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7983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9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纤维的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x

白浆准备坯调准备

↓↓操作要领→操作规程

调制色浆→印花→半成品检验→热固(发泡)→烫金→成品

丝绒涂料、发泡、烫金及闪光片的图案设计

构图。

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是指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也指形象在画面中占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同时也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等等,在画面结构关系中的组织形式。

构图是图案设计的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然而,丝绒涂料、发泡、烫金及闪光片的图案设计,并不是单纯地把生活中的自然形态,原封不动地再现在设计稿上的复制。

实质上是设计师依从自己专业上的表现手段和工艺技术上的特定要求,把所掌握的原始素材以提炼、加工、夸张等艺术手法,按工艺要求进行重新组织和艺术创新。

说到底,设计师所设计的图案既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画面技法上,又不是仅满足于对工艺技术的熟悉程度上,而是旨在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充分发挥工艺技术的功能,从而使艺术和技术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即应该设计出能淋淳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趣、风格的优秀图案,从中不断创出新形式、新风格。

丝绒涂料图案设计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工艺美术设计,关键在于其艺术价值从附于丝织品的质地上,在实用中完美地再现图案艺术的形式美。

从科学的角度宏观地分析,图案与工艺技术、成品质量、试样耗费融为一个整体。

如前所述乃是艺术与工艺相结合的创造性劳动。

丝绒图案的结构,有其严密的科学性,须以不同的销售地区,不同时期的图案风格和派路为设计基点。

其中纬向纹幅受印制工艺的制约,以及试样允许的费用开支与设计发生直接关系。

长期以来,织绒图案设计已形成了自己专业的独特术语,即排列、布局、图案风格和流派。

现试就影响图案设计的几个要素剖析如下。

从整体来看,丝绒图案的设计由于受工艺的制约,决定了其基本形式,即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连续而成的一个四方连续图案。

纬向、经向上下左右单元的衔接则于花回的拼接法有关。

总而言之,丝绒涂料印花工艺有自己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单元花回的接接法。

一、纬向纹幅的标准尺寸

1、纬向纹幅的计算:

丝绒图案的纬向尺寸,是依据现国内手工台板的标准尺寸而定的,分别为33CM×

33CM、66CM×

66CM、99CM×

900CM。

纬向单元的图案尺寸为33CM。

2、花回拼接法。

单元花回的上下左右的连接也是根据工艺要求而定的,在设计中花回的拼接常用平接法,跳接。

图(P3、P4、P5)

了解和熟悉了涂料网印的工艺特性,便可在设计时即使在受工艺制约的不自由中,设计师也能有针对性地充分利用和发挥工艺特点,科学地排列,艺术地布局。

图P4

图P5

二、排列

从工艺上讲,不管图案的构图是清还是满,造型是大还是小,它的基原皆是点。

而点安排有着严格的科学性,它横跨在整个设计之中。

排列可细分为散点式、S形、几何式、连叠式、重叠形。

图(P7)

1、散点式排列:

亦称“T”字型排列,分规则与不规则排列:

(1)规则散点式排列:

常用一般为1—5个散点排列。

其特点是图案形象清晰、布局均称,花清地明。

每个点都有相对的完整性和与整个画面的呼应性、连贯性。

(2)不规则散点排列:

常用一般为5个以上的散点。

在满地的布局上运用得较多。

其特点是,画面内容丰富,层次繁杂,自由又灵活,变化又统一。

2、S形排列亦称一个散点:

S形排列,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称为“之”形构图。

S形之线条本身已经包涵着最单纯的多变性和统一性。

特别是古代的太极图,以S形为骨干把圆形分割成不对称而正负均衡的两个面的重复,在简炼中呈现出图案的丰富变化和对比统一。

生活中一根笔直的电线杆,从审美角度去观察,既单调又生硬,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的自然形态,由于它们的弯曲、扭转、伸展和富有天趣的穿插,使人感到意趣无穷。

曲径的乡间小路则更比笔直的路富于韵律和节奏的变化。

图案设计中S形构图在画面的平面分割成形式中起主导作用,其美感在于强调了主要轮廓线在“S”形中寻求呼应和联系,也在于这种形式的回转、曲折变化和内在的联统,S形构图的运用不仅使形式的变化协调于完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于情节的联系也具有明确的视觉引导作用。

3、几何形排列:

几何形排列是运用几何学的点、线、面的变化而构成的一种图案,其基本组织可分为几何形排列的组织规律,分规则、不规则、半规则三种类型,是以线为骨架,由线的曲直、横斜、波折等交织而成。

(1)规则几何排列:

在几何形线骨架中所切割形成的几何形状中,设计师可巧妙地安置几何或自然形象,或重叠或连缀有意组织成规则的几何图案。

在单元循环中使之协调,其特点是画面节奏、韵律感强,有一种和谐的秩序美。

(2)不规则几何排列:

用一个单元几何形与若干个单元的自然形象或若干个几何单元,自由地排列在一起。

其特点是自由、活泼、多变。

(3)半规则几何形排列:

用规则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嵌入或重叠于其它自然形式或几何图案之中,其特点是:

重叠的双方互作为地相互衬托,规则中有不规则、不规则中见规则、活泼、刚柔结合。

4、连缀形排列:

用花、枝、叶等自然姿态或各种几何形,按设计要求重新组织变化,使之相互连接穿插的排列。

一般吸取彩陶、唐、宋、锦缎上枝花,其特点:

组织结构细致、排列均匀、灵活、姿态自然、柔和、民族风格鲜明,有连绵不断的感觉。

5、重叠形排列:

即在一种花纹上重叠上另一种花纹(或几何形),其特点是画面层次变化丰富,宾主鲜明,地纹花主要起衬托作用。

三、布局

1、清地:

图(P8)

花清地明、布局稀疏,花卉面积占整个地纹面积的30%左右,题材大部分用花朵,枝花、簇花及几何形纹样的中小型图案,排列为“T字型”,常用一至四个散点的排列法。

2、满地:

(P10)

花纹占地纹面积的60%以上。

常用自由式排列。

特点是外观虚实、含蓄,层次丰富,内容变化多。

3、清满地:

(P11)

是在清地的散点式排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画面花地各占50%左右。

图P8(清地)

图P10(满地)

图P11(清满地)

四、构图与工艺

就工艺流程而言,欲想尽如人意地在丝绒品的质地上完美地突出造型精湛、排列协调的图案,反映设计的艺术价值,必须严格按工艺要求制作。

五、特别要说明

图案无论是构图艺术还是表现技法。

都离不开工艺因素,如孤立地偏向艺术或注重工艺,都会给整个设计带来不足之处,甚至失败。

简言之,其为科学、艺术两者密切配合,共同影响的渗透工艺,因此整个设计过程无疑应首先服从科学的逻辑排列,其次刻意创造艺术的新奇美布局。

排列中必须熟悉丝绒涂料、发泡烫金的闪光片的网印工艺特点。

特别是在花回的拼接中,既要照顾到单元花回的上下和左右,在均称之中富有变幻,又要防止“出路”。

这里所谓的路,从工艺角度来说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花路:

在图案结构中,由于设计者过分强调疏密的对比,导致在某一个方向上过于密集,最终在图案四方连续后,形成直、横、斜三种花路。

2、空路:

在散点式排列时,某一部位的造型特别稀,空地云集,出现经纬空路。

3、色路:

着色时在某一个局部造型上,一味追求过分渲染,色彩冷暖对比强烈,四方连续后产生色路。

上述三种“路”的出现,是直接影响丝绒网印美感的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图案形式的变化也是无穷尽的,应该指出:

图案设计师对工艺技术的图案与生产可能性和生活实用性密切结合。

但这决不等于迁就工艺,墨守成规,限制创作构思,屈服于设计的简单化和公式化,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丝绒材料性能上的特点,结合品种及其特销售地区,融合在灵活的设计创作技巧的发挥之中,这正是丝绒涂料、发泡、烫金及闪光片特种网印工艺图案设计所具有的特殊的构图创作要求。

图(P12、P13、P14、P15)

图P12(图案设计技法)

图P13(图案设计技法)

图P14(四方连续图案)

图P15(四方连续图案)

织绒印花手工描绘底稿

丝绒涂料、发泡、烫金及闪光片的描移

在织绒印花的生产过程中,如何把图案设计的构思与技巧完美地体现在产品上,每一个步骤便是制出理想的底片。

鉴于现在许多厂家尚不具备先进的设备,如电子分色连拍系统、桌面排版系统等,大部分工作还需靠手工完成,为此简要地谈谈手工描底稿的具体方法。

图(P17)

1、应用工具及材料

(1)透明胶片:

可以选用感光胶片厂生产的透明涤纶片基,厚度0.1mm(100μ)左右,过薄的胶片容易变形,造成对花错位。

(2)墨汁(遮光剂):

可以用浓度较大的墨汁,效果较好。

把书画用墨汁适当浓缩也可使用。

在使用时如干燥速度过慢,可加少许酒精,如果开裂,可加少许白砂糖或甘油,但不可多加,否则不易干燥。

另外也可使用专用遮光剂,如红丹。

优点是容易涂匀,遮光力强,不易脱落。

(3)笔:

根据不同的用途,可选用毛笔或绘图笔(针管笔)。

毛管可选用国画用紫毫或狼毫描笔(1#—5#)、衣纹笔、叶筋、紫毫工艺等笔用来描细线条,再选用几枝笔头稍大些的笔用来填涂较大面积的块面。

绘图笔可备用针管细度从0.2mm—1.2mm之间的一套。

某此些特殊效果的图案描稿时可备用一枝海绵笔、醮水钢笔等。

(4)红胶纸带:

用来拼贴图案中的实色块或宽条等。

(5)十字胶纸带:

即印有黑色细十字线的胶纸带,用来标定位点。

(6)刻刀:

刀片宜薄而窄,用来雕红胶纸等。

(7)双面胶纸带:

拼大稿时粘贴各循环单元的小稿。

(8)刻针:

用来在胶片上划线或扎孔。

(9)清喷漆:

筒装、带有喷雾装置的清漆。

(10)绘图仪器:

可备包括大、小圆规、直线笔(鸭嘴笔)等在内的一套。

(11)尺:

直尺、丁字尺、三角板。

此外,还应有一张拷贝桌(玻璃台面,下面备有灯光)。

2、描稿操作步骤及方法

(1)图案审理:

一般的图案根据丝绒来样,一般可分为:

独装纹样和连续装饰纹样,连续装饰纹样又分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对于单独纹样,主要检查其色套数、印制的精细程度、艺术表现方法和花型定位等。

对于连续纹样要着重审查其循环尺寸、图案接头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生产设备及工艺条件等等。

通过对图案的审理,了解其中对描稿的要求,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之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2)根据花样大小裁选胶片(片基)。

如果遇到胶片上有油污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清除,可用清洁的布头或棉纱等沾酒精擦试。

(3)固定花样和胶片。

如果是纸样,可以用胶纸带等固定不使移动。

如果是复制丝绒实样,可以在绘图板或大小合适的胶合板的板面上薄薄刷一层台板胶,待干后将布样平整地粘牢在板面上,布样便不会再移动变形。

(4)画定位线:

在各套色的胶片底稿上打出定位线,包括花型中心位置线、套版定位线等,定位点可以用划针在胶片上划出十字线,也可以切下一个十字胶纸带上的小十字线贴在胶片的准确位置上根据花样的不同类型决定三点或四点定位。

各个色底稿的定位点必须准确无误。

检查方法是将各张底稿重叠起来,其定位点必须重合。

四方连续图案循环单位四角必须是90°

(5)分色描绘:

①直条类:

如果是很匀整的横条或竖条,可以在胶片下衬一张座标纸,根据上面的方格,按条宽和条距用鸭嘴笔或绘图笔打出条子的外轮廓,再在两条外轮廓线之间填墨。

如果能有一张专用的带有黑色分度线的胶片,更为方便。

如果是较宽的条子,也可用红色胶纸带粘贴的方法完成。

即用红色胶纸带按条子位置从一端向另一端贴平,然后用刻刀和地直尺修整外缘直线,注意不要刻透胶片,轻轻揭去多余部分。

红色胶纸带与黑色遮光剂(墨汁)感光制版是同样效果。

用红胶纸带切出的线边缘特别整齐,比填墨速度也较快。

②局部花型:

按照图案逐一分色描绘。

顺序是:

如有轮廓线,则先描线条,然后再描其它各色,以达到套版准确。

全部描完之后,将各张底稿重叠起来,定位点套准,检查各张底稿之间的衔接情况,如有缺陷及时修正补足。

如果底稿需要保存,可以将各张底稿用清喷漆喷一遍保护层,便可减少脱落。

③连续花样:

(全印花型)。

四方连续花型最常用的循环排列方法分平排和斜排两种,而斜排又最常用1/2斜排。

图案的组织排列在此不予详述,但描稿人员对此应该比较熟悉,以便能准确地找出,描稿应遵循的连接方法。

对于简单花型,可以按照该图案的循环排列方法,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描至所需要的大小尺寸。

连续花型从生产方式分,则必须注意前一版与后一版之间衔接,不得出现明显的痕迹,因此,必须把接版线选在最隐蔽处,而且选定一条凹凸变化尽可能小的曲线。

接版位置如选取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接版痕,尤其是印底色的花型,应当反复推敲选择最合理的接版位置。

每一个循环单元之间的对应纹样,必须一致(形状、线条粗细等等)。

对于用手工描绘大张底稿,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颇费工时,尤其是复杂花型,又没有连拍感光机,其困难程度更高。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用照相软片冲洗若干张循环单元加以拼接的方法,制出大张底片。

具体步骤是:

先将一张描好的标准的循环单元(包括十字线)晒一张负片(阴图),再用这张负片冲晒若干张正片(阳图),加以准确地拼接。

拼接大稿时,需将每个循环单元的定位线对准,用透明胶纸带粘牢。

为了防止错动,可以衬一张透明片基,在这张片基上用透明双面胶纸带逐张把各循环单元粘牢。

④描稿的手法与技巧:

图案纹样都是由点、线、面所组成的。

因此,能够把握、处理好这三种要素是描稿质量的关键。

描稿人员一方面要忠实于图案设计稿的原有设计意图,把艺术效果复制出来,另一方面也还有改正原稿中个别细节的不足和疏漏之处的责任。

这就要求描稿者必须通过勤学苦练,掌握必要的基本功,提高相关的艺术修养,方能得心应手。

现就有关的技术简述如下:

A、有各种不同的点。

如大小不同的圆点、多边形的点、不规则形状的点。

从排列上讲又有规则排列的点和无规则排列的点。

描绘时需根据图案情况选取不同的工具,使用不同的手法。

细小的圆点可用绘图笔(针管笔),点出的墨迹自然形成圆点。

不规则点则使用毛笔利用笔头含墨量大小和提、按用力大小来完成,一些砂目点还可用海绵笔轻轻点出,其它工具如蘸水钢笔等也可以做出不同效果的点。

稍大的圆点可以用圆规逐个画出。

有时遇到非常规则的点,如一张图案局部有一些网点,用手工难以达到其精细程度,可以到印刷厂(有照相制版设备的)寻求一些加网的软片(阳图),然后按图案上的形状局部加以拼贴。

条件较好的地区,能有不同线数的网纹软片随时备用,较为方便。

对于加网的底稿,虽全部由点组成,非手工所能及,则不在此叙述。

不过,若用桌面排版系统进分色加网,当前也是非常方便的。

B、线在图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时会因关键性的线条描绘失当而使整个效果神韵大减。

因此描稿者勾线的基本功应该较高。

平时可多练习中国画的白描,体会其中的规律。

从线型上分,大致可分几种类型:

比较匀整而流畅的细线:

用绘图笔或毛笔描绘均可。

但无论线条粗细,着墨都必须饱满,尤其是在尖角、转折、圆弧等处,要避免粗细不匀、毛刺、着墨深浅不一、锯齿形等弊病。

描绘中如出现败笔,用清洁的棉纱、布头等擦净,重新描过,或干后用刻刀局部修正。

有粗细变化的线:

宜用毛笔描绘。

主要在于起笔、收笔、笔锋的藏、露、转折;

运笔的提、按,疾、缓描出线的韵味,须按照书法用笔的规律多多体会练习,才能掌握。

干笔线:

如书画中用笔出现的“飞白”。

处理这样的线,可以用些细小的点子来描绘出线条中的断续、残缺的效果。

一些呆滞、凝重的粗线可用双勾填墨的方法描出。

较长的圆弧线:

如果功力不足,描不理想,可以采用曲线尺(蛇形尺),予先将尺弯成图案中弧线的形状,然后用鸭嘴笔或针管笔描出。

对于一般的直线使用直尺和鸭嘴笔,要求打出的线匀整、干净,尤其注意避免两端粗、中间细等疵病。

C、面在图案中是各种形状的色块。

一般采用先用线勾出轮廓,然后填墨的方法。

对于有些实面也可以用红色胶纸带拼贴的方法,即:

用稍大出该实块面积的红胶片贴在该实块的位置上,然后用刻刀刻出其形状,再揭去多余的部分。

D、各个部分描绘之后,应在拷贝桌上借助下面灯光检查有无漏墨、误差等情况。

有问题及时修整。

在色与色衔接处、轮廓线与其中色块的套接处应注意彼此之间的叠、让,主要考虑到在丝绒网印时的工艺条件。

譬如:

要求色与色衔接处不允许出现第三色,则各色之间从底稿上即不得有明显的相叠,而如果同类色、深色压浅色则可以有一些搭接,可避免印制时由于轻微错版出现的露白,这要根据花型具体情况而定。

E、一些特殊处理的底稿:

除了用传统的方法描绘感光底稿之外,在工作中,也随时可以拓展用一些新的方法来处理底稿。

例如来稿为一张单色复印件,印制时要求原大,仔细检查该复印件,线条清晰,反差较大,花样是一幅类似铜版画效果的图画。

可将个别地方用毛笔细心修整,然后将来稿反过来,均匀地涂一遍透明度较好的清漆,干燥后纸便呈半透明状。

用这张纸稿,用特硬性感光软片先冲晒一张阴图,而后又反一张阳图,便得到一张比较理想的感光底稿。

而如果用手工描绘,图中的文字、精细线条都很难达到原稿效果。

如图案中局部实色块上套印一些精细纹样。

如果全靠手工描绘,则需要先勾出这些纹样再填墨,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

现改为:

只描出套印的纹样,并用细线从外轮廓边缘勾出块界限,然后用这张稿晒一张阴图,沿实色块的界限拼贴。

用这张阴图当实色块的阳图使用。

比用手工描绘效果更好。

另外也可以用雕刻红胶纸的方法,即:

将实色块部分贴一张纸胶纸,在胶纸上用刻刀刻出其中的纹样,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特殊用途的手工描稿还较普遍使用。

但由于印前桌面排版系统的发展,一些精细图案和四色加网印花的底片都采用了桌面排版系统制作,但也必须有好的原稿。

丝绒涂料网印的丝网版制作

1、网框

最理想的网框是金属材质的,加工方便、平滑、不扭翘。

2、丝网

以涂纶丝网为好,因其张力稳定。

网丝要粗、细适中,如过细,张和差,绷不紧;

过粗,网孔小,开孔率不够,会影响浆料通透量。

平纹单丝,经纬丝线均匀,网孔大小一致。

有色丝网比白色的好,用有色网绷网可防止乱反射。

3、绷网

有条件的可用绷网机绷网,并用张力计测定,确保四块版张力一致。

采取手工绷网,亦可达到所需要求。

这要采以翻拉、粘接法,利用手动拉网夹头,可绷出经纬垂直、张力一致的网版来。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要符合三级绷网的要求,不能一次就绷得很紧,要使丝网有一定的伸张过程,以保证其张力稳定性。

4、对感光胶的要求

要选用优质耐水型重氮感光胶,明胶、过氯乙烯、三元尼龙等感光胶制精细画稿。

一般的色块套印版采用国产感光胶,曝光时间都在4—8分钟左右,曝光时间是用紫外线光在15—20秒之间,用40W10支日光灯管,曝光时间只有50—70秒,光敏度差、附着力不强的感光胶在此短暂时间内根本就不能交联固化,不是脱胶,就是不易显影或网点出得不全。

例如9500感光胶。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胶液呈乳白色:

加光敏剂后呈浅黄色,曝光后呈淡紫色,透明度高,网印时易于对位或调整。

(2)胶质细腻:

与丝网的附着力很强,一般涂布,只需正反各一次就可以,不需干后反复涂胶。

(3)光敏度高:

曝光时间的宽容度大,用碘钾灯光,清水浸泡3—5分钟,易于显影,网点光洁、清晰,经第二次曝光后,耐印率会提高。

5、曝光、显影

曝光台上要安装与印台相应的定位卡,定好位,不允许有误差。

曝光时,阳图分色卡的药膜面对着模版的感光胶面,压紧压牢,保证感光模版和底片紧贴于曝光玻璃上,不能有丝毫缝隙。

曝光时间依感光胶的灵敏度和光源而定,一般紫外线光曝光控制在15—20秒之间。

用40W10支日光灯管曝光,控制在50—60秒;

清水浸泡35分钟,即可用海绵轻擦或用水喷洒,水压不要过大,湿度低时,可先用20℃温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喷洒显影。

切不可用高压水冲洗,待干后第二次曝光,使感光胶进一步交联固化,以提高耐印力。

经验证明,黄版的加网角度是90°

,易见龟纹出现,但这不影响印刷效果,因黄版是浅色,首先印刷,经后三版叠印后,龟纹自然消除。

品红、青版绝不允许有龟纹出现。

丝绒涂料网印的丝网版制作

一、为保证制版、印制质量须认真择选网框

1、张力充分。

作为网框的材料应具有能耐丝网张力的充分强度,因为在绷网时,丝网对网框产生一定的拉力和压力,这就要求网框要有抗拉力强度,若强度不够框就会找曲,就会变形,就印不出好的丝绒产品。

2、坚固耐用。

网框在使用中要经常与水,粘合剂接触,以及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网框不发生歪斜等现象,以保证网框的重复使用,这样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3、操作轻便。

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网框尽量选择重量轻的,便于操作和使用。

4、粘合性好。

网框与丝网粘接面要有一定的粗糙性,以加强丝网和网框的粘接力。

5、尺寸合适。

生产中要配置不同规格的网框,使用时根据印刷尺寸的大小确定合适的网框,可以减少浪费,而且便于操作。

二、关于绷网

1、绷网的工艺过程。

绷网首先按照印刷尺寸选好相应的网框,把网框与丝网粘合的一面清洗干净,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的网框,需要用细砂纸轻磨擦,使网框表面粗糙,这样易于提高网框与丝网的粘接力,如果是使用过的网框也要用砂纸磨擦干净,去掉残留的胶及其它物质。

清洗后的网框在绷网前,先在与丝网接触的面预涂一遍粘合胶并晾干。

绷网时,用手工或机械绷网,丝网拉紧后使丝网与网框贴紧,并在丝网与网框接触部分再涂布粘合胶,然后干燥,注意粘合胶不宜涂布得过厚或过薄,在干燥时,可用橡胶板或软布,边擦拭粘接部分,边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丝网与网框粘接得更牢固。

待粘合胶干燥后,松开外部张紧力,剪断网框外边四周的丝网,然后用单面不干胶纸带贴在丝网与网框粘接的部位,这样可起保护丝网与网框的作用,以保证丝网印版的有效使用。

最后用清水或清洗剂冲洗丝网,待丝网晾干后,就可用于感光胶涂布(制版)。

绷网的工艺流程如下。

2、绷网的基本要求。

(1)整个网面张力均匀,各方向上的网线在其弹性限度内受力均匀。

(2)网丝互相平行,经纬方向的网丝互相垂直。

(3)在一段时间里增量绷网,达到不增加绷网张力而不再出现松驰的程度。

(4)丝网绷在网框上,作用于网框和网布上的力相互抵销无张力损失。

3、正确的绷网方法。

(1)为了使绷好的丝网的经纬丝尽可能与网框边保持垂直,在把丝网夹入绷网机夹头时要夹得平直;

在启动绷网机时要逐步加力,使绷网慢慢拉伸、拉平、拉紧直到拉到最高值,这时再沿夹具边口仔细检查经纬平行于夹具的情况,如发现严重的不平行时,应松下丝网,重新夹网和重新慢慢给力到最高值。

绷网时切忌突然给力到最高值,这将会造成张力不匀,经纬扭斜,会形成制版龟纹。

(2)为了保证良好的印刷适性,必须对绷网张力加以控制,绷网张力太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