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5337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5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docx

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doc

安全验收评价应提供的资料

 序号资料名称备注

1企业概况(企业性质、法人、地理位置、成立时间、试产时间、人员状况、主要产品等)

2企业区域布置图

3企业总平面布置图(标明各单元功能及单元之间的尺寸,厂区总平面尺寸及与周边建筑物距离)

4实际生产规模(包括产品的名称、类别、储存数量、年产量、储存位置、包装方式、规格),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年使用量、储存数量、包装方式、规格

  5设计单位、时间、资质

  6施工单位、时间、资质

  7消防验收文件

  8项目设计及竣工验收文件

  9企业职工卫生审核登记证来源:

  10环境监测报告(复件)

  1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评价报告(复件)

  12锅炉检验报告(复件)

  13起重设备检验报告(复件)

  14评价项目生产工艺框图

  15主要设备、装置一览表

  16企业安全及危险化学品专项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企业法人安全管理资格证、专项安全员资格证、危险品专管员证及特殊工种上岗证等

  17职业卫生、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18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及发放情况记录

  19消防设施和生产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和管理情况

  20接触危险化学品员工健康检查档案

  21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名称、年产(用)量、库存量

  22企业人员结构情况

  23企业编制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4环保验收情况

  25安全卫生组织机构网络

  26电气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报告

27防雷防静电设施检验检测报告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

〔摘要〕阐述了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两者的特点和不同作用,指出了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能有效地辩识、评估隐患,预防控制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理论实践

“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是90年代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创造性地运用于安全管理实践,取得了极大成效的现代安全管理办法。

积极推广、综合运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等方法有利于辩识和治理事故隐患,有利于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分析的理论基础

  1.1“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

“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就明确指出:

“我们相信,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通过我们的努力,所有事故都应当可以预防;任何隐患都应当可以控制。

”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事故难免论”的否定,是人们安全思想认识的飞跃,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1.2以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研究生产过程

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作功的过程。

一旦能量失控,就可能引发人身或设备事故,因此 生产系统存在固有危险。

然而生产及生活中的固有危险都是在人机环境系统控制之下运作的。

无论生产过程如何复杂,都可以置于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由此可知,产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生产环境包括物理(空间、时间)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生产组织人文环境,这些均可以分别归纳为“人”或“机(物)”的范畴。

 因此,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就可以分为2类: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

预防事故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认为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它是产生事故直接原因的原因,安全管理缺陷,是根本性的事故隐患。

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消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改变。

  1.3危险辩识和评价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

要预防和控制工业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发现和辩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隐患,然后再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防范。

危险辩识和评价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许多先进工业国家的成功经验。

很多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了用于风险评估和危险辩识的法规和标准。

英国标准BS8800“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就规定“所有雇主和自谋职业者对其业务活动中的风险评估负有法律义务”。

因此,大小工程的立项和开工,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都必须先进行风险评估,生产过程中也必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否则就是违法。

“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都属于风险评价的理论范畴,而且是预防和控制事故行之有效的方法。

  2企业安全性评价方法与实践

  2.1什么是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

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性评价根据进行的时期可分为事前评价(前馈评价)、过程评价(现状评价)、事后评价(后馈评价)、跟踪评价等类型。

安全性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模糊评价等多种。

2.2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2.2.1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内容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包括设备系统、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三部分。

涉及到八个方面的评价因素:

  

(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2)主要生产工具、机具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3)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

  (4)生产设备、工机具管理水平;

  (5)安全生产主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

  (6)人员技术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

(8)重大自然灾害抗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

  2.2.2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范围是发供电企业现存的处在变化中的危险因素,不仅包括人身,还包括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

(2)评价目的是预防重特大、人身、恶性频发性事故。

着眼点是安全基础而不是事故概率。

(3)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属于定性评价范围,用评分法进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相结合。

  (4)不划分星级或安全等级,而是用相对得分率(安全基础指数)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性),

相对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

(5)具体操作上由企业自我查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 形成企业自查、整改、专家评价、再整改、复查、巩固、新一轮评价等不同环节组成的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

  2.3安全性评价开始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华北电力集团公司26个发供电单位全部完成了评价和复查工作,共发现问题5191个,其中重大问题1371个,各单位认真整改,综合整改率均在95%以上,有力地夯实了各发供电企业的安全基础。

自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以来,连续几年发供电事故和一类障碍呈下降趋势,一些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及时得到发现和消除,“安全性评价”开始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更可喜的是发供电企业开始形成“自查、评价、整改、复查”一整套事故隐患辩识评价和预防控制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

在实践中也发现,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成效显著,而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虽有一定作用,但不尽人意,还要进行新的探索。

3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

  3.1什么是危险点分析

“危险点分析”或“危险点控制”的完全表述应该是“工作前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工作中危险点危险源的控制”。

人类从事的每一项生产活动都存在着包括劳动者本身、工具设备、劳动对象、作业环境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

危险点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设备损坏、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和状态。

工作前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认识危险点和危险源之所在,工作中采取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有力措施加以防范,达到超前控制和预防事故的目的。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电业员工创造了许多预防事故的方法与措施,如施工前的“安全交底”,运行中的“事故预想”,检修中的“安全措施卡”,调度工作中提倡“多说一句话”等等,都可以归纳为“危险点分析”的范畴。

当前提倡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旨在使这项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通过规范化的措施,使一线员工在工作现场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一种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机制。

  3.2危险点分析的要点

(1)工作场地的特点,如高空、井下、容器内、带电、交叉作业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的危险因素。

(2)工作环境的情况,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幅射、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等,可能给工作人员安全健康造成的危害。

(3)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4)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5)作业人员当时的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情绪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6)其它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危害或造成设备异常的不安全因素。

  3.3危险点分析的一般方法

  综合其特点和经验,危险点分析的一般步骤是:

(1)工作负责人组织并主持对将要进行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

(2)制定控制措施,必要时召集有经验的老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预防对策。

(3)在办理“两票”的同时填写“危险点分析控制单”,向所有工作成员交底,每个工作成员签字。

(4)工作中认真落实控制措施,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安全员等)认真监督。

(5)保留“危险点分析控制单”备查,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各岗位典型的危险点分析控制资料。

应该发动群众创造适合本单位情况、有特色的危险点分析控制方法。

在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中要特别强调认真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因为《安规》中不仅指出了有关作业的危险点,还指出了控制措施和方法。

调查统计表明,在许多发供电企业一线员工中,相当多的人自觉执行《安规》有差距,少数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这是违章作业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应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4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的比较

  4.1相同点

  

(1)理论上都源于“风险评估”中工业事故隐患“辩识-评价-控制”体系。

  

(2)实践上都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超前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

  (3)管理上都是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

(4)国家电力公司新颁《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同时将“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列入了公司系统各企业安全管理例行工作的范畴。

  4.2不同点

(1)防范重点不同。

安全性评价以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危险点分析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

(2)应用范围不同。

安全性评价应用于一个企业全局的宏观的评价上;危险点分析则是应用在局部的微观的具体作业现场。

(3)所需时间不同。

安全性评价的评价和整改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危险点分析用于一项具体工作中,所需时间较短。

(4)工作量不同。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工作量大;危险点分析视现场具体工作而定,一般工作量较小。

(5)思维方式不同。

安全性评价用一定的安全标准去衡量评价对象,发现隐患加以控制,是一种正向思维;危险点分析则是首先找出可能发生的危险,再加以防范,是一种反向思维。

  4.3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应该同时开展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理论上是一致的,但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互不矛盾也不可替代,应该同时开展。

  如1999年12月,华北某电厂输煤车间运行人员在更换桥型运煤机(俗称桥吊)抓斗钢丝绳过程中,发生一次桥吊滚筒将2人挤死的人身事故。

事故发生在夜间零点左右,司机张某在操作时不慎将4根钢丝绳全部拉断,桥吊电源跳闸,照明电源同时失去,要求电气值班人员送电。

同时,司机和另一值班员杨某自己动手更换钢丝绳。

约40min后副班长听到滚筒已经转动,感觉不对,喊了两声无人应答,立即上桥吊切断电源,到机械室发现司机张某和值班员杨某已被绞到滚筒下面,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次事故原因是:

  

(1)司机操作不当,使桥吊抓斗冒顶,将4根钢丝绳全部拉断。

  

(2)司机离开桥吊时未将操作把手放在中间位置,切断电源。

违反《安规》第119条和第124条。

  (3)运行和检修职责不清,且未开工作票。

违反《安规》第78条。

(4)设备存在重大隐患,桥吊没有限位保护,操作室门电气闭锁失灵,滚筒安全栏杆损坏等。

上述原因前2项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果深入开展危险点分析工作则完全可以防范。

后2项属于管理和设备问题,在《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中都有明确的评价条目,尤其是桥吊的设备问题,都能在“燃煤贮运系统”和“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2个章节中分别查到。

只要认真开展安全性评价,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但是,安全性评价对前两项操作失误、未切断电源等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现和克服鞭长莫及,同样,危险点分析对后2项日常生产管理缺陷和设备隐患的消除也无能为力。

可见,同时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才能全面堵塞漏洞,彻底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5结论

  

(1)依据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发生事故的基本原因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预防事故应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2)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都源于风险评估理论, 都是预防事故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但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对预防人身和设备事故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但实践证明,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成效显著,危险点分析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效果更佳。

(3)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应同时开展,才能全面堵塞漏洞,彻底消除隐患,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安全性评价应当归档的专家评价资料

对专家评价资料,企业应及时移交给科技档案部门,应归档的评价资料有:

(1)省公司专家组名单;

(2)安全性评价总评表;

(3)安全性评价项目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4)安全性评价结果明细表;www.Examda.CoM

(5)安全性评价的查评意见及建议。

安全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安全性评价工作,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两年来已在湖北省发供电企业中逐渐应用。

有80%以上的企业已启动开展了自查工作,有5个发供电企业已接受了省公司专家组的查评。

总的说来,工作的进展是顺利正常的,但因种种原因也还在部分同志中存在模糊认识。

现就几个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1安全性评价的宗旨和中心任务是查评危险因素

  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从防止电业生产特大、重大、恶性和频发性事故出发,对设备系统、劳动安全、作业环境和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摸清安全的基础底数。

因此,安全性评价只讲问题,不谈成绩。

起初,大家都不习惯,也接受不了。

被查单位认为,我们成年累月,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事,怎么只讲问题?

专家们也顾虑重重,觉得一个单位成绩是主要的,不能不加以肯定,完全谈别人的问题在面子上也过不去。

但是,安全性评价是“评价”不是“评功”;它与考核达标、创一流检查验收和总结评比等工作不一样,它不存在“及格”、“通过”、“过关”的包袱和压力,不需要先去把成绩用很大幅度加以肯定。

然后委婉地提几点希望和建议,以使该单位荣登榜上。

因此,专家组每次查评的总结见面会上,专家们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没有丝毫的遮掩和拐弯抹角,而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谈问题,这就体现了“贵在真实”的原则。

  2全面、正确认识“得分率”

在安全性评价中“得分率”是综合性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定量评价指标,它可以用来重点分析哪一部分危险因素多和安全基础差,它不具有任何考核或评比的意义。

但是,仍有不少人对此不理解,往往很看重得分率的高低。

专家们在查评中常常碰到有些基层(车间或分局、班站)领导和职工要求“恩典、恩典”,不要扣分,我们保证好好整改;对专家查出的问题,有的还反复作解释,要求“手下留情”。

这里有一种误解,以为安全性评价也像达标、创一流验收以及总结评比之类考核性检查一样,有“及格”、“合格”之说,有优劣等级之分,因此总希望分数越高越好。

其实得分率高不见得是好事,有时很可能是查评不认真、不细致、矛盾未暴露所致。

相反得分率低,表明查评工作扎实,把危险因素找出来了,为整改和反事故措施提供了依据,从而可避免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这才是我们所欢迎的。

在对某个单位进行专家查评以后,我们也常说该单位“通过”了省公司专家组的查评。

这里“通过”的含义与考核性的检查是不一样的。

这一是表明该单位认真地开展了班组、车间、厂(局)的自查自改工作,达到了专家组进点查评条件;二是说该单位能积极主动配合专家组的查评工作。

  3安全性评价要忠实执行“三不挂钩”的原则

安全性评价是我们自觉运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对本单位安全基础进行自我诊断的手段,必须要做好“贵在真实”,否则就失去了它的全部价值。

为此,我们在安全性评价时,就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人们不要带着“紧箍咒”搞评价,避免产生“讳疾忌医”的心理。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忠实执行不与奖金、荣誉、领导业绩等3个方面挂钩的原则。

但是仍有一些单位对此不理解,有的甚至违背“三不挂钩”原则,把扣奖当法宝,并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被专家查出了重大问题,或得分率低于多少等都要考核,有的扣奖金,有的还要下浮工资,这样就使基层领导和职工背上了包袱,就不能很好地配合专家组查评。

有的不愿提供资料,有的不愿回答真实情况,有的反复作解释甚至辩论,有的求情不扣分等等不正常现象。

造成专家很为难,影响了查评工作的正常进行。

  4自查是关键

安全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基层单位加强安全基础服务,为基层单位领导正确组织各项反事故工作服务,为领导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服务。

“安全性评价项目”也是按企业自我全面查评的范围设置的。

自查是关键。

因此,衡量一个单位安全性评价开展得怎样,最根本而唯一的标准,不是上级专家组的查评结果,也不是该单位综合得分率的高低,而是它自查的广度和深度。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偏向:

一是依赖思想,自己不查靠专家组查;二是闭门造车,在自查中,没有按自查方法的要求,把7种手段都用上,而是找几个人,坐在会议室开会,讨论一番,至多到现场走马观花,应付了事;三是个别人认为与己无关,这是领导的事,上级的事;四是把审评工作神秘化,认为自己水平低没有能力查;五是速战速决,没有认真组织学习查证标准和依据,没有搞清查什么,怎么查就盲目上阵,组织几个人,草率从事一两天就把一个变电站查完了。

为确保自查的质量,避免自查走过场,我们要做到:

一是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及时纠偏;二是请省公司专家到基层讲课,介绍自查的程序、操作要点和具体要求;三是把好专家进点关,对申请专家查证的单位,应先考察其自查情况,凡未自查的或自查未达到要求的,必须自查补课;四是专家组在查评中要重点考察该单位的自查情况,尤其是车间(分局)、班、站的自查情况,并在查评报告中对自查情况予以评价。

这些措施都是有力地促进自查工作。

例如:

汉川电厂,当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该厂车间、班组查评时间太短、太粗糙,查出的问题不多时,就及时给他们指正;省公司专家到厂里讲课,厂里再发动。

从而使自查工作步步深入,车间、班组查出的问题既多又广。

由于自查的深入,一些班组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既有一定广度也有一定深度。

如十堰供电局220kV龙虎沟变电站自查发现问题115个,同时对于诸如接地线热稳定校验,主变瓦斯取样的准确性,保护定值不规范等较有深度的问题也能自查出来。

  5重视管理因素

安全性评价不是单纯的技术诊断,也不是简单地查缺陷给设备定级,否则会使安全性评价失去它应有的功能。

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十分重视管理因素,从管理入手查评人、物、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在查评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现在存在的许多危险因素都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例如有1个变电站1台15万KVA的主变从1992年投产以来,三相绕组的直流电组试验的不平衡率在7%~41%之间大幅度变动,大大超过1%的标准规定,可是对这样一个可能引起烧毁主变的危险因素,既未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分析原因,也未采取任何技术和管理措施,这是在管理上的严重失控。

专家在把管理作为查评危险因素切入点的同时,还把管理作为整改的落脚点。

例如:

针对有的厂温度热电偶不按周期校验;有的局不定期做预防性试验;有的职责不清,责任制不落实;有的试验资料不全,无原始台帐等,专家们都一一提出,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强化管理工作。

  6专家组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专家组的素质对查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请在职专业人员作专家,在操作上有很大的难度,于是大多是请已退休身体健康的老同专当专家组成员。

我们省公司共聘有30多位老同志作发供电专家组成员,他们大多过去是基层企业的总工或省公司技术部门“掌门人”,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长期实践经验;但是要搞好这样一个“挑毛病”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

一是专家们要明确安全性评价的指导思想,认真地查找危险因素,二是要掌握查评方法,应用好7种查证方法,三是要创造条件,让专家掌握安全的新精神、新政策、新的技术标准、新的规定,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新的反措,《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等。

因为这些同志不在岗,许多文件资料看不到;不学习,就不可能掌握新的查评依据,以致造成查评不准,甚至闹笑话。

四是要求专家过好人际关系关。

因为大多数专家与被查单位过去都可能是老朋友、老同行、老同事,查评时不免有些“手软”。

因此,一定要专家做到真实、客观、公正避免“添照顾分,送人情分”的现象。

7逐步做到安全检查与安全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安全检查水平  

安全检查是多年来开展的一项例行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度,我们都结合季节特点和事故规律开展2次检查,对开展反事故斗争夯实安全基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安全检查常常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安全性评价不仅有检查的项目,还有评价的依据,并且有科学的表格逐一对照、填写,若用评价的方法来检查,就可以比较全面系统的进行检查,避免过去检查中领导急,群众不急;少数人干,多数人看;查表面,不深入;查物不查管理,甚至走过场的现象。

从去年秋天以来,我公司荆门、十堰供电局都用这种方法,开展安全大检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8结束语

新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已对安全性评价作了明确规定,国家电力公司已把它纳入“创一流”的重要考核内容。

我们相信随着这种科学而先进的管理方法的普遍应用,它必将成为安全管理中一项日常例行工作,从而有力地夯实安全基础。

安全性评价的认识与实践

 1安全性评价的提出

  1.1事故调查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供电企业组织电力生产的基本任务。

如何在预防为主上狠下功夫,夯实安全基础,对电力生产事故实行超前控制,这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

众所周知,供电企业是按照《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来统计、分析事故,不断地向人们提供每个阶段事故发生的规律,这在反事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种统计分析,仍然局限在“已发生”的各种不安全情况的范围内,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客观上确实存在,但尚未引发事故的大量的危险因素。

也就是说,这种统计分析并未完全地达到预防为主的理想目标。

其次,由于统计分析的范围是在一个大的电力系统内,这种统计规律虽能较高程度地反映事故发生的客观性,但对一个供电企业,一个基层的生产单位,这种统计分析的规律与实际之间的差异性就可能很大。

因此,利用这种统计分析规律去指导一个供电企业或是一个基层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就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