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5845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主要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以及柏、桦、栎、椴、水曲柳等阔叶树,其中针叶树的比重占1/3。

③天然草地资源。

本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赤峰市北部和松嫩平原西部。

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是目前亚欧大陆保存较好的三大优良草场之一。

(3)水资源分布不均。

东北区水资源的特点是东丰西欠,北多南少,总量属中等,人均占有量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72.5%。

(4)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东北区矿种比较齐全,已发现有120个矿种,已探明总量的有100余种。

其中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达45种。

2.东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还要特别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又可提供粮食、肉类、水产、药材等物质资源。

湿地资源遭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重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今后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能靠垦殖湿地以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对现有湿地资源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建设、有效保护,实施有利于保护湿地、改造农业生态条件的农业综合开发。

3.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就应该按WTO规则行事了。

如果在加入WTO前,甚至这之后我们还没有作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那么这必然给我们的生产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东北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写照。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长期以来,东北的大豆、小麦、玉米,甚至甜菜亚麻等农产品,行销全国,可谓“皇帝女儿不愁嫁”。

然而,面临加入世贸组织,东北的农产品却一下子不吃香了。

曾给东北农民带来丰厚收入的“金豆子”,近年来,价格一直下滑,由1996年的2.2元/千克下降到2001年的1.6元/千克,而且还在逐步丢失国内的许多市场。

我国农民种的商品粮与市场真正的商品还差多远?

这要切实转变观念:

一是要为了销(市场)而种,而不应该为了种而种,为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迫在眉睫。

二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比简单地增加农产品的数量更易提高生产效率。

 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  )

A.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B.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热量

C.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

D.冬季气候寒冷、土地冻结对来年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产有利

答案 BD

解析 东北平原位于黑、吉、辽三省,由于东北地区呈马蹄形,其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环绕,中部是广阔的东北平原,地势应该是四周高,中部低;

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和水分配合较好,可满足水稻的生长,但由于冬季寒冷,冬小麦无法越冬,是我国春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

冬季气候寒冷,有利于杀死病虫害,冻土层可阻滞地表水下渗,对春天农业生产作物播种和生产有利。

专题二我国的主要工业基地比较

工业

基地

位置

发展条件

中心

工业部门

地位

辽中南

工业基地

辽宁省

中部、

南部

①丰富的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沈阳、

大连、

鞍山

钢铁、煤炭、

造船、化工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

业基地

北京、

天津、

唐山地区

1丰富的铁、石油、

海盐等资源;

2统一的电网;

③便

利的铁路、公路、近海

运输;

④紧靠山西能源

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

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唐山

钢铁、化工、

机械、纺织、

食品、采煤、

冶金、陶瓷等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

上海、

南京、

杭州地区

1历史悠久,工业基

础雄厚;

②丰富的资源;

③雄厚的技术力量;

④统一的电网;

⑤发达的

水、陆、空交通运输

杭州

轻型及精密

机械、轻纺、

电子、化工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

洲工业基地

珠江三

角洲

靠近香港、东南亚,

多侨乡,便于利用

外资发展工业

广州、

深圳、

珠海

多种加工工

业和制造业,

如家用电器、

服装、食品、

玩具制造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灰霾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常见天气。

灰霾是由大气中大量微小颗粒物聚集而成。

读“广州市1954~2004年灰霾天数分布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    年代以后,广州市的灰霾天数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0年代后期,经过治理广州市灰霾天数明显减少。

但2000年以后,灰霾天数再次上升,这与    数量的增长有关。

(3)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易出现灰霾天气的自然因素有(多选)(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

B.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南岭阻挡,风力较弱

C.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D.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

答案 

(1)80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增多 

(2)汽车 (3)ABC

解析 本题以近几十年珠江三角洲出现的“灰霾”这种常见天气为切入点进行命题。

灰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的发展、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汽车数量的增加等社会经济因素,再加上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

 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

阅读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地区。

材料二 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将迁出北京城区,在曹妃甸岛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

新址曹妃甸岛与陆地之间有150平方千米的滩涂可利用。

曹妃甸是我国少有的不需要人工开挖航道的大型深水港,能停靠25万吨级船舶。

(1)环渤海区域包括我国沿海工业地带中的    工业区、    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地区。

(2)该区域有我国最大的    盐场,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港口A是    ,该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外贸口岸。

分析A港建设的区位优势与不足:

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

劣势是

(4)从交通运输、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首钢迁址的原因:

(5)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举行,北京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有(多选)(  )

A.将部分污染性企业迁出市中心B.加强宣传,提高市民英语水平

C.扩大绿地面积D.加强投资,改善居民就业环境

E.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1)京津唐 辽中南 

(2)长芦 沙岸、泥岸;

雨期短,春季至初夏气候干旱、风力大、蒸发量大 (3)天津 地势平坦,为港口设施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空间条件 经济发达,在北方港口拥有广大的经济腹地 位于海河入海口,港口经常淤积

(4)交通运输:

曹妃甸岛地处渤海湾,拥有大型深水港,交通便利;

土地利用:

150平方千米的滩涂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远离城市,有利于保护首都环境 (5)ACE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环渤海区域所包括的范围。

(2)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要求地势平坦,晴天多,风力大,蒸发量大的临海区域;

而长芦盐场这些条件都较好。

(3)评价一个港口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

天津港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

天津港自然条件中港口的水域条件较差,水浅,易淤积。

(4)首钢迁址曹妃甸主要因为曹妃甸有优良港口、广阔土地资源和减轻了对北京市的污染。

(5)改善北京市环境方面的措施主要包

括企业搬迁、扩大绿地面积和加强城市规划、建卫星城。

因此答案为ACE。

章末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中,为该地形区地理特征的是(  )

A.有“水乡”之称

B.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C.由黄河、淮河、海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D.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经纬网定位可知,这里应是我国东北平原,它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2.该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

A.小米、春小麦B.大豆、甜菜

C.春小麦、玉米D.大豆、大米

解析 小米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春小麦、玉米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普遍;

大豆在此地区的区域优势与黑土密切相关,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

读“局部地区水系图”,回答3~5题。

3.甲地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 甲地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所以其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发展(  )

A.水田种植业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

答案 C

解析 乙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适宜发展畜牧业。

5.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因素

解析 由甲到乙是东西方向的变化,表现为由森林到草原的变化,因此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阅读下面日记:

“今天天气真冷,强劲的西北风直灌脖子,不化的积雪把大片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看来还得一两个月这些积雪才能融化,流入江河。

温度计的读数降到零下20℃以下,比往年1月的平均气温(-20℃)还低。

可是高高井架旁的钻井工人,为了增产石油,个个忙得脸上正冒着热气。

”据此回答6~8题。

6.日记中描写的油田可能是(  )

A.辽河油田B.胜利油田C.华北油田D.大庆油田

答案 D

解析 根据日记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以确定该地为东北地区,是中温带或寒温带地区。

因此只能是大庆油田,其他三个油田都位于暖温带。

7.“千里沃野”指的是黑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

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风化形成

C.流水侵蚀带来肥沃的土壤堆积而成

D.农民年年施用粪肥培育而成

答案 A

解析 黑土主要是在半湿润地区草甸化草原上发育的,具有深厚的腐殖质积累和淋溶过程的土壤。

据此可确定A项正确。

8.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

A.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

B.位于中温带,耕地面积广大,但水资源不足

C.平原辽阔,土壤肥沃,但热量不足

D.土壤肥沃,光热充足,但水资源匮乏

解析 结合东北平原的气候和土地资源优势可确定C项正确。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①——城市人口比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江苏省三大产业的变化和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

近些年来,江苏省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因此曲线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江苏省城市人口的比重迅速增加,因此曲线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

在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因此曲线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曲线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10.图示曲线反映了(  )

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②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③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④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人口的比重增长最快,其次是第三产业,其产值比重在1990年超过第一产业,城市人口增长比第二产业发展要快。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11~12题。

1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解析 左图中的陡坡占较大比重,而右图反映出该地种植业比重很大,说明该地存在陡坡开荒,过度农垦现象。

1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 该地地形复杂,陡坡、缓坡、平原、水面都具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13~14题。

1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14.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答案 13.D 14.A

解析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沿海地区的转移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和市场腹地相对狭小是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是(  )

A.增加化肥、农药投入B.加大科技投入

C.增加农业机械投入D.增加劳动力投入

解析 甲是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省,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加大科技投入,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6.图中乙区域和新疆都是我国棉花生产基地,它们生长条件差别最大的是(  )

A.春播期的水B.夏季生长期的水

C.秋季采摘期的天气D.土壤的性质

解析 乙位于河北省,夏季降水较多;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

其原因有(  )

①环境条件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 ②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③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主要流向这些地区 ④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同发达地区十分接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首先理解人口承载状况概念的含义,它指的是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该题的条件可见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小,说明了其环境承载量增加,理论人口密度增加,从而使人口承载状况变小,另外由于人口的流动使实际人口密度减少也会导致人口承载状况变小。

18.目前,广东省正以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为突破口,打破岭南地理的天然屏障,连接周边地区,有利于(  )

A.大珠州三角经济区拓展经济腹地

B.为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开辟快捷的出海通道、物流通道

C.泛珠三角省区能源等资源调往珠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向泛珠三角省区转移

解析 要加强“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就必须加强交通建设,广东省建设出省高速公路通道主要是拓展大珠三角经济区经济腹地,增强“泛珠三角(9+2)”区域内部联系。

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  )

A.湖南B.广西C.黑龙江D.山东

解析 从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在甘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该分布在南方的省区。

湖南、黑龙江和山东没有大面积的甘蔗种植。

20.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资源B.人们的观念和政策C.水源D.技术

解析 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选项A、C、D很明显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质量低、农作物生长不良的土地,成为农业低产区。

材料二 我国某农业低产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东北农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垦区,黑土是其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

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1)简述图中所示地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主要原因。

(2)简要说明东北地区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肥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 

(1)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为低产土壤之一;

地形为丘陵,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2)黑土培肥,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

防止黑土的冲刷,加强对坡面、沟壑的管理,并植树造林。

解析 本题主要对比我国南方红壤与北方黑土的差异。

南方的红壤是低产土壤之一。

由于当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地质量下降。

东北的黑土防止肥力下降的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加强管理,防止黑土的冲刷。

22.下图为“我国广东省地形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之一。

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出口基地;

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糖蔗、10万公顷北运蔬菜基地;

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12万公顷之多;

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果、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2)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菠萝种植的有利条件。

(3)阅读下表,描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受其影响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

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

电子、

电气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

食品饮

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

精工

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答案 

(1)水稻(粮食)播种面积减小(或粮食产量减小);

农作物品种多样化(增加)(或答三种以上种植品种);

农业产品出现地域专营(或答出现具体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