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99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三课枣核.docx

第二十三课枣核

第二十三课:

枣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

2、熟练掌握“留意、等于”词语的意思与用法。

3、掌握句型“双音节动词的肯定-否定重叠”的用法。

4、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话题交际。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的写出词语。

教学重点:

能够用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掌握词语的读音与词义,并用词语造句。

坳:

山间平地。

国籍:

①指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

②指飞机、船只等只属于某个国家的关系。

同窗:

①同在一个学校学习。

②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嫣红:

鲜艳的红色。

潜艇:

主要在水下面进行战斗活动的军舰。

以鱼雷或导弹等袭击敌人舰船和岸上目标,并担任战役侦查。

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二、词语例释

1、留意(动)

注意,小心。

留意价格、留意行踪、特别留意、留意一下

(1)你说过以后,我一直留意孩子写字的姿势。

(2)我没留意上面写了些什么。

2、等于(动)

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表示前后两个事物或两种情况差不多一样,没有区别。

表示后一个意思时,后面一般接动词或小句。

等于没说、等于不回答、等于同意、等于默认

(1)十五加十五等于三十。

(2)说了不做,等于没说。

三、句子学习提示

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

双音节动词的肯定——否定重叠,有两种形式表示提问,可以是双音节动词重叠,也可以是动词的第一音节重叠。

例如:

看没看见——看见没看见提不提高——提高不提高

理没理解——理解没理解思不思考——思考不思考

四、话题交际提示

话题:

祖国情怀

祖国是每个人的精神支柱,情感源泉。

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科学

家,他们心中始终眷恋着祖国。

在品味他们对祖国的浓浓深情之时,我们应该怎样感恩祖国?

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三课:

枣核

坳:

山间平地。

国籍:

①指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

②指飞机、船只等只属于某个国家的关系。

同窗:

①同在一个学校学习。

②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嫣红:

鲜艳的红色。

潜艇:

主要在水下面进行战斗活动的军舰。

以鱼雷或导弹等袭击敌人舰船和岸上目标,并担任战役侦查。

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流利的朗读课文

2、准确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3、总结全文内容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准确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能够总结全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坳、国籍、同窗、嫣红、潜艇、不约而同、分量、蹊跷、掐、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倘若、托付、安顿、留意、等于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音

三、学生自读课文并分段

四、指导分段

第一段:

(1——4)朋友来信让我给她带几个枣核,但用途却很蹊跷。

第二段:

(5——10)在朋友家,朋友向我介绍自己的家和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段:

(11)改了国籍并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依恋故土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

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枣核

第一段:

(1——4)朋友来信让我给她带几个枣核,但用途却很蹊跷。

第二段:

(5——10)在朋友家,朋友向我介绍自己的家和她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第三段:

(11)改了国籍并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依恋故土的感情。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相关情景用指定的成语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应的句子。

4、完成真是交际。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利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选择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恰当解释。

1、C、A2、A3、B4、D5、A

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大家不约而同的说了声“好”。

2、把我托付给了邻居王阿姨。

3、留意是否有认识的熟人。

4、不等于你就没有错误。

5、等我把弟弟安顿好以后。

三、模仿造句。

今天老师讲的这篇课文大家理解没理解?

四、选择恰当的答案完成句子。

1、A2、B3、C4、D5、A

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D2、D3、B4、A5、C

六、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朋友为什么托“我”带枣核?

她是怎样珍惜那颗枣核的?

2、朋友的家怎么样?

家里人呢?

3、朋友为什么说“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朋友是怎样修建她的后花园的?

4、朋友对家乡、祖国的思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5、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

七、真是交际

情景1:

生活在异国“美丽的山城”,“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可是为什么“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读了课文,你能体会出这样的“游子的心境吗?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她同老伴儿”月夜并肩坐在“北海”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划船情景时的复杂心情吗?

情景2:

有人说:

“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种枣人已经是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

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你对这样的说法是怎样看的?

作业:

练习题二、三

板书设计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大家不约而同的说了声“好”。

2、把我托付给了邻居王阿姨。

3、留意是否有认识的熟人。

4、不等于你就没有错误。

5、等我把弟弟安顿好以后。

三、模仿造句。

今天老师讲的这篇课文大家理解没理解?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生自己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自主总结全文内容。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词语的意思,并能熟练的写出词语。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与词义

眷恋: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得意:

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慎重:

谨慎认真。

推荐:

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

待遇:

①对待

②对待人的情感、态度、方式。

③指权利、社会地位等。

④物质报酬,工资福利。

宁肯:

宁可。

判刑:

判处刑罚。

罚款:

①行政机关强制违法者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是一种行政处罚。

②订合同的一方处罚违反合同的另一方以一定数量的钱。

恐吓:

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

抗议:

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监视:

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签订:

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音。

三、学生自己读课文并自主分段。

四、指导学生分段学习课文。

第一段:

(1——2)钱学森在军事领域的贡献和他取得的成就。

第二段:

(3——11)想回国的钱学森同美国当局艰苦斗争的经历。

第三段:

(12——15)向祖国求救,在祖国的帮助下,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五、总结全文

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始终眷恋着祖国

第一段:

(1——2)钱学森在军事领域的贡献和他取得的成就。

第二段:

(3——11)想回国的钱学森同美国当局艰苦斗争的经历。

第三段:

(12——15)向祖国求救,在祖国的帮助下,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课后反思:

第二十三课:

枣核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场拓展阅读。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

学重点:

利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具:

字典、课本、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坳、国籍、同窗、嫣红、潜艇、不约而同、分量、蹊跷、掐、风烛残年、故弄玄虚、倘若、托付、安顿、留意、等于、眷恋、得意、慎重、推荐、待遇、宁肯、判刑、罚款、恐吓、抗议、监视、签订。

二、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游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

“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

“宁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

用?

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

为什么?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请说说看。

三、课文说: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

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富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下面提供的诗文中,哪几句最能概括钱学森的爱国思想和行动?

说说理由。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3、他在海外曾经深情地说过:

“我的根在中国”。

(余玮《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4、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黄露《我的中国心》)

四、了解钱学森回国后为祖国科学事业作出的主要贡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你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

五、完成拓展阅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音。

2、学生自读。

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

坳、国籍、同窗、嫣红、潜艇、不约而同、分量、蹊跷、掐、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倘若、托付、安顿、留意、等于、眷恋、得意、慎重、推荐、

待遇、宁肯、判刑、罚款、恐吓、抗议、监视、签订。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