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8395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Word下载.docx

惩罚的最高境界是唤醒被惩罚者的人格深处的自尊与自信,让学生意识到:

错了应该受罚,应该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教师来说关键是掌握好惩罚的尺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惩罚的教育作用,而对学生不造成伤害。

这里有一个发人深思的教育故事:

英国着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曾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坏孩子”。

一天,他正和伙伴们玩耍,忽然发现校长的那只心爱的小狗正摇着毛茸茸的尾巴走过来。

麦克劳德当即产生一个念头,想亲眼看看动物的内脏是怎样的。

于是,他便和几个朋友一起把小狗给杀了。

校长得知后,非常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杀狗者,怎样惩罚他呢?

他罚小麦克劳德画一张动物的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

小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愿意接受处罚,他研究了狗的内部结构,认真地画好图,交给了校长。

而小麦克劳德在画图的过程中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后,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成为了一名着名的解剖学家。

不能说杀狗事件造就出了世界着名的解剖学家,但是校长独特的教育形式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惩罚要讲究艺术。

其实这样的成功教育故事在很多着名教育家身上发生,只要我们关爱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就会获得成功的教育。

在十几年的班级教学管理中,我也有不少困惑,带着困惑不断地学习摸索,终于有一些感悟和收获,我认为必要的、适量的惩罚还是可行的。

下面就谈一下自己在教育管理中,如何运用惩罚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惩罚要以关爱为前提。

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公平的惩罚才能被学生接受,这是惩罚教育中最根本的一点。

对学生惩罚要充满关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惩罚,才能达到惩罚的效果。

比如,有一段时间,我们班课间跑操纪律涣散、队伍很乱,政教处几次提出了批评。

在一次跑操结束后,我把学生们留在操场上,对他们说:

“最近咱们班跑操队伍很乱,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形象,这有我的责任,今天我决定和大家一起受罚跑步,什么时候队伍跑齐了,什么时候为止。

”这样跑了不到一圈,队伍已经很整齐了,到第二天再跑操就没有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二、班级管理一定要有章可循。

在订立班级管理办法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管理办法,让学生们共同参与,自己制定,自己遵守,这样他们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在处罚时,要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办法,不能凭空滥罚;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统一惩罚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更不能感情用事,否则学生会感到委屈而产生怨气,从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和同学们针对班内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一起制定出相应的、合适的、行之有效的班规。

三、惩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种惩罚方式也许对这个学生有用,但对另一个学生或许就无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事情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如其分的惩罚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在处罚时,教师也应注意必要的技巧,有的时候学生正在气头上,肯定谁说什么也听不进去,那就等他气消了,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做处理;

又有时候学生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你就要抓紧时机处理,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总之,在教育管理中,适当的惩罚是好的、有效的,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但是我们还要注意,惩罚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惩罚更不能蜕变成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罚要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惩罚时要注意尺度,运用时机,掌握技巧。

在批评、惩罚学生时,要避免使用嘲笑、讥讽、挖苦的语言,要就事论事,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要一棍子打死。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言行的急躁,减少情绪激动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作为教育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客观公正得到对待问题,不要东扯西拽、借题发挥。

奖励比惩罚好、表扬比批评好,惩罚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的。

在教育管理中,我们只有适时、巧妙、恰当地运用,才能让惩罚闪耀智慧、充满艺术,让“罚”中有情,让“罚”中有爱,让“罚”中有理,让“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副良药。

附:

作者:

张志新

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

邮编:

257000

通讯地址: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聊城路85号

论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从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本文明确了惩罚教育的概念,澄清了惩罚教育与体罚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阐明了运用惩罚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惩罚教育;

班级管理;

激励教育

作者简介:

章莲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对班级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在激励教育和惩罚教育课题上有深入研究。

 

一、出于爱的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作为教师,有了爱,就有了教师职业的一切。

师爱是一种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力量。

然而,现在教育界的一些人士在强调尊重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的讨论中,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学生教育与管理只能通过正向教育方式,而不能采取反向教育方式,甚至还出现所谓的“无批评教育”。

在这种氛围与压力之下,造成学校、教师在学生管理上患得患失,生怕管多了会“引火烧身”,故而采取一种消极的管理方式。

必要的批评教育等惩罚没有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了是非标准。

本应被教育者及时、有力地纠正的缺点错误被遮蔽和搁置下来,取而代之是教育者实际意义的不作为。

导致学生的缺点不断蔓延,最后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

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实施激励等爱的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正确认识惩罚教育

  当前,人们之所以讳谈惩罚教育,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正确地认识惩罚教育。

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1.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

它与“奖励”相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2.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本质区别

“惩罚教育”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一,出发点不同。

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

前者实行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的约定;

后者则是教育者个人情绪化的行为,缺乏教育的依据。

其二,表现不同。

前者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处罚;

后者则是教师对学生身体的恶意侵犯和对学生人格的随意侮辱。

其三,性质不同。

惩罚是一种必要而合理的教育方法,惩罚教育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

体罚是一种严重违规、应予禁止的有悖文明的教育方式。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对于那些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将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所以,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无论在出发点、表现、性质上都有根本的不同。

  三、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中

既然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力军——班主任应当如何恰当地运用惩罚教育于班级管理呢?

  1.惩罚要有章可循

俗话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同样的,一个班级也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班规”。

而班规的制定不应该由班主任一人包办,应该要每一个学生自下而上参与反复讨论制定,最好是在有意识引导的前提下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共同制定,让孩子意识到规则是集体意志的体现,而非针对于某个人,使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约束我们,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

同时,班规应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以后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违规后的惩戒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来自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集体意愿。

  2.惩罚的方法和艺术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用不好,则事与愿违。

所以,我们要呼唤“聪明的惩罚”。

  在使用惩罚手段时,既要注意方法,更要讲究艺术。

  

(1)惩罚教育的方法要灵活。

从惩罚的方式来讲,惩罚教育主要有两种:

  ①劳动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体育运动、体力劳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培养劳动习惯。

因此,运用他们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给予适度惩罚,无疑是两全齐美的方法。

如对一个经常打同学经多次柔性教育仍不悔改的学生,可以惩罚他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到运动场上去跑几圈,或者扫一个星期的教室,让他体验被强迫接受的滋味,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

②①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理、明辨是非、增长知识。

  ②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长处,从长处入手妥善引导,在惩罚中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错误得到纠正。

  ③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④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

  四、惩罚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教育毕竟是一种硬性教育措施,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还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明确受惩罚的原因。

惩罚不能随心所欲,不能因教师的情绪变化而任意惩罚,而应该制定规范,照章施行。

学生犯了哪类错误接受哪种惩罚,惩罚的时间、地点,执行的人员等都应规定清楚。

如美国的一些学校规定,一天内被批评3次就要通知家长,犯了错误要先警告再惩罚,甚至罚站几分钟,站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我国,惩罚方式一般有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处罚等。

只有在惩罚的方式、内容、操作等方面明确要求,以人为本,严格执行,才能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

  2.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惩罚不是简单的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等,更不是粗暴地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

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的个性特点,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3.要允许学生“将功补过”。

“将功补过”是指在施行惩罚时,应允许被惩罚学生做一些利于集体的事,将功补过。

当学生犯错误时,让学生适当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惩罚手段,而不能一概将其贬为变相体罚,低估其正面的教育意义。

  4.要做好善后工作。

惩罚难免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惩罚结束后,要及时做好善后工作。

首先,教师要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犯错的学生,不让学生有失落感,并教育集体中的其他人去亲近他,不歧视、不疏远,不使其产生孤独感。

其次,教师要密切关注被罚者的言行举止,通过观察、谈心等了解该生的思想状况,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另外,教师还要及时捕捉犯错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表扬,激发其上进的信心,塑造其健全的心灵。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出于爱的惩罚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不但是教师管理班级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只要善加利用必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Z].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S].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初中班级管理中惩罚教育的运用

当下的初中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学生承受批评和挫折的能力十分脆弱,再加上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一些老师责任心的缺失,赏识教育一统天下,使得惩罚教育越走越远。

现在许多学校把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当作一条高压线,一旦有教师碰触即与师德相联系,上纲上线,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个别地方甚至出台了禁止批评和变相批评的相关政策。

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地方和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有的还非常严重。

2009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新出台的《规定》第四章“待遇和权利”第十六条明确指出: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其次,把批评教育学生以法规形式写进班主任工作规定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

“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

一、什么是惩罚教育

  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与体罚、变相体罚有着本质区别。

比如惩罚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二、如何把握惩罚

首先,罚之有理。

正确合理的惩罚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过错,从而终止其错误行为;

同时惩罚又可以起到示范性作用,即通过惩罚某一行为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但是反过来惩罚必须是在说服教育,感化无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对不良行为进行强制纠正的一种教育行为。

因此,我们在使用惩罚这种教育手段时,必须慎之又慎,权衡再三。

在实验惩罚手段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对象明确,做到罚之有理,罚之服人。

其次,罚之有度,适可而止。

学生犯了错误,教育者应考虑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影响、动机及认识态度来进行“量刑”,即确定惩罚的方式程度,惩罚的开始和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切记不要用过量或过重的体力劳动来惩罚学生,更不能用歧视、侮辱、恐吓性的手段来惩罚学生,这样则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对抗之举,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猎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农夫将熊打的遍体麟伤,最后还说了一句,你真是笨到家了。

十年后,猎人又见到这只熊,问他伤还痛不痛,熊说,我只记得你说我真是笨到家了。

这说明身体的惩罚可以忘记,但心灵的惩罚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学生犯错,就象人生病一样,总是难免的。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老师也象医生一样要给学生开处方用药,如果药的剂量太小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

如果药的剂量太大了,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所以我们在惩罚学生时,不可太轻视。

但如果惩罚有点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罚后疏导。

三、尝试以赏代罚

我现在很少对学生进行惩罚,我在尝试着换个思路,以赏代罚。

我现在在班级中开展的一些活动。

针对班里男生人数大大多于女生,而且这些男生普遍喜欢打篮球,我在媒体上偶然看到科比成为最年轻的15000分先生,詹姆斯即将赶超科比。

我尝试着在班级里模拟NBA的积分制度。

上个学期对达到4000分的学生进行大肆表扬。

班会课上点名表扬,利用校讯通通报表扬,在班里进行张榜表扬,还进行一些物质奖励。

如从淘宝上拍了很多好看又实用的电子表、文具等进行奖励。

通过对这些优秀学生的炒作,实际上在不同程度上鞭策了那些落后的学生,也相当于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批评。

在娱乐圈有公司为明星进行炒作提高知名度;

在网络界有幕后推手为“小胖、凤姐、犀利哥”造声势;

其实,在我们班级中,我们老师其实就是那个幕后推手,不但要把全班学生推向正道,更要把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炒作、包装,把他们推成班级的明星,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还一个活动是智商指数分层评比。

比如智商二颗星幼儿园、三颗星小学生等,四颗星初中生,五颗星高中生,六颗星大专生等。

学生自愿填报。

第一次评比结束后,我给幼儿园这组小朋友最好的那个学生,发的奖品是一根韩国香肠(其实也不贵,价格才2.5元)。

没想到下课时其他几个幼儿园小朋友围着我问,下次什么时候再评一次。

他们也很渴望韩国香肠。

我班里的这几个幼儿园小朋友的认知水平就这个层次,要是发给他们电子表或者文具,他们可能都不会感兴趣,香肠对他们的诱惑反而大的多。

我想惩罚只是一种外在手段,要使学生的行为长久,教师的要求必须要内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

否则,一旦外部的赏罚没有了,一切可能照旧。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做一件事不仅仅是因为有赏罚,而是自己必须这么做。

这样的教育效果便长久了。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说: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

”在提到惩罚教育时,很多人有一种误解,总是把它与拳打脚踢等“体罚”相联系,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我觉得适当的、理智的惩罚更能体现出对学生成长的尊重和关爱,以避免他以后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更多的弯路,犯更多的错误。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将“惩罚”与“体罚”等同起来,混淆了两者“质”的概念,教育者对行为有过失的学生不敢惩罚,长此以往,使学生的不良习惯得以一次次地放纵,使学生失去了一次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在惩罚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

惩罚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修枝去杈”的过程。

一棵树发了枝杈,影响树木的生长,要想使其正常生长,就要对其“修枝去杈”,并且修剪要恰到好处,修剪不当则容易伤身,如果修剪过轻则没什么用。

那么惩罚教育也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