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0727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重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2)(3)(4)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简答题)P28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世界万物两大现象:

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一切活动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恩格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①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②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性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四、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选择&

简答)P35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

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

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2)自觉能动性:

是指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

无论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

人的实践活动又改变着原有的历史条件;

实践的历史性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辨析&

选择)P47

马克思主义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量变质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是其实质和核心。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6、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简答)P52

唯物辩证法既揭示了客观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中思维发展的规律,它的丰富内容成为科学的认识方法。

①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择&

辨析)P64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简答)P67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总之,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在观念上把握客体和创造客体的活动,也就是在观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主体正确地反映客体。

9、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选择)P69

1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0、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简答)P73

1、真理的客观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

①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人的认识本性能够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有条件性

①从广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过程的正确反映

②从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4、辩证关系

(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

(3)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11、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辨析&

简答)P80

1、价值及其特征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第四,多维性。

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价值评价的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

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

3、价值评价的功能:

①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

③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P84倒数第一段

4、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重难点)P90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辩证统一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际必须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1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选择&

简答)P95

两者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过的根本问题。

争取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1、社会存在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总和。

(2)社会存在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4)生产方式则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决定力量。

2、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一切政治、法律思想和一切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等多种意识形式。

(1)社会存在反映的不同层次来看,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3)从对经济基础的不同关系来看,可以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派生。

(2)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

(4)正确而充分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4.社会意识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意义

(1)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2)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宣告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选择)P101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5、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选择)P110

1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选择&

简答)P114

改革是带头力量,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辨析)P128(给出个人英雄主义的例子)

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2显示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3从社会历史整体的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讨历史创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

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5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答)P143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9、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简答)P152

...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十、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选择)P154

二十一、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决定规律(重点)P158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含义:

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即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特点:

第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第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补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

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

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必要劳动实践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值,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

二十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多选)P188

三个阶段a、私人垄断b、集中垄断c、国家垄断

论述题

绪论:

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5.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一)我们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这一哲学原理的根本目的。

①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从而正确的认识事物。

②从工作方法来看,学习该原理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从中国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来看,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

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

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1)矛盾具有普遍性,只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现阶段,我国及世界普遍存在这一矛盾,我国面对社会现状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

(2)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章

5、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答: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

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我们的亿万莘莘学子,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住磨练和考验,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卓越的贡献。

 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

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