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600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 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新人教版

山西省太谷县明星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1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v1.0℃等温线大致通过什么地方?

v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v3.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v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以练带讲

〔板书〕

(一)、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

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温寒温带:

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度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带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亚热带:

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青藏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请看表:

〔出示投影〕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农作物

喜凉作物:

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

喜温作物:

玉米、谷子、大豆等

喜热作物:

甘蔗等

≥10°C

1000~2000°C

>3000°C

>5000°C

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

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

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

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这个地区是什么熟制,请同学们调查一下。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10°C积温也不相同。

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板书〕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副板书〕空间

成因

时间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

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

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

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

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挂图〕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挂图〕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

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

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

而我国的30°N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

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

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

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

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

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

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8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

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的气温比巴黎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

高26.3°C

(1)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

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

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

大陆性气候显著。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

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三巩固训练

完成地理填充图18-21页的内容。

四拓展探究

完成地理读本32页26和27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的划分: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降水特点:

空间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春秋多冬春少

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

教后记:

本节教学注重运用地图和投影等手段来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的动手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落实到图上,将复杂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