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60557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文言文复习2Word下载.docx

(评分标准:

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

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5、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

6、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8、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避秦时乱

9.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

因为

(1)源中生活安宁,

(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10.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1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示例:

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评分标准:

(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二、课文内容理解

1、线索:

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通过“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简答):

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

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4、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

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为什么“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问。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陋室铭 

刘禹锡

一、综合理解: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本文的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写法上的特点)

3、本文用反问句做结尾,有什么作用?

用反问句作结,作者以诸葛亮和扬子云自比(作者以名人自况),含蓄地表现了“惟吾德馨”,自己也具有他们的抱负和志趣。

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4、作者的生活态度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作者的生活态度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社会氛围的时候,依然需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操守,依然需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

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7、“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

《陋室铭》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和“子云亭(西蜀子云亭)”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9.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

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

芳草的颜色映人帘里,帘内满目青葱。

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地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

(每句按照原句翻译只能得1分,加上一定修饰语得2分)

二、填空: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中描写"

陋室"

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用比喻赞美"

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⑦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的一句是:

、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爱莲说》 (宋)周敦颐

综合理解:

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你喜欢哪种花?

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3分)

我喜欢桂花。

在秋季,桂花小小的淡黄色花朵散布在绿叶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而它却丝毫不张扬。

我喜欢兰花,兰花无论候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我喜欢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3.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它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例:

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4、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选贤与能与:

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亲:

以……为亲。

亲:

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子:

以……为子。

子:

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分:

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造反。

贼:

害人。

作:

兴起

7、是谓大同是:

这。

大同:

理想社会

8、女有归归:

女子出嫁

二、译句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第五单元复习

一.翻译句子

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此中人语云: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1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2.技亦灵怪矣哉!

2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