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5569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思考:

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威尼斯水城两岸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威尼斯之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威尼斯之旅,感悟美景。

二、研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小艇的样子。

(第2自然段)

1.同学们,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呢?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找一找,看看谁能最快发现。

2.你发现作者在描写上有何特点吗?

(用了三个比喻句)

3.这三个比喻都是写小艇样子的,去掉一个不也一样吗?

生:

不行。

三个比喻是从三个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小艇的三个特点:

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去掉一个就无法全面表现小艇的特点。

4.小结。

作者用三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小艇的特点,展现了小艇独特的样子。

可见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所以才描写得这样精彩。

5.指导朗读。

哪三位同学能够把小艇独特的样子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二)坐在小艇中的感受。

(第3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一定非同一般,请同学们静静地和老师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师深情朗读: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2.同学们,这次旅行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非常惬意、舒服,富有情趣。

具有威尼斯的特色,能够体验威尼斯特有的风情。

3.请大家带着这美好的感觉,齐读第3自然段。

(三)船夫的驾驶技术。

1.我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可以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真是很有情趣。

这就不得不提到船夫,请同学们默读描写船夫的段落,看看船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驾驶技术高超、老练)

2.是啊,文中只用了一个词就准确地写出了船夫不一般的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3.从哪里能看出船夫驾驶小艇时操纵自如呢?

指名说,互相补充。

来往船只很多,他会怎样?

毫不手忙脚乱。

河道上非常拥挤,他会怎样?

左拐右拐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会怎样?

平稳穿过,速度极快,还能做急转弯。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4.船夫的驾驶技术真是不简单!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去掉?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能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能做急转弯。

“总”说明不是一次两次,只要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都能平稳地穿过。

“而且”“还”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进一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同一般。

用上这些词更能够表现出作者的赞叹、敬佩之情!

5.大家再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句话没有直接写船夫,去掉它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最后一句话是侧面描写,进一步衬托了船夫的技术高超。

6.(多媒体展示第4自然段)我用三种颜色把这段内容分成了三部分,你知道为什么吗?

(先总写驾驶技术高超,再具体写,最后侧面描写。

7.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分组朗读,再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

(四)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1.船夫的技术这样高超,那人们会坐着小艇干什么呢?

快速浏览最后两段,筛选主要信息。

(做生意、谈笑、去郊游、去教堂、回家)

2.想一想,人们还会坐着小艇去干什么?

(找几名学生想象)

3.这么多人都会乘坐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人们不仅白天离不开小艇,就连晚上也同样离不开小艇。

半夜,戏院散场了……(引出第6自然段,学生齐读)

4.想一想:

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

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

(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

晚上,当小艇送走最后一批客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时,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5.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让你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6.小结:

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将描写事物与人们的活动联系起来,将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相结合,真是十分巧妙。

7.配乐朗读。

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

配上音乐,男女生分角色来读一读。

(男生读描写威尼斯沉睡之前的喧闹的部分,女生读描写小艇停泊后威尼斯归于寂静的部分。

)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威尼斯的夜景!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法国作家乔治·

桑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

而我国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威尼斯》也别具一番风味。

课下请同学们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比较三篇文章写法的相似之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不同之处,发现语言文字里所蕴含的信息,从而不仅能深深地为威尼斯的小艇所吸引,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写下自己的心灵体验。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更让学生习得了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19、牧场之国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尊”等16个字,会写“运河、仪态”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抓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教师(板书:

牧场)提问:

看到“牧场”这个词,在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呢?

(草原、牛、羊、马……)

(出示荷兰牧场的图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牧场之国。

(板书:

牧场之国)

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哪里吗?

——荷兰。

(介绍荷兰的基本情况,出示有关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加上配乐,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荷兰的牧场风光,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远眺(tià

o)、吆喝(yāohe)

着重分析指导“凳、吆、铃、罐”,并在黑板上示范。

(“凳”是上下结构,笔画是:

横撇、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撇、横折弯钩。

“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口”,右边是“幺”。

“铃”的部首是“钅”,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罐”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缶”,右下方是“隹”,不要写成“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回答问题:

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次)

3.朗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介绍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奶牛的天堂。

(2)骏马的世界。

(3)牲畜的王国。

(4)宁静的夜晚。

四、关注富有情趣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

反复读一读,并跟同学交流,说说有趣在哪儿。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作者对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讲了牧场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牧场之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1自然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总结句。

“之”的意思是“的”。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中心。

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开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默读第2自然段。

(1)第一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牛的数量很多。

从“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看出。

(3)品读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③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5)此刻,如果你站在牧场的中间,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

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安静而和谐。

奶牛的天堂,安静和谐)

3.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

(2)观看骏马奔腾的视频。

让学生交流感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自由驰骋。

骏马的世界,自由驰骋)

4.齐读第4自然段。

真正的荷兰,在白天时,除了奶牛安静和谐,骏马自由驰骋,还有什么呢?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牲畜陶醉在自己的王国里。

牲畜的王国,悠然自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

(寂静)

(2)从哪里可以看出荷兰的寂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的梦乡。

宁静的夜晚,祥和寂静)

6.“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

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

这句话反复出现,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辽阔无垠,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膘肥体壮的骏马,自由驰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上,绵羊、猪群、小鸡、山羊,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天边的晚霞渐消,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祥和寂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作者描写牧场之国,有动有静,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对牧场之国的喜爱之情。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是一朵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请拿起你的笔,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荷兰的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感受牧场之国的美好,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20、金字塔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

课文是什么体裁?

结构是怎样的?

(写景散文。

“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

改为陈述句是:

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

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

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

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

(引导:

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

金字塔历史悠久。

(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

金字塔外观雄伟。

(“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

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

工艺精湛。

(“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

设计巧妙。

(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

(答案不唯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

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金字塔的资料,了解金字塔的基本情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文本的一种,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读图和筛选信息。

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总结,培养了他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和能力。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讲解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讲解员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2.学会列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每个人都有梦想,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入主题。

小时候,我觉得成为一名讲解员是很酷的一件事。

我想站在大舞台上为人们讲解家乡的美食美景,我想在博物馆里为人们讲解历史悠久的文物,我想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为人们讲解我最爱的学校。

2.这节课将给大家一个成为一名讲解员的机会。

二、准备工作,确定主题。

 大到为人们讲解地球、宇宙,小到为同学讲解自己的家庭、班级,这都属于讲解。

1.我们应先确定好讲解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事物。

分组讨论(四人一个小组),把自己想讲的对象说出来,组内讨论哪个更适合作为讲解对象,最后确定主题。

2.确定好主题后,开始搜集相关资料。

小组合作,四人分工,找同一主题不同方面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3.把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归纳。

语言简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懂得有舍有得,不需要把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用到讲解词中。

4.按照一定顺序列提纲。

先各自列提纲,再组内讨论交流,最终确定一份。

5.根据提纲写出讲解词。

写完组内讨论、修改,最后定稿。

(开头语)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的×

×

省×

市。

(概括介绍)介绍位置、范围、地位、历史、现状、发展前景等。

(重点讲解)景物的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等方面。

(结束语)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啦,期待你们的再次光临,再见!

三、展示交流。

 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

(或各个成员负责不同部分的讲解)其他小组分别记录下本次讲解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打分。

前三名可参加决赛,争夺“小小讲解员”的称号。

要求:

1.每组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

2.讲解时,条理要清楚,语气、语速要适当,善用动作、表情等。

3.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将收集的图片资料投影,或者做成ppt、影像等。

教师全程记录,为下一阶段点评做准备。

四、提出建议,适当修改。

1.各小组上交评分表,老师统计分数。

2.公布前三的小组排名,排名靠后的只公布分数。

3.按出场顺序评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讲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4.学生代表发言完毕,老师再进行补充分析。

能否脱稿?

动作、表情是否自然?

有没有与听众互动?

是否出现语病?

语言是否通顺?

逻辑是否合理?

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鼓励排名靠后的同学,希望他们正视不足的地方,继续努力。

排名前三的同学应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对讲解的内容做调整。

五、我是“小小讲解员”。

 决赛上,同学们与初赛时相比,显得有些紧张,发言代表们认真地背着台词,组员们加油鼓劲,评委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想要找出破绽。

(可以用影像记录选手上台的全过程,留住一份属于他们的回忆。

点评:

要讲出与众不同的点,吸引听众,同时,对于自己所讲内容,要保证准确无误,不能只求新鲜有趣。

比赛结束,评分统计,选出“小小讲解员”,并进行颁奖(冠军、亚军、季军)。

我是小小讲解员

确定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列提纲→定稿→开始讲解(动作、表

情到位,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1.指导学生充分思考,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

让学生注意语言的表达,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

2.各小组派代表讲解有些费时,可以按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

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

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

故宫。

位于北京市中心。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

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

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

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

比如,外观、结构等。

(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

(3)历史上有何变化?

(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

(注意:

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

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

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

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