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29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总序号:

3-1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主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时:

共8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教材分析

长方体、正方体是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已经具有了一些图形的面积的经验交流以及认识面积单位的经验。

目标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2.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掌握长方体的棱、顶点、面

评价任务

任务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任务2:

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分类比较。

师:

今天。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袋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请同学们倒出来看一看。

你们愿意玩吗?

为了玩的方便,你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一定的特征分分类吗?

师:

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

师:

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师:

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

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

(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生分类)

 

(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并找学生回答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环节二

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学习

让学生从自己的学具中挑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辩论

师:

哪一个小组愿意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辩论。

可能发生争执的有:

①.对“相对”的理解;②.一组相对的棱是4条,而不是2条。

③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验证特征。

同学们说的特别精彩,老师很佩服,但是你们是怎样知道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提问:

你是怎样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的,用尺子量、用笔杆沿棱比较等。

(5)师生合作,抽象概括。

师小结: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课件演示:

二组相对的面分别重合);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课件演示:

三组相对的棱长度分别相等);长方体还有8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认识长、宽、高。

师: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

(2)练习。

①请同学们从学具袋2中自己选择材料,动手插一个长方体框架。

同桌指出自己所制作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抽一名学生到台上指给大家看。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认识立体图。

认识透视立体图.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辩论

交流后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

1、看出来的;2、量出来的;3、将长方体物体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用相对的面去比较;4、用剪刀将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剪下跟对面比较。

5、用稍大的纸蒙在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跟其他的面比较等等。

 

(正面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教科书29页透视图。

问:

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

(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2)师:

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

 

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环节三

巩固练习,拓展新知课堂小结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基本练习。

(1)说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改变长方体摆放的位置,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宽、高。

(3)说出前面、左面、上面各是什么形状及它们的长、宽。

上面没有标明数据,你们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宽?

2、变式练习。

(1)把一个长方体模型切成两个小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几个顶点?

为什么?

(2)下面是一个残缺的长方体,你能想象出它左面原来是什么形状,面积是多少?

(单位:

厘米)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

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

哪几个面看不到?

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把水平方向的棱的长度作为长,把前后方向棱的长度作为宽,竖着的棱的长度作为高。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总序号:

3-2

教材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版

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主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时:

共8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程标准相关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2.教材分析

长方体、正方体是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3.学情分析

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列式时出现错误。

所以,要重视对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展开图的教学,以此来突破难点。

目标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2.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认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评价任务

任务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任务2:

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一、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

(用课件出示实物图,谈话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1:

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2: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原始本来面目,理解这一概念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环节二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

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

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再出示正方体药盒课件)按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

我发现正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

说得对!

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学具,也用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师:

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问:

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生1: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的面积,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和。

生3:

简单地说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通过观看演示让学生动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环节三

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三、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求法

师:

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请你用长方体实物模型学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合作完成。

师:

你计算的很准确!

你的长方体学具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

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

生1:

我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

我列式为6×5×2+6×3×2+5×3×2。

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

我列式是(6×5+6×3+5×3)×2。

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

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

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四、迁移类推

四、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

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师:

利用正方体学具快速计算它的表面积。

生4:

我列式是(5+3+5+3)×6+5×3×2。

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如图:

生5:

我的长方体学具和他们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