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459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胤中学17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6.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武帝采纳“养士”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儒家思想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加强思想专制D.建立郡国教育体系

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

“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

”黄仁宇意在强调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8.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名从所好,各骋所长”。

李贽的这些言论

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

9.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伪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

这表明李贽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10.王阳明认为:

“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

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

材料表明

A.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11.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

“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

12.李贽在《藏书》中说: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启者乎?

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

他的这一观点

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13.某学者说: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C.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14.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15.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对雅典说主政治感到失望,觉棬由于个人利益的存在,人们无法认识真理,进而热衷于对现实本质的认识,如怎么知道何者为真?

可见,柏拉图认为

A.“人是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准”

B.“理念是万物之本源”

C.“人类正当的研究对象就是人自己

D.“本能是创造性的肯定的力量”

16.美国学者达林·

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

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

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____;

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B.智慧与德行C.民主与科学D.上帝和法律

17.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

“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C.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18.“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A.“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C.“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D.“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19.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的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A.不断认识自我B.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肯定美德的作用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20.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表明

A.《圣经》的权威受到挑战

B.人们抗议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C.天主教会的影响力将严重削弱

D.贵族地主的权势被削弱

21.马丁·

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A.主张建立民族教会B.宣传“因信称义”

C.主张建立廉俭教会D.宣扬“先定论”

22.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蓠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23.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

“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A.生而平等B.天赋人权C.信仰自由D.独立自主

24.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

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

A.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B.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

C.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D.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

25.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

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至上

26.1872年,一日本学者指出:

“试看今天日本的情形,实在是徒有文明之名,而无文明之实;

徒具文明的外形,而缺乏内在的精神”,“文明的精神即……人民的独立精神”。

可见,其观点与伏尔泰观点的相同之处是(  )

A.倡导独立的人性 

B.以民族独立为己任

C.弘扬社会契约论 

D.批判民族传统文明

2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9.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思想的回溯和振兴,同时具有反对封建神权,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内涵。

以下体现这一思想的言论是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

C.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D.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30.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

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

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体现“离异”和“回归”特点的作品是(  )

A.《九十五条论纲》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社会契约论》 

D.《十日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9分)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及其共同精神?

(5分)

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

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

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一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

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一一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

(4分)

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

正式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

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

黄宗羲: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卢梭: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时期中西方思想主张对社会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高二历史

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31.(14分)

(1)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

②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

③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2)基本观点:

鼓励追求财富;

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4分,任意两点即可)共同精神:

人文主义。

(1分)

32、(12分)

(1)特点: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

保守性和幵放性并存。

(任答两点可得4分)

成因:

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疆域广大,统一占主流;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

农耕经济占主导。

(任答四点即可得4分)

(2)新变化:

被动地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

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学习内容以政治和思想文明为主。

33答案:

(14分)

(1)特征:

①形成了思想解放运动。

②实行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③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或民主思想)。

(2)影响:

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思想未实现社会转型;

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所倡导启蒙运动则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2分)

原因①政治:

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②经济: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③文化: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

阅卷分配

31题蒋碧勇

32题陈兴贵

33题粟陈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