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8808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LT261高手整理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二、可靠性评估程序

1、阶段评估:

设计阶段评估、基建阶段评估、生产过程评估

2、评估方法:

试验法评估、解析法评估、一般性评估

3、评估报告的问题列表分:

严重隐患项、重要隐患项、一般隐患项

4、评估等级:

可靠状态(90-100)、正常状态(75-89)、预警状态(74-61)、不可靠状态(60以下)

5、测量仪表的校验周期,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结合仪表实际调前合格率,仪表的重要性分类、可靠性评级和实际可行性。

三、系统及设备的可靠性评估

1、可靠性评估重点从设备选用的合法性、控制逻辑的完善性、安装位置的可维护性、运行中的可靠性及故障时的安全性方面进行

2、控制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评估重点是测量参数综合误差抽测合格率、模拟量控制系统利用率、保护系统投入率和DAS系统完好率指标统计,模拟量控制系统运行曲线分析、保护连锁系统运行可靠性确认、现场设备运行环境和隐患排查、试验方案与报告的完善程度、记录数据比对分析等。

四、控制系统配置和可靠性评估

1、任一控制器测点数量原则上不大于400点

2、MFT/ETS等主保护控制器的处理周期不大于30ms

3、控制处理周期:

一般控制回路,模拟量不大于250ms、开关量不大于100ms。

快速控制回路,模拟量控制系统不大于125ms、开关量控制系统应不大于50ms。

转速控制回路处理周期不大于50ms。

OPC/OPT其处理周期不大于20ms

4、控制器冗余切换时间不大于4ms。

所有控制器内存余量不小于40%,历史站外存余量不少于60%。

控制器负荷率正常情况下不大于40%、恶劣情况下不大于60%。

操作员站、服务站的中央处理单元在恶劣工况下的负荷率应不大于40%。

5、主控通讯网络的数据通信负荷率,最繁忙的工作状态下令牌网络平均不大于40%,以太网正常工作状态下平均不大于10%,最繁忙的工作状态下应不大于20%

6、以太网通信速度应不小于100M/bit,令牌网通信速度应不小于10Mbit/s。

网络通信应保证发出的任何指令被执行时间应不大于1s

7、I/O通道的配置,应满足不少于总量10%的备用余量要求

8、每一个A/D转换器连接点数应不超过8点,否则,A/D转换器应冗余配置。

每一个模拟量输出点,应对应单独的D/A转换器,每一路热电阻输入应对应单独桥路。

9、模拟量信号预处理:

二次计算、滤波、小信号切除

10、模拟量软件补偿:

汽包水位(汽包压力)、给水流量(给水温度)、送风量(温度)、主汽流量(温度压力)、给煤量(动态补偿)、供热流量(压力温度)

11、优先原则:

共同作用一个对象时,保护连锁-单独操作-模拟量控制-顺序控制。

共用一个开关量信号时,优先进入保护连锁控制回路。

共用一个模拟量信号时,优先送入模拟量控制回路。

12、控制回路双向无扰切换功能:

调节器操作站的手自动无扰切换、设定值跟踪无扰切换、连锁跟踪限制回路与调节回路的无扰切换功能、不同控制方式转换的无扰切换、不同系统控制指令接口的无扰切换功能。

13、RB:

应配置包括供燃设备、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炉水循环泵、给水泵、50%容量凝结水泵、空气预热器、高压加热器等故障的RB功能

14、一次调频死区不大于+-2r/min,限幅不大于6%额定负荷

15、变参数控制:

根据设备配比不同(燃料、给水、风机)、根据不同负荷与蒸汽压力范围(协调、汽温、给水)、根据不同的对象特性(减温水流量特性的变化、不同数量磨煤机组运行下一次风压特性变化等)

16、输入模件能承受不小于250V的共模干扰电压,在不小于250V的直流或交流共模干扰电压下,测量直流共模抑制比和交流共模抑制比,应不小于90DB

17、在(50+2.5HZ)或(60+3HZ)的差模干扰电压下,测量串模抑制比,应不小于50DB.

18、抗射频干扰能力:

用400-500MHZ,功率为5W的步话机,距敞开柜门1.5m处进行射频干扰,其影响热电偶信号变化范围应不大于该测量系统允许总和误差的1倍。

机柜应有导电密封条,以提高抗射频干扰能力。

19、控制系统应能在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为10%~95%(不结露),振动位移峰值为0.075mm、含尘量为0.3mg/m3,自然气压的环境中连续运行。

20、控制机柜外壳防护等级室内为IP65,室外应IP66

21、控制系统电源风扇的寿命应大于5年

22、AI通道的输入阻抗:

4~20mA信号不大于250Ω、1-5V信号不小于500KΩ。

AO通道的带负荷能力不小于600Ω。

PI通道应能接收脉冲个数为6600/S

23、I/O信号的过量程诊断值,应不小于量程的+3%

24、SOE的时间分辨能力应不大于1ms,控制系统的操作指令响应时间,开关量不大于1s,模拟量应不大于2.5s。

不同站之间的数据传送时间,应不大于0.5s。

调用画面响应时间,一般画面不大于1s,最复杂画面应小于2s,平均1.5s,画面数据刷新时间不大于1S,实时趋势分辨力达到1s,存储和显示时间不小于30min。

25、信号处理精度:

一次调频转速信号偏差值应不大于1r/min。

低电平0.2(0.3),高电平0.1(0.2),输出0.25

26、输入输出信号的短期稳定性测试,在1h内其信号波动量应不大于1/5的通道允许误差,信号漂移应不大于1/4的通道允许误差。

27、操作员站和服务站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正常情况下分别不大于10%和30%,恶劣情况下均应不大于40%

28、GPS时钟信号精度1μS,GPS与DCS之间的时钟同步应每1s进行一次,同步精度0.1ms。

各系统时钟误差小于2us,其后备电池能支持正常工作一个月。

29、控制器站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余量,正常情况下应不少于60%,恶劣情况下应不小于40%。

操作员站、服务器站的处理器处理能力余量,恶劣工况下应不小于60%

30、处理器存储器余量,内存应不小于40%,外存不小于60%

五、控制系统性能和应用功能

1、基本性能试验:

冗余性能、容错性能、实时性、响应时间、存储余量、通讯负荷率、时钟同步精度、抗干扰能力、模件安全性。

2、冗余性能试验:

操作员和功能服务站冗余切换试验、控制器及功能模件的冗余切换试验、控制回路冗余切换试验、通讯网络冗余切换试验。

机柜电源冗余切换试验。

3、不同系统间(如DCS和DEH)的数据传送时间不大于1.5s。

4、小信号切除功能测试:

输入电流小于4.1mA时基本误差不计。

将输入电流由4mA缓慢上升到切除点(一般为量程的1%),输入电流应跃变至切除点对应的输出电流。

5、事故追忆功能检查:

重要变量应提供跳闸前10min和跳闸后5min,以1s时间间隔的快速记录,其余变量的记录时间间隔应在3-5s。

至少记录第一个SOE触发后10s内的SOE信号的动作,数据库中至少保存最近发生的SOE信号记录32个。

操作记录至少自动保存48h以上

6、断开DI通道的连接线,测量并记录开路电压应为48V--120V

7、DI通道除抖时间4ms

8、电流输入模件有短路输入信号时还应自动切断供电

六、独立控制装置可靠性评估

TSI:

1、TSI模件用具备在线更换功能,具有定值倍增功能或自适应功能,机组启动过程中可自动作用。

2、轴向位移保护信号,应选用三选二逻辑或具备同等判断功能的逻辑输出。

3、差胀保护,设计单点时应有10~20s延时,两点时采用二取二逻辑,量程可设置不高于调机值得110%。

风机振动,宜采用三选二或二取二逻辑。

缸胀信号宜作为报警。

4、TSI的前置放大器的金属盒安装在振动小的位置,在盒底垫10mm左右的橡皮后固定ETS

1、ETS输出继电器应有两路供电。

信号取样点不得来自远程I/O系统;

2、接入ETS的模拟量信号至少应采用双绞线屏蔽电缆,开关量信号至少应采用屏蔽控制电

缆。

3、跳机手动按钮信号连接ETS输入模件的同时,应直接跨接至保护输出继电器驱动回路

4、抽汽止回阀应配有空气引导阀,抽汽止回阀、本体疏水门等采用单线圈电磁阀失电动作

设计。

5、汽轮机跳闸锅炉信号宜直接取自三取二打闸油压信号,否则应取自DEH系统“汽轮机

已脱扣”信号。

火检系统

1、火检系统电源配置应为两路互为冗余的交流电源盒冗余电源模块,与风扇电源应独立配

置或有相应的隔离措施。

火检柜内部各电源应环路连接

2、火焰检测器的视角在1°

--18°

角度范围可调。

冷却风压末端压力大于5KPA

3、火焰保护系统保护信号设置的延时应不大于3s

MEH及METS

1、MEH电源失去时,主汽门和调节汽门应可靠全关。

2、MEH指令偏差及过速率时切至本地控制的限值设置合理,指令变化率设置符合要求。

3、MEH动态特性的质量指标:

在机组突然甩负荷后,转速能够快速稳定,跟踪转速定值

瞬态差值小于2%MCR,过度时间应不大于5s

BPS

1、旁路控制器应冗余配置。

2、高旁阀自动:

高旁阀后压力及温度自动控制。

保护:

高旁减温水差压低和阀后温度高,

联锁关闭高旁阀。

快开后的系统在自动方式时,应可自动切换至压力自动控制方式。

3、全功能配置的启动旁路系统,应配置启动方式、跟踪方式、自动调节方式与停机方式等

控制模式,并实现方式间的自动无扰切换。

公用系统

1、合理分配循环水泵房DO通道,使一块DO模件仅控制一台循环水泵。

现场蝶阀,

其DCS指令应采用短脉冲信号

2、PLC基本单元电池跌落指示灯亮(锂电池一般为5年),应及时更换电池,更换时间

一般不超过3min

七、电源/气源及公用系统

1、DCS电源优先考虑两路UPSA/B电源,正常时各带1/2负荷同时工作。

当采用一路Ups一路保安电源,如保安电源电压波动大,应增加稳压器以稳定电源,正常运行时工作电源应保证为Ups电源供电

2、DCS系统内部的直流电源组件装置,宜采用2N或互备切换并相对均衡输出供电的工作方式

3、公用DCS电源,应分别取自两台机组DCS供电电源,经无扰切换后供给。

4、热控系统交流动力电源配电箱应有两路输入电源,分别引自厂用低压母线的不同段,在有事故保安电源的发电厂中,其中一路输入电源应引自厂用事故保安电源。

5、提供硬接线回路的电源继电器,切换时间不大于60ms

6、UPS的两路供电电源应来自独立可靠的不同工作段,具有防雷击、防过流、过电压、防浪涌保护和可靠的故障诊断、显示和报警功能。

7、控制电源的任一路电源单独运行时,应保证有不小于30%的裕量

8、由控制站提供给现场的查询、驱动电源应为48-120V的冗余电源。

9、所有和热控系统有关的电源,不应取自有可能产生谐波污染的检修段电源。

10、控制系统供电的信号隔离器,当采用无源隔离器时,应试验确定信号所对应的仪表带负载能力,当隔离器电源与输入信号的仪表电源合用时,应试验确定仪表电源容量满足隔离器用电需要,当采用外部电源时,应采取措施确保不降低回路的可靠性。

(I/O回路中加装隔离器时应遵循的原则a宜采用无源隔离器,否则隔离器电源宜与对应测量和控制仪表为同一电源b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积累电荷而导致信号失真、漏电而导致执行器位置漂移、电源异常导致测量与控制失常现象发生。

C隔离器安装位置,用于输入信号时应在控制系统侧,用于输出信号时宜在现场侧)

11、供电电源电压稳态时小于额定值的5%,动态时小于额定值的10%

12、C级检修时进行UPS电源切换试验,A级检修时进行全部电源系统切换试验。

13、电源系统接线颜色,ABC相对应黄绿红色

14、分散控制系统两路电源浮空时,还应检查两路电源其零线和零线,火线和火线间静电电

压不应大于70V

八、接地系统

1、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等,进入机房时均应采用等电位连接

2、电子间内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电

子间内的安全保护地、信号工作地、电缆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浪涌保护器接地等,均应连接到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3、电缆金属屏蔽层宜做等电位连接地,保护管至少两端接地(封闭金属桥架每隔10~15m

良好接地)

4、DCS系统的总接地排到DCS专用接地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多芯铜制电缆,导线截面不

少于50mm2。

各控制系统的控制机柜,应设有独立的安全保护地,屏蔽地,信号参考地和相应的接地铜排

5、机柜间链式接地电缆的线芯截面积不小于16mm2,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内各种不同性质

的接地,均应经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绝缘电缆或绝缘线引至总接地板,保证一点接地。

6、机柜内接地线应用绝缘铜芯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直接与公共地线连接

7、现场始端测量电缆屏蔽与地间的电阻应不大于4Ω。

采用独立接地网时接地电阻不大于

2Ω,连接电气接地网时,接地单组应不大于0.5Ω。

每个机柜的交流地和直流地之间的电阻应小于0.1Ω

8、断开每个机柜接地线与外界的联系,测量柜内信号地、保护地、屏蔽地等任意两地间电

阻,应大于2MΩ

九、气源系统

1、储气罐储气容量应能保证气动设备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15min

2、气源品质:

固体颗粒不大于1mg/m3,含尘颗粒直径不大于3um。

水蒸气含量不大于

0.12g/m3,含油量不大于1mg/m3

十、防护系统可靠性

1、包括防爆、防火、防水、防腐、防尘、防冻、防干扰、防人为误动

2、保护管与其他管件、设备的连接有效啮合齿扣不小于6丝扣,螺纹处涂导电性防锈油脂

3、后备硬手操停炉和停机按钮,应使用阻燃(A级)电缆

4、伴热蒸汽的管路采用单回路供汽和回水,不得串联连接,伴热蒸汽的压力应为0.3~1MPa

5、DCS运行时,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28℃,相对湿度为45%-70%,温度变化率不大于5℃

/h,振动小于0.075mm,含尘量小于0.3mg/m3.停电时,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30℃,相对湿度在20%-80%范围内

十一、取源部件和敏感元件

1、测量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的热电偶,应安装在顶棚管上面100mm以内。

2、温度测量元件插座开孔直径与安装垂直偏差,均应小于1mm

3、原则上2个A级检修周期,测温元件宜进行更换

4、就地压力表用于测量蒸汽、水及油的介质工作压力大于1MPa且管路长度大于3m时,应配置一、二次阀门

5、一次阀门应尽量靠近测点并固定牢固,测量高温、高压蒸汽压力时,一次阀门应安装于工艺管道取压口的下方,测量低于0.1MPa的压力时,尽量减少液柱引起的附加误差

6、除烟风压和循环水系统一次阀门外,均应选用焊接式连接

7、当导压管路上装有冷凝器时,截止阀安装位置应靠近冷凝器

8、防堵灰吹扫装置运行正常,过滤减压阀应不积水,吹扫空气压力显示应为0.1Mpa左右,浮子流量计显示应为60L/H左右

9、汽包水位取样管直径不小于25mm,一次门为两个横装。

10、单室平衡容器直径约为100mm的球体或球头圆柱体,体积为300ML~800ML

11、平衡容器间高度偏差小于2mm,否则应在DCS中进行修正

12、单室平衡容器及参比水柱有温度陡度的管路(无联通管路)及双室平衡容器正压取样管以上部位应不保温。

13、测量蒸汽流量的冷凝器的容积,应大于全量程内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工作空间的最大容积变化的3倍。

14、测量蒸汽压力的仪表应安装于管道的下方

15、至冷凝器的取源仪表管,成排安装时,间距均匀,高度差不大于3mm

16、电动、气动执行机构的空行程,用于自动时小于全行程的1%,用于远方操作时小于全行程的1.5%

十二、中间环节设备可靠性

1、机柜内电源开关、熔丝,应位于柜内上部,控制柜端子排间距离不小于300mm,下排端

子离封堵后的底部距离应不小于300mm

2、排污阀门应装设在柜外便于操作和检修的地方,排污情况应能监视,排污管应能保持坡

度,引至规定处并确保通畅

3、控制柜周围环境温度不大于50℃,到最远测点的敷线长度应不大于25m

4、直管段钢制管路超过30m,铝制或玻璃钢管路超过15米,以及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时,

均应有伸缩缝

5、垂直敷设电缆的支架,自地面或楼板2m高的区域内应设置护围或保护罩,电缆穿过平

台向上有1m的保护管,保护管引入落地式盘柜时,漏出地面高度应为30-50mm,保护管口至悬挂式箱柜底面的距离宜为200-250mm

6、后备硬手操停炉和停机线路电缆,应采用耐热阻燃电缆。

长期运行在高温区域的电缆盒

补偿导线(大于60°

C)应采用耐高温特种电缆

7、动力电缆盒信号电缆应分层敷设,其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是:

带屏蔽信号电缆、强电信

号控制电缆、电源电缆、电动阀门动力回路电缆、

8、电缆最小弯曲半径,铠装电缆不小于12D,非铠装电缆不小于6D,屏蔽电缆不小于6D,

耐火电缆不小于8D,氟塑料绝缘及护套电缆不小于10D,光缆不小于15D

9、测量管路最大允许长度,压力管路不大于150m,微压、真空管路不大于100m,水位流

量管路不大于50m。

管路弯曲半径,金属管路不小于3D,塑料管路不小于4.5D

10、用于联锁保护气动阀门的管路直径不得小于10mm

11、当被测介质高于60℃时,就地压力测量仪表阀门前,应装设U型或环形管

12、保温时,各测量管路要分隔,以免排污造成影响,水位、流量、差压测量的正负压

导压管应尽量靠近平行敷设,共同保温。

13、凝汽器真空和水位测量、燃油及燃气的流量和差压测量,严禁装设排污阀

14、测量管路排污,应在停炉前或起亚期间,压力在1-2mpa时进行

十三、控制系统运行可靠评估

1、一次风量在正常运行时与负荷(总燃料量)相适应

2、远传水位计应标出最高、最低水位线,同一测量原理的各水位计显示偏差小于30mm

3、汽包水位、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信号全程三冗余

4、转速控制系统三冗余,显示偏差小于2r/min

5、转速调节范围应为50r/min~3600r/min,最大升速率下超调量小于额定转速的0.2%,并网后带初始负荷2%-5%

6、机组在转速控制方式下,实际稳定转速与设定转速的偏差小于额定转速的+0.1%

7、OPC、OPT动作时的转速偏差应在+2r/min,阀门动作次数不宜大于5次

8、阀门切换时,转速波动范围不大于额定转速的+0.5%,甩负荷时,超速超调量应小于额定转速的7%

9、功率控制范围为0%-110%额定功率,以3%MCR/min的负荷变化率和15%PE阶跃量增减机组目标负荷指令,控制精度静态偏差不大于0.5%MCR,负荷变动动态偏差应不大于3%MCR

10、机组负荷在75%MCR时,进行机组单/多阀切换试验

11、甩负荷特性:

机组突然甩负荷后,动态过程的衰减振荡次数应不大于3次,当转速波动的最大偏差值小于0.05n0时,系统达到稳定

12、模拟量控制系统利用率应不小于97%

13、测量仪表校验调前合格率不小于90%

14、缺陷消缺率不小于98%测量系统准确率应不小于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