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633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docx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

基站配套设备维护项目与方法

第一节交直流设备的维护

1、维护内容:

月度:

设备内外部清洁;测量交直流电流与电压;检查变压器运行状况;测量交直流供电回路主要节点温升;内部走线规范性检查;检查信号指示、告警是否正常。

2、维护要求:

1)设备内部无积灰,外部表面清洁;

2)电压在规定范围内,直流电压:

52.8~54.48V(48V系统)交流电压:

220/380V+10%/-15%;

3)变压器油位位于最高和最低油位之间,变压器B相温度不高于80℃,无异响,外观无损坏,连接紧固;

4)交直流供电回路主要接点、空气开关、熔丝和闸刀温升<55℃;

3、维护方法:

1)用万用表、交直流钳型表测量电压、电流;

2)目测变压器的油位是否正常;

3)用红外点温仪测量变压器B相,以及交直流供电回路主要节点温升;

4)用手轻摇各电缆连接线紧固情况,检查有无松动;

5)模拟停电等告警,检查告警是否正常。

4、注意事项:

1)测试人员须有两人以上,一人操作测试,一人监护检查;

2)测试人员精神应保持高度集中,如有身体不适的,不能参加测试工作;

3)测试人员在测试前,应除去身上的金属物件和手机;

4)测试工具、仪表应做严格的绝缘处理;

5)测试过程中,如发现被测设备出现异常情况的(有告警、异响、异味、异常震动等),应立即停止测试,查明原因;

6)未知被测信号大小时,仪表量程应放置在最大档位,待确定被测信号范围后,再把仪表量程放置在合适位置上进行测试;

7)测量用的电压表要有足够大的输入电阻,避免电压表的接入影响被测电路的正常工作;

8)测量中,仪表表笔和被测电路要可靠接触,尽量减小接触误差,同时要防止表笔滑动引起短路,烧坏被测设备和仪表。

第二节开关电源设备的维护

1、维护内容、要求与方法

开关电源维护

周期

维护内容

维护要求

维护方法

月度

检查系统告警功能

系统应准确告警

模拟交流停电、直流熔断等故障

检查系统显示功能

监控和整流模块的电压、电流显示误差应分别小于0.2V和0.5A

翻阅监控主机,记录各电压和电流

检查系统内部通信功能

各模块间通信正常,同一模块无多次通信中断告警

通过查阅监控主机查看

检查系统参数设置

系统所有参数设置正常,无漂移现象

通过查阅监控主机查看

检查系统接地保护

直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连接无松动

用手轻摇各接触点

测量直流熔丝和节点温升

连接点<55℃

使用红外点温仪测试,取测点最高温度

检查继电器、断路器是否正常

器件动作可靠、稳定,接触点温升<55℃

使用红外点温仪测试,取测点最高温度

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正常

风扇运转正常、无卡滞,滤网无积灰

目测并清洁风扇滤网

检查系统内部连接和布线

插件和电缆连接、固定良好,无挤压变形、发热和老化

目测、手轻摇、点温仪测量

检查系统防雷保护

避雷器工作正常,接线连接紧固

目测OBO防雷器防雷窗口为绿色正常,用手轻摇连接线

清洁设备

设备表面和内部无明显积灰

用干抹布、毛刷、吸尘器清洁

季度

检查开关电源系统的均流性能

开关电源各模块输出电流,计算系统均流特性,优于±5%

观察各模块电流值,计算其差值

检查接线端子的接触是否良好

接线端子的接触良好,连接无松动

用手轻摇各接触点

检查开关、接触器件接触是否良好

红外测温仪测量温升,分析判断接触是否良好

使用红外点温仪测试,取测点最高温度

 

2、参数设置要求

开关电源参数设置

浮充

均充

限流

过压停机

高压告警

低压告警

电压温度补偿

温度补偿上下限

浮充转均充

2.25V

2.35v

0.15C10

58V

57V

44V

3mV/℃

0.5V

50mA/AH

周期均充时间

均充周期

输入高压告警

输入低压告警

充电完成电流值

放电均充容量

持续均充时间

一次低压脱离

二次低压脱离

12H

180天

420V

340V

10%

20%

3H

46

44

3、注意事项

详见“交直流设备的维护”注意事项;

此外,查看内部连接线头和插件是否有松动时,需带绝缘手套。

4、故障模块的更换

当发现整流模块有红灯亮时,进入监控菜单确认是否有面板告警。

确定有告警后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电是否正常,如果测出有交流电时,表示该整流模块已坏应及时更换,更换方法是:

把对应模块的空气开关打到OFF上,切断模块的交流输入,然后把故障模块取出,换上新的模块后再把对应模块的空气开关开启。

第三节蓄电池的维护

1、维护内容

月度:

电导、单体端电压和极柱温度测量;各连接条和壳体情况检查;电池外表清洁。

年度:

容量、连接压降测量。

2、维护要求

1)单体端电压压差不大于90mv,极柱温升不大于35℃;

2)连接条、电缆连接紧固,无氧化、腐蚀;安全阀密闭正常,安全阀、极柱无酸雾逸出和漏液痕迹;壳体无变形、开裂;电池外表无积灰、无漏液痕迹;

3)使用电导仪测量蓄电池内阻,查出电导不符合要求时,再以全容量放电来确定蓄电池是否要更换;

4)使用容量测试仪进行全容量放电测试时,各连接条压降应小于5mv;

5)实测容量应大于额定容量60%以上。

3、维护方法

1)进入开关电源监控菜单,查看浮充电压(单体2.25V)、均充电压(单体2.35V)设置是否正确,使用电导仪测量单体电压,浮充状况下测各单体电压压差不大于90mv。

(严重不平衡时要对电池进行手动均充使其接近平衡);

2)用红外点温仪测量电池极柱温升不高于35℃,温升高于标准值时,要调查原因,并进行临时降温处理;

3)对蓄电池表面用抹布和毛刷进行清洁,检查连接体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则进行紧固;目测检查有无腐蚀和漏液现象,严重的要进行更换;

4)电导测试:

在满足浮充时间大于30小时以上且浮充电流小于1A的状态下,用电导仪测量电池内阻;

5)全容量测试:

蓄电池全容量是指电池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环境温度25℃以10小时率放电电流为1的倍数计算,放电到规定的终止电压为止所能放出的安时数。

实际测量中,一般以3小时率,放电到1.8V终止电压所计算的安时数作为蓄电池的全容量。

蓄电池放电率、放电电流、终止电压及应达到额定容量的百分比见下表:

放电率

电池额定容量百分数

放电电流倍数

终止电压

(h)

(%)

(A)

(V)

0.5

35

7I10

1.7

1

50

5I10

1.75

3

75

2.5I10

1.8

8

94

1.18I10

1.80(1.84)

10

100

1.0I10

1.80(1.85)

20

110

0.55I10

1.80(1.86)

注:

全容量放电测试中不能将放电电流设置大于3小时率,即1000AH电池不能以大于250A电流放电。

括弧中的终止电压值为第六次循环之后至电池保证寿命中期测量电池容量时,应达到的终止电压值。

其测试方法有以下两种:

A:

离线式测量法(一般在有两组以上电池时采用)

(1)、将脱离直流供电系统的蓄电池组充满电后静置1小时,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采用智能电池测试仪及外接假负载的方式,采用不大于3小时放电率进行放电测试。

(2)设置智能测试仪参数,放电截至电压为1.8V,电流为3小时放电率,设置好相关电池信息(站名、容量、组号)。

(3)、放电开始前用万用表测量每个蓄电池的端电压,查看环境温度、时间并做记录。

(4)、放电期间应观测智能仪表上蓄电池的端电压、放电电流和室内温度,测量时间间隔为0.5小时,放电电流波动不得超过规定值的1%。

(5)、放电期间,另用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以核对智能测试仪所显示电压,测量时间间隔为1小时。

在放电期末要随时测量,以便准确确定达到放电终止电压的时间。

(6)、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即为蓄电池组的容量。

蓄电池按10小时率放电时,如果温度不是25℃时,则应将实际测量的容量按照下式换算成25℃时的容量Ce:

Ce=Cr/﹛1+K(t-25℃)﹜

式中:

t—放电时的环境温度

K—温度系数

10H率放电时K=0.006/℃

3H率放电时K=0.008/℃

1H率放电时K=0.01/℃

(7)、放电结束后,要做好相关电池数据整理和保存工作。

B:

在线式测量法(一般在只有一组电池时采用)

(1)使用智能电池容量测试仪,在直流供电系统中,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至保护电压(如46V),由蓄电池对实际通信负荷及假负载供电,在放电中找出蓄电池组中电压最低、容量最差的一只蓄电池作为容量试验对象。

(2)打开整流器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等蓄电池组充满电后稳定1小时以上。

(3)设置电池智能测试仪参数,放电截至电压为1.8V,电流为3小时放电率,设置好相关电池信息(站名、容量、组号)。

(4)放电前后要用万用表测量记录该蓄电池的端电压、温度、放电时间和室温。

以后每隔1小时测量记录一次,放电快到终止电压时,应随时测量记录,以便准确记录放电时间。

(5)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即为蓄电池组的容量。

如果室温不是25℃时,则应按照(A)式换算成25℃时的容量。

(6)放电结束后,要做好相关电池数据整理和保存工作。

(7)在全容量放电测试时,需测量连接条两端电压值(单位为mV),测量值应小于5mV,否则要将连接条两端的螺丝拧紧(或检查连接条的电池极柱接触是否良好),使测量的压降小于5mV。

(以3小时率放电为基准)

4、注意事项:

1)蓄电池维护时应注意“三防一及时”:

防高温、防过放电、防过充电、及时充电。

2)两种容量测试方法都会对网络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因此在测试前应了解市电有无计划性停电,有条件的应备用移动应急油机以备紧急时使用。

3)落后蓄电池在放电时端电压低,因此落后蓄电池应在放电状态下测量。

如果端电压连续三次放电循环中测试均是最低,就可判定为该组中落后蓄电池。

有落后蓄电池就应对蓄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

4)容量测试或预估测试时,放电电流不能大于3小时放电率,放电截止电压不能低于1.8V。

5)基站内蓄电池组在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均充:

(1)浮充电压有两只以上单体电压低于2.18V/只。

(2)搁置不用时间超过三个月的蓄电池要进行充电后才能投入使用。

(3)全浮充运行达到6个月的蓄电池组必须进行均充。

(4)基站整流电源柜无法设置自动均充的,必需进行手动均充,均充时间为18小时。

第四节油机设备的维护

1、维护周期与内容

频率

所需维护

每天或启动发动机前

∙给油箱加油(根据油机情况加90#以上的无铅汽油或0#以上柴油)

∙检查机油液位(目测)

∙检查空滤器是否有脏物、松动(目测)

∙检查进气和冷却区域,根据需要清洁(目测)

∙检查燃油管有无裂痕、损坏,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目测)

∙检查阻气系统的运作

∙检查手启动器的运作

每50小时

∙保养泡沫空气滤芯(清洗),根据需要进行更换(目测)

每100~200小时

∙更换机油(采用粘度等级为SAE10W30,API等级为SG、SH或更高的清洁机油)

∙8KW油机需要在更换机油的同时更换机滤

∙取下罩壳并清洁冷却区域

∙检查所有的配件和紧固件

∙清洁燃油切断阀过滤器,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检查火花塞状况,调整间隙(应为0.76毫米)并清洁。

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每年或每300~500小时(由厂家配合指导进行)

∙发动机处于冷机时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2(应为0.1毫米)

∙检查并调整怠速

∙检查/保养启动器驱动装置2

∙检查冷却风扇有无损坏

∙对燃烧室进行除碳2

第五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