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0858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 

A.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

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6、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7、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史实与此论断无关的是

A.宋都东京高度繁华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海外贸易空前活跃

D.形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

8、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一股追求营利求富的风气,人们向往奢靡的生活,这种心态变化表明

A.社会动荡影响价值取向

B.商业经济引发观念变化

C.重商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D.百家争鸣引发思想改变

10、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 

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③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近代企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

于双林。

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五月载银而至,

委积如瓦砾:

”“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

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

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

①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②商邦、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自秦商鞅变法之后,重农抑商作为一项经济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①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②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③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

④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战国《吕氏春秋·

任地》载:

“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

五耕五耨,必审以尽;

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C.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14、鸦片战争后,洋货在华严重滞销。

1847年,英国政府根据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开关以后,中国政府是忠实履行条约义务的,英国对华贸易不振,“既非因为中国对英国货物没有需要,也非有其他国家与英国竞争,唯一原因在于中国可以动用的现银被鸦片所吸收,从而对于自

英国进口的制造品,即缺乏支付手段”。

其认为英国商品在华滞销的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工业品

C.鸦片泛滥导致购买力下降 

D.中国政府暗中引导百姓进行抵制

15、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

对这种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资本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

D.这些破产的手工业者为资本主义工厂提供了劳动力

16、据《江湾里志》记载:

“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功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郡都如是。

”这说明当地

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17、“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外企的设置

D.商品输出

18、陈旭麓先生说:

“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

‘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

”的法令 

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哪些行业发展最快

A.面粉业和纺织业 

B.化工业和卷烟业

C.橡胶工业和军工业 

D.纺织业和化工业

20、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21、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

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

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22、“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在

A.唐都长安 

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3、据《钱门塘乡志》载,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

同(治)、光(绪)年间,男耕女织,寒暑无间。

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

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B.近代棉纺工业发展迅速

C.男耕女织生产分工明确

D.列强加大了商品的倾销

24、近代中国导致“耕”与“织”分离的最初因素是

A.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 

B.外国商品的入侵

C.洋务企业的诞生 

D.中国棉花生产的大量出口

25、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

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

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有何特点?

(5分)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3)比较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4)材料四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的?

由此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传统的政策是什么?

27、(10分)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

元朝时,马可·

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

海岸和红海沿岸。

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

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10分)

28、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

种经

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1)读材料一回答:

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

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

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并简单介绍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8分)

参考答案

1、ADCAB

6、ADDBD

11、CCCCC

16、AACAD

21、DBABB

26、

(1)模式:

自然经济特点:

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2)变化:

反映出在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生产关系萌芽。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同点:

前者是手工生产,后者是机器生产。

(4)关系:

农业是本,商业是末政策:

重农抑商

27、(10分)

特点:

海陆并举、由陆路为主逐渐转为海路为主;

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交流;

中西贸易互通有无,品种多样。

影响:

促进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

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28、

(1)特征: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特点: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中城市。

原因:

这些地区

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这些城市大都是两

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城市大肆倾销商品,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扩大了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

(3)特点:

折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四个阶段:

春:

民国初年(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

夏: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秋: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冬: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