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2782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识记大综合Word格式.docx

9.进行100m比赛,周围的观众采用了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跑步的快慢;

而终点裁判员采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了比较谁运动感的最快;

10.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是V=S/T;

1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只有单位一致的才能相比较;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在日常生活中常用km/h,其中1m/s=3.6km/h;

13.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14.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V平=S总/T总;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唱歌时同学的声带在振动;

瀑布发出声音是由于流水冲击下面的石头,青蛙发声时气囊在振动;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16.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此时若在音叉旁边放置一个悬挂着的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在跳动。

在这个试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不便于观察的振动放大。

其中乒乓球还可以用其它物品来替代,这些替代品的共同特点是轻质且弹性好;

17.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地球上有空气,空气是可以传声的,所以在地球表面我们可以随意交谈而在月球上不能;

1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

108m/s。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19.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的,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的;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20.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2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和其它组织将传给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耳就听到声音了;

22.声音经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声音的传导方式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

23.双耳可以根据声音来辨别发声体的位置,这是因为声音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及其它特征一般也就不同,人们利用这些差异作为基础,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叫双耳效应;

24.人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尖和刺耳都是音调高的表现。

物体1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物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发声体的长短和松紧有关,发声体越短,越紧,音调就越高;

25.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至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地震时产生的声波是次声波;

26.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此外响度还与发声体距离的远近也有关系,离声源越远,响度就越小;

27.用手做成喇叭状和用纸筒喊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发散,使声音的损失少一些,这样喊话效果好;

28.不同的发声体在发声时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音色也不同。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29.闻声知人是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的是响度;

高音歌唱家则指音调。

30.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它会令人心烦意乱,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1.噪声是城市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分为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居民污染三个部分;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32.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分贝是人刚能听到的微弱的声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3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1.频率适当的声源,2.有传声的介质,3.在人耳处有一定的强度有完好的听觉系统,三者缺一不可;

控制噪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或防止噪声的产生(消),2.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吸).3.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隔);

即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4.超声波的应用: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声呐利用系统发出超声波,测出超声波返回的时间,查的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利用公式S=VT/2求出海水的深度;

3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实例:

听广播获得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情,铁路工人利用锤子敲击铁轨从异常声音中发现故障,声呐,回声定位,超声波测速,次声监测等等;

此外声音还能传递能量,比如超声波打结石、清洗钟表和牙齿,次声武器,爆炸声可以把门窗震碎;

36.蝙蝠发出超声波和能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叫回声定位;

37.在雷电交加的夜里,电光一闪,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形成的。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

融化和凝固;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38.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我国常使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符号是℃,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3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由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构成,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0.温度计的量程是指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是指温度计的最小的一格代表的温度值。

41.温度计的制作过程是: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把次温度值100等分,每一份就代表1℃;

4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 

0.1℃, 

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使 

用前必须甩动,直至温度下降。

43.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和玻璃管做细共同目的是使读数更加准确。

4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放热;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45.具有固定熔点的固体称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46.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要放热;

47.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每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液体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48.水的沸腾现象:

加热后杯底及侧壁的水变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沸腾前杯底及侧壁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变小(因为上层的水温度比下边低,气泡上升过程不断的放出热量给水,本身液化一部分,所以气泡变小),破裂,沸腾前水温升得越高,水面跑出水蒸气越多;

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体积变大(因为沸腾后整个水温度都一样了,气泡上升过程中不存在放热液化现象,但离水面越近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所以体积越来越大)到达水面破裂,温度保持不变。

4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1.液体温度的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的快慢;

50.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5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比如衣柜里放置预防蛀虫的卫生球变小了,碘、萘、干冰、冰、金属钨、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此过程要放热,比如冬天的早晨霜打枝头,碘蒸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气态钨;

52.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

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落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凝固),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同时,由于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有一部分凝结为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

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第四章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53.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电灯和蜡烛都是光源,月亮钻石和镜子都不是光源;

5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55.光的直线传播应用的例子:

影子的形成,激光准直,射击时瞄准的三点一线,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等等;

56.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声音,是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快;

57.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

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c/4,玻璃中为2c/3。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表示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

58.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现象。

一切物体都能反射光;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反射角;

59.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即: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6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入射点发生反射;

最终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61.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的平面,反射光也是平行的射出,这种现象叫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平面时反射光不在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现象叫漫反射。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2.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两种。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镜面上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我们选用大小一样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6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左右与物体的左右关系是相反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64.实像是指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是指没有实际光线到达,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65.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和潜望镜都是平面镜的应用的例子;

66.凸面镜也叫凸镜,凸镜是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生活中常用来扩大视野比如汽车后视镜;

凹面镜也叫凹镜,凹镜是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6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射折射。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了,鱼缸里的鱼看起来变大了,在岸上看到鱼变浅了,玻璃砖后面的港币错位了都是折射过程中会成虚像的缘故;

68.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局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保持不变。

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69.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70.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71.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有一条红橙黄绿蓝腚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7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后成白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是黑色;

7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74.将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腚紫等几种颜色,把它们按此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些色光都能引起视觉,称为可见光。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虽然不能引起视觉,但有显著的能量辐射,我们把它成为红外线。

红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热作用,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比如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探测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遥控等等;

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比如:

医院里用紫外线灯来消毒,紫外线防伪等等;

太阳是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有益;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

生活中的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眼睛和眼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75.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

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6.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77.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焦点处,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7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相机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

79.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近,像是倒立放大的,其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80.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把放大镜放在物体和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看到了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81.能够成实像的有照相机和投影仪;

能够成虚像的有平(凹凸)面镜和放大镜;

82.探究凸透镜成像所需要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光具座)、火柴等等;

实验步骤是: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2f以外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处,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4.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f而小于2f的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出现明亮清晰的蜡烛像,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5.把蜡烛放在小于f的某一位置,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

8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

1.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f和2f之间,比如照相机;

2.当物距大于f而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比如投影仪;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比如放大镜;

可以把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为:

虚像物体同侧;

实像物体异侧;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4.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5.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者是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处时变成模糊的光斑。

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86.通常我们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平时所说的眼镜片的度数等于镜片的焦度的100倍;

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远视眼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87.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一样,目镜的作用则是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经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看到微小的物体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88.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相当于照相机;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望远镜所成的像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增大了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觉,这样就看清物体了;

此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质量;

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89.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它们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量很大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几乎没有质量的带负电的在很大的空间里绕原子核作高速运转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现代科学表明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90.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规则,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没有固定位置,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有一定的体积,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就像课间教室里的学生;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大,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9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1t=103Kg,1Kg=103g,1g=103mg;

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92.测量质量的仪器室天平,常见的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使用天平时要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物品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上,可以用纸或烧杯承接,使之分开;

93.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如果在调换砝码时发现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又嫌少,这时应当采取移动游码的方法使天平恢复平衡;

94.使用天平测书的简要步骤:

1.拿出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2.将游码拨到零刻度处,调节横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