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3607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是他第一次以"

的方式授课.此前,他曾接受过一些"

生本"

理论培训,也观摩过一些"

课堂,但他还是不免有些疑虑:

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这样的课堂怎么掌控依靠学生,他们能行吗

读完课文,他试着问学生:

这篇文章,最打动你们的是什么"

学生说:

课文里写着:

不要把老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

为什么德国人这样看待他们的老师而我们却不是"

还有,'

不要过分用功'

!

这跟我们中国人也不一样!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

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这么说"

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到如此新鲜和惊奇,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提出了一大堆问题.

这时李卫林提醒说:

这些问题,都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学生马上追问:

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

的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于是李卫林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

《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角度去查找资料,写作,期限是1个月.

没过几天,就有性急的孩子拿着他们的提纲给老师看,有关注中西教育差异的,有关注文化传统差异的,有关注民族精神差异的,等等.不到一个月,各小组都交来了他们的论文,每篇都有1万多字,角度各异,材料丰富,写得像模像样.

这成为李卫林一次难忘的教育经历.他说:

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水平.从那以后,我开始相信'

生本教育'

.我也开始相信,学生的潜力,的确是无穷无尽的."

从此,他更加放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的巨大变化.出于讨论和辩论的需要,学生不仅要精准地理解课文的深意,而且"

非常自觉"

地加大了课外阅读量,有的甚至已经在读《中国古代哲学史》.在学校的网站上,李卫林专门为学生建立了读书论坛,他们每星期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交流读书感悟.

事实上,很多参加"

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在深圳市沙河小学,从学生字到学课文,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

学生字,靠学生们之间的交流:

这个字有什么特点我是怎么记住的许多难字,被学生自己编了好玩的故事,连老师听了都拍案叫绝.

学课文,就以学生谈感受为主.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使用精确简练的语言,引用动人的故事,睿智的名言来佐证他的观点,就会带来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和由衷敬佩.那是一种非凡的成就感,成为激励他们进一步扩大阅读的力量.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学生开始读世界名著,其涉猎之广,让老师惊叹.

传统上非常重视的语法教育,字词解析,段落划分等,我们一点都没搞.上课就是以学生的阅读和谈感受为主,把课外阅读内容迁移到课内来."

四年级语文教师胡梅说:

我们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大量读写,感悟,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本真和核心."

胡梅也从来没有辅导过学生的写作,可是大量读写之下,"

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师"

.这给胡梅带来很大的快乐,"

学生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很想找个人倾诉!

有一次,她把学生的一篇习作挂到网上,4天时间竟有了8000多次的点击率,还有60多个回复.更让她得意的是,很多网友在赞叹之余,都忍不住质疑: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可能是四年级的学生写出来的!

精彩的课堂讨论,大量的阅读,在"

实验班里成为普遍的现象.

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人均自主阅读量已达到1300多万字,相当于课标规定高中生阅读量的2倍.大量阅读带来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迅速增长.在广州市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前10名里华阳小学就占了4名.要知道,全市有1000多所学校呢.

经常深入学校,不断看到这些由学生创造的"

奇迹"

郭思乐教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天作之才,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

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

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这是"

理论的一个基点,也是"

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

不见自我'

周伟锋,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四中,1995年开始上郭思乐教授的研究生课程班.郭教授的课上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去听,号称"

最忠实的追随者"

.

当时的广州四中,是个破破烂烂的"

四类校"

他们的学生,是重点高中招完了剩下来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周伟锋感到自己压力很大.

在进行用"

方法实验的第一个学期,他的学生看起来比别的班都要"

差"

一些:

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课堂上还"

乱哄哄"

的.但到了高二和高三,"

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本没办法挡"

几个平行班也再不能跟他们相比.

最后高考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广州市.周伟锋所带的两个文科班,数学平均成绩超过了广州市最有名的重点高中,而且,全市文科数学成绩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都出在他班里.

震惊之余,很多人猜测:

那样的生源,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教师还不得"

拼上命"

啊.

而周伟锋的"

轻松和悠闲"

却令人大感意外.

他说:

我讲得很少,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新课,不超过15分钟.复习课,不超过10分钟,很多时候不超过5分钟.我把很大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反复地机械训练,也会有效果.但我们不同,我们'

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探究很深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

事实上,周伟锋从来不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解那些定理和例题,而是把"

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光荣"

都一并还给学生;

他也很少检查学生的作业,而他们却以极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得很好……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值得赞叹的,但那仅仅是"

能够测量"

的部分.至于学生对数学魅力的沉醉,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无尽的探索精神,以及三年来积极,自主的学习生活,却是一张试卷无法反映的!

随后的几年,周伟锋不仅被评为"

广东省名教师"

(整个广州市只评了8个人,他是唯一的数学教师),还成为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市人大代表,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社会活动很多,但一直还带着两个班的课.

这时,有人向周伟锋提出:

你能够做到,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我们可做不到."

难道,这个办法只有我能用吗"

周伟锋在心里问自己.

2004年秋天,他从华南师范大学找了两个成绩中等的实习生,在高一教了一个学期.每节课,周伟锋只坐在教室后面,评点一下该怎么教.一个学期之后,他们结束实习回去了.到高二,他又找了两个实习生,又教了一个学期.

尽管三个学期中,有两个学期都是实习生在教,而学生们却已经学完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他们立即参加广州市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就超过了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等高考时,他们的平均成绩大幅超过了全市6所重点高中的校平均成绩.

这次"

实验"

让周伟锋有了说话的底气:

连实习生都能做,还有谁是做不了的你只要认同学生是可以自己发展的,你只要认同这一点,什么样的生源,什么样的师资都可以放开手脚去搞."

近几年,周伟锋在广东省内外做了不下100场报告,"

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

.作为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在四,五千名数学教师中施加影响,努力使他们逐步接受"

理念.以前,广州市的数学成绩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第12名,好的时候是第10名,现在却稳定在前5名,甚至前3名.

就这样,周伟锋和他的同行们,在课堂上饯行着"

的"

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以同样的轻松和悠闲,战胜了辛苦打拼的"

汗水主义"

对此,郭思乐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把传统的"

教师苦教"

比作插秧,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越多.可是,这样做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有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

后来,人们发现了"

抛秧"

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它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回到教育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做着类似的事情."

郭思乐教授说,"

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因此提高."

然而,当我们把知识划分得十分细密,又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时,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实际上这就是学生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他们对这种'

保姆式'

的教育,并不领情."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他的价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

忘我"

状态,工作得非常好;

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

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

他会像自然界的那头鹿,毛色鲜明,忽闪着黑宝石似的眼睛,处处显示活力"

.平时要花几个钟头甚至几周时间才能"

教"

会的东西,现在也许有几分钟,几十分钟就足够了.

相反,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竭力想收回"

的权力,那么,他必然为自己的教学环节所计,一再打断学生的活动,或者企图以学生的活动为自己的表演服务.当学生表现出茫然和不配合时,他默默地动怒了,他偷偷地用力拉扯动作慢的学生……

此时,鞋子不合脚了,脚就开始反对.那些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充满效率的美,转眼间就荡然无存了!

.他应该是一只最合脚的鞋子."

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

教'

而是组织学生'

学'

服务学生'

.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

忘我'

的课堂."

我们不参加统一考试,但我们要评研"

6月中旬,各个学校都进入了紧张的总复习阶段,准备迎接一学期里最重要的期末考试.

从1999年就开始"

实验的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他们在做什么呢6月18日上午,在事先未打招呼的情况下,我们有幸听到了一节常态的"

评研课"

这是二年级一节复习长度和重量单位的数学课.头一天,学生们刚做了一份"

稍有些陷阱"

的习题,他们要在这节课上,重点探讨其中出现的问题.

开始的10分钟,是四人小组内部讨论,看看自己的答案与别人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谁的对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嘈杂的争辩声,有的学生企图说服别人,有的在反驳.被说服了的,拿起橡皮擦掉了错误的答案,互相不能说服的,用红笔重重地画上红三角.

然后,是小组汇报,向大家介绍"

最难做,最容易错的一道题"

第一组,四位同学都上了讲台.他们选择的题目是:

操场每圈400米,小华跑了2圈半,小明跑了1200米,谁跑的距离长长多少米"

汇报的第一个学生说:

我请大家注意'

2圈半'

."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一不小心画过了头,他的同伴帮他把多余的擦掉).

第二个学生:

我们的方法是,先算1200米是多少圈,1200/400=3圈,再算2圈半是1000米.1200—1000=200米,所以,小明跑得长,长200米."

他们讲完了,由全班同学发言,进行质疑和补充.

第一个学生:

你们算得太罗嗦了,要么算3圈,要么算1000米,就能作出比较,不用都算."

第二个:

你的1000米是怎么来的"

汇报的学生回答:

是400+400+200得来的."

他听了有些不满意:

太没有水平了!

我们已经学过乘法,应该用400×

2+200!

第三个:

那么,后面的200米又是怎么来的它是400米的一半,应该是400/2.所以,完整的算式应该是400×

2+400/2."

第四个:

要特别注意2圈半的'

半'

字!

我们组有3个同学都错了,只有1个同学没有错,因为我们三个都没有看到那个'

字."

第二组,选择的题目是:

6个铅球共重24千克,平均每个铅球重多少克"

汇报的同学说:

我们小组有3种答案,4克,4千克,4000克.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个对"

全班同学都帮他们解决问题.第一个同学:

应该是4000克.4克嘛,好轻哦."

可是,难道24/4=4000吗"

我们也有这个问题.不过人家问是多少克,不应该是4千克吧"

如果人家问是多少千克,写4就够了.可人家问的是多少克,所以应该把4千克写为4000克.24/6=4千克,4千克=4000克."

教师:

大家明白了没有"

学生:

明白了!

第三组,题目是:

4吨+5吨〇9000克"

(比较大小).

我填的是=号……"

他突然顿住,摸了摸后脑勺:

哦,我错了,把9000克算成9吨了,应该是>

号."

全班同学发言.第一个学生:

一定要看单位哦.多少吨一定会大于多少克!

4吨不用加5吨也大于9000克!

可以省好多力气."

除了要看单位,也要看数字.多少'

吨'

不一定大于多少'

克'

.如果是9000000克呢不就等于9吨了吗"

第三个,慢吞吞地:

要先看单位,再看数字.不要着急,慢慢在心里算,然后再写上去,就不会错了."

(掌声)

第四组:

题目是:

30米/5=()分米"

汇报的同学:

这道题,是有一点陷阱的!

不要以为30/5是6,就在后面填6,要看清后面的单位是分米,所以要填60."

组里的同学总结道:

从小单位到大单位要减去1个0,从大单位到小单位要加上一个0."

你说的不完全对,从毫米到米是1000进制,要减掉3个0."

你的反对很有价值."

有的是10进制,有的是100进制,有的是1000进制.要看清是哪种进制的."

第三个学生要发言,教师说:

如果重复就不说了,好吗时间不多了."

学生不慌不忙地:

我跟他们不一样.我这样算的,30米是300分米,300分米/5就是60分米."

好棒!

(热烈的掌声)……

临下课,教师说出了她整节课最长的一句话,她说: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讲得特别清楚,谢谢你们!

执教这节课的,是年轻的数学教师赖艳.她说:

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不参加统一考试,但我们要'

评研'

在这样的"

上,学生们相互质疑,自我纠错,每个人都有他的思考.你看,孩子们自己列举了产生错误的种种情形,又通过辩论一一去否定它.任何逻辑上的漏洞,都逃不过他们敏锐的眼睛.而他们的老师,只需站在一边,看他们操着慢条斯理的可爱童声,一点一点地去逼近真理,那是一种何其美妙的境界!

不考试,却产生了比考试还要高的效益.六年级毕业考试,华阳小学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达到了惊人的,几乎到了不失分的地步.由此可以得知,他们在日常的"

评研"

当中,是怎样扎实地夯下了知识的基础.

的理论基础,是郭思乐教授的"

新错误观"

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

传统上,我们总要求学生的认识'

一次性完成'

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生本'

的学生,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

还记得牙牙学语的孩子吗,他们有时候会犯一些令人发笑的错误.比如:

他学着别人的口气,认真地把自己的爸爸称为"

你爸爸"

.这时,他会惊异地发现,周围的大人们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或许还有一个温柔的手掌,拍一拍他的脑袋.

没有谁会生气,发火.我们都知道:

这点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过不了多久,这个走起路来还跌跌撞撞的小不点儿,就能学会全套的,精准的,完美的母语,他自然会排除自己的错误而趋向正确.哪怕他说话比别人晚上个一年半载,我们也不会着急.因为我们相信,他迟早能够学会,不过是略晚一点而已.

然而,一旦孩子上了学,我们就失去了原有的耐心.我们开始否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强行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掌握相同的东西.我们变得着急起来,期中考,期末考,月月考,一旦学生出了差错,那些曾经的善意哄笑和温柔手掌,竟变成了严厉的斥责和无情的鸡毛掸子,让学生心寒胆颤!

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

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了"

出错"

和"

改错"

的机会.为此,郭思乐教授多方奔走,为"

实验学校争取特殊政策:

在非毕业年级,学生一律不参加统一考试.

如果对蒸馒头的过程实行'

开盖主义'

不断地开盖窥视,馒头反而蒸不熟."

他说,"

所以,我们要以最大的耐心,等待……再等待,最后,收获一锅熟透而美味的馒头."

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

1999年,周玉娥被任命为华阳小学校长.当时,她的心里有些不情愿.在广州做了多年的教育工作,她明白那是一所"

很麻烦"

的学校!

学校建在一片泥巴地上,教学楼四处漏雨.这些倒也罢了,问题是他们的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城乡结合部,生源复杂,学生很难缠.

果然,上任没几天,就有老师来找她,说班里的孩子跑掉了好几个!

周玉娥只得陪着老师四处寻找.在学校附近的一个游戏机室,他们一下子抓住了4,5个.周玉娥"

火得要命"

她跑到派出所,强烈要求"

端掉那个害人的游戏机室"

可是,等冷静下来,她又想:

就算把这一个端掉了,又怎么能保证孩子不去其他的游戏机室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要用更有趣的事情,把孩子吸引在课堂上!

我从班主任一直做到校长,做了几十年.我知道要让课堂吸引住学生,会有多么难."

周玉娥说,"

那么多年我一直在彷徨.我探索过很多教学实验,都不能奏效.于是轰轰烈烈开始,悄无声息结束."

直到我遇到'

我被它深深打动了.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条道路!

1999年秋季,华阳小学成为"

第一批实验学校.如今迈进第10个年头了,学校由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一路评上"

市一级学校"

"

省一级学校"

.而孩子们的收获,就更加令人欣喜.

以前,我们认为孩子每堂课的注意力只有15分钟,其实,那是被动灌输的结果.对孩子来说,那样的时间,1分钟都嫌多."

现在的'

课堂,唤起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经常拉着老师不让下课."

在课外,以前是老师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厌烦不已.现在,作业极少,腾出时间给孩子大量阅读,预习.别看孩子们整天忙忙碌碌,他们的心,却是快乐的.他们到处查找资料,甚至在被家长勒令睡觉之后,还偷偷地躲在被窝里看书.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的"

成就感"

俗话说:

无事生非"

.这个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为:

没有正事做,才去招惹是非.只要学生有了更热爱的事情去做,就再也无暇光顾游戏机室或者网吧,他们自然而然地,与那些地方彻底决裂了!

学生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是德育的真正基础."

这是"

理论对于德育的一个基本观点.

郭思乐教授说:

产生德育问题的一个重大根源,是由于教学不当而造成的学生厌学,受压抑,无心向学.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德育工作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

他对于德育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

学生美好德行的建立,人格的建树,不能依靠外在的说教,而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去实现."

而生本教育的学生自主的课堂和与之相连的生活实践,就成为学生获得真善美,涵养德性的经常性的,最自然,有效的方式.

上个学期,东山育才实验学校的初一学生汤梓欣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鲁迅的《风筝》."

小组讨论时,我和我们小组的另一个同学,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产生了意见分歧."

班级讨论时,班上的同学分成了两派,她们两人各领一派,辩论很激烈.

下了课回到宿舍,我们也没有停下,各自搅尽脑汁,引经据典,一直到晚上10点半熄了灯,还在压低了声音争论."

第二天一早,争执不下的两人"

互相拉扯着"

找到她们的老师,希望老师给分出个是非曲直.

可是,老师并没有评判谁对谁错."

汤梓欣说:

他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他独立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说服别人,也不能被别人说服.要学会容忍不同的观点,因为每一个观点都有它独特的角度,是值得尊重的.'

这番话,让汤梓欣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她说: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不同的观点,不是'

非对即错'

而是可以和谐共存."

对一个初一的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认识啊.

建立在小组,班级自由讨论基础上的"

课堂,由于深刻,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真实的天性,既有淳朴,自信,进取,团结的一面,也使狭隘,易冲动,情绪化的一面暴露无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