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3904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审核评价资料汇编郑州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勤,就是要刻苦勤奋,一生上进不懒惰。

勉,就是要努力奋勉,遭遇挫折不自弃。

四、教风

博学明德,求实善教。

博学:

要求教师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深取所需,提高业务素质。

明德:

要求教师能够德才兼备,彰明德行,能够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求实:

要求教师能够实事求是,面向实际,注重实效,重视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善教:

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讲究教学艺术,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五、学风

砺学明理,求真善为。

砺学:

要求郑大学子能够着力于励志奋勉,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发奋学习。

明理:

要求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发展规律,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修养自身的品行。

求真:

要求学生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追求真理,不唯书、不唯上、但唯实、更唯真,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善为:

说明学贵创新,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实践,实现人生价值。

 

公共管理学院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一、学院概况

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1956年建校之初设立的政治系,几经分合,于2001年4月正式成立。

学院现有教师89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占总数的57%;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占总数的64%;

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2人,占总数的69%。

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哲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社会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南省管专家3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20余人在党政机关和学术团体中兼任。

学院设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哲学5个本科专业;

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点;

拥有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和2个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二、办学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和培养目标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在高等教育迎来新发展的背景下,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学校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为依托,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紧密结合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秉承“慎思明辨,博学致远”的院训,依托学院多学科资源,发挥专业传承深远、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提出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过渡,并逐步向综合性研究型学院发展的总体办学定位。

1、目标定位

以建设一流学科和特色专业为主线,以培养多元知识结构和深厚专业基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高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将公共管理学院创建成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兼具中原地域特色的高品质学院。

2、服务定位

我院立足于中原地域圈,面向全国,为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提供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支持和社会服务。

三、人才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学院以教育部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实际和社会现实需求,以学生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公共服务意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夯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多层次高立体的知识结构,且富有创新精神、担当意识和改革勇气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端应用型人才和高端专业型人才。

一方面要求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系统训练,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调研和写作能力,能够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创新型研究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兼具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具备较高的策划、协调、组织和决策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和城市管理机构、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街道社区从事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四、办学特色

1、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

公共管理学院具有哲学、政治学、管理学三大学科门类和哲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五个本科专业。

每个学科和专业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各具特色。

我院充分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各专业之间的师资优势,不仅拓宽了各专业的教学平台,而且形成了学科间的优势互补。

因此,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管理学、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社会服务的实践能力;

所有专业的学生又都沉浸在老哲学系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

这样多元的知识结构,这样深沉的文化熏陶,这样活跃的实践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较之其他管理类、政治类学生,在理论和文化素养、科研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

2、以科研促教学

公共管理学院自成立以来,就把自身定位为研究教学型学院。

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支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教学工作的有力支撑。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

共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70余项,厅局级社科基金10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0余篇,获得国家科研奖励款50项,省部级科研奖励50余项;

厅局级奖励100余项。

3、注重通识教育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和价值理念、政治信仰,公共管理学院利用各种教学教学方法,一方面聘请国内外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院开展各种主题的讲学;

组织教师、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学术沙龙、读书会等讨论活动;

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支持学生参与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各种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文化眼界。

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主动寻求实务部门的合作,进行实务教学与协同创新,开展与企业等社会单元的交流与合作。

让大学生通过与社会精英的亲密接触与公益价值的传递,使教育回归到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树立崇高价值追求、激发学生精神动力这一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根本。

4、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学院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统一、教与学的互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引导校内学习和指导校外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适应能力。

一是以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开展寒暑假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以“随手拍”活动、“义工”活动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加大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5个专业都增加了2个学分的社会调查课程,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一步制度化。

三是实行固定导师指导制度。

公共管理学院每位学生进入三年级后直到毕业,都有固定的导师指导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习。

公共管理学院加大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5个专业都增加了2个学分的社会调查课程,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一步制度化。

学院近年来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

开展社会调查、走进企业、随手拍、举办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组织义工活动等,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公共管理学院各专业简介和培养目标

一、哲学专业

1.专业简介

1979年,郑州大学开始设立哲学本科专业,在当时我省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设立哲学本科专业及哲学系的高校,现已被纳入郑州大学基础与新兴学科方向建设。

哲学本科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

目前,在研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2项。

郑州大学哲学本科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哲学史和哲学经典著作的深入理解,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目前,在本科生的培养方面,需要提升的主要有四个方面:

语言能力,专业深度、国际化程度和实践平台建设。

这也是今后哲学本科专业着力的重点。

鉴于此,郑州大学哲学本科专业的定位在于:

在面向知名高校输送适宜从事教学科研的理论人才,在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的实践人才的同时,着眼长远,加大对于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支持力度。

2.培养目标

郑州大学哲学专业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

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方面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社会工作专业

1.专业简介

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1988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

1988年成立之初招生社会工作专科生,1999年开始招生社会工作本科专业。

2000年底申报成功社会学硕士点,2005年申报成功社会保障学硕士点,2009年获得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首批33个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MSW)培养试点单位之一。

2011年又申报成功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博士招生方向。

专业建立以来,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社会工作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占教师人数的46%。

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团队整合力强,科研成果丰富,教学效果优秀,为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和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专业和培养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013年,社会工作专业成为了郑州大学的特色专业,彰显出了培养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明显优势。

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始终秉持“体现时代特色、面向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坚持特色化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工作理念、理论和知识,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办学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注重将特色化与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专业化与职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在区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工作理念、理论和知识,具备较熟练的社会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以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创建于1986年,是国内高校最早设立的行政管理专业之一,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第三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现有专任教师23人。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

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12年)1人,河南省省管专家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百优人才”2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3人,4人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访学。

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研项目,出版专著20余部,10余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多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应用。

结合社会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实际,本专业坚持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着力打造国内影响较大、具有区域特色和创新引领作用的优势名牌专业。

经过多年探索,本专业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

一是培养目标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五大要素即“政治价值取向明确、公共服务意识强烈、行政管理理论功底宽厚、行政管理技能熟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涵盖价值、知识、技术和能力等多个层次。

二是课程体系特色。

“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不仅注重专业教育,而且强化通识教育,在低年级开设了《管理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通识教育课程。

三是实践教学特色。

形成了“以教学实验室为依托、以教学实践基地为支撑、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推手,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2.培养目标

立足中原、面向全国,培养适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价值取向明确、公共服务意识强烈、行政管理理论功底宽厚、行政管理技能熟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我校于2005年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0年,获得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河南唯一),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唯一的非985高校试点单位);

2011年,公共管理创新团队获得财政部专项经费支持,公共管理学科被确定为郑州大学重点学科振兴计划重点支持对象;

2012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获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任教师10人。

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人。

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

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级优秀青年社科专家1人、省级高校优秀青年学者1人、省级教师名师1人。

是一支忠于教育事业、专于本科教学,师德高尚、师风优良,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改革意识和教学质量的优秀教育团队。

本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强化人文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完善人格的总体目标和方向,在尊重学科特点、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增加通识教育、学科前沿课、跨学科选修课的比例,完善了“平台+模块+课程群”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体系,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力求兼顾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完善人格的养成奠定基础。

为适应国家公共事业发展和公共管理改革的要求及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实际和社会需求,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公共经济理论、公共组织理论的具有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及政策分析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指导,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复合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接受管理学、公共行政学的系统训练,兼具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知识,具备较高的策划、经营、协调、组织和决策等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

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具有较强的调研和写作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和城市管理机构、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街道社区从事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或者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2010年组建并开始招收普通本科学生,本科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4年。

现有专职教师13名,正副教授6名,讲师7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名。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承担省部级课题16项,出版专著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专业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分类培养、班主任+导师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两类面向”,为公共组织和企业培养人力管理人才。

通过教育学生系统地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的人事制度和政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具有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组织设计与管理、人员素质测评、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提倡研究型教学,培育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该专业面向企事业单位和公共管理组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晓中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郑州大学教务处印发

《111个引导性问题》中学院、教师、学生部分

---专家评估访谈内容的侧重点(供参考)

(十三)二级学院(重点是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等)

1.专业设置及方向、专业应用能力、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确定情况。

(本专业学生针对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有哪些理论与实践课程来支撑?

实践课程与能力训练是如何强化的?

2.各专业人才需求社会调研,专业岗位群分析,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情况。

3.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如何制订的?

依据是什么?

做过怎样的调研与论证?

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何体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如何体现学校特色?

4.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和课程总体结构落实培养目标的状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课程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

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情况及其效果;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设想。

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教学团队建设(含双师型教师、新教师的培养)情况。

实习实训教学建设情况。

5.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情况。

6.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情况与问题。

质量控制的环节有哪些?

7.各专业带头人的基本情况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

8.应用能力训练体系和参加社会鉴定状况。

9.在素质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在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其效果,学院内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分工与配合状况。

10.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

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行。

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情况)。

12.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用人单位的评价怎样?

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

13.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如何解决?

你对本专业的发展有何思路?

(十四)有关教师

1.全体教师必须理解和明白以下14个共性问题:

高等教育观念、对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所授课程定位,学生就业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有哪些?

面向的工作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

学校强化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

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师素质等师资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状况。

本人参加进修、培训、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情况。

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职责有哪些?

本学院有哪些专业带头人(课程建设负责人)与骨干教师?

教师梯队建设情况如何?

学校及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效果如何?

你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改进的思路。

学院在科研立项与管理方面的政策有哪些?

你所了解的学院科研成果有哪些?

作为专任教师,你认为在工作方面目前最欠缺的是什么?

应当怎样改进提高?

希望学校能给予怎样的支持?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情况如何?

2.全体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和任课情况必须理解和明白以下相关问题:

(1)专业课教师:

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

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

专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情况。

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高等教育思想观念;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熟悉情况。

本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的做法及其效果;

学校强化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措施与效果;

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学校对教师进修提高双狮素质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2)实(验)训指导教师:

实践训练在本专业人才培训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

强化学生应用能力训练的措施及其效果。

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情况。

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状况与透过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