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442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docx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模板

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拟建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由陇南市成县建设局筹建,委托我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本次为成县东河大桥改建工程岩土勘察。

其桥长约200m,宽约20m。

结构、基础型式待定。

其平面布置形式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

拟建场地位于陇南市成县县城内。

拟建物属重要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对建筑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属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复杂等级为二级;地基土属中等复杂地基,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综合考虑建筑、场地、地基特征及破坏后果的严重性,本次勘察等级定为甲级。

二、勘察工作

㈠勘察目的任务

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

查明场地地层、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查明滑坡、土洞、塌陷、泥石流、采空等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地基承载力、强度与变形参数、单桩承载力、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地震液化;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治理意见;提出地基处理方案,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

㈡勘察依据

规范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筑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甘肃省陇南、甘南灾区震后恢复重建建筑抗震技术规程》(DB62/T25-3039-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064-9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㈢勘察方法

根据勘察的任务和要求,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钻探使用XY−100型与XY-150型钻机,采用冲击式钻进与。

对圆砾层、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层采取了

级试样进行了图物理试验、颗粒级配及土化学分析;对泥质砂岩层采取了

级试样进行了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等试验。

并对圆砾层、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层、泥质砂岩层进行重型动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

在多种方法并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取值,并对各地层进行了评价,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各种参数。

本次勘察,共布置了11个勘探点。

施工中受场地不平整及原旧东河桥未拆迁的影响,部分勘探点的位置有所偏移。

高程测量采用的是黄海高程系统。

勘察进程

准备工作:

2009年9月17日~2009年9月18日;

野外作业:

2009年9月19日~2009年10月10日;

室内试验:

2009年10月2日~2009年10月14日;

资料整编:

2009年10月11日~2009年10月16日;

提交报告:

2009年10月17日~2009年10月18日。

三、场地条件

㈠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陇南市成县城关镇东河城区段。

交通便利。

场地周侧均为居民区,东桥近东西向横跨东河,东河近由北向南流过。

地貌单元属东河河漫滩、

级阶地。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955.20~961.70米之间,最大高差6.50米。

㈡地层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圆砾、含有机质粉质粘土、泥质砂岩。

详述如下:

①杂填土Q4ml:

遍布整个场地。

为近期人工修房填筑形成。

杂色,稍湿,稍密。

土质不均,包含较多人工垃圾、漂卵石等,其中两河岸土层较厚。

层厚0.50~4.10米之间。

圆砾Q4al+pl:

遍布整个场地。

杂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处于密实状态。

土质不均,包含漂卵石等。

次圆状,磨圆度良好,分选性良好,级配一般。

不均匀,砾间多充填粉细砂,局部夹有中粗砂薄层。

骨架颗粒成分有变质砂岩、石英岩、板岩及变质岩。

层厚0.60~11.20米之间,层顶埋深0.80~4.50米,层顶高程介于952.90~957.30米之间。

1细砂Q4al+pl:

仅在1号、11号孔揭露出。

杂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包含砾石等。

层厚0.40~0.50米之间,层顶埋深3.90~4.10米,层顶高程介于657.40~957.80米之间。

2砾砂Q4al+pl:

仅在7号、9号孔揭露出。

杂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包含卵石等。

层厚1.50~2.30米之间,层顶埋深0.50~1.10米,层顶高程介于954.70~955.20米之间。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Q4al+pl:

遍布整个场地,为河流洪、冲积产物。

青灰色,很湿,标准贯入试验修正值为3.2~4.0击,液性指数为10.1~15.9,可塑~软塑状态。

有机质含量4.1~6.0%,不均匀,夹杂少量砂砾,层中含砂砾5%左右。

层厚0.50~3.50米之间,层顶埋深8.80~17.20米,层顶高程介于943.10~948.00米之间。

1砾砂Q4al+pl:

仅在10号、11号孔揭露出。

杂色,饱和,稍密,土质不均,包含卵石等。

层厚1.20~0.50米之间,层顶埋深1.30~4.10米,层顶高程介于941.30~945.70米之间。

圆砾Q4al+pl:

遍布整个场地。

杂色,稍湿~饱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为5.0~15.2击,稍密~中密,局部处于密实状态。

土质不均,包含漂卵石等。

次圆状,磨圆度良好,分选性良好,级配一般。

不均匀,砾间多充填粉细砂,局部夹有中粗砂薄层。

骨架颗粒成分有变质砂岩、石英岩、板岩及变质岩。

层厚0.60~6.70米之间,层顶埋深9.70~21.70米,层顶高程介于940.00~947.40米之间。

中分化泥质砂岩:

遍布整个场地。

红色,稍湿,中密~密实,不均匀,砂岩与泥岩呈互层状。

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云母、长石等,极破碎,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

级,顺层裂隙发育,强风化。

层厚2.40~4.60米;层顶埋深17.70~22.30米,层顶高程介于936.40~939.40米之间。

中分化泥质砂岩:

遍布整个场地。

红色,稍湿,稍密~密实,不均匀,砂岩与泥岩呈互层状。

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云母、长石等,较破碎,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

级,顺层裂隙发育,中风化。

勘察期间所有钻孔均未揭穿该层,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8.00米;层顶埋深20.80~24.90米,层顶高程介于933.40~936.80米之间。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我院在该地区的勘察经验,该层厚度大于50m。

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层厚度大于50m。

㈢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埋藏于②圆砾层以下中,属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大,水量较大。

主要受东河、大气降水与周侧山体裂隙水补给,向东南向径流。

地下水变幅约为0.5~2.0米,埋深2.00~7.90米,标高介于952.40~958.80米之间。

在勘察期间,现场做简易抽水试验,测得渗透系数50m/d,影响半径为80m。

勘察查明地基土中,

杂填土为透水层;②圆砾层、

圆砾层为强透水层、含水层;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层为隔水层;

强分化泥质砂岩、

中分化泥质砂岩为隔水层。

工程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场地含水层为含水量≥20%的强透水层,故场地环境类型经判定为

类。

在钻孔中取水样进行了水质简分析和腐蚀性分析(分析结果详见附表“水质分析报告”),测得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水。

在东河中取水样进行了水质简分析和腐蚀性分析(分析结果详见附表“水质分析报告”),测得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K+Na型水。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腐蚀性判定。

判定结果为:

东河河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土的物理力学及化学性质

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附表“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土的化学分析结果见“土化学分析报告”。

土的原位测试结果见“重型动力触探统计表”、“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对各种土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取舍,并计算出了各岩土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等。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附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地基土的化学分析结果,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腐蚀性判定。

判定结果为:

地基土各层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气象简介

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地处大陆腹地,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受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和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温季风的影响,气候的季节性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根据成县气象站1960-2005年实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1.9℃,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最冷月平均气温-0.8℃,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气温-15℃;多年平均降水量63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49mm,干旱指数1.7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h;多年平均风速0.9m/s,最大风速16.7m/s,无霜期210d,最大冻土深度20cm.

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㈠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1、地震效应

根椐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与《甘肃省陇南、甘南灾区震后恢复重建建筑抗震技术规程》(DB62/T25-3039-2008)的规定,建筑场地判定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估算场地内等效剪切波速为320m/s。

由此划分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为

类。

根据《甘肃省陇南、甘南灾区震后恢复重建建筑抗震技术规程》(DB62/T25-3039-2008),本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第一组。

场地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表查知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

2、液化判别

勘察深度范围存在可液化的饱和砂土层,应考虑液化对工程的影响。

3、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在勘探工程中未发现构造、断裂存在,场地内存在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㈡场地的湿陷性评价

根据野外判别场地土层不具湿陷性,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有关规定判定,可不考虑湿陷性对工程的影响。

㈢地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各土层中,

杂填土:

厚度不均,土质不均,物理力学性质差,工程地质条件差,不可选作拟建物的天然持力层。

圆砾:

稍湿~饱和,稍密~中密,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但地基承载力低,不可直接选作拟建物的天然持力层。

③含有机质粉质粘土:

很湿,稍密~密实,厚度小,物理力学性质差,工程地质条件差,不可选作拟建物的天然持力层。

圆砾:

稍湿~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厚度小,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但地基承载力低,不可选作拟建物的天然持力层。

强分化泥质砂岩:

稍湿,中密~密实,不均匀,厚度小,不可选作拟建物的天然持力层。

中分化泥质砂岩:

稍湿,密实,较均匀,厚度大,可作为拟建物的天然持力层。

㈣地基与基础方案

1、天然地基评价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场地地基作为浅基础的最佳地层为

圆砾层,但需挖除

杂填土,用级配良好的砂砾换填,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基础型式可选箱型基础、筏形基础等。

天然状态时,场地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建议值见表2。

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表2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压缩模量Es(MPa)

变形模量Eo(MPa)

①杂填土

75

3.5

/

圆砾

110

/

10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层

90

3.8

/

圆砾

120

/

12

强分化泥质砂岩

280

/

18

强分化泥质砂岩

400

/

25

由于

圆砾层厚度不均,存在软弱夹层,工程条件较复杂,性质差异较大,采用浅基础时,在持力层进行普遍钎探,如发现软弱夹层,应及时报请勘察、设计等单位共商处理方法。

对换填后的地基土,需进行现场载荷试验,地基土承载力以载荷试验为准。

2、桩基评价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场地各土层中

中分化泥质砂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场地各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建议见表3:

桩基参数表表3

土层名称

及编号

混凝土

预制桩

泥浆护壁钻

(冲)孔桩

干作业

钻孔桩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①杂填土

18

16

16

圆砾

55

54

54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

38

34

34

圆砾

55

54

54

强分化泥质砂岩

110

80

80

中分化泥质砂岩

200

150

150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中分化泥质砂岩

7500

2000

2200

表中列出了几种常用的成桩型式,我院认为较为经济合理的桩型应为泥浆护壁钻孔桩。

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护壁措施,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可以先做几个试验井,以验证桩井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五、结论和建议

(1)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布着

杂填土、

圆砾、

含有机质粉质粘土、

圆砾、

强分化泥质砂岩、

中分化泥质砂岩。

(2)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进行本工程的建设。

(3)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4)东河河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5)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属于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对抗震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6)工程区最大冻土深度20cm。

(7)建议采用桩基础,以

中分化泥质砂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8)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沉降观测工作。

(9)基坑开挖后,应通知勘察单位,会同各有关部门,做好验槽工作。

二〇〇九年十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