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8457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议文件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质量是职业技能鉴定的生命线。

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是实现质量管理自我跨越的需要,也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不断提供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优质高效的职业资格认证服务的需要。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我们实施鉴定质量控制管理搭建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平台。

我省从2005年起在全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省中心带领全省其他五家鉴定机构积极向部中心申请并被确定为第二批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单位。

2007年8月,省中心率先通过外部审核,成为全国第二家通过认证的省级鉴定机构。

省中心通过认证后,为在全省各级鉴定机构中推广体系建设,我们尝试运用体系建设的方法,通过质量检查的形式在所有鉴定机构中扩大体系认证的成果,在全省各级鉴定机构贯彻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一般性要求。

一、率先示范,在省中心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一)体系建立和试运行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是全员培训阶段。

首先贯彻全员参与原则,注重对体系标准进行全员培训。

2005年5月派人参加了部中心培训班后,又于6月邀请专家专程到江苏举办培训班,对省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和试点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标准》条款理解、体系文件编写等。

培训结束后,中心每位同志都参加了部中心组织的内审员考试,取得了内审员资格。

二是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制阶段。

中心成立了由主任、副主任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工作。

先由各科室按职能梳理工作流程,整理文件、相关规章制度及工作表单并形成书面材料,全面梳理检查了中心各项工作及其依据、使用的表单等,并编制了工作流程图。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主任召开策划会,策划确定了“科学公正、规范高效、创新创优、顾客满意、服务就业”的质量方针,根据质量方针的框架和要求,制定了五项质量目标并分解到各科室,确定了体系过程、质量管理责任系统职责和工作接口,确定了质量手册框架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编写目录,确定了体系文件编写框架,制定了文件编写计划并对编写人员进行了分工。

随后所有文件编写人员按照分工和编写要求进入体系文件编制阶段,共编制了1个质量手册、20个程序文件、24个作业指导书、90多张表格,共计135个文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发布并试运行。

根据体系运行和鉴定业务工作需要,我们又于2008年修订了体系文件,经再次培训后运行。

三是试运行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进行体系文件培训。

从2007年1月开始,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正式进入试运行。

试运行前,中心各科室对体系文件进行逐条逐款的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对文件,尤其是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了清楚的了解和理解,为在试运行中“做我所写”、正确执行文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首先,各科室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本科室的工作职责、质量控制内容和要点以及质量目标,解决“做什么、谁做、做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明确科室中各人职责、人员与人员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工作接口关系,做到职责明确,各项工作接口严密。

其次,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规范鉴定服务各过程。

各项工作行必按章、做必有记录,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并保证各过程受控。

(3)边做边改,实现持续改进。

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作为中心月度工作会议专题汇报内容,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主任不定期对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专门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协调改进。

在持续改进过程中,进行了顾客满意度调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目前这三项工作成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正常性、程序化工作,每年至少保证各开展一次。

(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

体系的建立,将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和鉴定服务纳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能力,“质量第一”的观念得到确立;

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规范化管理制度得到全面系统的建立,规范了过程管理,通过一整套的体系文件建立起来的过程控制准则,从职责、资源管理、鉴定服务提供、信息管理到测量和持续改进各过程及子过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履行过程控制的职责,并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提供证据;

建立了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定期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日常检查和对各过程的监视、测量和分析,使中心工作每一个阶段都有目标、有检查,确保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省中心体系建设也对全省各级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产生了一定示范效应。

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鉴定业务的关联性,对省属鉴定所及各市鉴定中心都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推广使用了一批新的表单,各市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在观念和业务操作上逐步了解、接受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为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省质量管理检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广成果,运用体系建设方法开展全省质量管理大检查

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2007年通过认证步入正常运行后,由于鉴定业务的关联性,对省属鉴定所及各市鉴定中心都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推广使用了一批新的表单,各市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各级鉴定机构管理基础、资源设备及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如果统一用省中心体系建设的方法在所有鉴定机构中推广体系认证,会有一定难度,必须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各级鉴定机构中贯彻体系建设的一般性要求。

为此,我们运用体系建设的方法,精心设计了一套检查方案,对全省各级鉴定机构开展了一次内容细致的质量管理大检查。

质量检查从2008年10月份开始至2009年4月,通过历时半年,历经自查、初查、检查验收四个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检查结束后,根据计划,我们今年又对证书和题库结合质量督导进行了小范围专项检查,以巩固质量检查成果。

(一)检查方案设计。

在设计检查方案时,我们重点从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入手,注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法,力争将检查内容细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1.检查内容。

在内容设计的广度上,考虑了两个因素:

一是把握不同鉴定机构的管理要求。

根据检查覆盖的不同鉴定机构,分别设计了针对鉴定中心和鉴定所的检查表格,两张表格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考务管理、考评人员管理、鉴定机构管理等方面两张表格的内容是紧密相联的,在检查中需要相互佐证,例如在检查鉴定中心考务管理时,对一个批次鉴定的完整的检查,就需要分别从鉴定中心和鉴定所提取查看不同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相互关联的。

考虑到鉴定中心和鉴定所职责和业务范围不同,两张检查表的内容和配分比重有所侧重。

即使是同一个检查项目,对鉴定中心和鉴定所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配分比例也不一样,例如对机构能力建设,随着鉴定所的日益场地化,对其设施设备场地等硬件要求及人员素质等软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配分比重就大一点。

在鉴定服务过程的管理中,鉴定中心内容多且综合,其中考务管理一项的分数是从批次鉴定检查表中折算过来的;

鉴定所站内容就单一点,相当于批次鉴定检查表中内容。

二是把握体系标准的适用内容。

对未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未纳入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鉴定机构,不能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如何在质量检查中贯彻体系标准的要求,结合前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要重点关注制度的完善、执行和鉴定服务过程的控制,因此我们在检查内容的设计中,重点贯彻了体系标准这方面的要求。

例如:

对照标准第五章鉴定服务过程控制要求,我们设计了职业标准、题库和命题、考务管理、证书管理、考评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六项检查内容;

按照第二章体系文件的要求,设计了规章制度检查内容;

按照资源管理的要求,设计了技术标准和机构能力建设要求;

按照第六章信息管理和第七章数据统计分析要求,设计了对鉴定统计工作的检查内容。

2.检查方法。

这次检查中运用了“一听二看三评”的方法,听鉴定机构的汇报,查看台帐资料和现场(鉴定场地设施设备、保存的工件等),最后由检查人员对照检查标准逐条打分,并将意见反馈给被检查单位。

在“查”这个环节,除了检查一般性的台帐资料外,我们重点设计了鉴定批次检查这种方式,在检查期间的所有鉴定批次中,随机抽取三个鉴定批次进行跟踪检查,从鉴定申报开始,全面检查鉴定过程的控制情况,具体检查项目有:

鉴定申报、鉴定职业等级范围、试题管理、考评人员派遣使用、考场管理、阅卷评分、证书核发等,并且列出了具体的检查内容和需要检查的资料及其来源,细化评分标准,列出了扣分项、否定项,尽量细化和量化。

批次鉴定检查是这次检查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以往任何一次检查所没有使用过的方法,从实施情况来看,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一是使抽象制度具体化。

通过具体的鉴定批次,可以查验各项鉴定制度的落实情况,即检查“做我所写”,发现未按制度规定做或制度本身的问题。

二是以小见大。

发现整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个批次鉴定检查的均分被记入总表分数,且与总表中栏目存在较大的关联度,批次鉴定中出现扣分的,总表的相关栏目相应会被扣分,例如批次里试卷出现问题,只要发现一处,总表里“题库和命题”栏就不得分,类似的情况很多,所有的批次都得高分总体才能得高分,而批次鉴定检查是从细处着手的,非常容易发现问题,这就迫使鉴定机构去控制每次鉴定的每个环节。

在长达半年的自查、初查过程中,各地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同时也认为,这种检查方式能促使把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抓到实处。

可以看出,这次检查的方式,借鉴运用了体系建设的审核方法,每个检查组中都配有多次参加过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内部审核员,他们对检查方法的运用驾轻就熟,在检查中起带头和骨干作用。

三、实施效果

(一)实施过程。

这次检查共分成四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

2008年10月,省中心发文对检查范围、内容、标准、检查安排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各地收到通知后,高度重视,将此次检查作为完善本地区鉴定机构制度、规范鉴定流程和提高鉴定质量的契机,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检查领导小组,对照省检查标准,进一步细化检查内容,召开本地区鉴定机构的专题会议,及时制定了本地区检查方案,对本地区检查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二是自查阶段。

各市中心按要求布置本中心及所属鉴定机构的自查工作,责任到人,对照检查标准逐一检查本机构及所属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找出差距,进一步完善。

三是初查阶段。

在自查的基础上,各市中心抽调人员,对县级鉴定机构和所属鉴定所进行初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列出问题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再次进行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四是省组织检查验收阶段。

2009年4月,省中心抽调本中心和各市鉴定中心业务骨干,分成四个检查小组,每组五人,由中心主任带队,对各市进行检查。

检查人员先集中进行了培训,明确检查要求,统一检查标准,并集中对一个市中心及所属一个县级鉴定机构、市属鉴定所进行了试查。

随后,各检查小组采取“一听二看三评”的方式,分片对十三个市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检查。

每个市分别检查了市中心、一个市属鉴定所和一个县级鉴定机构职业技能鉴定综合管理情况,并随机抽查了三个不同职业不同等级鉴定批次,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打分,对每个鉴定机构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和综合评价,并当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努力方向。

检查结束后,各小组分别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四个小组交流汇总了检查情况,根据综合得分高低进行了评优,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全省通报。

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二次全省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班,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典型剖析,进一步明确政策及相关业务操作流程要求,以促进各地鉴定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收获与成效。

一是扩大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果。

在长达近半年时间的准备、自查、初查过程中,各市从省中心借鉴了一系列规范化管理的做法和表单,并通过组织本区域的自查,把这些做法和表单贯彻落实到了基层鉴定机构,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梳理了工作流程。

通过这个过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被全省各级鉴定机构感性地认识并实践了。

质量检查和体系建设高度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是这次检查取得的基本成果。

借鉴运用体系建设的方法,提高质量检查的有效性,同时在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上,最大限度地融合体系建设的要求,使体系标准的一般性要求在质量检查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渗透到了各级鉴定机构中去。

二是完善了制度,规范了过程。

此次质量管理检查中,我们适度公布了省中心一部分体系文件,各地参考了这些文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通过拉网式的检查,各市中心对市属鉴定所及县级鉴定机构的管理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在自查过程中就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整改,省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又进一步与各鉴定机构沟通,纠正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规范做法。

三是提高了质量意识。

以往“写在纸上、喊在嘴上”的质量管理要求,通过检查这样一种方式,落到实处。

在细致的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逐一指出发现的问题,与被检查单位面对面交换意见,明确了国家和省相关管理制度和文件的要求,澄清了一些基层鉴定机构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让工作人员不但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省、市分别在检查前后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

 

创新机制夯实基础

积极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

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充分肯定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地位。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拓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多年来,我省在部鉴定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高技能人才评价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工作,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开发。

2009年全省组织技能鉴定1863827人,获证1413404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鉴定266620人,获证170547人。

在获证高技能人才中,社会化鉴定673145人、企业鉴定497044人、院校毕业生690341人,呈现多元评价的格局。

2009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达192.9万人,比2005年底增加95.7%;

高技能人才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95%,比2005年底提高了2.07个百分点。

2009年底,全省技师、高级技师总量达27.6万,占高技能人才比重为14.3%。

主要工作:

一、创新思路,研究先行,前瞻性谋划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我省将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放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和人力资源开发全局中谋划,加强形势和理论研究,创新工作思路。

一是提出“四结合”思路,就是职业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要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有关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创新型广东建设和深化粤港澳合作四大战略部署,着力围绕大局加强职业开发和人才评价,使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被纳入了省委、省政府《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定》、《珠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规划》等重要文件内容,为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今年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考核中,鉴定工作在总分100分中占15分。

二是加强规划研究。

组织了“广东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高技能人才开发”和“经济转型下广东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开发”两个专题研究,前瞻性研究经济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开发评价的要求,指导工作开展。

三是创办《职业能力开发与评价》杂志,凝聚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展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工作研究,不断创新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理论和技术。

二、全面推进,积极探索,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格局

(一)不断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职责,制定《职业技能鉴定业务规程》,编印《全省鉴定考务管理手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指南》和《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管理规定》,以制度建设夯实规范管理的根基。

二是以统考为龙头加快推动高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工作。

广东在部鉴定中心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统考扩影响,以统考树品牌”的思路,通过大力宣传发动,严格质量管理,周密组织实施,广东统考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据统计,2003至2009年全省共组织261739人次参加全国统一鉴定。

在去年全国统考职业中,报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营销师的人数最多,分别达23506人和7768人,占全省统考人数的55.8%。

三是抓好日常鉴定考核工作。

建立全省定点考场制度,在汽车维修工等四个职业技师、高级技师理论知识统考中试行统一集中考场安排试点。

规范鉴定所(站)的设置标准,量化准入、年审评估指标体系,全省共建立了47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223个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79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含22个公共实训基地)。

四是凝聚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为高技能人才开发评价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广泛吸纳726名来自粤、港、澳三地各行各业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建立64个职业鉴定专家组;

实行考评人员标准化培训和考核,培养考评员33988名。

定期举办考务人员培训、考评人员系统选派、考评质量绩效评估及考评人员证卡到期换证集中培训等方式确保鉴定工作的有序、持续开展。

五是经部中心批准,率先建设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投诉咨询自动处理系统,启用“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咨询服务与质量监督热线400—886—3313”,面向社会公众受理省鉴定中心业务咨询和全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投诉。

(二)在全国首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一是我省率先出台了《广东省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实行社会化通用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评价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有效地调动企业培养、评价和使用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得到原劳动保障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二是指导全省医药行业、建设行业、广电集团、粤电集团、韶钢集团、湛江港集团、广钢集团、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截至2009年底,全省累计共有54.6万名职工通过企业评价方式得到高技能人才资格认定,其中9538人被评定为高级技师。

(三)探索高技能人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方式。

我省在深圳试点研究和开发了任务引领型一体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和训练模式,创新做法在于:

一是引入专项能力证书机制,丰富了职业资格证书和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二是通过举证评估方式可获得技能学分、专项能力证书乃至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往学习成绩的认可,突破了资历、学历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技能等级鉴定层级的限制;

三是综合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四是把训练、考核和评价相结合,结束了训练和评价的割裂局面;

五是专业评价与工作评价相结合,满足了职业资格的通用性要求和企业的个性要求;

六是采用“工作现场考核”、“工作业绩证明”和“主管鉴定”三个环节的工作评价,引入用人方(企业)评价,调动了企业及劳动者个人参与评价的积极性,降低了评价成本,提高了评价效率。

目前已在工业设计、智能楼宇控制、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现代汽车维修和数码印刷等五个行业相关职业(岗位)开展研究和试点,参与试点人数近千人。

(四)积极开展职业院校学业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试点,引导院校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展教学。

一方面,将职业院校学生纳入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在历年出台的政策,包括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和我厅出台的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百千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技工教育倍增发展计划等政策,都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大力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把院校学生作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后备军,从政策上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另一方面,我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研究并上报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等8所职业院校,作为我省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院校,并纳入了原劳动保障部办公厅颁布的国家级试点院校单位。

2003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类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378.4万人次,约占全省鉴定总量的40%;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

我省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位居全国首位。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省对技工院校一直实行“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再核发毕业证书的”制度,规定技校学生必须全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这也是我省技工学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近几年98%)以上的原因。

相对来讲,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力度较小,考证率和就业率也不及技校。

(五)粤港澳合作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技能人才评价认证机制。

我省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唯一授权在香港和澳门推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省份,目前在港澳鉴定职业达23个,2004年以来港澳居民累计参加鉴定8500人,受到港澳特区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粤港澳合作的亮点。

去年以来,以工业设计师、物流师等职业为试点,粤港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探索“一试三证”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去年12月,我省与澳门劳工事务局签订《粤澳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合作协议》。

三、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夯实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基础

(一)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系统化、集成式的新职业开发机制,大规模开发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标准并取得突出成效。

探索职业开发与产业发展双向互促的新机制,首次采用省市联动的方式,近两年来开发了260个适应现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新职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和认证项目,其中有工业设计师、动漫设计师、会展策划师、健康安全管理师、芳香保健师等现代产业新职业75个,阳江刀具加工、云浮石材加工、肇庆端砚加工、中山灯具装配等地方特色产业项目87个、适合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技能培训的专项职业能力认证项目98个,开发总量是之前十年的两倍多,目前可供鉴定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达600余个。

特别是2009年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率先开展工业设计师职业评价试点工作,评定出首批61位工业设计师,受到汪洋书记、华华省长的亲切接见。

(二)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

一是建设全省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管理系统。

去年省中心正式启用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管理二期系统,实现了报名接收、资格审核、考场安排、考评员派遣、制卷管理,以及考核结果接收、证书生成打印、以及各项费用的产生、收取等功能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调运作,大大提高了鉴定中心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鉴定机构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办理业务。

二是开发智能化考试系统和数字化网上阅卷系统。

实现抽题、制卷、考试和阅卷等流程的全程信息化管理,降低制卷和阅卷的人力成本。

同时,通过无纸化考试及自动化阅卷,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提升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三是开发“身份识别”防替考系统,建立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在省中心设立省属远程视频监控中心,监控鉴定考场,该系统已基本完成首期建设。

四是开展集职业能力需求调查分析、职业能力评价认证和职业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