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199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考地理复习
(一)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1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
“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
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3地球有多大:
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4地球仪:
南极、北极、地轴。
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高纬度66.5~90
中纬度23.5~66.5低纬度0~23.5高纬度南北极圈内中纬度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低纬度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
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
赤道
§1.2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与公转: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由西向东)(一周:
24小时)
地球还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由西向东)(一周:
一年)
2.四季的划分: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3.五带的划分:
热 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寒带北纬 90~66.5 北温带北纬 66.5~23.5
南温带南纬 23.5~66.5 南寒带南纬 66.5~90
§1.3地图
1、地图的基本概念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61548; 3.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2、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3.等高线各个地点的海拔注在地图上,再把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4.等深线把海洋中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
平原: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200米以下;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丘陵:
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
5、海底地形: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2.1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
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3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看P23图2-19和图2-20)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5大洲分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
白令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6四大洋:
1从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变迁
1变迁原因:
①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②人为因素
2大陆漂移假说:
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
§3.1天气和气候
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
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的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
晴 阴 多云 降雨 霜冻 雷雨 降雪 雾
§3.2气温和降水
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主要降水类型:
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世界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A表格b坐标图c等值线
§3.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倾角。
春分、秋分:
太阳与赤道(0°)成垂直角。
夏至:
太阳与北回归线(23.5°N)成垂直角。
冬至:
太阳与南回归线(23.5°S)成垂直角。
海陆分布与气候: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最大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
最大的非洲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
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
§4.1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
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世界的人口问题:
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4.2世界的人种
人中是根据人类体制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黄色人种:
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
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
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种***:
三大人种通婚
§4.3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
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达到13亿;英语:
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 概述:
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分布:
亚洲;概述:
佛教徒现有2亿多人。
宗教
形成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教堂、清真寺、庙宇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州(流传最广)
高高耸立;经典:
《圣经》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 东部
星月照应;经典《古兰经》
佛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东南部(教徒2亿多人)
金碧辉煌;
***道教***:
中国本土的宗教
§4.4世界的聚落
聚落的形态:
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村庄: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集镇:
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理解(书本91面)。
§5.2国际合作
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
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化:
§5.3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缩写:
UN;常任理事国:
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行政负责人:
秘书长。
总部:
美国纽约;主要职责:
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
基本宗旨: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贸易组织:
缩写:
WTO;行政负责人:
总干事;总部:
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
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
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简称:
国际奥委会;精神:
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理想:
和平、友谊、进步;总部:
瑞士洛桑。
红十字会:
宗旨:
人道主义;任务:
防止并减轻人类的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保障人类的尊严;为预防疾病、增经健康和社会福利而工作
上海合作组织:
总部设在中国上海
中考地理复习
(二)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大洲
§6.1亚洲及欧洲
* 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1.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与欧洲为界。
西南与非洲为邻,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2.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三大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
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死海(一400米),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3.河流:
亚洲大河受地势影响,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
流向
特征
注入海洋
长江
自西向东
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黄河
自西向东
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东南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
北冰洋
恒河
自西向东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
印度洋
4.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6.2人文环境
l、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人口占61%。
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0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P12
3.经济发展旅异:
。
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
主要原因是:
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7.1日本(Japan):
东亚岛国: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首都东京。
1.多山的地形: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富士山:
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最高峰。
2.海洋性季风气候:
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3.岛国海线曲折、多港湾
4.水利森林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缺乏
5.东西融合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
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日本人的衣服:
和服;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
寿司
§7.2东南亚:
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
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富饶的矿产:
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7.3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人口已经超过10亿。
2、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水旱灾害使印度人民饮水困难、流离失所。
印度雨季(6-9月)的盛行风向:
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的盛行风向:
东北季风。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现在,印度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和小麦。
4、发展中的工业:
目前,印度不仅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999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也是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5、地形:
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白色母牛—神牛(3亿)
主要河流:
东西走向—恒河(圣河:
刷洗罪孽)
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印度、希腊、埃及。
§7.4 俄罗斯(Russia):
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平原广大:
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呈伟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旷阔的平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
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
(重工业:
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轻工业:
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苏维阿拉共产主义联合国)解体为俄罗斯。
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最大城市,它是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还有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和很多博物馆;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发达的交通:
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但是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和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亚欧大陆桥)的分布不平衡。
6、伏尔加河:
俄罗斯的“母亲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很高。
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8.1中东(长期热点地区:
频繁的冲突、战争)
1、长期热点地区
战争因素:
水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土地、宗教、运河、石油
1、三洲五海之地:
地中海、黑海、里海(湖泊)、红海。
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2、丰富的石油资源:
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占世界总产量的25%。
通过波斯湾运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阿拉伯国家:
宗教: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4、匮乏的水资源:
中东地区气候干燥,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5、文化差异:
白色人种为主。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有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8.2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欧盟):
欧洲西部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
欧盟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3、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制造业是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本区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国家带来财富。
4、传统的畜牧业:
发达的畜牧业:
地处中纬度在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
生产已达到机械化、专业化程度。
5、繁荣的旅游业:
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土人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许多国家的旅游业收入已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英国——伦敦塔桥;荷兰——风车;北欧——峡湾风光;瑞士——阿尔卑斯滑雪;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西班牙——斗牛;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东暖夏凉)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世界上有6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
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2、野生动物生活的好地方。
3、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纬度位置:
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
(2)非洲的地形特点:
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类型:
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特点: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
4、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那里还有十分丰富资源:
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5、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措施:
(1)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
(2)联合、团结、协作,发挥本区的资源成势,形成欧佩克一样的资源输出组织,保障各国的基本利益。
(3)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6、人口、粮食与环境:
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因此,粮食供应不足。
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放牧过多的牲畜。
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撒哈拉以南非洲所面临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本区恶性循环图(看书本)至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生活。
其措施:
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②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④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⑤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⑥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8.4澳大利亚
1、拥有一个大陆: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
通用语言是英语。
2、古老的动物: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生物:
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特有生物,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
4、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因为羊特别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中占有比重大,即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誉。
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