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519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文档格式.docx

(2)复进口:

出口商品未经国外加工再行进口;

(3)净出口:

同类产品出口数量超出进口数量;

(4)净进口:

同类产品进口数量超出出口数量。

3.过境贸易(通过贸易)

A国的商品途经C国境内运至B国销售,对C国来说,即为过境贸易。

(1)直接过境贸易-货物不在C国海关仓库存放;

(2)间接过境贸易-货物在C国海关仓库存放。

(三)按统计标准划分:

总贸易、专门贸易

1.总贸易

n凡以“国境”为标准,不论是否结关与完税。

n凡属进入国境的商品在统计上按进口处理(总进口);

n凡属运离国境的商品在统计上按进口处理(总出口)。

2.专门贸易

以“关境”为标准。

(1)关境是统一执行海关法令的领域。

n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仓库的国家,关境小于国境;

n关税同盟国家由于执行统一的海关法令,关境大于国境。

(2)专门进口

n已结关完税的进口商品。

n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的商品不列

为进口商品;

只有从保税仓库进

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进口商品。

(3)专门出口

n已结关完税的出口商品。

n尚未结关完税的出口商品不列入专门出口;

但复出口货物,从保税仓库输出的货物,列为专门出口。

(四)按贸易环节划分: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1.直接贸易

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开展的、没有中间环节的贸易,即直接出口、直接进口,通常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大宗产品的交易。

2.间接贸易

生产国通过另一个国家的中间商转售给消费国的贸易,即间接出口、间接进口。

3.转口贸易

在间接贸易中第三国的贸易活动。

其进口的商品是为了转售给其他国家,而不是供国内消费;

其出口的商品不是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

同过境贸易的区别:

过境贸易没有第三国的贸易商参与交易。

转口贸易产生的条件是:

(1)地理位置和交通信息的优势。

(2)政治上的原因。

(五)按清偿工具划分:

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

1.自由结汇贸易

n是指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通常使用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即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对外汇的兑换不以干预。

n我国同西方国家的贸易基本上都为自由结汇贸易。

n小资料:

n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自由外汇)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它能兑换其他货币

⑵它对国际性经常项目(贸易项目和非贸易项目)的支付不受限制

⑶该何必的管理当局不采用或不实行多种汇率制度或差别汇率制度。

也就是说,该货币在国际经常往来中,随时可以无条件带作为支付手段,对方也应无条件接受并承认其法定价值,不实行歧视性货币政策。

在另一成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性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

即参加协议的成员国具有无条件承兑本币的义务。

这样做,有利于调拨和使用货币,也有助于必要时转移货币汇率风险。

2.易货贸易

n易货,即“以货换货”。

n货币只是计价的工具,不作为支付工具。

在外汇缺乏、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往往开展易货贸易。

n要求:

两方或多方出口的货物能满足对方的进口要求;

进出口货物保持基本平衡;

政府间要签订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

(记帐贸易)

(六)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1.贸易差额:

某个国家某一时期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

2.贸易顺差(出超):

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差额;

3.贸易逆差(入超):

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的差额。

第三节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一)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畴;

不是同人类社会同生存、共死亡的社会范畴;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两个基本条件

1.国家的出现

2.国际分工的出现

(三)国际贸易产生的年代

产生于奴隶社会。

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人的出现。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以奢侈品为主;

(二)资本主义社会

1.原始积累时期:

仍以奢侈品为主;

2.自由竞争时期:

以生活资料为主;

3.垄断时期:

逐步过渡到生产资料

4.二战后:

从有形贸易过渡到无形贸易。

n商品交换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是在真正出现国际分工,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才出现的。

第二章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是指生产领域中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即社会生产的国际化、专业化。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是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阶段才形成的,才真正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才建设起经常的稳定的、不可缺少的劳动联系。

因此,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

(一)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工

是以商品交换作为协作方式的国际分工,即生产的产品分属于不同的厂商所有为前提的国际分工。

这种分工的协作方式是商品交换(国际贸易)。

从这一意义上看,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必要条件。

(二)企业内部的国际分工

通常是跨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办厂,使跨国公司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劳动分工跨越国界而形成的国际分工。

这种分工的协作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各项管理措施,而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对国际贸易有深刻的影响。

(一)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1.国际分工越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越多,各个国家投入到国际市场的品种、规格和式样就越多。

2.国际分工越发达,生产的规模越大,投入到国际市场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二)影响到国家的贸易地位

1.18世纪到19世纪末,国际分工以英国为中心,是“世界工厂”,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垄断地位;

2.产生革命相继在欧美国家完成之后,英、美法等国家共同成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中心;

3.二战后,美国处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地位,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强国。

(三)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1.第一次科技革命前,尚未形成真正的国际分工,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金银、香料、象牙、瓷器等奢侈品;

奴隶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2.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后,英国首先成为工业强国,投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大大增加。

包括:

纺纱机、织布机、船舶、机车、钢铁、石油、石油制品、棉纱等;

3.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粮食贸易大量增加,石油、煤炭等各种燃料,以及农业原料和矿产原料的贸易不断扩大;

4.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完成后,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以及服务贸易的比重在不断扩大。

(四)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但也导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弊端。

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进行论述。

(五)影响对外贸易政策

1.当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时,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2.当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时,则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第二节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主要包括:

绝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一、绝对利益理论和比较利益

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1923-1790年)

(二)代表作:

《国富论》

(三)理论的主要内容:

每个国家都有生产条件的绝对优势。

实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要比各国自己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更为有利。

(四)证明:

国家

商品

美国

英国

小麦

(单位/小时)

棉布

6

 

4

1

5

分工后

(6+4)/4=2.5

(1+5)/1=5

分工前,美国和英国各生产一个单位的小麦和一个单位的布;

分工后,多生产了(2.5-2)=0.5单位的棉布和(5-2)=3单位的小麦。

(五)贡献:

证明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

(六)缺陷:

不能解释英国和德法两国的贸易现象。

二、比较利益理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发表于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个国家同另一个国家相比,即使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劣势,但如果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法则进行分工,双方仍然能获得经济利益。

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般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

商品

美国

英国

(单位/小时)

2

分工后

(1+2)/1=3

分工前,两个国家各生产了各一个单位的小麦和棉布;

分工后,多生产了0.5单位的棉布和1单位的小麦。

更带有普遍性。

解释了英法德的贸易现象;

两种产品的交换,违反了劳动价值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该理论分析了各国商品价格差异形成的深沉原因和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是比较利益理论的继续和深入

广义的要素禀赋比率理论由两部分组成:

要素禀赋比率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一)要素禀赋比率理论

(H-O理论)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赫克歇尔-瑞典经济学家,伯特尔•俄林-赫的学生,瑞典经济学家代表作: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出版,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理论的主要内容:

由逻辑严密、相互连贯、由表及里的四点内容组成。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一种商品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两个国家的价格差异。

(2)各国国内商品价格比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商品

A国

B国

食品(food)

100美元

300美元

布(cloth)

200美元

①两国国内交换比价不同。

A国为PF:

PC=1:

2;

B国为PF:

PC=3:

1

②在A国国内,1单位食品只能换回1/2单位的布,而同B国交换可换回1单位的布,多得1/2单位的布.

③在B国国内,1单位布只能换回1/3单位的食品,而同A国交换能换回1单位的食品,多得2/3单位的食品。

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交换中获得贸易利益,两国贸易可以产生。

证明:

600美元

①两国国内交换比价相同。

A国为PF:

PC=100:

200=1:

2B国为PF:

PC=300:

600=1:

2

②从实物形态分析:

A国只有出口,没有进口;

B国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贸易无法进行。

③从外汇收支分析:

A国只有外汇收入,没有外汇支出;

B国只有外汇支出,没有外汇收入;

(3)各国价格比率的差异是由多国要素价格比率的差异形成的。

①要素是指生产要素,即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

②这一论点在论证时是假定两个国家对同一产品的投入比例是相同的。

(4)要素价格比率的差异是由多国要素禀赋比率的差异形成的:

供≻求要素价格下跌

供≺求要素价格上涨

3.结论:

(1)各国的比较利益(比较优势)是由多国资源禀赋不同形成的;

(2)每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丰裕要素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本国稀缺要素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是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影响的理论。

1.俄林观点:

随着生产和贸易的扩大,贸易前相对低廉的要素价格会上涨,相对昂贵的要素价格会下降,各国的要素价格会趋向一致。

但这只是一种趋势,并不会完全一致,仍然会长期保持一定的差异。

2.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

观点:

国际贸易将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同质的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这种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称之为要素均等化定理(H-O-S)。

第三节国际分工理论的假设前提

绝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在论证时,有一系列的假设前提:

一、2×

2模型,

即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H-O理论)。

二、劳动价值论,在论证绝对利益理论和比较利益理论时,假定只有一种要素,即劳动。

亚当.斯密认为: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三、自由贸易,不考虑运输费。

在论证时假定在交换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阻碍,没有运输费用。

四、劳动力只在国内自由,

流动,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五、生产同一种产品,两个国家投入的要素比例相同(生产函数相同),即生产技术水平相同。

六、两种产品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不同,即要素密集度不同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活动必须遵守各项对外贸易的各种规则,即遵守对外贸易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节 

政策概述

一贸易政策的含义

是指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制订并推行的各项行政措施、经济措施和法律措施的简称。

它是整个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政策涉及一个国家利益和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

二.贸易政策的类型

(一) 

自由贸易政策

是国家对进出口贸易采取不干预的政策,即对商品的进出口不设任何障碍,对进出口商不给予优惠和特权的政策。

(二) 

保护贸易政策

是一种“奖出限入”的政策,即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政策。

国家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使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另一方面又对出口商给予优惠和津贴,以鼓励出口。

三.贸易政策的实质

是指推行某种贸易政策的动机和目的,是深层次的东西。

无论是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还是推行保护贸易政策,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经济、政治和外交的利益。

保护国内市场

通过各项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工商业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

开发和扩大国外市场

通达各种补贴和优惠措施,鼓励出口,以发展出口产业,促进国内的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

(三) 

调整产业结构

国家可通过进口要素发展短线产业,增加市场供应;

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推销长线产品,减少库存积压。

(四) 

增加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

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征收关税作为增加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五) 

为政治、外交服务,促进政治国目标和外交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 

关税

关税是国际贸易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通过关税政策的制订或调整,可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增加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

一.关税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关税是由政府向通过本国关税的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收。

其特点是:

由海关征收

海关是设在关境上的国家机关,负责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监管。

监管的对象包括:

进出口货物、货币、金银、证券、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运载上述货物、物品、旅客、出入境的运输工具。

海关的主要任务是:

1.依法对以上监管对象进行监督管理;

2.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

3.查禁走私货物;

4.临时保管通关货物;

5.编制进出口统计等

海关一般设在沿海口岸,陆地边境或国内水、陆、空国际交往的通道上。

⏹由于航空、铁路运输的发展,进出口货物可以从国外直达内地,因此,在国际航空、国际联运、国际邮电邮件交接业务的地方也设立海关。

是一种间接税

税款是由进出口企业或个人暂时垫付,然后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计算到货价中,出售后收回垫付的税款。

关税实际上是转嫁给客户和消费者负担的。

纳税人仅限于进出口商,纳税的对象仅限于进出口货物.

二.关税的作用

关税有不同的作用。

主要有:

(一)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

(二)提高商品的价格,削弱进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限制进口数量,保护国内市场

稳定市场物价

抵制不公平竞争和贸易歧视

减少贸易逆差、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三.关税的种类

按纳税对象划分

1.进口税:

是进口国海关对进口报关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大多数国家对大多数进口商品征收进口税

2.出口税:

是出口国海关对出口报关的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大多数出口商品不征收出口税,只有少数国家对少数出口商品征收出口税

⏹征收出口税的目的分别是:

(1)增加财政收入

(2)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原材料需求

(3)稳定出口商品的价格(石油生产国、橡胶生产国)

(4)防止跨国公司低价收购,保护国内资源

3.过境税:

是对国外过境货物征收的关税。

重商主义时期盛行,19世纪后期相继取消。

目前只有伊朗、委内瑞拉仍征收过境税。

(二)按税率的高低划分

关税税率往往差别很大,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按不同的税率征收关税

1普通税:

对没有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使用的进口税税率。

税率一般比较高

2.最惠国税:

对签订了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家使用的进口关税税率。

税率比普通税低得多

3普遍优惠制(GSP)

1968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做出的一项决议。

决议要求:

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尤其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互惠的、非歧视的优惠关税待遇

(1)是联合国的决议,不是协议

(2)三个原则:

普遍的、非互惠、非歧视

(3)给惠国:

29个国家

(4)普惠制方案15个,欧盟15个国家为一个方案,各方案的内容不尽一致,主要

内容包括:

受惠的国家,受惠的商品,保护条款。

4.特惠税(优惠税)

由部分国家签订贸易协定,享受特别优惠的关税,任何国家不能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区分为互惠的和非互惠的两种。

“英联邦特惠制”是互惠的,已名存实亡。

“洛美协定”是非互惠的,是欧盟给“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的特惠税。

其重要内容是:

在免税和不限量的条件下,接受受惠国全部工业品和96%分农产品进入欧盟,不要求受惠国给予“反优惠”

(三)进口附加税

 

在特殊情况下,除了正常征收进口税外,又临时加收的进口税

1反倾销税。

对低价倾销的进口商品临时加收的进口附加税

2反补贴税。

对直接或间接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奖金或补贴的进口商品临时加收的进口附加税

GATT/WTO的规定:

(1)“两税”是反对不公平竞争的手段,不属于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

(2)征收“两税”的金额不得超过倾销或补贴的金额

(3)不得双重征税

(4) 

征收的前提条件:

a. 

倾销或补贴的存在

b. 

损害的存在

c. 

有因果关系

3紧急关税。

应对严重的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危机而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4报复性关税。

应对贸易歧视而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四关税的征收

征收的方法

1.从量法(从量税)

(1)按进口商品的实物量计征关税

(2)主要用于差价较小的初级产品

(3)主要优点:

税率固定,操作简单

(4)主要缺点:

不公平:

同一货物的价格有高有低,按统一标准纳税,税负有轻有重

b. 

关税的保护作用有强有弱(价格上涨、价格下跌)。

2.从价法(从价税)

(1)以货物的价值量的一定百分比计征关税

(2)主要用于工业品

a. 

税负合理、质高价高、税额也高;

关税的保护作用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便于比较各国的关税水平

d. 

适用于各种商品

(4)难点:

完税价格难于握,各国标准很不一致,经常引发争议

① 

完税价格:

是海关审定的作为计征关税依据的进口货物的价格,有的按FOB价,有的按CIF价有的按官方规定的价格

② 

《海关估价规则》,为了统一各国的估价方法,“东京回合”(1973,9——1979,4)达成了《海关估价协议》,协议规定按先后顺序操作的六种方法。

其中第一种方法是按成交价格(发票价格)计征。

这是主要的方法。

3.复合税(混合税)

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方法计征税,即复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4.选择税

对某种商品同时制订从价税率和从量税率,从中选择某一种税率计征关税。

(二)征税的依据—海关税则

海关税则是征收关税的法律依据(法律文件)

1. 

海关税则的主要内容:

(1)有关规章制度方面的条例

(2)应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出口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一览表的内容包括:

税则号列、商品名称、征收标准、征收单位和税率等项目

2.商品分类目录(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协调制度”是一览表中系统分类的依据,是1983年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

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这些国家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90%以上

⏹它是一部综合性、多功能、多用途的国际商品分录,把商品分为21类、99章、5019个税目。

3.关税税率

海关税则上的税率有一下几种:

(1) 

按税率的制定分

① 

自由税率:

税率的制订与修改由主权国单方面确定

② 

协定税率:

贸易条约、贸易协定规定的税率

(2) 

按栏目分

单式税则

税则号中只有一个税率。

对任何国家一视同仁。

目前只有乌干达、肯尼亚、委内瑞拉、巴拿马、冈比亚等国家仍保留

复式税则(多栏)

一个税则号制订了两个以上的税率、对不同国家区别对待

(三)征收的程序

在进口报关或出口报关时征收

其基本程序是:

1. 

海关审计

2. 

按税率计算应征的关税

3. 

开具银行缴款书

4. 

七天之内向银行缴款,否则不得放行

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货物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条例的总称。

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很多。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配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