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体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科版物体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体运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
物理”、“方法”、“WWW”、“知识梳理”、“信息库”等栏目的设计新颖,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有助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2、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教材结构设置合理。
第一册的内容包括了声、光、热、简单运动。
它有如下的意图:
⑴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
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生疏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爱好。
⑵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人工现象的电流,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熟悉到物理的巨大力量。
⑶注重保护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
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爱好,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爱好丧失殆尽。
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爱好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数学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的弊端的出现。
(4)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教材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不过分强调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出发处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关系,从激发学生兴趣和方便探究活动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
新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能和电学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的“章”节较短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5)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并把它们作为呈现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学生自我建构的支点。
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景、问题和学生关心的一些科技问题,作为教学的开始,形成阶梯状的问题系列。
例如,将学生最感兴趣、最易接受的声、光现象放在最前面,将抽象的、较难理解的从粒子到宇宙、力等放在后面。
(6)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
再如,光学的两章,改变了从光的反射到平面镜成像和从光的折射到透镜成像规律的演绎体系,而是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开始,上升到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本质联系。
类似的思路还在物体的运动、物质的物理属性、力等章节中体现。
另外,还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理的交叉。
如,在学习了声现象的物理知识之后,向学生介绍耳朵的构造及人听到声音的过程,这样就将物理与生物有机的结合起来。
整个教材的第一册的整体来看,编排的知识体系与顺序具有科学性强、内容合理、表述准确的特点
3、突出科学探究,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
科学的本质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究。
该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重知识,更重过程、方法和能力,把它们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量的问题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解决,比较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仅上册中就有42个活动,基本上都是由“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部分组成。
所设置的问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不平凡中发现平凡。
这些活动有四个特点:
一是有趣;
二是简单;
三是重在体会研究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如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得出结论;
四是活动对器材的依赖程度不高,多数实验都只需要一些可以从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取来的东西。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既构建、增长了知识,也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得到了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过程。
“苏科版”教材突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培养,在探究与创造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作为进行探究与创造的手段,并为探究与创造营造良好的氛围与必要条件。
通过探究与创造活动,实现两种目标:
显性的结果是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隐性的结果是使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探究与创造的一些方法。
最终,在前两种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逐渐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这就是“苏科版”教材中所隐含的问题、探究、拓展三位一体内在结构的意义与作用。
“苏科版”教材还注意了探究难度的循序渐进,注意了探究环节由隐到显的逐渐深入的过程。
对探究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逐渐放手,并逐步将观察、分类、交流、交流、测量、预测、推断、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与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实验、建立模型等探究方法渗透到探究活动之中。
充分体现了教材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特点。
另外,为了将探究延伸到课外,在配套的“实验册”(苏科版物理实验)和教材的“WWW”中设置了相关的“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始于欢乐,终于智慧”,使学生对探究活动流连忘返。
4、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或职业教育,应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
教材中有很多章节有意不把结论写在学生用的教材中,只提问题,只讲背景,然后安排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学习方式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和教师留下充分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以发展。
不仅仅学习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究,养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5、强调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思想。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
物理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赫得博士早就提出:
要把科学教育、科学课程的重点放在价值观、社会、技术和决策方面,要联系社会、技术和人类进行科学教育。
初中物理课程以物理世界为认识对象,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系。
它不能脱离比较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这种课程中进行人文教育主要是渗透性的。
课程的人文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渗透的方式。
将STS教育渗透到物理课程中,不仅充实了物理课程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优化物理课程。
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教材中的“生活·
物理·
社会”栏目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突出现代物理学知识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求真求实、人类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同时,渗透了美育、德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具体来看,在教材设计中,总体上力求体现“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即关注物理课程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为每一章选择一个人文性强的主题背景。
这一主题背景首先反映在章的副标题中,这种副标题贴近学生生活、自然或社会,如下列各章剖折线后的标题:
引言:
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
第一章
声现象——奇特的声
第二章
物态变化——漫游世界的小水滴
第三章
光现象——在明媚的阳光下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拓展视力的神镜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千里江陵一日还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走进物质世界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
第八章
力——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
第九章
力与运动——左右物体运动的规律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延伸人体的神臂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发动机中的密秘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电,现代社会的“空气和水”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电路中的“交通规则”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丰富多彩的电器世界
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探索电与磁的联系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除章的副标题外,还利用每一章的章导图和章导言展现该章的人文背景,激励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动机,它起着“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例如,第二章,以漫游世界的小水滴为副标题,用拟人化的口吻表述章导言:
“你可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我们小水滴的杰作,我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还有许多奥秘,你想知道吗?
请跟我来……”全章的内容以水为典型,以水循环为主线展开,从云、雨、雾、露、雪等自然现象引入,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初步认识有关自然现象形成的原理,再回到自然界的水循环,终于水资源的保护。
这些都反映了编者力求将人文精神融合于物理知识教学的意图。
二是通过栏目设置拓展人文性的内容。
教材中,有一些重要的人文性内容单独设成一节,甚至设为一章进行教学,例如,令人厌烦的噪声,水循环,视力的矫正,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但更多的人文性内容则是采用多种灵活呈现的方式,如在正文中或练习中附图片和简要的说明(图),用栏目呈现等。
为了更好地处理学生系统性学习和渗透性学习的关系,苏科版教材设立了一些栏目,以指导学生探究、画龙点睛地进行方法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其中,通过“生活•物理•社会”和“信息库”栏目展示人文性的内容,介绍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关系。
下表列出8年级(上)物理栏目中有关科学与人文的条目标题:
章
内容
类别
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物理科学的技术应用
曾侯乙编钟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
声音的级别和人的听觉
物理与生物的联系
以声消声
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人耳
声呐
仿生学
回声
生活
多普勒效应,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温室效应加剧的恶果
与环境科学的联系
热岛效应
“火洲”里的坎儿井
我国民间的历史创造
瓦特和蒸汽机
科技史
人工降雨
科学的技术应用
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态
科学动态
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
与自然地理的联系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技术发展
淡水资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滤色镜
红外线的应用
紫外线与臭氧层
夏商周“断代”的探究
与历史的联系
凸面镜与凹面镜的应用
生活与技术
光反射现象的应用
巨型反射式望远镜
《墨经》中的小孔成像发现
我国古代的科学发现
第一次测量光速的尝试
科学史
光污染
与环境科学技术的联系
电影与视觉暂留
望远镜的发展
显微镜的发展
太阳奇观
与自然联系
眼镜的度数
眼睛,眼睛的调节
与生物学联系
三星堆纵目青铜面具
第五章
有趣的人体尺度
生活、测量的起源
计时工具的发展
中国奥运会(速度项目)金牌榜
与体育的联系
“运动的相对性”在科技上的应用
同步通信卫星
案例:
曾侯乙编钟,战国时的编钟,距今2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编钟。
65件编钟按高中低三个音区排列的,而且音域比起现在的钢琴只少两个8度。
中国古代在乐器制造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着实让世人惊叹。
三是通过活动体验,增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意识和观念。
将探究活动与社会调查结合起来,既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与社会性活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参与科学社会决策的民主意识和培养学生相关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些技术性的活动,也能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关系的理解和提高学生技术设计与动手能力。
因此,苏科版教材中设计了一些这种类型的活动。
声现象“WWW”4.
假如你是学校环境监测小组成员,现在要准备一份学校环境噪声的报告,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列出学校噪声来源的清单。
利用录音机记录下这些噪声。
在同学中进行一次调查,请他们对每一种噪声的感觉程度做出评定,并填入表中。
感觉程度可分为四级:
A级
觉察不到;
B级
能觉察到;
C级
令人心烦;
D级
难以忍受。
分析校园受噪声污染的程度,提出控制噪声的设想,并填入表格中。
噪声来源
感觉程度
控制噪声的设想
马路上的噪声
操场上的噪声
教室里的噪声
综上所述,苏科版《物理》8年级教材从传统的“文本课程”定位转向“体验课程”,从“单向教学”转向“合作学习”,从静态的知识型转向动态的生命型,学生在真切的探索、感受、领悟这一心灵过程中,使生命的支付和生命的升华达到和谐统一,享受着生命不断“刷新”的快乐,特别是感受着心灵震颤、精神发育、情感净化的这种有意义的“内在的人格成长”。
7、配套的课程资源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苏科版”为了和实验区的师生共同扎实地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特请该教材编写组的原班人马,并吸取众多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和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参与进来,组成了强大的编写阵容,撰写了相应的教参、教辅用书五种,供师生们选用。
教材编写组亲自编写的教辅用书与新教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融合、贯彻了新教材的思想精髓,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为新教材能更好的发挥“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用提供了很好的辅助。
《物理教学参考资料》——教师的最佳助手
本书旨在帮助教师们用好苏科版的《物理》教材,着重介绍教材作者在编写中的一些思考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全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展开,每章由4个栏目组成:
(1)“《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列出本章内容所涉及的课程标准;
(2)“背景资料和课时建议”
介绍本章的导图、编写思路及知识结构,对本章教学的课时提出建议;
(3)“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按教材节的顺序展开,提出本节的教学目标,对本节教材的内容的特点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对本节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同时还给出本节教材中需要填空的内容以及“WWW”中习题的答案;
(4)“课程资源”
提供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
本书为使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基石。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教材和这本教学参考资料,根据学校当地设施、学生等方面的情况,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大胆地开拓、创新。
另外,每册书还配有一张光盘,为电化教学提供简洁有效的素材。
《物理实验》——探究的实践之路
本书内容以实验活动为主,每章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活动,其特点是贴近教材,同步到节,按教材中的各个实验性活动依次编写,使教材中的有关活动具体化并得到延伸;
另一部分是“拓展活动”,每章精选一个拓展性的探究活动,其特点是所设置的问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寓深奥于平凡,所涉及的探究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应用性,寓教于乐。
实验力求引导学生以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做科学、学科学,力求引导学生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
本书的编写强调探究过程,突现探究方法,着眼于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逐步地将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以及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与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实验、建立模型等基本探究方法,渗透到有关探究活动之中。
实验活动充满吸引力,使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对其进行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情感教育。
《物理学习指导》——点拨学生进行自学、归纳、、评价和总结
全书按教材章节的顺序编写。
每章首页提纲挈领地指明本章的学习目标,即你将在哪几方面得到学习指导。
在每一节中,“活动指导”栏目,对教材中安排的物理活动进行指导,提醒你在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观察什么、思考哪些问题,等等;
“疑难点拨”栏目,对疑难点进行必要的点拨;
“WWW”栏目,为学生提供巩固学习的练习题;
章后的“相关链接”栏目,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面;
每一章的最后部分,通过“自我评价”栏目,给师生提供一套探究性学习的练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
《物理课课练》——同步的基础练习
本书以章节为单位,与每一节课同步。
主要栏目有“目标与方法”“基础与巩固”“延伸与提高”以及“后花园”。
栏目的定位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训,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等。
“后花园”栏目内容为本书特色,其中包括开阔学生视野且妙趣横生的“妙趣角”和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在做中学的“智力操”。
本书习题的取材坚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出发,突出以人为本,杜绝繁、难、偏、旧,注重探究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反映时代性和教育性,做到“新”而不难、“活”而不偏,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题量适中,题型灵活,梯度明显,难易兼顾,内容丰富有趣,与教材同步,自始至终都能满足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需要。
《物理试卷》——新型的测试与评价
本册试卷按章编写,每一章均设计两份试卷(A、B卷),期中和期末各设计两份试卷(A、B卷),其中A卷体现该章教学的基本目标要求,B卷则体现该章教学的较高要求。
书末提供答案或提示。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
本书的测试与评价力求根据课程标准精神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突出内容新、思考方法新、题型新;
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知识联系生活、社会、科技实际;
打破常规,从“量”的考查转向“质”的考查;
打破定势,从“静态科学”的考查转向“动态科学”的考查;
变换方式,通过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把物理科学方法包括建立物理模型、物理猜想、设计实验等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
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并树立科学观点、科学态度,养成科学习惯。
这些都有助于老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获得信心和肯定。
8.教材的支持性网站,功能强大,资源丰富,服务到位
“苏科版物理教材支持系统”(域名为)网站的开通,为实验区的广大师生提供了服务平台。
网站设置的主要栏目及内容有:
“课程标准与教材培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探究活动设计与案例”“物理技术与社会”“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与测试”“交流讨论”等等,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有什么特色栏目
生动活泼,简明轻快,,注重以图代文,简明直观,图文并茂。
新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
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图文并茂,寓教于乐。
“苏科版”教材注意从教与学的两个层面来考虑特色栏目的设置,以提高教材的导学性、可读性。
栏目有:
“活动”、“生活、物理、社会”、“信息快递”、“WWW“、“知识梳理”、“信息库”等.这些栏目的设置使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功能拓展,也使学生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除了安排了“读一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看一看”、“猜一猜”、“观察与思考”、“听一听”“辨一辨”等小栏目以外,教材精心设置了七个特色栏目,反映了“苏科版”别具一格的个性色彩。
七个特色栏目分别如下:
“活动”:
特指课堂中的广义的学习活动,既包括探究、实验、观察,又包括讨论、交流与评估等。
“活动”的类型较为丰富,形式多样,比如在“引言”中安排的“活动”是“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动手做一做”,在“声是什么”一节中安排的“活动”是“声音能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吗?
”。
在“声现象”中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声音”中安排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
教材先让学生去感受闹钟指针走动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比较闹钟放在鞋盒内声音的变化情况,接着要求学生收集各种阻隔声音的材料,预测一下所给各种材料隔声性能的好差,并自己动手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阻隔性能的差异。
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比较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归纳出:
要比较不同阻隔材料的隔声性能,可以采取在同一距离聆听,比较隔层的厚度,或者在隔层厚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距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又不强求学生把方法一一列举出来。
又如,在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一节“透镜”中安排了“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视力的矫正”、“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二节安排了“测量水的质量”等系列活动,所有活动都留有一定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