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e文档格式.docx
《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e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e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会计管理模式的概念及重要性
1、会计管理模式的定义
会计管理模式,从广义上来说,可简略地表述为会计实践的示范形式,是对已定型的会计实务的概括和描述。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某一国或某一地区政府依据对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会计规范。
2、会计管理模式的组成
会计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会计模式导向——特定国家环境对会计在社会经济中所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即会计管理模式所代表的价值趋向。
二是会计规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若干层次。
三是会计管理体制——特定国家组织和管理会计事务的方式、形式以及制度的综合。
一个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该国家的经济体制有直接关系。
四是企业会计模式——企业在国家会计规范指导下,通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业务程序、选拔和聘用会计人员、确定和使用会计方法、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会计信息、开展会计管理而形成的企业会计工作体系。
五是会计人才管理体系——为了保证会计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序流动而建立的会计人才评价、选拔作用和培养体系。
3、构建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会计工作都是经济工作和财政分配的基础,会计管理更是财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与财政管理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因而,财政的模式也就制约着会计管理的模式。
随着我国财政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逐步转变,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也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有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建立一个合适的会计管理模式是必然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表现为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并日益呈现大规模、跨国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
为此,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一种既与国际接轨,又能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是必须的。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是顺应于形式发展需要,以达到适应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的目的。
我国的国有企业都是依据我国特有的国情而产生,极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氛围。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一部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能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蓬勃发展,会计管理模式的存在是必须的。
目前,针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会计存在的组织管理方式和方法上的制度安排所展开的会计管理模式总共有三种:
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稽查特派员制。
本文将详细阐述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稽查特派员制这三种不同的会计管理方式的定义、优缺点以及如何更正确的把它们应用于实际当中,此外,本文将从这三种会计管理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政府对这三种会计管理模式的控制力度以及在执行过程所产生的效果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提供国有企业更好的选择。
二、不同类型的会计管理模式
(一)会计委派制
1、会计委派制的定义
会计委派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当时,由于多方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在国有企业中的缺位,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经营者权力的膨胀,会计监督失败,企业由内部人士控制,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管理职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委派的一种管理体制。
委派会计既代表国家行使会计监督权力,又代表被委派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具有双重身份。
委派人员直接对主管部门负责,在职责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并受法律保护。
被委派单位应当支持委派会计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歧视、漠视,更不能打击、排挤。
2、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及缺陷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设立会计管理的专设机构,负责国有大中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调遣、任免和日常管理;
会计人员从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实施直接监督的目的;
从而能全面、公正的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防止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并在此基础上,有效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部分由于历史原因而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然而,随着会计委派制实施时间的延长,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难以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造假的问题:
1)企业领导人在自身利益不够满足的前提下,铤而走险地造假,而使他敢于如此这般便在于缺乏约束,所有者的缺位、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会监督的弱化、政府监督的弱化;
2)企业领导有可能收买统派的会计,使之玩忽职守,监督失败,也有可能在收买不成,架空委派的会计,另设相同的部门,做第二套帐。
3、优化会计委派制的方法
解决会计造假,第一便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抑制造假动机,如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贡献得到体现,得到合理的报酬,使之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第二便要建立强而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应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税务人员的监督,增大造假风险;
对造假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使之得不偿失。
(二)财务总监制
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主要源于国有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而归根到底,财务收支管理失控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政府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就是为了在财务收支及管理标准上对企业的投资、筹资、收入分配以及日常经营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实施监督。
可见,财务总监制度是针对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建立的。
1、财务总监制的定义
财务总监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地位,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
财务总监是受政府委派的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管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总监作为国家的代表,并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派进驻企业,作为企业决策班子的重要组成人员,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其中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财务总监作为委派的董事进入董事会,对企业财务计划的制定有参与权,对财务计划的执行有监督权,对企业重点资金的调拨有签字权。
2、财务总监制的作用及缺陷
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改变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权力失控,目的在于建立一种两权互相制约的机制。
强化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上最大限度的体现所有者的意志。
财务总监在政府授权下,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虽然是以独立的身份进入企业,体现的是一种产权约束的监督关系,然而,所履行的职责是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以及决策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内部约束机制运行中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从而维护了国家所有者权益,显然,这种作用于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监督是企业外部任何监督都无法实现的。
其次,这种会计管理模式吸收和集中了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中的部分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又弥补了总会计师在企业组织地位和职责权限上的不足,更为关键的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内部审计监督上的滞后性缺陷,有效地、及时地抵制财务上的滥收乱支;
最后,这种模式较之于会计委派制,更符合政府机构精简的原则,在制度运作上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是顺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建立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
财务总监制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财务总监代表所有者利益把好财务监督关,另一方面,强化了所有权对经营权的财务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所有者的利益。
但是,在财务总监人选上的选择以及如何界定财务总监的职权成为制约财务总监制实施的两大障碍。
3、完善财务总监制的措施
国有企业在推行财务总监时,依然有一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对财务总监的人选进行慎重选择是财务总监制有效性的保证。
任何完美的制度都只有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执行。
如果财务总监与企业合伙同谋,则教人防不胜防,政府有关部门对其有效的、经常性的考核,是十分有必要的。
2、对财务总监的组织地位和职责权限的界定,这是保证财务总监制先进性的关键。
如果在具体职权界定上有所不当,就有可能侵害经营者的合理权益,造成股权对法人所有权、经营权的过分干涉,从而与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三权分离”相背离,与此同时,还会带来经营者对受托责任完成情况进行推委的余地;
3、要适度允许其他投资主体对财务总监职位的竞争,这是财务总监制得以推广的前提。
(二)稽查特派员制
1、稽查特派员制的定义
稽查特派员又称作总会计师制度下的稽查特派员制。
他是由国务院向企业派出,主要查阅被稽查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验证被稽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资料是否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情况、还债能力、获利能力、利润分配、资产运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以及是否发生分割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2、稽查特派员制的作用及缺陷
在这种体制下,由国务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由他们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利;
稽查特派员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事实财务监督,通过财务监督和检查经营成果,对企业主要领导人执行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和经营业绩作出评价:
国务院根据稽查结论,通过人事部对企业主要领导人进行奖惩任免;
企业依法享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充分的自主经营权。
设立稽查特派员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事前约束和监督,其意义就在于充当国务院的耳目,使企业经理的经营管理行为信息能及时上达到国务院。
其主要职责是查阅被稽查企业的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验证被稽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资料是否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情况、还债能力、获利能力、利润分配、资产运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以及是否发生分割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然而,在推行稽查特派员制的过程中,稽查特派员的人选问题关系着这一制度能否成功,这一问题存在着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它成为这一制度的不定时炸弹。
3、完善稽查特派员制的措施
我们同样要清楚地认识到,要发挥稽查特派员制的预期作用,首先必须对稽查特派员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挑选,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尤其时要敢于坚持原则,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其次对稽查特派员要进行严格的管理,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
稽查特派员存在着隐藏的道德风险,稽查特派员与政府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特派员是否会忠实地执行自己所属的任务,而不是和企业共同串谋,期满企业的经营信息成为这一会计模式的隐患。
为此,为了防止稽查人员与企业串谋,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是必须的,如三年任期制,回避制度,特派员不得向企业透露稽查结论制度等,然而,这些终究是治标不能治本,设计一个委托代理机制才是最根本之道。
企业经营者和稽查特派员都属于经济人,经济人都是追求自利的,因此,政府需要在建立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稽查特派员这两套机制上,设立一套企业与稽查特派员的机制,使得这二者在利益上有所冲突,这样,必然会双方监视彼此的工作,以期达到最好。
三、会计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1、从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比较
一种事物总是出现在既定的社会背景下,会计管理模式的产生也不例外,社会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在为人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时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端,文中的三种会计管理模式便是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产生:
会计委派制诞生于国有企业改革之际,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发展,国有企业的一系列会计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显现,因此,为了抑制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过度膨胀、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执行,政府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管理职能,向企业单位派出会计人员,会计委派制的产生导致该企业的会计人员具有双重性质的身份。
在国有企业出现了财务收支管理失控的情况下,财务总监制应运而生,面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机关直接向企业派出财务总监以便对企业的财务政策方面进行监督,总而言之,财务总监制的存在就是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服务。
稽查特派员制主要服务于政府直属机关,为了确保能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及时上报国务院,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向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
2、从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度进行比较
鉴于这三种会计管理模式的都是为国有企业而服务的,那么,政府对于企业的控制力度将是关注的重点,以下就是根据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度对这三种模式进行比较: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的委派,主管部门通过任命财务机构负责人或主管会计的方式直接向所属单位委派会计,委派会计在被委派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由此,我们认识到,委派会计在被委派单位中所接触的是整个企业的财务方面的内容,巨细萎靡,因此,可以说会计委派制在目前三种会计管理模式中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度是最为强而有力的。
财务总监是受政府委派,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管,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从前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财务总监对企业财务计划的制定有参与权,对财务计划的执行有监督权,对企业重点资金的调拨有签字权,尽管从表面看来,财务总监拥有的权力远远大于会计委派制中的委派人员,然而,实际上却是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度有所减少,委派会计是从细到大,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会计人员经受,而财务总监尽管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中,但只是作为财务方面的一份子而已,从这一点而言,财务总监制的产生,是政企分开的另一大进步。
稽查特派员制无疑是这三种会计管理模式中控制力度最为薄弱的,稽查特派员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仅仅是对其领导人执行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和经营业绩做出评价,作为稽查特派员,他无法融入到企业当中,无法真切的了解到企业的发展情况,仅仅依据账面上的报告而做出判断,他游离于企业之外,无法对企业的真实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虽然这使企业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政府的掌控,但这也成为了许多不法份子钻空子的地方。
3、从政府对企业的执行效果进行比较
事物的产生总是服务于它最原始产生的目的,一个事物有没有必要存在就要取决于它有没有取得如期的效果,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三种会计模式的区别,我们将从他们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
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会计独立于企业的局面,他全面、公正的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防止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有效地遏制了国有资产的流失,维护了国家所有者的权益。
但伴随着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时间越长,会计委派制的局限性就越加突出,会计委派制无法确保委派的会计人员不与企业相勾结,也无法确保企业不会架空委派的会计,从而自己另设一套账目,这便导致了会计信息的造假问题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财务总监制履行的职责是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以及决策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内部约束机制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两种模式所不能比拟的,财务总监制在一定的意义上讲,是集众家所长,补众家所短,他避免了内部监督上的滞后性,有效的抵制了财务上的滥收滥支行为,强化了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于根本上讲,他达到了当初设立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
企业经营者人选的选择以及对其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一直以来都是国有企业欲待解决的问题,稽查特派员制的存在使得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稽查特派员将被稽查企业有关财务方面资料的查阅情况以及对主要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的评价上报国务院,这成为政府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考察依据,从这一点上来说,稽查特派员无疑是成功的模式,然而,另一不可忽略的问题产生了,稽查特派员制的成功是建立在稽查特派员坚守自己岗位的情况下,但人心难测,稽查特派员是否能始终忠于国家,抛开私利,这是稽查特派员制急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这三种模式是相互独立的,但作为会计管理模式的一份子,他们存在的目的都是大同小异,他们的产生就是为了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为透明真实,能够确保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四、我国会计管理模式的应用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了解到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以及稽查特派员制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国有企业在建立属于自己的会计管理模式时,便需要在明确自己企业的发展立足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再结合三种会计管理模式中其中一种较为适合自己企业的,从而建立一种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的会计管理模式。
首先,对于会计人员的选择,成为企业选择何种会计管理模式的关键,现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里的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之间的竞争,然而实际上这些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竟争。
重视对人的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管理之根本。
尽管在这三种方式中,会计人员与企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我们需要学会借力使力,处理好与被委派人员的关系,并创造条件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最大的价值。
其次,企业在选择何种会计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本企业的企业性质,就目前而言,稽查特派员制比较适合国有重点大中型企业,当然,这必须在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下才可行;
而对于非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且国家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宜实行财务总监制;
对其他国有企业,一般仍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下的会计委派制。
第三,自古以来,经济与政治便是相互相存,国有企业本身就集经济与政治于一身,这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反腐行动,然而,腐败份子却是屡犯不止,而,国有企业可以说是一个滋生腐败的摇篮,因此,根据抑制腐败行为滋生的这一问题来看,一些国家重点大中型企业还是实施稽查特派员制较为可行,国有的重点的大中型企业关系较为复杂,一般领导负责的人也是高官在位,一旦发生经济案件对于国家政府也是不小的打击,因此,应该防患于未然,稽查特派员制本身的性质便决定了它比较适合这种企业,试想,如若稽查特派员能够坚持自身立场,不与众多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切切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我想,纵是有人心怀不轨,也会思虑再三。
而说到财务总监制,一般比较适合于经济性企业,效益利润高的企业,因为,财务总监制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企业混乱的源头,财务总监做为政府派出的,在企业中有独特的权力参与到企业决策中,企业的任何蛛丝马迹,财务总监都能够及时知道。
而作为会计管理模式中的先驱者——会计委派制,不可否认,他在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存在于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当中,他一方面承担着企业的财务工作,一方面却又承担着政府的监督工作,他不隶属于企业,只听命于政府,因此,这些实施会计委派制的企业一般都是在实施总会计制度的情况下才发生的。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此,只有在建立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会计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从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三种会计管理模式分析,表明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会计管理方式依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多方考虑,对会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使企业能够更加迅速的发展。
第一:
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而言,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体制是首要的,只有在拥有一套完善的工作体制,属于公司一部分的财务才能有效的展开其工作。
第二:
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有法可依。
第三:
国家可以颁发一些法律法规,促进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
总结: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会计模式进行分析,会计管理模式存在的意义,以及各会计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合理使用会计管理模式有些想法,会计管理模式各有所长,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应当在充分了解自身企业的性质,规划好企业的发展方向后,再依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会计管理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特色会计管理模式。
当然,由于知识所限,本文仍然存在的不成熟与不完善的地方,但依然希望对会计管理模式的优化有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莉.《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7)
[2]陈淑芳《关于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1,
(2)
[3]樊英英.《浅议会计委派制》[J].科技信息(科学·
教研),2007,(11)
[4]冯月芬.《试析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模式》[J].社会科学论坛,2006,(3)
[5]付辉.《会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财经与管理),2009,(3)
[6]高莹,《论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历史作用》[M],2007
[7]管平,马昕.《论中国会计模式的选择》[J].北方经贸,2005,(3)
[8]谷成军,王静楠.《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内部会计委派制》[J].科技息,2008,(12)
[9]建军.《浅议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10]李志龙.《财务总监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太原大学学报.2006,(9)
[11]刘洋.《浅析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设计》[J].商业经济,2009,(4)
[12]时钰,严泰.《略论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J].企业经济.2003,(11)
[13]王建华,张静媛.《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5)
[14]王晓燕,夏新年.《对国企财务总监制的若干看法》[J].财会月刊,2001,(10)
[15]王志刚,杨过清.《关于企业稽查特派员制度机制的博弈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0,(31)
[16]许蒙新.《论中国当前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及其模式选择》[J].北方经济,2005,(5)
[17]杨敏.《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的问题及改进》[J}.开发研究,2004,(3)
[18]于清芳.《构筑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管理模式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7,(8)
[19]曾小玲.《国企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模式》[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4)
[20]赵美兰.《浅论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M],2009
[21]朱福兴,张群林.《企业集团内部完善财务总监制度问题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21
(2)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3
一、项目情况说明3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8
一、项目建设背景8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4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7
一、项目区生猪养殖和养殖粪污的利用现状17
二、禽畜粪污产量、沼气及沼肥产量调查与分析18
三、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分析20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21
一、养殖场概况21
二、资产状况21
三、经营状况21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