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3518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放射医学技士相关专业知识22Word格式.docx

∙B.靶盘直径增大启动负荷不变

∙C.靶盘增加石墨层启动负荷增加

∙D.在未达到额定转速前,延长启动时间可提高转速

∙E.其X线发生效率与固定阳极管相同

D.

E. 

其X线发生效率高于固定阳极管。

4.以下关于骨骼的X线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正常骨膜在X线片上不显影

∙B.骨松质在X线片上呈网状骨纹理

∙C.儿童骨皮质较成人薄

∙D.骨骺板由致密骨构成

∙E.婴幼儿期骨骺为软骨,X线片上不显影

骨骺板是软骨,在X线片上显示为横行的透明线。

5.关于废片分析的组合,错误的是

∙A.废片率——总废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B.项目废片率各项目废片数,总废片张数

∙C.项目重拍片率——各项目重拍片张数,总重拍片张数

∙D.重拍片率——总重拍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E.重拍片率——废片率

废片率:

总废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重拍片率:

总重拍片张数/总使用胶片张数。

6.以下哪项不采用电离辐射作为成像能源

∙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B.计算机X线摄影

∙C.放射性核素

∙D.磁共振成像

∙E.X线透视

磁共振无电离辐射。

7.放射线照射晚期障碍,出现疾患可能性最大的是

∙A.白细胞数减少

∙B.皮肤烧伤

∙C.肺纤维化

∙D.癌的发生

∙E.口腔炎

A.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中,造血系统的改变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8.X线照射生物体到发生生物学阶段的变化时间为

∙A.数秒

∙B.数十秒

∙C.数分

∙D.数秒~数小时

∙E.数小时~数十年

X线照射生物体到发生生物学阶段的变化时间为数小时~数十年。

9.对现代医学影像发展趋势的论述,错误的是

∙A.从大体形态学向着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

∙B.胶片采集、显示向着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

∙C.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着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

∙D.介入治疗向着全面诊断方向发展

∙E.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着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介入从诊断向治疗方向发展。

10.不属于X线机保护接地的是

∙A.机壳接地

∙B.床体接地

∙C.附件外壳接地

∙D.高压变压器壳接地

∙E.高压次级中心点接地

高压次级中心点接地属于工作接地,这降低了高压部件的绝缘要求,其它4项均是保护接地。

11.医学图像国际通用的通讯、传输标准是

∙A.RIS

∙B.HIS

∙C.HL7

∙D.PACS

∙E.DICOM

医学图像国际通用的通讯、传输标准是DICOM标准,是医学影像设备和软件间通用的通信标准。

12.关于CR的工作原理,正确的是

∙A.IP由基层、荧光体层和保护层构成

∙B.IP由基层、晶体层构成

∙C.IP用于检测图像数据

∙D.IP用于存储图像数据

∙E.IP用于传输图像数据

经X线照射后,IP将接受的X线光子能量以潜影形式在晶体内,数小时不消失。

所以BCDE都不正确。

13.对连续X线在物质中衰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能X线光子更易被吸收

∙B.透过物质后的射线平均能量提高

∙C.透过物质后平均能量接近最高能量

∙D.透过物质后的射线量减少而质不变

∙E.窗口滤过板滤过的是低能X线光子

X线透过物质后,在质与量上都有所改变。

14.表示自动曝光控制的英文缩写是

∙A.mAs

∙B.kVp

∙C.AEC

∙D.See

∙E.kW

C. 

自动曝光控制(AEC):

人体组织X线的吸收差异很大,要选择使各种组织满意成像的摄影条件是很困难的。

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将减少人为选择条件造成的曝光失误。

15.与产生X线的质无关的是

∙A.管电压

∙B.管电流

∙C.滤过板

∙D.靶物质

∙E.高压波形

B. 

管电流的大小并不影响X线的质,决定X线的强度。

16.放射科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体现在

∙A.巨大的社会效益

∙B.巨大的经济效益

∙C.代价—危害—利益的最优化

∙D.提供出高质量的图像

∙E.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放射科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最高像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就是体现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7.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A.2个

∙B.8个

∙C.18个

∙D.32个

∙E.50个

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18.CT机将X线锥形束限定为扇形束的部件是

∙A.滤过器

∙B.准直器

∙C.窗口

∙D.探测器

∙E.定位系统

CT机X线窗口处的准直器,用以屏蔽不必要的射线。

产生扇形X线束,扫描层厚即是通过调整X线束的厚度而改变。

19.下列利用X线检查的方法是

∙A.RI

∙B.NM

∙C.US

∙D.CT

∙E.MR

只有CT是应用X线检查,其余4项均不是。

20.与影像质量管理目标无关的是

∙A.体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B.改善专业人员培训水平

∙C.达到全面质量管理共识

∙D.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E.建立标准化及评价方法

影像质量管理目标包括ABCE,与D无关。

21.关于X线产生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源

∙B.高速电子流

∙C.阻碍电子流的靶而

∙D.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E.X线管的靶面均由钼制成

诊断和治疗用的X线管的靶面由钨制成,特殊用途(乳腺)的X线管用钼制成。

22.对影像增强器电子透镜的解释,错误的是

∙A.是一个静电场

∙B.由光电阴极和阳极构成

∙C.对电子进行加速

∙D.对电子起聚焦作用

∙E.电子从弱电场进入强电场,运动方向与法线夹角变小

电子透镜由集束电极,辅助阳极和阳极构成,不包括光电阴极。

23.在实际应用中,表示X线强度的是

∙A.kVp

∙B.mA

∙C.mAs

∙D.HVL

∙E.mAs×

kVp

X线强度是垂直于X线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乘积的总和,即光子数乘以每个光子的能量,mAs可表示量,kVp表示X线质。

24.公式1.5×

λmin求得的是X线的

∙A.强度

∙B.最短波长

∙C.最长波长

∙D.最强波长

∙E.平均波长

以上选项只有D是公式求得结果。

25.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不包括

∙A.靶物质

∙C.管电压

∙D.焦点面积

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有ABCE。

26.下述属于模拟影像的是

∙A.DR影像

∙B.DF影像

∙C.CR影像

∙D.CT影像

∙E.X线影像

只有常规X线影像属于模似摄影,其余4项均为数字影像。

27.下述骨折断端移位类型中,哪种属于对线不良

∙A.横向移位

∙B.成角移位

∙C.分离移位

∙D.重叠移位

∙E.旋转移位

其他属于对位不良,B属于对线不良。

28.关于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影像形成的技术条件应满足诊断的要求

∙B.应首先观察病灶本身

∙C.区分正常与异常

∙D.观察病灶分布、数量、形态、密度与邻近组织关系

∙E.X线影像的分析与诊断必须结合临床

应首先观察正常组织的,然后观察病灶。

29.X线防护的目的,正确的论述是

∙A.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效应

∙B.将非随机效应发生率限制到可接受水平

∙C.防止有害的随机效应发生

∙D.防止工作人员受到任何辐射

∙E.降低受检者检查频率

X线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效应发生率限制到可接受水平。

30.高压电缆一般是

∙A.单芯

∙B.双芯

∙C.三芯

∙D.四芯

∙E.五芯

高压电缆一般是三芯。

31.旋转阳极X线管阳极散热主要靠

∙A.传导

∙B.辐射

∙C.涡流

∙D.对流

∙E.吸收

靶盘的热量主要通过热辐射散发出去,被管外的绝缘油吸收。

32.放射技术人员将管理控制图通常用于

∙A.废片率的统计

∙B.工作量的统计

∙C.照片质量的管理

∙D.摄影参数的管理

∙E.自动冲洗机药液管理

放射技术人员将管理控制图通常用于自动冲洗机药液管理和X线输出稳定性的管理。

33.下列不在高压发生器中的器件是

∙A.灯丝变压器

∙B.高压交换闸

∙C.高压接触器

∙D.高压整流器

∙E.高压变压器

高压接触器不在高压发生器中。

34.X线管套的功能不包括

∙A.美观

∙B.散热

∙C.防辐射

∙D.防电击

∙E.夹持固定

A不属于X线管套的功能。

35.关于影像质量控制标准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B.以影像技术要求为依据

∙C.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D.同时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剂量

∙E.应提供重要的影像细节

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应以诊断要求为依据。

36.从X线到影像按潜影→可见光→数字影像这一程序转换的是

∙A.I.I+TV摄像机

∙B.成像板

∙C.闪烁体+CCD摄像机阵列

∙D.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

∙E.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

IP板完成X线到影像按潜影→可见光→数字影像这一程序转换的。

37.单层面CT扫描,控制层厚的部件是

∙A.X线管窗口大小

∙B.X线管滤过板厚度

∙C.X线管焦点面积

∙D.准直器狭缝长度

∙E.准直器狭缝宽度

单层面CT扫描,X线束的宽度即层厚,而X线束宽度由准直器狭缝宽度控制。

38.严格按均匀的月剂量率控制的对象是

∙A.已从业的放射工作人员

∙B.刚从业的放射工作人员

∙C.从业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

∙D.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

∙E.非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

从业放射工作的育龄妇女,应严格按均匀的月剂量率控制。

39.后前位心脏正位片,左心缘中段是

∙A.左心室

∙B.主动脉结

∙C.右心耳

∙D.肺动脉主干

∙E.左心房

左心缘中段称为肺动脉段,由肺动脉主干和左肺动脉起始部构成。

40.X线摄影用最短波长的计算公式为

∙A.λmin=1.24/kVp(nm)

∙B.λmax=1.2~1.5λmin(nm)

∙C.λmean=2.5λmin(nm)

∙D.λmax=2λmin(nm)

∙E.λmin=12.4/kVp(nm)

BCDE均不正确。

41.X线影像增强器的开发年份是

∙A.1921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42年

∙E.1948年

1948年X线影像增强器开发。

42.产生X线必备条件中,不包括

∙B.高压电场

∙C.金属管套

∙D.高真空度条件

∙E.适当的障碍物(靶面)

ABDE均为产生X线必备条件。

43.关于DICOM标准的定义,正确的是

∙A.医学影像设备和软件间通用的通讯标准

∙B.医院范围内的电子数据的交换

∙C.用于数据交换的媒质存贮和文件格式

∙D.媒质存贮应用规范

∙E.数据库操作、管理采用标准的结构查询语言

只有A是正确的定义。

44.严格讲,用于骨与关节诊断的监视器矩阵,要求不得低于

∙A.256×

246

∙B.512×

512

∙C.1k×

1k

∙D.2k×

2k

∙E.2.5k×

2.5k

骨与关节诊断的监视器矩阵,要求不得低于2k×

2k。

二、二(总题数:

6,分数:

6.00)

45.原子核与电子间的吸引力关系是

A.两者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 

B.两者距离越远,吸引力越强

C.Z越大,吸引力越强 

D.Z越小,吸引力越强

E.核内正电荷越多,吸引力越强 

结合力:

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

靠近原子核的壳层结合力强,距核越远的电子结合力越小;

结合力还与原子序数Z有关,Z越高,核内正电荷越多,对电子的吸引力越火,要从原子内移走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越大。

46.X线发生装置包括

A.控制装置 

B.高压发生装置 

C.诊视床 

D.X线管 

E.影像装置 

主机包括控制装置、高压发生装置、X线管,辅助装置包括诊视床、影像装置。

47.与X线的产生效率有关系的因素是

A.管电流 

B.灯丝温度

C.管电压 

D.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滤过板厚度

根据X线产生效率=KIZU,Z是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U是管电压。

48.腹部泌尿系平片(KUB)诊断学要求可见的结构是

A.骨骼

B.肾脏轮廓 

C.腰大肌影 

D.腹壁脂肪线 

E.膀胱

KUB体位显示标准包括:

从肾脏上端至膀胱整个泌尿系统全部包括在照片中;

腰椎序列投影于照片正中;

两侧腹部影像对称显示。

肾脏轮廓和腹壁脂肪线及腰大肌影可见;

骨骼清晰可见。

49.X线管的特性曲线主要指

A.阳极特性曲线 

B.千伏补偿特性曲线

C.灯丝发射特性曲线 

D.空间电荷补偿特性曲线

E.电源电压补偿特性曲线

X线管的特性曲线主要指阳极特性曲线、灯丝发射特性曲线。

50.CT检查的影像物理学标准,包括

A.曝光时间

B.管电压

C.伪影 

D.管电流

E.噪声 

影响CT图像质量因素包括:

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焦点大小、螺距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