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7729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组卷Word文档格式.docx

b极板

X电极

Z溶液

装置图

A

石墨

负极

CuSO4溶液

B

NaOH溶液

C

正极

AgNO3溶液

D

CuCl2溶液

A.AB.BC.CD.D

6.X、Y、M、N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X、Y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Y流向X;

X、M相连时,M为正极;

Y、N相连时,Y上有气泡逸出;

M、N相连时,M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X>M>Y>NB.X>M>N>YC.M>N>Y>XD.M>X>Y>N

7.如图所示,a、b两电极材料分别为铁棒和铜棒,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也可构成电解池

B.a极可能发生反应:

Cu2++2e﹣═Cu

C.b电极质量可能增加

D.该过程可能有大量气体产生

8.将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b点为阳极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基本不变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9.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10.A、B、C三种金属片,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是负极;

把B、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发生还原反应.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B.C>B>AC.A>C>BD.B>A>C

11.如图所示,a、b、c、d为惰性电极.甲装置中a、b两个电极上分别通入H2、O2,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乙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为原电池,乙装置为电镀池

B.a电极反应为:

H2﹣2e﹣=2H+

C.c电极反应为:

Cu2++2e﹣=Cu

D.b电极上通入112mLO2(标况)时,装置乙中溶液质量减小0.80g

12.如图曲线表示在2L密闭容器中,反应aX(g)⇌bY(g)+cZ(g)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X⇌Y+ZB.X⇌2Y+ZC.2X⇌2Y+ZD.2X⇌4Y+Z

13.一定温度下,将1mol气体A和1mol气体B充入2L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xC(g)+D(s),t1时达到平衡.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气体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x=2

C.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5

D.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物质D

14.在室温下,一定量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开始时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0.25mol•L﹣1盐酸50mLB.0.2mol•L﹣1盐酸12mL

C.0.50mol•L﹣1盐酸20mLD.18mol•L﹣1硫酸15mL

15.一定温度下,将0.1molHI置于1L某密闭烧瓶中发生反应:

2HI(g)⇌H2(g)+I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B.HI的消耗速率与H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

1

C.I2的生成速率与I2的消耗速率相等

D.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变

1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

D.单位时间内一个A﹣A键断裂,同时生成二个A﹣B键

17.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恒温恒容下进行,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SO2,同时生成nmolSO3

B.v逆(SO3)=2v正(O2)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v(SO2)=v(SO3)

18.反应:

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mol•L﹣1•min﹣1 ②v(B)=0.01mol•L﹣1•s﹣1 ③v(C)=0.40mol•L﹣1•min﹣1 ④v(D)=0.45mol•L﹣1•min﹣1.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9.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同一时间段内,用下列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值,最大的是(  )

A.v(O2)B.v(NO)C.v(H2O)D.v(NH3)

20.一定的温度下,可逆反应:

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容器中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同时就有n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有nmolA2生成同时就有2nmolAB生成

D.单位时间内有nmolB2生成同时就有2nmolAB分解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

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Si、SiC、SiO2熔化时必须断裂所含化学键,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填“>”或“<”):

SiC  Si,Si  SiO2

(2)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g)

Si(s)+4HCl(g),

则2molH2生成高纯硅需  (填“吸收”或“放出”)能量  kJ.

22.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才能引起化学反应.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右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N2(g)+O2(g)═2NO(g)△H=+67.8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286.2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

(3)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23.氯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得到氯气,现将氯化氢和氧气混合于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温度高于100℃,经过5min而达到平衡,经过测定物质的浓度分别为:

c(HCl)=0.25mol/L,c(O2)=0.2mol/L,c(Cl2)=0.1mol/L.则:

(1)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2)开始时c(HCl)=  ,c(O2)=  ;

(3)从反应开始到反应平衡时,v(HCl)=  ,以HCl、O2、Cl2分别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为  ;

(4)反应后压强是反应前的  倍.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4.如图所示,写出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  .

(2)  .

(3)Q1与Q2的关系:

Q1  Q2(填“>”、“<”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答】解: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故B错误;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

①放热反应中x>y;

②吸热反应中x<y,故C正确;

D、不是任何一个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放出,有可能是能量的吸收,故D正确;

故选B.

A、化学反应的特征是:

一是生成新物质,二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

B、吸热反应属于化学反应,水汽化属于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所以水汽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故B错误;

C、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反应,所以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为吸热反应,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旧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和新键形成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故D正确;

A、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故A正确;

B、当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时,是吸热反应,反之放热反应,所以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有关,故B错误;

C、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故C错误;

D、H2SO4与NaOH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

A.

A.铜与硫蒸气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不选;

B.镁条与水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故B不选;

C.干冰升华为气体,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虽然此过程吸热,但不是化学反应,故C不选;

D.硫酸钙受热分解,是分解反应,需吸热,是吸热反应,故D选;

故选D.

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所以金属阳离子在a极上得电子,a极是阴极,溶液中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氢元素后边;

b极是阳极,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即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材料必须是不活泼的非金属,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必须是氢氧根离子或含氧酸根离子.

A、该选项符合条件,故A正确.

B、电解质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在氢元素前边,故B错误.

C、铁是活泼金属,作阳极失电子,所以在B极上得不到氧气,故C错误.

D、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在B极上得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电池反应中的正、负极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一般情况下金属的活动性:

负极>正极.X、Y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Y流向X,Y为正极,所以活动性:

X>Y;

X、M相连时,M为正极,所以活动性:

X>M;

Y、N相连时,Y上有气泡逸出,氢离子在此极得电子生成氢气,为正极,所以活动性:

N>Y;

M、N相连时,M的质量减少,所以活动性:

M>N,综合上述可得活动性:

X>M>N>Y,

B.

A.由图可知,该装置可能有外加电源,则可能为电解池,故A正确;

B.若装置为电解池,且a为阴极时,a、b两电极的反应式分别为Cu2++2e﹣═Cu、Cu﹣2e﹣═Cu2+,故B正确;

C.该装置为原电池时,b的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所以b电极质量可能增加,故C正确;

D.若装置为原电池,则a、b两电极的反应式分别为Fe﹣2e﹣═Fe2+、Cu2++2e﹣═Cu,b极质量增加;

若装置为电解池,且a为阴极时,a、b两电极的反应式分别为Cu2++2e﹣═Cu、Cu﹣2e﹣═Cu2+,故D错误;

A.K闭合时,甲乙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甲乙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铜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点是和铜电极相连的做电解池中的阳极,硫酸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故A正确;

B.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中,故B错误;

C.片刻后,甲池中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硫酸根离子浓度不变,故C正确;

D.电解池阴极a上氢离子放电,同时生成氢氧化钠,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滤纸a点变红色,故D正确;

A.放电时,硫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故A错误;

B.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B错误;

C.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

D.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铜片上有氢气逸出,故D正确;

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

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是负极,B是正极,所以金属的活泼性A>B;

把B、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发生还原反应,B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金属的活泼性B>C,

所以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顺序为A>B>C.

A.乙装置c电极不一定为铜,则不一定为电镀池,故A错误;

B.甲电解质溶液呈碱性,电极方程式为2H2+4OH﹣﹣4e﹣═4H2O,故B错误;

C.c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4OH﹣﹣4e﹣=2H2O+O2↑,故C错误;

D.b电极上通入112mLO2(标况)时,n(O2)=0.005mol,转移电子为0.005mol×

4=0.02mol,装置乙中阴极生成0.01molCu,阳极生成0.005molO2,溶液质量减小为0.01mol×

64g/mol+0.005mol×

32g/mol=0.80g,故D正确.

当消耗0.2molX时,生成0.4molY和0.1molZ,X、Y、Z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2:

4:

1,化学方程式为:

2X⇌4Y+Z;

所以D项符合题意.

D.

A、由图中t2时刻C的浓度由0.5mol•L﹣1突变为0.75mol•L﹣1,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或增加C的量,不可能是升温和使用催化剂,故A错误;

B、而t2~t3间C的浓度不变,说明平衡没有移动,则一定是加压且△n=0,所以x=2,故B正确;

C、t1时物质A、B均为0.25mol•L﹣1,C的浓度为0.50mol/L,D为固体,求出K=

=4,故C错误;

D、物质D是固体,其量多少不影响平衡,故D错误.

A、B、C三者中C的浓度最大,三者比较C的反应速率最大,

但是D为浓硫酸,与铝发生钝化反应而不能生成氢气,

故选C.

A、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则碘单质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达到了平衡,故A不选;

B、HI的消耗速率与H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

1,即v正=v逆,达到了平衡,故B不选;

C、I2的生成速率与I2的消耗速率相等,即v正=v逆,达到了平衡,故C不选;

D、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开始到平衡质量是不变化的,所以气体的质量不变,不一定达到了平衡,故D选.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但是不满足二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由于反应两边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而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也不变,因此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个定值,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满足了二者的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正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一个A﹣A键断裂,同时生成二个A﹣B键,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D错误;

C.

A、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SO2,同时生成nmolSO3,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但是不满足二者的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v逆(SO3)=2v正(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容器容积不变,气体的体积不变,反应两边都是气体,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根据ρ=

,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

D、v(SO2)=v(SO3),二者化学计量数相等,反应速率始终相等,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D错误;

①v(A)=0.15mol•L﹣1•min﹣1 ②v(B)=0.01mol•L﹣1•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