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改革是新的教育形式下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年来,山西太古教学模式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从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到点滴经验的积累;
从听专家讲课到课堂上课;
从学习经验到实际应用;
从学习形式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质转变;
无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进行着反省和思索。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疑问:
怎样把自己已建立的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做到“精讲”?
怎样编写导学案才能更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情?
怎样才能变课堂教师提问问题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展示自我?
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的面前,如何转变?
使我一度迷茫。
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县教育局今年的一大举措,教育局出台一系列措施都以教学改革为中心,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响应教学改革的呼声,我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专门成立改革小组,在宗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开始大胆尝试教学革新,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认真阅读“24字太古教学模式”、学校精心编写的校本教材,利用网络听专家讲课,看太古名师课堂实录,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堂的每一个小细节学起,开始我觉得别扭,学生不适应,每一堂课后我都认真总结、思索,那些课堂环节处理的到位,那些做的不好,和同事交流,这样反反复复探索课堂教学环节细节,请同事们指导,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积累,由于我的努力,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模型。
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在课改中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
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
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学生自学能懂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讲懂的教师不讲,而是讲学生不能理解的共性的东西,而且要精讲,不重复讲解,要让学生去教学生,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学生会送你一份以外的惊喜。
3、教学手段的革新
其一,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其二,我校为导学案教学特制的“特色卡”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对于积极主动发言的“发积极发言卡”,结果在课堂上学生的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使我的课堂充满活力;
进步大的“学习发进步卡”,使每位学生都充满希望;
成绩优异者发“成绩优胜卡”使成绩优异的更加突出,激励成绩中等的加倍努力争取得到老师的奖励。
小小卡片激活了课堂,给学案导学增添了成长的翅膀,放飞了每一位学生的梦想。
其三,教学改革改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如果只是学习太古教学形式,那么教学改革就是空谈,教学过程必须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怎么切入才能使课堂既有创新,又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为此,1、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置学生互查这一教学环节使设置的问题简
洁,易懂,让学生快乐的融入我的课堂;
2、在阅读感悟这一环节中,我把教材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梯度化。
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
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
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3、合作交流:
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
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此处注意,四人组,简单的,组员说,难点的,小组长说,更难的,大组长说,让同学们都有发言的机会。
教师的作用由“教”变成了“导”,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
静悄悄,不辅导,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注意看和听,把握学情。
黑板的作用是面批的工具,在需要讲的时候,要想好,讲什么,谁讲,将需要讲的内容提炼在黑板上。
多媒体不能代替黑板,各有各的作用。
多媒体只能是增加课的含量的。
要做到课本、学案、多媒体和黑板不重复。
多媒体只能是一个片段的工具,导学案是学好课本的阶梯,而课本是知识的载体,多媒体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工具。
4、展示:
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才能有”
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
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否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
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
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
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拓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
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诚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技巧,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
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
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脚踏实地的完成自身的转变,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新的课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在摸索中艰难行进,我看到了课改的曙光,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学校以宗校长为首的改革小组的坚强后盾,我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郜魁东
XX/7/28
第三篇:
暑期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怀揣着对名师大家的仰慕,企盼着对省级前沿引领的憧憬,XX年8月18日,所有小学语文老师在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邹城市小学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有幸听取了专家们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的报告。
这些课直接为我们传递了当前语文的声音,对我们进行了方向的引领,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学理念得到了新的提升,专业素养得到了新的提高,令我受益匪浅。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研讨会上指出:
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
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都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就全面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因此,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指导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其课堂流程主要为:
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探究解疑,拓
展补充,评价反馈。
所谓生本即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乐学”。
教师的“教”如何服务于学生的“学”呢?
各位专家做出了相同的见解,现总结如下:
一是发动。
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二是营造。
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心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三是导向。
使每个学生在十分明确目标、任务的情况下投入学习,而不是受老师被动地牵引。
四是放手。
给足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多放手、少干预也是服务。
五是帮扶。
如,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
因此,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目标的厘清、探究问题的整合、重难疑点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精彩的生成?
?
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二、语文教什么的转变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
崔峦理事长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就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
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增长课,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提高人文素养的课。
具体地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找准教学的三个点。
一是传授语文知识的落实点,因为积累语文知识就是为增长语文能力打下基础。
语文知识就是指“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
二是训练语文能力的增长点,因为语文能力是学生发展之基。
语文能力就是指“听、说、读、写、书(写字)”的能力。
三是熏陶感染语文人文的渗透点,因为语文人文是学生发展之本。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该体现在:
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熏陶感染人文性,落实人文教育,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崔峦老师在研讨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似乎被“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统治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把理解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情感作为教学的全部,教学中仅关注“文章写了什么、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的语文能力低下。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如何“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在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中就能找到答案。
在此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创新教
学方法。
总结起来就是:
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
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做好小学语文该做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
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
还要有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总之,语文教师是到了应该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正效、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时候了。
这些专家的报告十分及时,而且十分真实,让我们透过一些现象看本质,从而感悟语文教学的真正“门道”。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吴教授所说的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期盼着自己的语文课堂也有一个美丽的转身。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北宿镇东沙小学戴学琼
XX年9月
第四篇:
巩仕禄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
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
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
例如,在“造型·
表现”和“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
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
”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
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
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
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四、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
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
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
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
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
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
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
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一败再败后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这种现象在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在进入新课程改革后尤其严重,家长、学生相当苦恼。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面,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
初中教材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
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
而高中教材一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近现代数学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而且很多是抽象函数,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学生学起来相当困难,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较高。
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
此外,内容也多,特别是新教材,跟以往相比增大了容量,还压缩了课时,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
这些都是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尽管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已进行了两年,但是受中考升学指标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初中的数学仍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学习时间(包括晚自习)都由教师全程包办,学生有很强的依据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为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不了解,课上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课后忙于应付作业,甚至是通过背诵解题步骤或常见题目的解题结果来获取考试的好分数,而是不首先消化所学内容。
一句话,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较被动。
而高中则不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中数学布置的课堂作业并不多,课后大量时间主要是留给学生消化吸引当天功课,完成相关练习,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针对性的调整补充,而许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较差,还像初中那样,以为课堂作业完成上交就万事大吉,这当然与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出入较大,效果也可想而知。
三、学生不能适应课程整合的要求
新课改的重要特点就是强调了课程整合,数学加强了与计算机、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大量增加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题目,涉及日常生活、天文体育等诸多领域,如潮汐问题、垒球问题等,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高,不少学生搞不懂题意,无从入手。
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强也是新课标推进的瓶颈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平时教学调研,认为课采取一些切实可行做法。
1.注重搞好初、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
高中数学教师要多研究初中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把握好难易度,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转换,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在学生刚进入高中就来下马威,一棍子打懵,让学生丧失信心。
特别是新教材已注意到这个问题,降低了难度,拓宽了知识面,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方法组织教学,加大学生的负担。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特点,结合了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从初中知识开始来研究函数,注重分析,逐步过渡,从学生接受情况看,效果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