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8318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挖土方案锚索与冠梁施工放在专项里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支护桩桩头破除、凿平,止水桩平土方15

(4)锚索施工16

(5)冠梁施工16

(6)集水沟集水井降水井施工,挂钢筋网喷浆施工与冠梁外侧土方回填16

(7)基坑顶排水系统19

(8)基坑位移沉降检测定位设置19

(9)第二次土方开挖20

(10)工程桩、降水井及桩间土的保护措施22

四、质量保证措施23

1、质量控制体系23

2、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23

五、安全保证措施24

1、安全管理体系24

2、安全保证措施24

六、季节性施工措施25

1、雨季施工措施25

2、高温季节施工26

一、编制说明

前言

为了顺利完成本土方开挖项目工程,在全面深入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及对施工区间详细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本科研设计楼(自编号A-1至A-6栋)工程的特点,确保工期,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确保本工程施工优质高效、文明施工的指导原则,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0);

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5.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

97);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锚索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GJ94-2008);

13.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BJ02-98);

14.岩土锚索(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根据拟建建筑周边已有构筑物的高度和分布以及与周边已构筑物、道路之间的距离,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应遵守分区、分层、分段、对称、均衡、适时的原则。

并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工作,特别是雨季、汛期施工时,注意气候、降水等预报,在雨季、汛期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抢险设施,确保基坑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

0.00m为绝对标高23.3m,现场提供的冠梁顶部标高为21.10m(-2.20m),截面尺寸为800×

1000mm,支护桩钢筋深入冠梁内1000mm。

根据勘察院所出具的勘察地质报告,冠梁所处土层为第一层,填土,杂色,松散、不均匀,稍湿,成分以黏性粘土为主,表层多分布有厚约30cm的砖渣、碎石块等建筑垃圾。

本施工方案基坑土方开挖工程在冠梁施工完成后进行,通过基坑中部的降水井观测水位,开挖至基础底板标高14m(-9.3m)。

土方开挖总量约为97989立方米。

根据现场环境,我司并增加对场地内挖土、集水井集水沟等土方开挖工程进行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设计。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本科研设计楼(自编号A-1至A-6栋)项目工程位于广州天河区软件园高唐新建区,高唐大道地段东侧,场区地貌单元属于洪冲积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5730.8㎡。

拟建工程包括本工程由二栋九层三栋五层一栋二层办公楼及二层地下室,地下室开挖深度暂定12m,拟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类型拟采用桩基,并研究分析采用天然地基的可靠性。

场地整平后±

0.00面标高为广州高程23.30m。

(1)区域特征

1.气候

本区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雨季明显,日照充足,春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一般比较多雨。

春夏半年(2月至8月)天气潮湿炎热,降水量大。

2.地层岩土分层描述

根据现场钻探资料,结合室内试验成果,按成因、岩性、状态划分,自上而下将场地岩层分层描述如下:

①、人工填土层(Q4ml,层序号①)

人工填土:

以素填土为主,褐黄间褐红色,土性主要为粉质粘土,松散状,局部含碎石等,为新近填积土,个别钻孔揭露为杂填土。

本层位于地表,分布广泛,全部钻孔均有揭露,厚度为1.20~3.50m,平均1.76m(层顶标高为22.21~23.87m)。

②、冲积土层(Q4al,层序号②)

按其土性及稠密度可划分为6个亚层。

(1)、第一亚层:

淤泥、淤泥质土(层序号②1)

淤泥、淤泥质土:

灰黑色,饱和,流塑,土质细腻,粘性好,稍具臭味,局部不均匀含薄层粉细砂。

本层取土样9件,土工定名为淤泥质土;

主要物理指标平均值为:

=55.3%,

=2.63,

=1.44。

本层分布广泛,36个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1.20~2.90m,厚度为0.60~3.30m,平均2.11m(层顶标高为20.25~22.27m)。

(2)、第二亚层:

粉质粘土(层序号②2)

粉质粘土:

灰褐、灰黄色,稍湿,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土质均匀,粘性好,局部含少量细砂。

本层取土样18件,土工定名为粉质粘土;

=27.7%,

=0.806,

=0.43。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5次,实测击数N′=4~15击,平均7.8击;

修正后N=3.5~13.4击,平均6.8击,标准值为6.0击。

本层分布较广泛,36个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1.50~5.20m,厚度为0.40~6.70m,平均3.74m(层顶标高为17.50~21.66m)。

(3)、第三亚层:

细砂(层序号②3)

细砂:

灰褐色、灰黄色、灰白色等,饱和,松散~稍密,少部分为中密,颗粒分选性差,粘粒含量15%~20%左右,局部含粗砂等。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6次,实测击数N′=6~19击,平均11.4击;

修正后N=5.6~16.0击,平均9.8击,标准值为8.9击。

本层分布广泛,32个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1.20~9.50m,厚度为0.70~4.60m,平均2.46m(层顶标高为13.24~21.31m)。

(4)、第四亚层:

粉质粘土、粘土(层序号②4)

粉质粘土、粘土:

灰褐、棕黄、灰白等色,稍湿,硬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土质均匀,粘性一般。

本层取土样16件,土工定名为粉质粘土;

主要物理指标值为:

=27.4%,

=0.803,

=0.06。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8次,实测击数N′=6~23击,平均15.3击;

修正后N=5.3~20.4击,平均12.9击,标准值为11.9击。

本层分布较广泛,36个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3.60~11.60m,厚度为1.00~7.80m,平均4.18m(层顶标高为11.14~19.15m)。

(5)、第五亚层:

粗砂(层序号②5)

粗砂:

灰褐色、灰黄色、灰白色等,饱和,稍密~中密,颗粒分选性差,粘粒含量25%~30%左右,局部含砾砂等。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45次,实测击数N′=12~22击,平均16.5击;

修正后N=9.6~17.4击,平均13.0击,标准值为12.5击。

本层分布不广泛,仅ZK11、ZK12等2个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5.10~7.20m,厚度为0.90~1.30m,平均1.10m(层顶标高为8.99~11.14m)。

(6)、第六亚层:

粉质粘土、粘土(层序号②6)

灰褐、棕黄、灰白等色,稍湿,可塑状,土质均匀,粘性一般。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8次,实测击数N′=7~20击,平均12.8击;

修正后N=5.4~15.4击,平均9.7击,标准值为7.8击。

本层分布不广泛,仅9个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10.40~14.50m,厚度为1.20~3.80m,平均2.34m(层顶标高为8.38~12.48m)。

③、风化残积土层(Qel,层序号③)

砾(砂)质粘性土:

褐黄色,灰褐色等,稍湿,硬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遇水崩解。

本层取土样23件,土工定名3件为粘土,2件为粉质粘土,16件为砂质粘性土,2件为砾质粘性土;

=32.5%,

=0.951,

=0.28。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67次,实测击数N′=16~29击,平均24.2击;

修正后N=11.3~21.5击,平均17.6击,标准值为17.0击。

本层分布广泛,全部钻孔均有揭露,层面埋深11.20~17.00m,厚度为1.00~14.00m,平均5.82m(层顶标高为5.88~11.55m)。

④、基岩(γ52(3),层序号④)

场区内揭露的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根据钻探揭露,按其不同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三个风化岩带。

(1)、全风化岩带(层序号④1):

褐黄间褐红色,局部灰褐色,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为主,结构清晰可辨,遇水崩解。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2次,实测击数N′=31~49击,平均40.1击;

修正后N=22.3~34.3击,平均28.2击,标准值为27.6击。

本层分布广泛,全部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14.00~28.00m,厚度为4.00~24.00m,平均12.79m(层顶标高为-5.26~8.83m)。

(2)、强风化岩带(层序号④2):

褐黄间灰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以坚硬土状为主,遇水崩解。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2次,实测击数N′﹥50击。

本层分布广泛,全部钻孔有揭露,层面埋深21.00~45.00m,揭露厚度为8.00~26.00m,平均15.66m(层顶标高为-21.92~1.88m)。

(3)、中等风化岩带(层序号④3):

灰白、灰黄色,块状,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岩质稍硬,局部含微风化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2)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

1.地下水位

场区地下水由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冲积层中,其它粘性土结构致密,渗透性、富水性差,基本不含水,地下水性质属潜水。

场区冲积层一般发育,砂层分布广、厚度大,富水性中等,水量较丰富。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岩中的风化裂隙之中,风化裂隙多呈闭合状的细小裂隙,地下水量很小,地下水性质属承压水。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在钻探期间正值雨季,雨水较多,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00~-4.70m(即广州高程22.7~18.0m)。

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略有升降,一般雨季水位抬升,旱季水位降落。

3、工程设计特点

该工程基础平面约呈矩形,东西长约130.0m,南北宽约92.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8.8米。

本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采用搅拌桩做止水帷幕和基坑支护钻孔桩,并设一排预应力地锚,作为基坑的支护。

土方分层施工,第一次开挖深度为2米左右进行冠梁锚索施工。

基坑开挖必须严格保证支护结构各构件的养护时间,保证其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本工程的桩基础采用钻孔桩,桩径800mm、1000mm、1200mm、,混凝土强度为C30、C35桩净长约17~33米,采用钻孔桩机成孔,施工垂直度偏差≤1%。

基坑支护Ф1000钻孔桩沿基坑周边开挖面设置,钻孔桩长为16~18m,间距@1.20m。

采用钻孔桩机成孔,施工垂直度偏差≤1%,灌注C30混凝土,桩顶设置压顶梁。

本工程的水泥搅拌桩施工沿基坑开挖面设置单排Ф850搅拌桩止水幕墙,桩间距@600,桩长施工必须入硬塑土层1.0m,初定桩长为13~15m,具体位置及平面大样见施工方案图。

搅拌桩掺入料采用普硅32.5R水泥,水泥用量160kg/m,施工要求两上两下四次均匀慢速喷浆搅拌,水灰比为0.6~0.8,提升速≤1m/分钟,垂直度偏差≤1%。

本工程预应力锚索预计锚长L=25~30m。

锚索钻孔孔径ф150mm,倾角30º

,自由段6-10m,外套波纹塑料管,锚芯为4束φ15mm高强钢绞线锚索,采用二次注浆技术,第一次注浆压力为0.3~0.5MPa,第二注浆压力为2.0~3.0MPa,二次灌浆在一次灌浆液初凝后终凝前(约2~4小时内)封堵孔口加压进行;

注浆体强度为M25。

本工程喷锚网支护:

支护面上部均为二次喷射C20细石砼,厚10cm,中间夹有两层双向钢筋网,底层是直径8@150×

150绑扎网,面层是直径16加强筋焊接网,锚头用16短筋焊牢。

桩间喷射C20砼填充。

三、土方开挖

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1)结合工程和工期要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2)根据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按计划、按期进场,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进场机械设备应保持较高的完好率,并按规定定期保养。

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选用6台大型反铲挖土机进行土方开挖、20辆自卸载重汽车,根据基坑进度计划安排,配备数量随时调度。

同时还配备足够的大中型潜水泵、深水自动泵。

主要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需用量计划详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配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规格

型号

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1

土方施工机械

反铲挖掘机

6

PC—200

自卸汽车

20

KPA65101

176KW

装载机

3

ZL—50C

162KW

2

锚索施工机械

打锚机

XY—100

灌浆机

BW—150

张拉千斤顶

500KN

钢筋混凝土施工机械

钢筋弯曲切断机

GQ—40B

11KW

钢筋对焊机

UN—75

75KW

钢筋调直机

5.5KW

木工加工机械

3

40KW

交直流电焊机

5

BX—300

35KW

插入式振捣器

3.5KW

潜水泵

降水井自动泵

15

2、劳动力计划

本工程将采用6台大型反铲挖土机人工配合进行土方开挖,人员配备情况如下:

工种人员

定员人数

班制

配备人数

挖土机司机

12

运土汽车司机

基底清土人员(普工)

22

现场冲洗汽车人员

施工调度指挥人员

4

8

标高观测控制(施工)

机修工

3、施工流程

冠梁开挖放线→第一次土方开挖至标高20.00m(-3.30m,即支护桩顶下100)→支护桩桩头破除至标高20.10m(-2.20m)、凿平止水桩平土方→支护桩止水桩检测→喷锚施工→冠梁模板支护、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捣→边坡土方回填挂钢筋网喷浆→基坑周边集水沟及护栏施工(先做西北两边,东南视挖土情况进行)→锚索张拉锁定与二次注浆施工→位移检测定位设置→第二次土方开挖机械开挖至底板标高14.20m(-9.1m)→人工开挖至底板标高14.00m(-9.3m)→竣工验收。

4、土方开挖施工进度计划表

本施工计划为土方开挖与冠梁工程施工计划,需确切的细化施工计划,必须要与各专业工种进行沟通,掌握其每日完成工作量能力。

要求其保证投入相应的人力机械和时间,方可确定施工进度计划。

若出现因不可预见、不可抗力等情况时,施工工期相应顺延。

土方开挖施工进度计划表如附表:

5、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前准备工作及说明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挖土方时充分利用施工便道,形成一条L型通行路线,土方车辆可在坑内上下、进出。

开挖方式利用反铲挖土,自卸汽车运土的方式进行。

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坑顶周边的地表硬化,在坑四周设立环行集水沟,防止地表雨水对坑壁浸润冲蚀;

基坑开挖中应做好坑内积水排放。

在车辆出入口对应的基坑处,设置上下基坑坡道,控制坡度,防止车辆的不安定因素。

表面用砖渣铺路。

布置土方运输道路,同时进行适当硬化处理或垫设钢板等较硬物体。

(2)第一次土方开挖

根据本工程工期紧的特点,土方施工首先进行基坑边部分需要满足施工冠梁与锚杆的第一层土方,第二层土方的开挖待锚索张拉后并检测合格后进行,土方运输出口在2-12轴、B-A交界部位(即基坑东南角)。

开挖顺序从1-G至5-A轴方向(即西北向东南方向)进行。

施工时应注意深浅基坑交接处边坡自然放坡坡度和留足足够的二次开挖工作面。

为保证冠梁施工质量,搅拌桩外侧反压土分层开挖,第一次挖土施工完毕后待支护桩强度达到标准后进行冠梁施工,并在集水沟施工完毕后回填。

开挖的淤泥土运至弃土场,土质较好的土方考虑就近用于回填。

土方开挖剖面图如附图:

本场区范围内土方均属含淤泥质的粉细砂,因此载重汽车不能直接下到基坑和在基坑场地内行走,为此,需要在进场后修建一个下坡通道。

载重汽车在场地内行走时沿两车轮位置辅设两条10mm厚人字纹钢板,钢板与钢板间通过活动扣件连接,轮条与轮条间焊接Ф8钢筋增强摩擦力,在车辆回转位置处铺设20m×

30m钢板平台供车辆回转。

(3)支护桩桩头破除、凿平,止水桩平土方

冠梁施工前需将支护桩桩顶的劣质混凝土凿除,桩头凿除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凿除,为保证凿除过程中不伤到支护桩钢筋,主筋外侧部分采用风镐人工凿除,先将桩四周混凝土凿除露出主筋然后将主筋向外侧拉出,拉动范围以凿开部分的钢筋与混凝土分开为宜,切忌拉出角度过大而将设计桩标高以下钢筋保护层剥落。

主筋包围的桩头部位,在钢筋与混凝土分离的位置,四周用风镐向桩内水平凿进,将主筋包围的桩头完全截断,然后用起吊设备将桩头吊走。

桩芯顶面的混凝土要凿毛处理,清除桩顶浮渣。

(4)锚索施工

本工程基础支护部位采用锚索加固,施工时与土方开挖分层分段、支桩凿毛工程同步进行锚索施工的方法,锚索采用湿作业成孔、边钻进边注浆成桩、端头扩大后留放钻头和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二次注浆的施工工艺,锚杆钻孔孔径ф150mm,倾角30,自由段6-10m,外套波纹管再加PVC塑料套管,锚芯为4束φ15mm高强钢绞线锚索,采用二次注浆技术,第一次注浆压力为0.5~1.5MPa,第二注浆压力为2.0~3.0MPa,二次注浆在一次注浆液初凝后,封堵孔口加压进行;

详细施工方法详见锚索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5)冠梁施工

施工整体部署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时,要为冠梁的提前施工创造工作面。

第一次开挖深度至高程20.00m(-3.30m,即支护桩顶下100)。

冠梁施工完成后再开挖至底板标高14.00m(-9.3m)。

冠梁的分段施工:

按土方开挖路线施工;

按图纸分区段冠梁每间距不超过40m作为一施工段,做好新旧混凝土交界面的浮浆、松动石子的清理及隔离钢丝网钢筋预留等工作。

详细施工方法详见冠梁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6)集水沟集水井降水井施工,挂钢筋网喷浆施工与冠梁外侧土方回填

冠梁施工完毕后,对止水桩顶部外侧进行集水井集水沟施工。

进行集水沟施工,先铺设100mm厚C15素砼垫层,距冠梁外侧边离700mm处在其上砌筑240厚砌砖造400*400*900mm集水井,在集水井与冠梁之间的空隙回填6%石粉稳定层,然后在其上面挂钢筋网喷浆。

进行集水沟施工,在止水桩顶处填满石粉至设计要求高度,再铺设100mm厚C15素砼垫层,和砌筑240厚砌砖形成250*300集水沟,在如图所示位置挂钢筋网喷浆。

因为在地面覆土完成和上部浇筑完成五层楼面前,基坑地下水位要求降至低于14.2m(-9.10m)标高,所以在集水井集水沟外围,原土面上再设置15个左右直径1000mm深9.1m的降水井,间距30m设置一个,把基坑底外侧与内侧的地下水平衡,减低止水帷幕的压力,采用自动泵抽,维持外侧降水井水位为14.2m(-9.10m)标高。

井盖用钢筋锁盖盖着,专人保管钥匙。

冠梁施工完毕后,对支护桩顶外侧部位进行土方回填,回填底部标高为冠梁顶面标高,回填顶部标高为自然地面标高。

回填部位如集水施工截面图所示,从冠梁土方开挖外侧顶部放坡点开始向冠梁外侧集水沟砖墙顶部形成的斜线范围内的范围进行土方的回填,回填土采用现场挖出的原质土,回填要密实。

冠梁外侧土方回填后,将形成坡面,对坡面要进行挂钢筋网片,外喷砼进行保护。

集水井截面图

集水沟截面图

集水沟井施工平面图

(7)基坑顶排水系统

①排水系统:

坡顶设集水沟,集水井,降水井汇入市政管道前设沉砂池。

②集水沟:

坡顶先设置西面与北面排水沟,东面与南面排水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后设置。

排水沟尺寸为:

250×

300mm(内顶宽×

内底宽×

高),坡顶排水沟作用拦截坡顶雨水,并用于接受坑底抽水。

集水沟以明沟形式排泄,基坑顶四周集水沟范围以内采用挂网喷砼以防地表水渗入。

③集水井:

基坑顶部止水帷幕外侧每隔40m设置一个集水井以汇集坑顶坑底疏水沟排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尺寸400×

400×

900。

④降水井:

基坑顶部原土高外侧每隔30m设置一个降水井以平衡坑底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支护结构的压力,尺寸为直径1000mm深度至13.3m(-10.00m),并用自动泵进行抽水,维持降水井水位14.2m(-9.10m)标高。

⑤做好基坑内的明排水准备工作,以防基坑开挖时遇降雨能及时将基坑内的积水抽干。

(8)基坑位移沉降检测定位设置

冠梁顶弹中墨线作自行测量位移,施工负责人每天早晚各一次使用测量仪器观测并记录,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进行自检观测,基坑监测必须贯穿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并配合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的基坑位移检测数据进行核对,发现问题追踪原因。

当监测项目达到报警值时,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监理等相关部门商讨所需紧急预案措施,应当:

1、执行紧急应变措施,可能包括暂停在受影响区域的施工或减少地面变形的措施;

2、准备一份详细的报告回顾讨论施工方法及分析建筑物的变形、地面反应和建筑物加固方案;

3、暂停施工项目,直至证明继续施工对其他建筑物和基坑内人员的安全没有影响。

(9)第二次土方开挖

待冠梁施工完毕后,可进行第二次土方开挖,第二次土方开挖共分两层。

第一层土方开挖,从原土面开挖,共挖深度约9m,该层土方不能一次性开挖,应采用阶梯式先开挖第一道土方4.3m深,然后按每4m宽再继续开挖下层第二道土方4.3米深,出土量约93851立方米,计划施工时间30天,期间穿插南面坑顶集水沟与围栏施工。

第二层土方以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先挖第二道空隙部位土方,再开挖第二道以下土方,基底预留200-300mm的土方采用人工修挖。

并及时人工修筑疏水盲沟和疏水井。

挖土平均深度0.4m左右,出土量约5138立方米,计划施工时间10天。

预计共挖约9米深土方。

施工顺序与土方运输车辆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