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6821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女保健指导用书及大纲Word下载.docx

(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其间一对会阴深横肌。

3内层:

(盆膈)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肛提肌是一对由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三部分组成的三角形肌肉板合成的一个漏斗形肌肉板。

肛提肌与其内外两层筋膜有力地加强了盆底托力作用,还有加强肛门与阴道括约肌作用。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妇女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

2了解月经的临床表现及调节机制。

3了解卵巢的生理功能。

1妇女一生六个时期的生理特点

2概念:

月经、月经周期、经期、初潮

3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形成、黄体退化)

4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5子宫内膜、阴道粘膜、宫颈粘液、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6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1新生儿期:

出生4周内,由于受母体女性激素的影响可出现乳房肿大,阴道有少许白带或出血,都可在出生后7天自然消失。

2幼年期:

出生4周到12岁左右,体格发育但生殖器官呈相对静止阶段。

10岁起有少量卵泡发育,女性特征开始出现。

3青春期:

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

外生殖器变为成人型。

子宫明显增大,使子宫体为子宫全长的2/3,卵巢增大。

第二性征明显,呈现女性特有体态。

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

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尚无规律。

生理、心理常不稳定。

4性成熟期:

18岁左右开始,持续约30年。

卵巢功能成熟,出现周期性排卵和分泌激素。

5更年期:

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经量渐少,最后绝经。

此期又分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

后期。

一般发生在45~55岁。

6老年期:

60岁后称老年期。

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老化。

生殖器萎缩,性激素减少,机

体衰老,代谢紊乱,免疫功能衰退。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

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初潮:

指第一次来月经。

月经周期:

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

一般28~30日。

经期:

持续2~7天

出血量:

约10~55ml。

经血特征:

暗红,粘稠,不凝、液状,伴少腹下坠感,轻度不适感,不影响工作。

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主要功能是周期性排卵和分泌性激素。

1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月经周期中有多个卵泡发育,但一般只有一个卵泡达到成熟。

(2)排卵:

成熟卵泡移向卵巢表面,卵巢的表层细胞变薄破裂,卵细胞随卵泡液流出称排卵。

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这与黄体寿命只有14天(12~16天)有关。

(3)黄体形成:

排卵后血液流入腔内形成血体。

颗粒细胞发育为颗粒黄体细胞。

在排卵后8天黄体发育达高峰,称成熟黄体。

(4)黄体退化;

若未受精,排卵后10天左右黄体开始萎缩,同时又有新卵泡发育,黄体约8~

10周完全退化,组织纤维化,称白体。

2卵巢分泌的性激素: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亦合成少量雄激素。

排卵前

卵泡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雌、孕激素。

(1)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在月经周期中形成二个峰,排卵前及排卵后7—8天,

后一峰较低而平坦,黄体萎缩时急剧下降,在月经前达到最低水平。

孕激素于排卵后日渐增

加,到排卵后7-8天达到最高峰,以后渐降,在月经来潮前达排卵前水平。

(2)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使子宫发育并使子宫收缩力增强以及增加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使子宫内膜增生;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易拉成丝状,干后出现羊齿状结晶;

促进输卵管发育;

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阴唇发育丰满;

使肥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雌激素对卵巢的卵泡发育是必需的,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促进钠与水的潴留,在脂肪代谢方面,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使β—脂蛋白减少,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下降,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症;

促进骨中钙的沉积。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使子宫肌松弛,活动能力降低。

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

抑制输卵管肌肉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孕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孕激素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可升高0.3~0.5℃;

促进水钠的排泄。

3)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雌激素的作用主要在于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二者有协同作用。

在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宫颈粘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方面有拮抗作用。

4)雄激素:

雄激素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而且是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子宫内膜有两层。

功能层居宫腔表层,基底层近子宫肌层。

功能层又分为海绵层与致密层。

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

在卵巢周期的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称增生期;

至黄体形成后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由增生转变为分泌期。

一般月经周期为28天,就组织学观察,又可分为三期:

(1)增生期:

可分3期。

1)增生期早期:

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

在月经周期的5~7天,内膜较薄仅约1mm。

2)增生期中期:

在月经周期的8~10天。

3)增生期晚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此期内膜厚2~3mm。

(2)分泌期:

也分3期。

1)分泌期早期:

在月经周期15~19天。

2)分泌期中期:

在月经周期的20~23天。

3)分泌期晚期:

在月经周期的24~28天。

(3)月经期:

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

2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雌、孕激素的消长,引起阴道上皮周期性改变,在阴道上

段更明显。

排卵前,在雌激素的影响下,整个上皮的厚度增加,表层细胞出现角化。

细胞内

富有糖原,经阴道杆菌分解而成乳酸,使阴道内保持一定酸度,可防止致病菌的繁殖。

在孕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细胞大量脱落。

临床上常借助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作为了解卵巢功能的依据。

(2)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排卵前,受雌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增多,并变为稀薄而

透明,状似未凝的蛋白,在排卵期达高峰。

此粘液有较强的延展性,能拉成细丝而不断,拉

丝度可达10cm以上。

将粘液涂片,干燥后可见羊齿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出现,到排卵期最为清晰而典型。

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延展性差,易断裂。

涂片检查结晶渐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3)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包括形态和功能两方面,均受到激素的调控。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月经周期的调节涉及到下丘脑、垂体、卵巢,在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和协调下发挥作用。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二者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脑垂体前叶,脑垂体在其作用下,释放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激素(LH)。

二者直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思考题

简述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简述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简述月经期的临床表现及月经周期调节

简述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第二讲月经病

1熟悉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的保健,月经病相关症状。

2了解功血的病因、定义、临床分类和两种不同类型的功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闭经的原因及分类和危害。

4熟悉月经期保健

1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的保健,月经病相关症状。

2功血的病因、定义、临床分类和两种不同类型的功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闭经的原因及分类和危害。

4月经期保健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在临床的表现。

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持续2~7天,量约10~55ml。

正常月经周期的调节

有赖于性腺轴的调节功能,即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功能调节.同时也取决于子宫内膜对性激素变化的周期性反应。

青春期开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之下通过反馈机制而保持性激素的平衡,从而使育龄妇女的生殖器发生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化。

异常阴道出血(部位、原因、年龄)

部位

子宫(最常见),宫颈,阴道,处女膜,外阴。

原因

内分泌功能失调-------月经病,与妊娠有关,生殖器炎症,生殖器官肿瘤,损伤,其他:

异物(IUD)、性激素使用不当、全身性病症有关。

年龄

新生女婴,幼女,青春期少女,生育年龄妇女,围绝经期。

常见的临床表现

月经过多(血崩),周期不规则,大量阴道出血或淋漓不尽(崩漏),停经后出血,阴道出血伴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经间出血经前或经后出血,绝经过渡期出血或绝经多年后阴道出血,间歇性阴道出血水,外伤后出血。

常见的月经病种类

(月经不/失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闭经;

痛经;

经前紧张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闭经溢乳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

代偿性月经;

围绝经期综合症。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包括: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月经频发;

月经稀发

月经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任何环节异常均可导致月经失调,任何可以干扰其中任一环节的因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可能仅仅是性腺轴功能障碍,也可能是全身功能障碍的表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定义:

是指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经临床检查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及生殖器官明显的品质性病变。

发病情况:

可发生在月经初潮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妇女。

分类:

按卵巢功能发生障碍的时期可分为:

无排卵性功血:

85%属此类。

有排卵性功血。

一、无排卵性功血

好发年龄:

多见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女性。

发病因素:

通过影响大脑皮层功能及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互调节及制约机制,导致卵巢排卵障碍、性激素分泌紊乱。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发生异常导致月经失调。

发病机理:

青春期:

在发病因素影响下无LH及FSH的峰状分泌。

虽有卵泡发育但无排卵。

有雌激素无孕激素。

导致月经失调。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衰退。

剩余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感应性低下,卵巢无排卵而导致月经失调。

病理变化

有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

子宫内膜:

体内雌激素水平随卵泡的生长萎缩而增减,子宫内膜也随雌激素的变化发生不同的增生改变:

1)增生期子宫内膜:

较为多见。

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性增生过长;

复杂性增生过长

如发生异型改变提示为非典型增生。

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3)萎缩型子宫内膜

临床表现

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主要的特征是子宫的异常出血。

症状特点:

周期紊乱;

经期长短不一;

经量时多时少,有时大出血,有时淋漓不尽,此前可有短暂停经。

一般不伴腹痛

体征特点:

出血多者表现贫血,妇检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基础体温:

呈单相型,宫颈粘液干燥涂片,阴道脱落细胞检查,经前或月经期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增生期变化而无分泌期变化。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史:

体格检查:

以排除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和血液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了解卵巢有无排卵

 BBT、宫颈粘液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激素测定、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注意时间)有无排卵在月经来潮前或来潮6小时内刮宫;

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则在月经来潮第五天刮宫;

不规则出血随时刮宫。

治疗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1)止血2)调整月经周期3)促排卵

3.手术治疗:

刮宫术子宫切除术

药物治疗

原则:

青春期以止血调经促排卵为主;

更年期则血止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

1止血:

雌激素:

已烯雌酚片,苯甲酸雌二醇针。

注意:

用药2周后开始加用孕激素.雌孕激素同时撤退,3~7后出现撤退性出血.

孕激素:

黄体酮。

雄激素:

其他止血药:

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有减少出血的辅助作用。

2调整月经周期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即人工周期

雌孕激素合并应用适用于育龄妇女及围绝经期功血

3促进排卵

适用于青春期及育龄妇女:

克罗米芬,又称氯米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4手术治疗:

刮宫,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去除术

二、有排卵性功血

多见于生育年龄女性,发生于流产、人工流产、产后等

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受到轻微的干扰,虽有排卵但因LH相对不足或持续分泌,使黄体发育不全或萎缩延迟。

病理:

黄体功能不全:

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或分泌反应不均。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于月经周期的第五天仍能见呈分泌期的子宫内膜

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虽月经周期正常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可使不孕或易致流产。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达9~10天,且出血量多。

诊断

月经周期异常。

有不孕或自然流产史。

BBT呈双相但表现异常。

妇检无异常发现。

子宫内膜切片异常:

分泌不足或月经第五天见分泌期与增生期并存。

针对原因调整腺轴以利正常黄体的形成。

方法较多。

1黄体功能替代疗法;

2黄体功能刺激疗法;

3促排卵:

痛经

指月经期间以小腹部胀痛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或精神系统异常的综合症。

多发生在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很少超过2天,有些人可发生在月经的前1天。

疼痛可以很剧烈,可伴恶心呕吐、腰酸腰痛、面色苍白、甚至发生晕厥,疼痛轻者表现为胀痛或坠胀感。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

原发性痛经一般从月经初潮开始就痛经,妇科检查没有异常发现,这种痛经一般只用对症处理,疼痛严重时服止痛药即可。

如果为继发性痛经,也就是说初潮时没有痛经,以后才出现痛经,需要到医院妇科检查明确是否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

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

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疲乏感,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及虚脱。

闭经

概况:

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

生理性,病理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

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者。

继发性闭经:

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停经3个周期以上。

有些少女初潮距第二次月经间隔几个月,或一两年内月经都不规律,两次月经间隔时间比较长,都不能算闭经。

这是因为她们的生殖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卵巢的功能还不完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病因及分类

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有赖于性腺轴的调节及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反应,其中任一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闭经。

以其主要四个环节分成四种闭经类型:

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

(一)、子宫性闭经

月经周期调节功能正常,但子宫内膜对性激素不能产生正常的反应而致,子宫反应衰竭从而引起闭经。

常见的类型有:

1先天性子宫缺陷,2子宫内膜损伤及破坏,3子宫内膜炎,4子宫切除术后。

(二)、卵巢性闭经

卵巢的性激素水平低下,子宫内膜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导致闭经。

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或缺如:

性染色体正常及性染色体异常两种情况。

2、卵巢组织遭受破坏:

手术、放疗及严重的卵巢炎。

3、卵巢功能早衰(POF)40岁经前绝经者。

4、卵巢肿瘤:

分泌雄激素及雌激素类的可抑制卵巢功能及排卵而闭经。

(三)、垂体性闭经

主要病变在垂体:

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影响了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常见类型有:

1垂体梗死:

Sheehan综合症,2垂体肿瘤,3低促性腺激素:

多见于低体重妇女,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性腺、性器官及性征不发育,垂体正常。

(四)、下丘脑性闭经

是最常见的一种闭经类型。

其病因最为复杂。

1精神、神经因素

2药物抑制综合征:

长期服用避孕药,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等可引起闭经,

3多囊卵巢综合征:

闭经、肥胖、不孕、多毛等症候群。

4体重下降、运动引起闭经:

体重减至标准体重的15~25%。

脂肪比例低于22%。

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闭经的危害

闭经只是一种妇科病的症状,故闭经本身对身体是没有什么危害的,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则是引起闭经的原发疾病,这些原发疾病导致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如生殖系发育不全、肿瘤、畸形等。

不过,闭经后往往会打破心理平衡而使许多女性产生明显的心理负担,就会带来一系列精神症状。

比如,闭经后可能造成子宫萎缩或生理功能不足,如分泌物减少、性交性交疼痛、性欲减退以及不孕不孕症等。

导致闭经的因素很多,当出现闭经时不必过于紧张,要查明原因,可通过妇科检查,如刮宫、腹腔镜检查等。

其后,应根据闭经的种类进行精神调整或药物治疗,治愈了原发病,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同时也解除了心理负担。

治疗:

针对病因,改善生理心理情况,恢复性腺轴调节关系,恢复月经。

一般治疗:

体质治疗、心理治疗

病因治疗:

对器质性病变者的医学治疗。

性激素替代治疗:

子宫发育不良及卵巢功能不全者

促排卵:

垂体功能不全者:

促性腺激素及氯米芬

高催乳素血症:

溴隐亭:

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及促排卵。

其他闭经现象:

高催乳素血症(垂体肿瘤);

多囊卵巢综合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

服药:

利血平,胃复安,口服避孕药等。

精神刺激;

长期乳头吸吮,不当哺乳

经期保健和月经病的预防

经期八不宜:

一、不宜性生活;

二、不宜多吃盐;

三、不宜饮浓茶;

四、不宜坐浴

五、不宜穿紧身裤;

六、不宜高声唱歌;

七、不宜捶背;

八、不宜拔牙

正确使用卫生巾三大提醒

一、勤更换,最好两小时换一次。

二、慎用药物卫生巾,过敏体质的女性尤其要慎重使用。

三、卫生护垫不宜时时用。

非经期出血的四个须知

1、发生出血的时间至关重要,排卵期的偶尔出血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留心观察看是否连续数月发生。

2、如果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后,并伴有下腹部轻微疼痛,应该去进行妇科检查判断是否有其他疾病。

3、如果出血时间没有任何规律,那就比较严重了,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4、大量出血,一般都会及时送到医院抢救。

最容易忽视治疗的是淋漓不尽的少量出血,往往不被重视,就会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断,由于出血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因此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做宫颈刮片、阴道镜、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月经人为调节

生理日期后延:

必须在预定的月经前5天开始服用孕激素。

生理日期提前:

在前一次月经结束后立刻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10天以上。

何为月经?

月经周期的保健应注意哪几方面?

常见的月经病有哪几种?

第三讲外阴、阴道疾病及保健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

1了解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熟悉保健知识。

2了解滴虫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注意

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了解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熟悉保健知识。

3了解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并掌握急性盆腔炎与其他

急腹症的鉴别。

熟悉保健知识。

二)教学内容:

1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保健知识。

2滴虫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并注意

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急、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并掌握急性盆腔炎与其他

外阴是指女性的外生殖器,也即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包括耻骨联合至会阴以及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

外阴炎就是外阴的皮肤或粘膜所发生的炎症病变,如红、肿、痛、痒、糜烂等。

第一节非特异性外阴炎

一、病因:

外阴与尿道、肛门临近,经常受到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的刺激,若不注意皮肤清洁易引起外阴炎;

糖尿病患者尿糖的刺激;

此外,穿紧身化纤内裤、经期使用卫生巾导致局部通透性差,局部潮湿,均可引起非特异性外阴炎。

二、临床表现:

外阴皮肤粘膜瘙痒、疼痛、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及排便时加重、检查见局部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

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藓样变。

三、治疗:

严则为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用抗生素,消除病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