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695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7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docx

沁源县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创优计划

▲适用范围

本计划适用于:

狼尾河大桥改建工程。

 

▲创优目标

工程创建目标为:

确保优质工程;

获得市优工程;

争创省优工城。

 

▲质量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制订明确的质量目标,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坚持我公司“秉持诚信求精理念,创建顾客放心满意工程,超越顾客要求”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是: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质量承诺是:

激励全体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为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不懈努力。

(二)建立高效的质量体系

1.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进行,指导全过程质量管理。

工程实施初期,以局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文件为基础,编制本工程质量计划、特殊工序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以及各部门质量岗位职责,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2.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严格并全面推行质量体系文件的持续有效运行。

3.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任副组长,下设的工程质量管理部保证质量体系运行职能部门,负责质量管理日常工作。

4.质量管理部负责具体质量管理工作,贯彻和执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检验制度的各项规定,进行项目经理部级的质量检查验收,各项检查工作必须经质量管理部终检合格后方可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检。

5.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检查、分析质量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推动和改进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6.建立质量组织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部内部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部设专职质检工程师,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质检员和兼职质检员以有具有丰富类似工程施工、质检经验的工程师担任。

7.质管部门职责。

质量管理部是项目经理部负责现场质量管理、监督和检查的机构,独立于施工生产管理部门之外,直接对项目经理和分管质量管理的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否决权。

其具体职责为:

7.1协助总工程师领导各施工队的质量管理工作,制订最后的质量保证计划、工作程序,按照监理机构的要求,制订统一的质量记录和验收表格。

7.2对质量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

7.3审查各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7.4主持对不合格品(项目)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7.5收集并管理有关质量记录和文件。

7.6内部质量评价,质量动态分析。

7.7负责与监理工程师的联系,组织隐蔽工程、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验收。

施工队质检员在项目部质量管理部的领导下,负责本队的工程检查和监控工作;班组兼职质检员在队质检员的领导下,负责本班组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工作。

7.8组建精干的工地试验室和测量队伍。

试验和测量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的主要手段,试验是从物理、力学指标上确保质量的控制手段,测量则是从位置、高程和几何尺寸上确保工程质量的控制手段。

因此,试验和测量队伍的建立,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具有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质量计划目标的实现,我公司将在正式开工前,首先选派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组建工地试验室和测量队伍。

在项目经理部建立规模齐全、设备配套的试验室和精密测量队;工程队建立试验组和测量班。

工地试验室负责土工试验、砼试验、原材料试验、“复检”和“抽检”等工作;工程队试验组负责施工“跟踪检测”。

测量队负责控制测量、施工期观测、重要建筑物定位放样、“复测”、“抽测”等;施工队测量班负责本队施工中的日常测量及“自检工作”。

(三)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公司将在开工前,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

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

1.1建立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有主管工程师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几何尺寸、功能作用及与其他项目的关系、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每个工序开工前有施工队主管工程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人员在彻底明了施工对象的情况下投入施工。

1.2建立“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及工序“三检”制度。

“五不施工”即: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标桩和资料未经核签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和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程不经检查不施工。

“三不交接”即:

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工序“三检”即:

自检、复检、终检。

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各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1.3建立质量计划制度

每一单项工程开工前,各施工队均要按施工计划和设计要求制订相应的质量计划,明确技术难点、材料计划、检验、标识、工程试验、质检重点及注意事项等问题,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1.4建立严格的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队、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一起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及质量评定表格,由双方签认,并由监理签发隐蔽工程验收证明。

1.5建立测量资料换手复核制度

测量资料,须经换手复核,最后交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批准。

现场测量基线、水准点、控制点及有关标志均需进行定期复测检验,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1.6建立严格的“跟踪监测”制度

跟踪检测由项目部质检员和施工队质检员进行,检测工作将按“施工跟检”、“复检”、和“抽检”三种方法进行。

1.7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制度

对采购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要有质量管理部组织进行验收。

参加验收的人员包括质量、技术、物资及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

验收内容包括:

1.7.1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计划;

1.7.2供应厂家的产品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

1.7.3产品现场质量检查,并填写检查验收记录;

1.7.4取样进行试验,并填写试验报告。

按验收程序收货后分类分批堆放管理,做好标记。

质量检查记录和试验报告保存备查。

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马上清除出场,不得在场内堆放。

1.8建立健全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管理制度

检查合格、同意进场的材料、成品、半成品要分类、分批堆放,并设立标志和帐卡,坚持按用途归口管理、发放,不得混杂。

对易潮的物品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

1.9建立原材料采购制度

原材料采购需制订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应按施工部门提出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计划、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制订。

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文件包括:

a.项目名称、工程使用部位、规格、数量、时间及价格要求;b.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规范、标准;c.工程招标技术要求;d.运输和交货条件;e.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

1.10建立仪器设备的检定制度

测量仪器、检测试验设备、各种仪器仪表、计量器具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按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进行定期检定。

新购置的和在用的计量器具仪器均应进行检定,取得检定合格证书方能使用。

1.11建立原始资料和质量记录的保存制度

本工程的每一单项工程都要准备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

文件包括:

①质量计划;②特殊工序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③技术标准、规范;④采购的技术要求。

质量记录包括:

①基准点、水准点测量验收记录;②施工断面、平面测量记录;③各施工工序、项目检验、验收记录;④砼、钢筋及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鉴定记录;⑤预制构件检查记录和出厂合格证;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⑦不合格品控制及处理记录;⑧审查和处理结果记录;⑨位移沉降观测记录。

以及有关的来往文件和一套完整的设计修改通知书。

单项工程质量文件和记录由专人填写整理和归档管理,工程结束后装订成册交质量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将全部工程质量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业主。

我公司同时保留一份完整的文件记录,并按规定存档。

1.12建立质量保证奖罚制度,奖励先进,督促后进。

2.严格执行“三检制”,班组自检,工程队专职质检员复检,专职质检工程师终检,层层把关,做到质量不达到标准不提交验收。

关键工序采取签发合格证的方式,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质量技术措施

本工程根据其特点,对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制订针对性的质量技术措施。

1.实行质量交底制度,严格按设计图纸、工程合同文件、有关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制订实施措施,使施工人员都明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注意事项。

2.经常进行技术方案的研究,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制订预防措施及保证措施。

经常检查各级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反馈意见,及时协调。

3.施工测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和水准点的数据经复核建立高精度施工控制网,对于所有永久性标桩,包括中心线、转角点、水准基点加以保护。

4.制订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并报监理审核批准。

5.针对各部位结构特点,制订砼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并报监理审核批准;

5.1严格按照部颁砼施工规范及招标文件技术条款有关要求进行施工。

5.2混凝土的配合比由工地试验室确定,配料采用全自动配料系统。

5.3对来自不同料场的粗细骨料和雨后遭雨淋的粗细骨料及时测定其含水量,调整其水灰比;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和3%。

确保拌制的熟料满足强度要求。

5.4所采用的外加剂均需经过试验验证并报监理批准后才能使用。

5.5砼浇筑主要采用泵送入仓,以缩短砼的运输时间和车辆水平运输造成离析等现象,加快砼入仓速度,缩短砼的曝晒时间。

5.6实行砼浇筑监仓制度,每个浇筑仓从开仓到浇筑完成,设有专人进行质量监仓,对砼浇筑过程进行质量监督。

5.7砼浇筑时应充分振捣;模板结合紧密,不得漏浆;钢筋位置准确,焊接、绑扎牢固。

5.8砼结构外露的表面应光滑、平整,外观整齐,没有蜂窝、露筋及空洞;施工缝处不得有裂缝。

5.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砼养护不少于14个昼夜。

养护形式:

平面采用蓄水或覆盖草袋洒水养护。

5.10砼温度控制和防止产生裂缝严格按有关规范和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温控和防止产生裂缝的措施实施。

6.制订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并报监理审核批准后实施。

6.1针对本工程技术要求,开工前对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6.2质检、工程管理人员对各种施工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验评定表的管理和收集,必须与施工同步,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准确。

6.3施工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管是谁,若发现有违反技术规程、规范和质量问题时,都有权当场制止和责其限期纠正或处理,并报告项目总工。

6.4质检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做到“四勤”:

脚勤、眼勤、嘴勤、手勤,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勒令违规者处理。

违规者不听从处理,勒令其离开工地;对不重视质量、粗制滥造及隐瞒事故、弄虚作假的直接责任者,有权要求项目经理给予严厉处理,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

7.为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在设备投入上加以保证,施工机械、计量器具等采用先进设备,并在施工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严格工作作风,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生活物资系统

工程施工系统

下达技术标准

下达物资生活

供应计划指令

现场试验

反馈质量意见

下达质检令

进行质量检查

下达质量标准

奖励惩罚意见

下达技术标准

下达技术标准

下达质量标准

下达质量标准

反馈试验信息

质量事故处理

汇报质量成果

下达质量指令

 

 

(五)工程质量的程序化管理

项目部应根据质量手册及合同、规范,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