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22589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中国的河流》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

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

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

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

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

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

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

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启发提问〕

(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

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

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

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转折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

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

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找学生讲解〕冬季去南方、东部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总结(教师提示):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

出示表4:

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表。

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

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

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2、支流汇集3、分段地点4、别称众多

一、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老师引入:

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

指的是那一段?

(各拉丹冬——宜昌)对!

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边放CAI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问:

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

纵坐标是指什么?

(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算一算:

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

约为95%)

思考:

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多峡谷急流)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转入〕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

水流特点会怎样?

〔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老师讲解:

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

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今年的大洪灾也是这段最危险。

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

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答后老师总结补充:

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问:

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

——多支流,多湖泊

〔启发分析〕用雨带的推移分析,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有何调节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

谁还记得雨带是怎样推移的?

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同不同?

洪峰会不会挤在一起?

一般年份,南北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错开,从而削减洪峰,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涨水,特别是川江、汉江洪水一起袭来,中游的防汛、抗洪任务就十分艰巨。

1988年就是如此。

长江中游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鱼米之乡”,素有:

“两湖熟,天下足”之说。

因此治理好中游的水患相当重要。

转问:

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

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

下游的特点?

3、下游:

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答后老师讲解:

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

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我国第三大岛。

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总结:

很好,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

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

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

所以有什么之称?

学生回答老师强调:

稻谷、淡水鱼。

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所以说是我国的“精华区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转:

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2、“黄金水道”

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

(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

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精华地区)

课本P50页查图,通航里程达多少万千米?

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

但是目前的航运量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还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

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

因此还大有潜力可挖。

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抵重庆,运力可提高5倍。

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

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

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

可以用来干什么?

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

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

请在书上划下四个水利枢纽名称,并在书上50页图中圈出。

老师边问边放出CAI课件边讲解:

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

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

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想了解它的作用吗?

〔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

(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问〕那么,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不,如今年洪水)

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老师动情地引入洪灾:

众所周知,今年的中华子孙刚刚在长江两岸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

可为什么母亲河向它的子孙咆哮了?

这样的洪灾可否在什么时候停止呢?

放完后问:

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小结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

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

(问:

人争地来干什么?

)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

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

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

那末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

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这些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滔滔黄河

一、黄河的概况

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流经的省区;

长度、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

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

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

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二、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评价、反思:

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生:

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然而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付之东流。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课件展示沿途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布的特点。

这些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

而首先揭开引黄灌溉历史的是宁夏平原。

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

(课件展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片和刘家峡水库图片。

三、黄河的忧患

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

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沙漠化、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乱占耕地、凌汛问题、

土地盐碱化、断流现象。

教师及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断流现象是黄河下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

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学生发散性思维再次打开,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黄河的治理

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

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

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

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