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9772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专栏二粮食分运输方式流量预测.................................................3

专栏三粮食物流节点布局....................................................................6

专栏四粮食物流节点主要依托企业..................................................7

专栏五建设工程.....................................................................10

附件2021年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工程库..................................13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

安徽既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也是粮食主要消费省,粮食的调出和调入都具有一定规模。

加快开展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实现粮食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即“四散化〞〕的变革,对提高安徽粮食产业竞争力,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

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06﹞16号〕和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

粮食现代物流开展规划?

〔发改经贸〔2007〕2136号〕,为指导全省粮食现代物流开展,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07年—2021年。

分两个阶段实施:

2007年到2021年为第一阶段;

2021年到2021年为第二阶段。

一、现状和趋势

〔一〕粮食产需现状及趋势

安徽省有47个县〔市〕是国家商品粮大县,滁州、阜阳、宿州市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0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本保持在2750万吨以上,粮食总产中水稻、小麦约占80%。

2006年全省粮食产量2861万吨,粮食商品率为44%,粮食需求量2100万吨。

预计2021年粮食产量将到达3000万吨,粮食商品率将提高到53%,商品量到达1495万吨,粮食需求量将增加到2600万吨。

〔二〕粮食流通设施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粮食流通根底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开展。

特别是1998年以来,安徽利用国债资金新建仓容373万吨,优化了粮库布局,提升了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为开展粮食“四散〞奠定了一定根底。

截至2006年底,全省有效仓容1304万吨,装备环流熏蒸仓容520万吨,装备粮情测控系统仓容332万吨,实现机械通风仓容993万吨,低温准低温仓容33万吨。

粮食铁路专用线21条,总长度20.4千米。

粮食专用码头20座,泊位36个,总吨位万吨。

专用散粮汽车245辆,总吨位5000吨。

全省规划建设粮食产业园区94个,总投资18.8亿元,已有55个开工兴建,其中22个根本建成。

安徽粮油信息中心建立了“中国粮食网〞,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实现了网上交易。

〔三〕粮食流通现状及趋势

粮食跨省和省内流量双向增加〔见专栏一〕。

出省粮食流向主要是东南沿海省市,江苏、福建、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约占75%;

山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市约占20%;

京津等省市约占5%。

省外调入的粮食,玉米占一半左右,主要从河北、河南、东北购进;

其余稻谷、小麦、大豆主要从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购进。

省内粮食主要是从北部和中部主产区流向粮食加工量大的城市、主要消费城市以及皖南、皖西南山区。

专栏一安徽粮食流量单位:

万吨

年份

全省粮食流量

流出省外

省外流入

省内流量

跨省流量

2006年

1495

845

230

420

1075

2021年

1800

910

440

450

1350

2000

1000

500

1500

  目前出省粮食的铁路、水路、公路运输比例为44%、33%、23%,省外流入粮食的运输比例为69%、14%、17%,省内粮食的运输比例为31%、3%、66%。

预测在规划期内运输方式仍以铁路为主,水路运输比例有所增加〔见专栏二〕。

近两年安徽散粮运输开始起步,2006年原粮散运比例为6.5%。

专栏二粮食分运输方式流量预测单位:

名称

2006年流量

2021年预测流量

全省

1、水路

325

575

〔1〕淮河及其支流

270

415

〔2〕长江及其支流

55

85

135

2、铁路

660

770

885

〔1〕京九线

170

180

210

〔2〕京沪线

320

340

410

〔3〕宁西线

40

〔4〕沿江铁路干线

25

30

35

〔5〕皖赣线

70

100

3、公路

510

530

540

注:

1、表中京九线含阜淮线、淮南线、合九线,下同。

2、约90%的水路和铁路流量通过公路集并或疏运,在计算散运比例和运输工具时计入公路运量,但不计入公路流量。

粮食流通主体多元化,目前全省已有各类粮食收购经营者近8000家,其中非国有粮食经营者占81.8%。

粮食加工业开展迅速,全省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00多家,年加工能力18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400吨以上的企业30多家,已经形成一批能带动开展区域粮食现代物流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粮食集团。

〔四〕突出问题

安徽开展粮食现代物流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仓储设施制约。

2.5万吨以下的粮库企业占粮库企业总数的84.6%,平房仓比例高达98.7%,具有机械化功能和四散作业能力的立筒仓、浅圆仓仅占全省有效仓容的0.9%〔全国平均水平为13.1%〕,相当局部粮库不能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开展需要。

二是散粮装卸运输设施制约。

配备散粮接卸设施的粮库比例较低,粮食加工企业散粮接卸能力较弱,散粮运输车辆较少。

三是粮食物流信息化制约。

缺乏粮食物流信息采集渠道及技术标准,尚未形成全省性粮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公共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平台。

四是粮食物流主体制约。

参与粮食物流的主体大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现代物流手段和理念。

二、指导思想和根本原那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抓住国家建设跨省散粮物流通道的机遇,通过创新体制、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提升功能,建立全省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增强调控能力,保障粮食平安。

〔二〕根本原那么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

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开展规划?

,合理布局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工程,并给予一定扶持。

工程实施由企业按照市场方式运作,充分发挥多种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

2、统筹协调,形成系统。

加强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统筹协调,注重粮食流通各环节、各种运输方式的对接,做好粮食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衔接。

3、打破分割,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粮食流通设施,通过实施粮食现代物流工程,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整合不同所有制主体的物流设施、根本功能及业务资源,培育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粮食物流骨干企业。

4、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根据安徽粮食流通现状,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在规划第一阶段,结合国家粮食物流通道建设,重点对主要节点工程进行建设。

在规划第二阶段,实施整体推进,重点解决省内粮食收购、集并、加工的“四散〞问题。

5、技术引领,注重实效。

在考虑粮食物流模式和技术设备先进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成熟性和适用性,确保工程的投资效益。

三、目标和任务

〔一〕开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重点建设和完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根本形成跨省及省内粮食物流通道,初步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

2021年全省原粮散运比例到达35%,2021年到达55%以上。

〔二〕主要任务

1、形成主要粮食物流通道。

重点形成淮北地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流域稻谷〔小麦〕流出通道,省外玉米流入通道、省内粮食物流通道。

2、建设主要粮食物流节点。

在交通枢纽、粮食集散地、粮食加工产业聚集区,建设适应散装、散卸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扩建或改造粮食快速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形成聚集度高、辐射力强的粮食物流基地。

3、推广散粮运输方式。

以公水联运为突破口,开展散粮多式联运,完善港口、铁路、骨干中转储藏粮库、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相关接卸配套设施,逐步推广散粮汽车、散粮船舶、散粮火车、散粮集装箱等运输方式。

4、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程度。

加强供给链管理,开展粮食第三方物流和网上交易。

建立省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粮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5、推广和应用国家粮食物流标准。

跟踪国家粮食物流标准体系,做好粮食物流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交换、品质检测、商品编码、市场交易的标准化。

6、建立省级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以国有粮食企业、重点粮食交易市场、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综合性粮食物流企业为依托,以现代粮食物流设施为载体,建立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四、总体布局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总体布局是:

依托一网两河五线,建设两通道七节点。

“一网〞是指全省公路网,特别是高速公路网。

“两河〞是指淮河及其支流、长江及其支流。

“五线〞是指京九线、京沪线、宁西线、皖赣线和沿江铁路干线。

“两通道〞是指淮北小麦流出通道〔属国家黄淮海小麦流出通道,主要包括亳州、阜阳、宿州、蚌埠〕、长江流域稻谷〔小麦〕流出通道〔属国家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滁州、芜湖、安庆〕。

“七节点〞是指合肥、阜阳、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安庆七个节点〔见专栏三〕。

专栏三粮食物流节点布局

节点名称

所含行政区划

合肥节点

合肥和六安

阜阳节点

阜阳和亳州

芜湖节点

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和铜陵

蚌埠节点

蚌埠和淮南

宿州节点

宿州和淮北

滁州节点

滁州

安庆节点

安庆、黄山和池州

粮食物流节点布局在粮食主要集散地、加工聚集区和交通枢纽,年粮食中转量100万吨以上。

节点城市以现有的粮食流通设施、粮食产业园区和加工企业为依托〔见专栏四〕,形成安徽粮食现代物流的增长极和全国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

专栏四粮食物流节点主要依托企业

依托企业

重点企业

安徽省机械化粮库、安徽省双凤粮食储藏库、安徽中粮国家粮食储藏库、合肥市粮食工业园、肥东新城粮食物流中心、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中储粮六安直属库、六安天业集团粮食产业园和铁路合肥北站等

合肥市双凤开发区粮食物流基地、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

阜阳市粮食物流产业园、亳州市粮食物流产业园、中储粮阜阳直属库、中储粮涡阳直属库、亳州国家粮食储藏库、太和县粮食局直属库粮食码头、阜南县粮食物流大市场、六本食品公司、谯城区安徽面粉城、安徽瑞福祥粮食工业园和阜阳铁路货站等

阜阳市粮食物流产业园、中储粮阜阳直属库

芜湖秃矶山中转库、中储粮芜湖直属库、芜湖县粮食产业园、南陵县食品加工园、巢湖市粮食产业园、中储粮巢湖直属库、安徽槐祥工贸集团现代物流中心、无为县粮食产业园、和县粮食产业园、含山县粮食加工工业园、庐江县粮食产业园、宣城粮油工业园、宣州区粮食产业园、安徽家乐米业、中储粮宣城直属库、安徽五星养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陵粮食产业园、马鞍山市粮食产业园等

芜湖秃矶山中转库、巢湖市粮食产业园、宣城粮油工业园、安徽家乐米业、安徽槐祥工贸集团

蚌埠粮食产业园、中储粮蚌埠直属库、丰原集团、中纺粮油、怀远国家粮食储藏库、怀远粮食产业园、淮南第一粮库、淮南第四粮库、凤阳国家粮食储藏库、铁路蚌埠南货场、姜桥站等

蚌埠粮食产业园、中储粮蚌埠直属库、丰原集团

中储粮宿州直属库、宿州市直属库、宿州市粮食产业园、淮北市粮食物流中心、淮北天宏农产品加工园、泗县粮食经济园、丰原生物化工、皖王面粉集团和铁路宿州站等

中储粮宿州直属库、宿州市粮食产业园

滁州市安徽粮食城、明光国家粮食储藏库、定远皖东现代粮食物流中心、来安县水口国家粮库粮食码头、全椒粮食物流中心、天长国家粮食储藏库和滁州铁路货站等

滁州市安徽粮食城

安庆粮食物流中心、中储粮安庆直属库、桐城国家粮食储藏库、桐城市粮食产业园、黄山市粮食物流中心、歙县国家粮食储藏库、祁门国家粮食储藏库、池州市东至县粮食物流中心、稼仙米业集团和铁路安庆站等

安庆粮食物流中心、黄山市粮食物流中心、稼仙米业集团

五、建设工程

为实现本规划的整体目标和任务,促进粮食现代物流各环节、各物流通道和主要节点功能整合,安徽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工程包括六个方面〔见专栏五〕。

〔一〕内河港口散粮中转库及专业化码头工程

在淮河、长江及其支流上重点建设散粮中转库及粮食专业化码头工程29个,新增和改造中转仓容75万吨,提高水路快速接发中转能力。

工程选择标准:

国家级的内河港口库、粮食码头的年中转量50万吨以上;

省级的内河港口库、粮食码头的年中转量20万吨以上。

〔二〕内陆散粮中转库工程

在淮北地区、长江流域粮食外运陆路通道的主要交通枢纽及集散地,重点建设与完善立筒仓、浅圆仓等散粮中转库工程,新增和改造中转仓容60万吨,提高陆路的散运比例和快速中转能力。

结合退城进郊的储藏库工程建设,建设仓容260万吨。

工程建设主要针对各粮食集散地、粮食产业园区的散粮流通瓶颈障碍,兼顾解决粮库布局和立筒仓、浅圆仓等适宜散粮中转仓型缺乏问题。

国家级粮食中转库、储藏库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

省级粮食中转库、储藏库年中转量在20万吨以上。

〔三〕散粮运输工具工程

按省内的粮食流通量和作业需求,重点开展散粮汽车、散粮火车和1000吨级以下散粮船舶,推行公铁水集装箱运输与规模化散粮运输方式,扶持和引导省内具有社会化运输效劳业绩及实力的物流企业参与散粮运输。

工程内容包括:

购置、改造散粮汽车或散粮集装箱汽车700辆,购置散粮船舶52艘和散粮火车50节。

〔四〕散粮接收发放设施改造工程

选择处于重要节点上的储藏库、中转库和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等提升散粮接收发放功能,包括散粮火车、散粮船舶、散粮汽车及集装箱的装卸设施。

通过散粮接收发放设施功能提升,扩大散粮运输需求,提高“四散〞效益。

交通区位优势,中转库和储藏库仓容5万吨以上、年中转量在20万吨以上;

加工企业要有品牌优势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面粉加工能力500吨/日以上,大米加工能力200吨/日以上。

〔五〕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工程

按照构建粮食物流信息网络的要求,建立省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重点省辖市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全省统一的粮食配载、信息发布、粮食平安预警、粮油市场监测、粮食储藏监测五个子系统。

对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重点建设竞价交易、财务管理、交割结算、信息发布、网络平安、不间断电源等六个子系统。

〔六〕粮食检验检测设施工程

在现有根底上继续完善全省的粮食检测检验体系,以各市和重点县粮食质检站、骨干粮库、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的质检机构为依托,建设区域检测中心和节点检测检验机构。

专栏五建设项目

序号

工程名称

规模内容

总投资

〔亿元〕

备注

1

内河港口散粮中转库及专业化码头工程

75万吨仓容、29个粮食专业化码头泊位

码头泊位为1000吨级、500吨级

2

内陆散粮中转库工程〔含退城进郊的储藏库〕

新增和改扩建仓容320万吨,其中快速散粮中转库130万吨;

新扩建食油库20万吨

快速散粮中转库投资16亿元

3

散粮运输工具工程

主要购置散粮汽车、散粮火车和重点1000吨级以下散粮船舶

700辆散装汽车,52艘散粮船,50节火车皮

4

散粮接收发放设施改造工程

配备卸粮坑、出仓机、吸粮机等输送设备;

汽车、火车、码头接发系统设施;

加工厂建设原粮和成品仓容

选择加工企业20个、500万元/点;

中转库储藏库20个、900万元/点配备示范

5

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工程

建立省级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信息系统

含建立或完善局部重点省辖市批发市场、物流信息平台

6

粮食检验检测设施工程

1个省级检测中心

9个区域检测中心

20个区域检测站

满足各主要节点粮食质量检测控制

合计

六、政策措施

〔一〕加强工程管理

本规划由省开展改革委、省粮食局组织实施。

为实施规划,建立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工程库〔2021年工程库见附件〕,统一纳入省“861〞行动方案工程库管理,并享受省“861〞行动方案的各项优惠政策。

严格按照根本建设程序办事,落实工程法人责任制,实行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制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

  安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工程总投资68亿元。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那么,主要依靠企业投资建设。

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根底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根据规划具体工程类别的公益性程度和运营特点,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方式扶持建设,并协调金融部门給予信贷支持。

除积极争取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工程资金外,省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全省重点粮食现代物流工程,各市、县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

〔三〕完善各项政策

粮食现代物流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要完善各项政策,抓好政策落实。

一是税收政策。

省重点粮食现代物流工程,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

符合条件的粮食现代物流企业,推荐申报物流税收试点企业。

粮食物流园区建在开发区的,享受开发区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用地政策。

纳入规划的粮食现代物流工程,享受?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加快开展的实施意见?

〔皖政[2005]116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的通知?

(皖政办[2006]25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展效劳业的假设干政策意见?

〔皖政﹝2007﹞70号〕规定的用地优惠政策。

三是价格政策。

继续执行国家粮食铁路运价优惠政策,铁路、交通部门要将散粮运输纳入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粮食物流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工业价格。

〔四〕创新体制机制

继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粮食物流设施。

支持港口、运输企业以资本运作等合资、合作方式参与粮食码头建设、经营和粮食运输。

加快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国内外各类主体,特别是大型物流企业进入安徽参与粮食现代物流工程建设。

着力推动仓储设施的社会化和运输效劳的市场化改革,以推动散粮流通为契机,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五〕加快人才培养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鼓励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培养粮食现代物流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大力推进粮食物流从业人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