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8056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7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会考复习框架概念图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球呈—时针方向转

3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看:

⑶周期:

恒星日(小时分秒);

太阳日(小时)。

⑷速度:

线速度:

从向递减。

角速度:

度/小时,两极为

12.地球公转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运动

⑴轨道:

近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月初)和远日点(—月初)。

时针方向)。

恒星年二日时分秒

(以恒星为参照物)o

回归年二日时分秒

(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为参照)。

线速度:

km/h;

角速度:

度/日。

近日点较

1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

自转形成

面与公转形成

面交角,为

⑵黄赤交角产生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线间运动

【训练】填图:

近日点、远日点和夏至日、冬至日的端点不要混淆

0*

23°

2以

©

I

9月2注

23*261

1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⑴昼夜更替

①周期为—小时(太阳日),

制约人类的起居生活,

被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②晨昏线判读:

在线上任取一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向昼半球的为线;

向夜半球的为线。

③昼夜长短判读方法:

一般作出该纬线,看所在纬线的昼弧长,每跨经度15。

小时。

表时长为

4时期的判读方法:

找晨昏线一找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一推算其相切的纬线的度数f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f山直射点移动的规律确定11期和季节。

(晨昏线相切纬度数的余角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训练】读下图,冋答。

1判读各图的日期和季节

2观察在侧视图、极地图和斜视图中晨昏线的特点

⑵地方时

1概念:

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比西边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

同而形成的时间,称为o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

时。

东经120度与东经30度时间差小时;

与西经30度时间相

差小时O

♦经度换算为“时区”的公式:

某地时区数=某地经度数一15,四舍五入取整数。

♦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X15。

2时区与区时:

因为经度太多,每个经度都采用地方时的话,不便国际交流,

故引入了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的

地方时为全区的区时,这样全球就简化为24个区时便于使用。

♦北京时间=东区的区时=甲地方时H北京所在116%的地方时

3时间换算:

地方时换算f15度/I小时;

1度/4分钟;

1分/4秒钟

区时的换算一某地的区时二已知时间(区时)土时差

(原理: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训练】⑴北京116.5°

E区;

纽约(74°

W)区。

(2)东八区(北京)和零时区(伦敦)相差—小时,与西五区(纽约)相差—小时。

(3)一架飞机从纽约(74°

W)起飞,飞行13个小时抵达东京(139.5°

E),飞机着陆时的当地时间为?

⑶沿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

1规律:

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赤道由于经线平行运动物体不偏;

向是面向运动方向的渐渐偏向

2意义:

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海水运动都产生偏向,对地球表面

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训练】

(1)(北半球)实线代表原来运动方向,请用虚线表示偏转方向

⑵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三角洲平原岀现在河的北

岸?

还是南岸?

15.公转的意义

⑴综述:

由于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出现和

的变化,进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是指对于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9直射点最大为

度。

晨昏线上为度。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2规律:

随空间f因纬度而变化:

近大远小

(距直射点近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随肘间f因季节而变化:

來增去减

(向着该纬度方向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3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计算:

两地纬度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

⑶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空间一因纬度而变化:

“近大远小”(距极昼方向

(即:

直射点所在半球极圈近的白昼较长)

随肘间一因季节而变化:

即:

“来增去减”(向着该地所在半球方向來白昼增

长)

【训练】⑴请绘冬至、夏至日的晨昏线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夏至)

(2)比较地球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⑶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平分的地方在,春秋分昼夜平分的地方

在o

⑷北京,广州,杭州,夏至日白天长短,正午太阳高

度,冬至日白天长短,正午太阳高

度O

16.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⑴天文四季:

夏天为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为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为过渡季节。

⑵我国四季以、、、为起讫点

⑶欧美四季以、、、为起讫点

⑷为了与气候变化相统一:

北温带许多国家以月为夏季、月为秋季、

以月为冬季、以月为春季

⑸五带:

(图中填出五带及界线)

第二单元大气

1.大气的组成及主要成分的作用

成分

作用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干洁空气

(1):

人类和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

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

(4):

能大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1化右燃料的使用、植被的破

坏使增多(温室效

应);

2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使增多(阳伞效应);

3氟氯坯排放使含

量减少,形成“空洞”。

水汽

固体杂

2.大气的垂直分布

大气分

高度

特点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温的垂宜变化

空气运动的特

高层大

平流层顶至〜

千米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密度小,气压小

电离层(80-500千米)能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对流层顶至

〜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气流以运

动为主

冇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

低纬:

~T•米

中纬:

~汗•米

高纬:

~千米

气温随高度増加而

(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平

均上升10()米气温下

降°

C)

空气运

动显著

最密切,夭气复杂

多变

【训练】读图回答

AMT(Ui)

⑴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o

⑵B层部冷部热,气流以运动为主。

⑶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

现代飞机多在层

飞行,因为该层,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方式

主体

特性

规律与举例

作用

臭氧、水

汽和二氧

化碳

有选择

平流层的吸收太阳紫外线,对流层的主

要吸收红外线

云和较大

的颗粒尘

无选择

云层越厚、云杲越大,作用越强。

例:

在夏季,

多云的口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

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空气分子

或微小尘

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

晴朗的天空呈蓝色,就是因为町见光屮波长最短的紫色和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4.大气的温室效应

⑴大气吸收地血长波辐射贮存能量:

能让大部分辐射到达地面;

强烈吸收辐射。

⑵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部分损失:

大气通过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作用和效应,其意义是降低了气温

较差;

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提高到15°

Co

【训练】读图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o

(2)白天阴天,乞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o

5.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6.热力环流:

人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形成过程:

①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一②大气升降运动一③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

因)〜④大气水平运动〜⑤热力环流大气运动

(高空)

|(地面)

⑴气压大小排序在CD处标气流运动方向气温最高点在,气温

最低点在

⑵城市风是一种热力环流,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布局在热力环流圈(内或

外)。

7.大气的水平运动:

⑴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

名称

力(F1)(原动

力)

1垂直于等压线由指向压

2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水平气压梯度是指同一水平上单位距离的气压

差)

力(F2)

1乖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即风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2大小与风速等因素成正比,且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力冋

①方向与相反:

②大小取决于地面状况(使风速减小)

⑵大气水平运动受力分析

举例

大气受力状况

大气水平运动状况

赤道高空

F1

风向与等压线

北半球高空

Fl、F2

北半球近地血

Fl、F2、F3

8.风的影响因素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其次受力和力的影响。

【训练】画甲图出风向,比较乙图A、B两点的风向和风力

1000(百帕)

998

996

北半球

994

9.三圈环流:

低、史、高纬环流

【训练】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请画出三圈环流理想•模式图

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有:

—个气压带、—个风带,其分布及季节移动(大致与的移

动一致)

ABC

D

E

(1)处为西风带,处和处为高气压,处为低乞压。

⑵C和E的气压带成因是否相同?

1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明显)

月份

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屮心

受影响的气压带

保留在北太平洋上的

保留在北大西洋的

一月(冬季)

副极地低压带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七月(夏季)

副热带高压带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副高与我国的降水与洪涝:

副高持续偏南涝旱,副高过早北跳涝

12.季风环流

⑴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的现象,称为

⑵成因:

主要

次要

⑶东亚和南亚季风比较

类型

风向

风力

性质

成因

气候类型

分布

东亚

季风

冬季

冬大

于夏

来白亚欧大陆干冷,受Z影响寒冷T

亚热带、

温带季风

来自太平洋暖湿,受Z影响高温多雨

南亚

夏大

于冬

来自亚欧大陆干冷,受Z影响气候十

热帯季风

来白卬度洋暧湿,受之影响高温多雨

13.锋面系统

类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暧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过境吋

阴天、刮风、卜雨、降温

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符号

锋而雨区

锋而附近,主要在锋后(冷气团一侧)

多发生在锋前(冷气团一侧)

锋而坡度

锋而图示

【训练】读图回答:

(1)该图是天气图,在图中标出冷气团、暧气团,并标出雨带位置。

(2)该锋过境时加厚,多形成降水该锋过境后,气温;

压。

雨过天晴

⑶暧气团沿锋面上升形式是:

()A徐徐上升B被迫上升

(4)影响我国的主要锋面,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是形

成的:

冬季我国爆发的寒潮是南下形成的。

14.低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以北半球为例)

天气系统

低Ik(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水平气流方向

呈时针方向辐合

呈时针方向辐散

垂直气流方向

天气

各部风向

东部偏风、西部偏风

北部偏风、南部偏风

实例

台风、锋面气旋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

【训练】锋面与气旋往往联系在一起,称为,读图回答:

C

(Da锋,b锋;

(北半球中纬度)

⑵画出雨带范围

(3)判断:

A温度高于B温度()

a锋过境时往往有大风()

b锋向C移动()

15.气候形成因子

⑴太阳辐射一气候带

⑵大气环流一气候类型

⑶下垫面:

海洋与陆地一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平原与山地一高山高原地区可能形成高山气候

⑷人类活动:

改变成分〜“温室效应”;

改变〜“绿

岛效应”、“水库效应”;

向大气释放-“热岛效应

16.气候分析的一般方法

⑴熟悉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规律

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

赤道低压控制

南、北纬10°

之间

亚马孙、刚果流域、印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

干湿季分明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

控制

"

南北I可

归线之间

巴西、非洲中部、澳大

利亚北部

热带季风气候

旱雨季分明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北纬10°

~北回归线的

大陆东岸

中南半岛、南亚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干旱少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冋归线〜30。

内陆和西

撒哈拉、澳大利亚西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低温少雨,

夏高温多雨

25°

~35°

的大陆东岸

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冬温和多雨,

夏炎热干燥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0°

~40°

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

受西风带控制

40°

~60°

西欧

温带季风气候

冬寒冷干燥,

35°

~55°

N的大陆东

东亚北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受大陆气团控制

中纬度内陆

亚欧、北美大陆内陆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长严寒,

夏短温暖

受极地气团控制

50°

~70。

N的大陆

亚欧、北美大陆北部

寒带苔原气候

全年严寒

纬度高,受冰洋气团控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北冰洋沿岸

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山高原气候

高寒

地势高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

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

最冷月均温与气候带

降水季节分配与气候类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

15°

C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0〜15°

C亚热带

地屮海式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训练】简述: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的原因O

温带海洋性乞候全年多雨的原因O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原因O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多雨的原因O

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原因O

热带沙漠气候少雨的原因O

温带大陆性乞候少雨的原因O

【训练】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答题:

(1)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A.柑橘B.香蕉C.椰子D.荔枝

(2)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

特点是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17.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气温的变化分为

期和期

历史时期,气温的变化分为

期和——期

19世纪末以来,气温呈

趋毎

18.大气坏境保护

大气

境问

成因

危害

防治

全球

变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人气中含

量增加(燃烧矿物燃料,毁

林)

1海平而上升(海水膨胀,极冰融

化)

2【比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而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1提高利用技术和

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2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臭氧层

遭破

口然原因:

太阳活动人为原因:

人们向大气中释放等化合物

1危害人体健康

2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

1诚少并逐步禁止向大气

中排放等物质

2研制新型的系统

酸雨

人们向大气中排放

1彩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的生

长和人体健康

2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1减少等物质的排

2发展技

术、

技术等

和化合物而形成

的PH值小于的雨水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

⑴地壳物质的组成:

①元素f②矿物f③岩石f④地壳

⑵化学元素组成:

如图

【训练】读图“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回答:

(1)地壳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大的两种元素是,它们是组成岩石的最基本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大三种金属元素是

2.主要造岩矿物:

、、、等

3.岩石的成因分类:

岩、岩、岩

⑴岩浆岩

在压力作用下L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女口:

玄武岩

岩浆►

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侵入型岩浆岩如:

花岗岩

(2)讥积岩凤化、侵蚀撮运.沉积

1形成竝程:

地表岩石—―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压紧因结作才沉积岩

2沉积岩援沉积物分,颗粒由大到小分有f砾岩、砂岩、页岩等‘°

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

岩层和化石-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

(3疫质岩

受执吏质受挤压变质

例如,石灰岩士二大理岩(教材图3.8)页岩%板岩

4.地壳物质循环

⑴地壳物质循环一一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

岩浆岩

⑵其组成和过程图示: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受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

地壳物蘭循环简略图示

⑴图中有五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⑵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2)③

④(5)⑥(7)⑧©

⑶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

(只填序号)。

5.内作用和外力作用,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⑴地质作用分类

能量来源

匸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盆

地,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在空间是相互联系;

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的时间利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外力

来白地球外部,主要是太

阳辐射能和

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把高山削低、把

盆地填平,使地

表趋于平坦

⑵地壳运动两种形式

按性质、方向分

水平运动

升降运动

运动方向

岩层沿平行于地表的方向运动

岩层沿垂直于地表的方向运动

对地表的影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

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裂谷或海洋

大西洋的形成和扩大

使岩层发生隆起和凹陷引起

地势高低起伏利海陆变

两者关系

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Z分;

就全球而言,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6.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⑴内容:

全球的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

板块(图:

板块的运动)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_的地带,—、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⑵板块分布: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卬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图3.11)。

注意界线的位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分,生长边界有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有海沟、造山带。

⑶应用: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两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7.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⑴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⑵分类:

地质构

基本形

地貌表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褶皱

背斜、向斜

(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及成因: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

汕、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

向斜槽部:

断层

沿断裂

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