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375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

“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

“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

“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

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

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

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

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

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

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学习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

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

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

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

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

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

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

”等等。

我还会重视“合与分”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

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

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

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

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

认识“>

”、“<

”、“=”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

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

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习。

”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

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会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

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

×

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

同学真爱动脑筋;

你说得棒极了等等。

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

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

“你也说的很好。

”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

“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

”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

“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大的鼓励。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

我深信:

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

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

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

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

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

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

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大背景,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

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在学习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

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

有的可能会说:

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

有的可能说:

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

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

还有的可能说:

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

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如:

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

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

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

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

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再如:

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

”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

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第1周

8.31—9.4

1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

P2—P7

第2周

9.7—9.11

1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

P8—P11

第3周

9.14—9.18

1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3、4

P12—P20

第4周

9.21—9.30

分类与比较、10以内数的加减法

P21—P27

第5周

10.1—10.7

国庆节

第6周

10.8—10.9

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1、2

P28—P35

第7周

10.12—10.16

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3、4

P36—P436

第8周

10.19—10.23

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5、6

P44—P51

第9周

10.26—10.30

回顾整理、综合练习

P52—P60

第10周

11.2—11.6

期中检测

期中工作

第11周

11.9—11.13

认识图形

P61—P65

第12周

11.16—11.20

11—20各数的认识

P66—P74

第13周

11.23—11.27

图形与位置

P75—P78

第14周

11.30—12.4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信息窗1、2

P79—P85

第15周

12.7—12.11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信息窗3、4

P86—P90

第16周

12.14—12.18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信息窗5、6

P91—P97

第17周

12.21—12.25

P98—P103

第18周

12.28—12.31

统计

P104—P107

第19周

1.4—1.8

总复习、综合练习

P108—P118

第20周

1.11—1.15

期末检测

期末测查

第21周

1.18—1.22

期末工作

六、其他 

1、教研教改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

“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

”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

教师问:

“”哪一行摆得多?

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

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

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

”接着问:

同样多的有几个?

三角形比圆多几个?

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

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

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如学习《有趣的游戏》,可让学生做“指鼻子、眼睛、嘴巴”等的游戏,来分清位置,并且要用简单而有条理的言语来加以介绍;

还可以通过学生们平时玩的“手心手背”等的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

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2、课外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找找周围的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个单元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学习内容,对于初步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世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中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包括自己身体上的数、公共场所中的数、家庭生活中的数、运动场中的数等。

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数数和找数的机会,培养多渠道找数的兴趣。

切实联系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找数的机会,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到生活总观察,调查、发现有关的信息,把找数活动扩展到方方面面。

如由找自己身体的数扩展到找动物身上的数,由找马路上的数扩展到找商场里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有了充分的素材,在交流成果,会有更多的体会。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一些好的做法,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

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该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统计初步知识的巩固,也是对本册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活动内容是统计大蒜的瓣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内容有现实性和趣味性。

首先让学生确定活动的计划性,分工合作,对大蒜进行剥瓣活动。

然后通过剥瓣活动和对话,让学生明确剥蒜的意图是为了收集大蒜的头数和瓣数,达到积累数据的作用。

最后利用空白统计表,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累计的包大蒜的头数和瓣数是散乱的,无规律的,必须对小组的数据和全班的数据进行分步、系统的分类整理,才能找出规律。

指导学生准备同一品种足够量的大蒜,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制定策略——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讨论、想出办法,商定计划,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活动经验,统计橘子、花瓣的瓣数等,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使活动从内容到形式更加适合儿童的生活实际。

七、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

努力成为一名工作出色的教师。

多读书,勤思考,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生活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从而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工作中,系统掌握整套教材的知识结构,提高突破教材重、难点的能力和课堂情景调控能力,丰富课堂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