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2629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2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学2Word格式.docx

【证候】发热,恶寒,头痛,脉浮,口渴,咽痛,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5,扶正解表药:

【适应证】体虚外感表证

【证候】气血阴阳之虚证+表证

【代表方】败毒散、加减葳蕤汤

6,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者)不宜应用。

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

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解。

7,煎服法:

入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以助汗,温覆要适度;

药后应避风,以免重感外邪;

药后不汗,可再服。

1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太阳病伤寒)

【病机】风寒束表(主),肺气不宣(次)

【治法】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方解】君: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

—温通经络。

佐:

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使:

炙甘草—和中,调和药性。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本方为发汗之峻剂,凡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失血者均不宜使用。

2桂枝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病中风)

【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解】君: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温助卫阳。

臣:

白芍—滋养营阴,收敛阴液。

佐:

生姜—辛散风寒,助君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

大枣—补益脾胃;

助白芍以和营血。

*姜、枣相配,助桂、芍以调和营卫。

使(兼):

炙甘草—调和诸药

桂、芍相配: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

桂、草相配,辛甘化阳,以助阳实卫;

芍、草相配,酸甘化阴,以养阴和营。

辨证要点: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

调和营卫:

是指能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

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卫不和,见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证候,治疗上可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纠正这种营卫不和的状态。

3九味羌活汤: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

表里同病,以表为主;

寒热杂夹,以寒为主

【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羌活—散寒祛湿,祛风止痛。

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苍术—祛风除湿,发汗解表。

*防、苍相配,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细辛—搜风散寒止痛

白芷—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三药辛温香燥,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生地黄—清热养阴,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清泄郁热。

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脉浮

4小青龙汤: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病机】风寒束表,(主证)表里同病,水饮内停。

(兼证)表证为主。

【治法】散寒解表,温肺蠲饮(平喘止咳)

桂枝—散寒解肌发表;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化饮;

五味子—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白芍药—养阴和营,防麻、桂发汗伤阴。

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

使:

炙甘草—调和药性。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

5止嗽散: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6银翘散:

【主治】温病初起。

(风热表证)“辛凉平剂”

【病机】风热袭表,热毒偏盛。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金银花a.清热解毒,芳香辟秽;

b.轻散透表。

薄荷、牛蒡子(辛凉解表,利咽解毒)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

功能:

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制性存用:

指在方剂配伍中,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银翘散中之荆芥

7桑菊饮: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辛凉轻剂”

【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桑叶—清宣肺热而止咳,疏散风热而透邪;

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菊相须为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桔梗—宣肺化痰而止咳。

杏仁—宣降肺气而止咳。

*桔、杏相配,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薄荷—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轻透散邪。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甘草—调和药性。

咳嗽,微热微渴,脉浮而数

8麻杏甘石汤:

【主治】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

“辛凉重剂”

【病机】外感邪气化热,热壅于肺肺失宣降喘咳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麻黄—(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臣)石膏—清泄肺热,生津止渴。

*麻、石相配,以寒制温,清宣肺热,平喘止咳。

臣佐:

*麻、杏配伍,宣降肺气,增强平喘之力。

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喘咳气逆、发热、口渴、脉浮数。

忌用:

风寒实喘、虚证喘逆者,禁用本方。

9败毒散:

【主治】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之证。

“逆流挽舟”

【病机】风寒湿邪外袭肌表,正气虚弱(气虚)。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羌活(发散风寒,祛湿止痛)独活(以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而止痛)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柴胡(解肌发表)

桔梗、枳壳(宣肺、降气)前胡、茯苓(祛痰渗湿,宣肺止咳)生姜、薄荷(辛散解表而和中)

人参—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辨证要点:

憎寒壮热,无汗,头身重痛,脉浮而重取无力

“逆流挽舟”法:

对于表邪内陷入里而成之痢疾,治疗上用此方疏散表邪,使内陷的邪气还从表(外)而出,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好像在逆流中挽舟上行,故称“逆流挽舟”。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麻黄汤

麻、桂同用,辛温发汗之峻剂

外感风寒,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

桂、芍同用,调和营卫,辛温解表之和剂

外感风寒,有汗恶风之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四时感冒之通剂

外感风寒挟湿兼热证

小青龙汤

麻桂与姜辛味合用,外散风寒,内化寒饮

素有寒饮又感风寒的外寒内饮证

止嗽散

温润和平,宣肺利气,疏风止咳

外感咳嗽,表邪已微,肺气不利者

方名

银翘散

辛凉平剂,解表、清热力强

温病初起,表热重证

桑菊饮

辛凉轻剂,解表力弱,重在宣肺

风热轻证,以咳嗽为主症者

麻杏石甘汤

麻、石同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外邪入里,肺热咳喘证

柴葛解肌汤

柴、葛同用,解肌清热

三阳合病,以阳明为甚者

升麻葛根汤

解肌清热透疹

麻疹透发不畅

泻下剂

【组成】泻下药为主;

【作用】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下法”。

【立法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治证】里实积滞证:

腹实便秘证;

水饮内停证:

胸腹积水、水肿。

9大承气汤:

【主治】1、阳明腑实证(燥、实、痞、满)2、热结旁流证“通因通用”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病机】热邪、积滞壅结肠胃;

热盛津伤。

【治法】泻下泄热,行气消积。

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

大黄(后下)—苦寒泄热,清泻肠胃积滞。

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黄、硝相须为用,攻柔相济,清泻热结力强,燥、实并治)

枳实—破气散结,消积除痞。

厚朴-宽肠下气消胀除满枳、朴配,助黄、硝以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用法】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急下存阴:

指通过峻泻通便以祛除实热邪气,从而达到保存阴津的一种治法。

如大承气汤。

釜底抽薪:

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邪气的一种治法。

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的温度。

通因通用:

为反治法之一。

指用通利的方药来治疗通泄病证的一种治法,如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

10温脾汤:

【主治】脾阳不足,寒积中阻之便秘证

【病机】脾阳不足,寒积内结(肠胃)

【治法】攻下寒积,温补牌阳。

附子—温壮脾阳;

温散寒凝,以宣通寒积;

大黄—荡涤泻下,攻积通滞,(制性存用)-----附、黄相配,以温制寒,温中阳,下冷积。

干姜—助附子温中阳以散寒凝;

芒硝—软坚泻下攻积;

人参—补脾益气,防大黄泻下伤中;

当归—养血润燥,防泻下不伤正;

甘草—和中调药。

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11麻子仁丸:

【主治】脾约证。

(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证)

【病机】肠胃燥热,脾阴不足,肠道失润

【方解】麻仁、杏仁、白芍、蜂蜜——润肠通便。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泄热通便

12济川煎:

【主治】肾虚精亏,肠燥便秘证.

13十枣汤:

【主治】悬饮,水肿实证。

【病机】水饮内停,正邪俱盛。

【治法】攻逐水饮。

甘遂—善攻逐经遂络脉中之水湿痰饮。

臣:

大戟—善泻脏腑中之水湿痰饮。

芫花—善消胸胁间的伏饮痰癖。

佐、使:

大枣—益气护胃;

缓和诸药的峻烈、毒性,使下不伤正。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和解剂

含义: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功能、调和寒热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脏腑功能失调、寒热错杂等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和解剂.

分类:

1.和解少阳—用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小柴胡汤

2.调和肝脾—用于肝脾不和之证。

四逆散、逍遥散3.调和肠胃—用于肠胃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

半夏泻心汤

用药特点:

柴胡、青蒿、生姜透邪外出半表半里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正气不支

黄芩、青黛清利胆热胆火上炎

柴胡、陈皮、枳壳疏畅气机气机阻滞

半夏、茯苓祛除水湿津液壅滞

14小柴胡汤:

【主治】1.伤寒少阳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

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病机】热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

(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柴胡—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

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柴、芩相配:

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

使(兼)炙甘草----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调和诸药。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

15大柴胡汤:

【功效】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16蒿芩清胆汤: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胆热偏盛,痰湿内阻)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青蒿—清透少阳邪热,芳香“辟秽宣络”。

黄芩—清泄少阳邪热;

清热燥湿。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

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赤茯苓(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枳壳(行气消痰,散结除痞)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17四逆散: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病机】肝郁脾滞,阳气不升

柴胡—疏肝理气,透邪解郁。

白芍—养阴柔肝,缓急止痛

佐:

枳实—行气导滞而理脾。

(柴、枳相配,疏肝理脾,调畅气机。

炙甘草—调和诸药。

(芍、草相配:

酸甘化阴,增强养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力)

胸胁、脘腹疼痛,脉弦。

18逍遥散:

【主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

【病机】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柴胡—疏肝理气而解郁。

当归—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资营血生化,又实土以御木乘;

薄荷—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

烧生姜—温胃和中。

炙甘草—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

益气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

气血并调,肝脾同治,升降兼施

两胁作痛,目弦,食少体倦,舌淡,脉弦细而虚。

19半夏泻心汤:

【主治】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病机】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

(辛开苦降法)

【方解】

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舌苔薄黄腻。

辛开苦降:

指用辛味药如干姜、半夏以开结消痞;

配合苦味药如黄芩、黄连,苦寒以清降泄热,从而用治寒热互结,肠胃不和所致的心下痞证的一种治法,如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应用原则:

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

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

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

20白虎汤:

【主治】气分热盛或阳明经热盛证

【病机】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阴津损伤

【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臣:

知母—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生津止渴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以下情况不可勿用:

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

脉见浮细或沉者;

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

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21竹叶石膏汤: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津两伤证。

【病机】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君:

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清热除烦

人参—益气生津麦冬—养阴生津

半夏—降逆止呕粳米—养胃和中

使(兼):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22清营汤:

【主治】热入营分证。

【病机】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

引药入心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

透热转气法:

指清营汤治疗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具体应用。

23犀角地黄汤:

【主治】1.热灼心营证。

2.血伤血络证。

3.蓄血瘀热证。

【病机】热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动血。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水牛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使:

芍药—养血敛阴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各种失血,斑疹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应用宜忌:

(1)本方宜于热毒深陷血分及热伤血络之动血证候;

(2)阳虚失血及脾不统血者不宜使用。

24黄连解毒汤: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苦寒直折:

针对火热毒盛实热证的一种治法,火热毒盛充斥三焦,直需泻火解毒,集多种苦寒之品于一方苦寒直折,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25导赤散:

【主治】心经有热证;

心热移于小肠证。

【组成】生地黄(养阴增液)木通(利水通淋)生甘草竹叶(引热下行)

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26龙胆泻肝汤: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病机】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

【治法】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

黄芩、山栀—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邪从下而去

柴胡—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

引药归入肝胆(兼使药)

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热伤阴血,又防苦燥、渗利伤阴。

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7清胃散:

【主治】胃火上攻证。

28玉女煎:

【组成】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29芍药汤:

【主治】湿热痢疾便脓血,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

是指治疗因湿热积滞而致泄泻时,顺从其泄泻下利的表面现象,采用泻下除积治其本的方药治疗,使积去而泄泻止的一种治法。

30白头翁汤:

【主治】热毒痢疾,泻下脓血,赤多白少

【病机】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佐、使:

秦皮—清热解毒,收敛止痢

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

31青蒿鳖甲汤: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病机】温病后期,热伏阴分,耗伤阴液。

【治法】透热养阴。

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鳖甲—滋阴清热,入络搜邪两药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

生地黄—养阴凉血,使阴复而热退。

知母—滋阴降火,助鳖甲退虚热

牡丹皮—清热凉血,退阴分伏热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32香薷散:

【主治】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33六一散:

【主治】感冒挟湿,暑湿下注证。

34清暑益气汤: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温里剂

35理中丸:

【主治】脾胃虚寒证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等

【病机】中焦虚寒,不能运化,升降失常

【治法】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干姜——温中祛寒

人参——补气健脾

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白术相须为用,既补中气而助祛寒,燥脾湿以促运化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腹痛喜温、喜按,吐利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36吴茱萸汤:

【主治】肝胃虚寒或中虚胃寒证

【病机】肝寒犯胃;

或中虚胃寒,浊阴上逆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吴茱萸——温肝暖肾,降逆止呕

  臣:

生姜——温胃散寒,和中止呕

人参——补脾益气,养胃生津既扶中气之虚,又顾津液之伤

 使:

大枣——益气健脾,调药和中制约吴茱萸烈性

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脉细迟或弦细

37小建中汤:

【主治】1、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2、虚劳心悸3、虚劳发热

【病机】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

【治法】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配伍要点: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腹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38四逆汤:

【主治】1、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病机】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治法】回阳救逆

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干姜——温阳散寒

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助制约附子毒性

四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

39当归四逆汤:

【主治】血虚寒凝经脉证

40黄芪桂枝五物汤:

【主治】营卫虚弱之血痹

补益剂

分类:

补气—气虚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

补血—血虚证(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补—气血双亏证(八珍汤、炙甘草汤)

补阴—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补阳—阳虚证(肾气丸)

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地黄饮子)

煎服法:

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41四君子汤:

【主治】脾胃气虚证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法】益气健脾

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参、术相须为用,增强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茯苓——健脾渗湿

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42异功散: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43六君子汤: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44香砂六君子【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45参苓白术散:

【主治】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

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病机】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治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

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大枣—补脾养胃

甘草—调药和中。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培土生金法:

即补脾益肺法,指用补益脾土的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