具体的信息分子

D.人体产生的能促进细胞代谢的甲状腺激素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上的受体并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往往是信号分子通过一定的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一般是单向的;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都具有双向性。

【详解】A、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是都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的识别,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

B、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往往是信号分子通过一定的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一般是单向的,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不一定依赖于信息分子,如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C错误;

D、人体产生的能促进细胞代谢的甲状腺激素属于体内的信息分子,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在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个体间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

11.独脚金内酯是一种植物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植物激素,俗称分枝素。

它与生长素的信号传导有很密切的联系,能够调节侧枝发育和茎根增粗。

科研人员用独脚金内酯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独脚金内酯可能影响植物形成层的活动

B.独脚金内酯能够协调其它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C.相比野生型植株,突变体植株可能对独脚金内酯敏感

D.独脚金内酯对野生型植株侧枝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

2、由柱形图分析可知,随着独脚金内酯浓度的增加,野生型植株的侧枝的产生受到抑制,而突变体侧枝数目变化不明显,由此推测野生型植株可能对独脚金内酯更敏感。

【详解】A、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独脚金内酯与生长素的信号传导有很密切的联系,能够调节侧枝发育和茎根增粗;而形成层,一般是指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中,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由此推测独脚金内酯可能影响植物形成层的活动,A正确;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独脚金内酯作为新型植物激素,与生长素的信号传导有很密切的联系,能够调节侧枝发育和茎根增粗,故独脚金内酯也能够协调其他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B正确;

C、由柱形图分析可知,使用独脚金内酯处理对突变体侧枝数目变化影响不明显,而独脚金内酯对野生型植株侧枝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由此推测野生型植株可能对独脚金内酯更敏感,C错误;

D、由柱形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野生型植株使用独脚金内酯处理后,侧枝的产生数目降低,这说明独脚金内酯对野生型植株侧枝的产生有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

12.《齐民要术》记载了--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

“大率酒-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

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

数十日,醋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性,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A正确;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B正确;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错误;

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D正确。

故选C。

【点睛】

13.下表是对某荒地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其中GP表示生物体同化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能量,R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

KJ·m-2·a-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食物链环节

未利用

GP

NP

R

植物

210.69×109

248.28×109

211.43×109

36.85×109

田鼠

1.85×106

736.88×106

25.12×106

711.76×106

232.79×105

5.44×105

227.35×105

A.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植物的NP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利用

B.田鼠和鼬的呼吸消耗很高,被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以热能散失

C.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6%,不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D.据图推测以鼬为主要食物的捕食者需较大捕食范围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

捕食关系的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从表中可知,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8.28×109,表中显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

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详解】A、图中植物的NP(表示生物体贮存能量211.43×109)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210.69×109),所以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植物的NP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A正确;

B、表中数据显示田鼠的GP为736.88×106,其中呼吸消耗R为711.76×106,鼬的GP为232.79×105,其中呼吸消耗R为227.34×105,可见,田鼠和鼬的呼吸消耗很高,被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B正确;

C、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上下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该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图中田鼠到鼬的传递效率为232.79×105/736.88×106×100%=3.16%,不是每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也符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规律,C错误;

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越多,所以据图推测以鼬为主要食物的捕食者需较大捕食范围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维持种群的延续,D正确。

故选C。

14.下列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

B.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时,欲将1ml样品稀释10倍,应加入10ml无菌水

C.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

D.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应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时,欲将1ml样品稀释10倍,只需加入9mL无菌水,B错误;

C、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C正确;

D、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应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D正确。

故选B。

【点睛】

15.干细胞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带来新希望。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干细胞是从原始性腺或囊胚期滋养层细胞中分离出来

一类细胞

B.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C.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D.胚胎干细胞通过诱导分化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以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胚胎干细胞:

(1)来源: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