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10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平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矿现有6个直属采煤队,5个直属掘进队,1个通防队,7个直属单位和12个机关部室,在职职工3038人。

矿井位于宝鼎矿区大箐向斜西翼,南北走向长约9公里,东西平均宽1.4公里。

井田范围内共有可采煤层34层,煤层群总厚度21.75m,其中,主要可采煤层10层,次要可采煤层10层,其余为局部可采煤层。

井田以中部A40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煤层倾角由北往南呈增大的基本规律,南翼采区的煤层倾角在40~75度,北翼采区一般在25~60度,局部地段达60度以上,属急倾斜近距离煤层,急倾斜煤层储量占矿井总储量的70%,是优质的主焦煤。

矿井历年瓦斯鉴定结果均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均为不易自燃发火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性,其爆炸指数在17.91%-27.21%之间。

(二)矿井生产准备情况

井田共划分为三个水平开采,一水平(+1100m水平)采用平硐开拓,仓储、退采等非正规采煤法开采,己于1992年开采结束;

现正在开采二水平(+900m水平),采用平硐+斜井开拓,急倾斜煤层工作面采用四边形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倾斜煤层工作面采用单体走向长壁采煤法;

三水平(+700m水平)正在开拓延深。

矿井分南北两翼开采,北翼现布置三个生产采区:

其中,一个收尾采区。

南翼两个生产采区,一个开拓准备采区;

采区采用分组双石门集中大联合布置方式,每个采区分3~4个阶段,三[换行]个阶段垂高60米,四个阶段垂高42米。

每个采区均布置一条集中材料上山作为采区进风上山,布置一条专用总回风上山,直通地表。

矿井南翼采区以几何尺寸来划分采区的走向长度(采区走向长1200米),北翼采区则以地质构造为边界来划分采区,采区走向长度一般在500~1000米不等。

(三)主要生产系统

矿井运煤系统:

采煤工作面的煤通过运输巷的刮板输送机(或胶带运输机)运至采区煤仓,在+900m水平采区石门装入3吨底卸式矿车后,由ZK10-6/550架线式机车运至主斜井煤仓,再由皮带运输机运到地面煤仓。

矿井排矸系统:

掘进工作面采用1t矿车由蓄电池机车运入采区车场,通过副一斜井串车提升至+1100m水平,由蓄电池机车运至地面。

矿井运料系统:

设备、材料由主平硐经副一斜井→+900m水平主石门→+900m水平运输大巷→采区石门→采区材料上山→采区各区段石门→使用地点。

矿井运人系统:

人员从主平硐经副二斜井架空人车道至+900m水平运输大巷(或从地面坐+1100m水平平巷人车)到采区材料上山,经各区段石门到达工作面工作地点。

或从付井北四斜井架空人车道到达工作面。

矿井通风系统:

采用集中压入分区回风通风方式。

入风井口位于工业广场附近标高为+1130m。

矿井总进风量为11587m3/min,矿井计划配风量10441m3/min,矿井富余风量系数1.11。

各采区入风均由入风斜井经副一斜井和副二斜井至+900m水平南、北翼大巷至各采区材料上山,再至各区段入风石门,经工作面至区段回风石门回至总排上山,经上段总排上山回出地表。

矿井供电系统:

采用双电源双回流从地面变电所供电至各采区变电所。

地面电源引自攀枝花市宋家坪变电站35KV侧和新花山变电所35KV侧。

一回LGJ—2×

70架空线路和一回LGJ—2×

120架空线路引至太平煤矿35KV变电所(回线路长6.3km)和陶家渡35KV变电所(回线路长10.2km)。

矿井排水系统:

矿井+1100m水平采用自流排水。

+900m水平采用机械排水。

+900m水平矿井涌水通过水沟自流至+900m水平中央主副水仓,经水泵排出地面。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428.66m3/h。

矿井中央水仓容量为6453m3。

矿井主排水泵型号为200D-43×

5,水泵数量为5台,排水管直径为Φ377mm管径,管路为两趟,长度为720m,工作制为二开二备一检修。

消防尘系统:

矿井消防尘用水取至地面净化水池,经井下+1100m水平运输大巷和+900m水平运输大巷、各采区材料上山消防尘管路到各消尘地点。

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实施情况

(一)矿井具备的条件

1、证照管理情况:

矿井依法取得了《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证照齐全,合法有效。

2、矿井自建矿以来未发生过较大以上瓦斯事故

3、矿井四个煤量:

开拓煤量319.96万吨,可采年限4年;

准备煤量315.51万吨,可采期46.7个月;

回采煤量57.02万吨,实际可采期9.1个月;

安全保护煤量57.02万吨。

4、矿井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75万吨,设计服务年限65年,2006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81万吨,核定通风能力95万吨/年,矿井设计[换行]通风能力120万吨/年。

2008年实际生产原煤79.2万吨,矿井主通风机全压(正压)在1415Pa左右。

5、矿井等级孔:

矿井等级孔6.11m2。

6、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情况:

成立了矿党政任组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设立了由副总工程师任组长的7个安全质量标准化专业组,制定下发了《太平煤矿关于印发矿井各系统质量标准化考核实施细则的通知》,开展了争创安全质量标准化采掘先进队活动,实行通风质量标准化与采掘工程质量挂钩考核。

太平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综合评定91.72分,达一级,其中,通风系统静态检查91分,动态检查90.5分,动态抽查90.5分,救护检查87分,综合评定得分90.38分,达一级。

7、通风巷道情况:

矿井内各用风地点的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有效风量率达到95.43%。

安排有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巷道维修工作,截止11月末,矿井回风巷失修率1.2%,严重失修率0.12%。

各种巷道断面能满足通风、运输、行人、设备安装、管线吊挂和施工的需要。

8、矿用风机情况:

矿井安设的两台ZTD56-8-NO28型对旋式主要通风机,于2006年7月由四川煤矿矿用[换行]安全产品检验中心检验合格,于2006年12月23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式运行。

矿井掘进通风均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风机型号为YBT及FBD对旋式风机,全面实现了“三专两闭锁”的规定,全矿所有掘进工作面均采用了相同能力的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了运行风机和备用风机自动切换。

9、国家禁止使用和旧井工煤矿设备

太平煤矿目前末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和旧井工煤矿设备。

10、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矿井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历年鉴定矿井瓦斯等级均为低瓦斯矿井。

2009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44m3/t,绝对涌出量为2.41m3min;

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1.65m3/t,绝对涌出量为2.75m3min,无煤与瓦斯突出。

(二)综合管理情况

1、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机构

成立了以矿党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矿井瓦斯治理工作,协调“一通三防”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

设立了以矿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全面负责矿井“一通三防”技术工作,具体负责涉及瓦斯治理的矿井开拓部署、采掘巷道布置、生产系统调整和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以及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重大技术问题。

矿总工程师兼任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办公室主任,下设5个瓦斯治理专业组,专业小组主要由“一通三防“工作组、现场实施组、机运专业组、人员资金物资保障组、检查督导组五个小组组成。

矿井设立了专职通风、地质副总工程师,负责协助矿总工程师处理和协调“一通三防”工作的具体问题;

通风、地质副总工程师负责协助矿总工程师处理生产过程中遇瓦斯变化的情况。

矿井明确[换行]了通风区为矿井“一通三防”现场第一负责单位,主要是对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治理、粉尘防治、监测监控等方面具体负责和操作。

矿井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通风、地测防治水、机电、运输、安监处及通防队等业务保安机构,明确了通风区为矿井“一通三防”现场第一负责单位,主要是对矿井通风系统、瓦斯治理、粉尘防治、监测监控等方面具体负责和操作。

矿井配备了通风、安全、机电运输、采煤、掘进、开拓准备及地质等5名副总工程师负责技术业务管理。

配备工程技术人员66名,其中,采掘工程29人,机电运输22人,通风4人(含1名通风监测专职技术员),地质测量11人,负责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2、建立了各项瓦斯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制定了《太平煤矿“一通三防”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太平煤矿“一通三防“例会制度》、《太平煤矿瓦斯超限管理实施细则》、《太平煤矿关于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的暂行规定》、《太平煤矿高瓦斯工作面巡视检查制度》、《太平煤矿综合防尘管理办法》、《太平煤矿关于印发局部[换行]通风机管理办法的通知》、《太平煤矿关于瓦斯治理目标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办法51个,以及《太平煤矿关于下发主通风机突发停机应急预案的通知》等各种救援预案19个,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瓦斯治理制度体系。

3、矿井瓦斯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太平煤矿“一通三防”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规定的排查内容,按照每班、每天、每旬、每月的排查方式,积极开展矿井“一通三防”隐患排查、整改工作,2009年11月份,共排查出“一通三防”各类隐患101条,全部得到了落实整改。

4、矿井瓦斯防治各种图纸、报表管理情况

(1)瓦斯防治图纸管理情况:

矿井编制有矿井瓦斯地质图、矿井通风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装备布置图、矿井防尘系统示意图、矿井压风管路示意图、矿井瓦斯超限断电控制图、矿井供电系统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资料,各种图纸编制清晰、准确,并实行了月交换图制度。

(2)瓦斯防治台帐、记录管理情况:

矿井建立了甲烷超限断电和瓦斯电闭锁测试记录、“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测试记录、风电闭锁现场测试记录、调度值班记录、通风区值班记录、通风设施检查记录、防灭火检查记录、测风记录、瓦斯传感器调校记录、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等多种记录、台帐,各种记录台帐内容填写真实、准确。

(3)瓦斯[换行]防治牌板管理情况:

矿井现有局部通风机管理牌板、通风设施管理牌板、防尘设施管理牌板、通风仪表、仪器管理牌板、安全监控管理牌板、测风牌板、隔爆设施管理牌板、局部通风机等多种管理牌板。

5、“一通三防”特殊工种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制定了《太平煤矿2009年职工培训计划》,全年计划培训员工1488人(次),其中,培训管理干部115人次,特殊工种1095人,岗位练兵491人次,在岗人员都进行了安全培训,并建立了培训档案。

1至11月份,全矿经培训考试取得特殊岗位作业证的490人,所有“一通三防“特殊工种上岗人员都经过培训,持有合法有效证件。

(三)采掘部署及生产管理情况

1、矿井安全出口

四川省经济委员会核定矿井井筒井口共有12个,矿井一条主井为明斜井,布置于井田北部边界,进风井为+1135m进风斜井、+1132m副斜井及管子道,布置于井田中心与主平峒相连,回风井为各采区总排上山,分别是+900m水平北三采区回风斜井、+900m水平北二采区回风斜井、+900m水平南二采区回风斜井、+1100m副平峒、+1325m回风斜井及+1315m回风斜井、+1036m皮带主斜井、+1132m火药库回风斜井、+1152m充电硐室回风平硐及+1100m主平峒,各回风井口均直通地表。

2、采区布置

由于矿井各采区内可采煤层层数多,各采区巷道均采用分区双石门集中大联合布置方式,运输阶段石门贯穿上下组煤层。

采区进回巷均贯通整个采区,不存在一段作进风巷,一段作回风巷的问题。

北四、南三采区还另布置有架空人车上山(25°

)专门运送人员,各上山以25°

~30°

的角度顺穿或反穿煤岩层群;

在采区投入生产前,各主要生产系统(采、掘、机、运、通等)全部一次掘进或安装到位。

巷道断面采区石门12.5m2,区段6.5~9.1m2,材料上山或总排上山为7.5~8.0m2,除少数巷道一般性失修外,其余巷道处于正常维护、使用状态。

3、开采方式及采、掘工作面布置

矿井采区开采顺序遵循先近后远、逐步向井田边界扩展的前进式开采方式,矿井没有采用下山开采方式,集中运输大巷布置在煤系地层底板,既作为本生产水平的运输大巷,也作为下生产水平的主要回风巷和辅助运输巷运料及行人。

煤层群开采顺序遵循先采上煤层,然后再采下煤层,先采上一区段,然后再采下一区段的原则,因上下煤组相距在200m以上可同时开采,不分顺序。

采煤方法:

工作面倾角在42°

以下采用单体走向长壁开采,倾角在42°

以上的工作面采用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

掘进方法:

采用钻爆法和综掘施工。

掘进速度:

炮掘,煤巷为130~150m/月,半煤巷为80~120m/月,岩巷为50~70m/月。

半煤岩综掘200~240m/月。

矿内所有采掘施工头面都制定并执行了《作业规程》,坚持了每月一次的《作业规程》复查,严格执行了无《[换行]作业规程》不允许作业的制度。

矿井现布置有7个采煤工作面、19个掘进工作面、5个备采工作面。

其中:

南二采区布置采煤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2个(停掘1个,待贯通);

南三采区布置采煤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3个、备采工作面3个;

南四采区布置掘进工作面3个;

北三采区布置采煤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4个;

北四采区布置采煤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1个、备采工作面2个;

北二采区布置采煤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1个;

+900m水平布置掘进工作面1个;

+700下延工程掘进工作面4个。

各采区采掘工作面布置情况见下表。

4、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掘进机械化程度

开展了支护改革工作,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巷道全部淘汰了木支护,不断推进了巷道大断面锚网、锚索支护,增大了顶板管理的安全系数,减少了通风阻力。

矿井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97.02%,矿井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22.45%。

5、劳动定员情况

矿井严格按核定的矿井生产能力安排生产计划,实行科学的劳动定员管理,2007年底安装了KJ237人员定位跟踪系统,2008年8月通过验收后投入正式运行,实现了对井下人员的实时定位跟踪。

同时,在井口及各采、掘工作面实行“限员挂牌”管理,直接标明核定的每班作业人数和实际每班作业人数。

(四)矿井通风系统管理情况

1、矿井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集中压入分区回风的通风方式,矿井最大通风流程长达6500米左右。

2003年1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对矿井各煤层进行了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为矿井所有可采煤层均为不易自燃煤层,矿井历年来瓦斯等级鉴定均为低瓦斯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且矿井主通风机刚更换完毕,供风量完全能够满足+900m及+700m水平开采需要,故矿井在+900m及+700m水平开采时,暂无考虑改变通风方式的必要,随着开采水平向深部延深至+500m水平时,瓦斯涌出量增大,届时,将矿井通风方式改为抽出式通风。

2、主通风机运行情况

矿井利用2003年煤矿安全改造国债资金,对矿井主通风机进行了改造,2006年12月23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式运行。

矿井主[换行]通风机房位于工业广场主平硐附近,安设两台同等能力的ZTD56-8-NO28型对旋式主要通风机,电机额定功率2×

450KW,转速742转/分,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目前两台主通风机运转角度均为一级48°

、二级37°

,主通风机风量11587m3/min,主通风机外部漏风率为1.38%,通风机全压1415Pa,电机实际运转功率437.94KW,矿井等积孔为6.11m2

3、矿井、采区、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情况

矿井每月编制配风计划,各地点实际用风量均大于配风计划要求,矿井实际总进风量为11379m3/min,矿井计划配风量10441m3/min,矿井富余风量系数1.11,矿井总回风量为11011m3/min,矿井有效风量率为95.43%,吨煤供风为4.13m3/T。

各采区实际供风量均大于计划配风量,不存在风量不足的采区,采区内部风量分配合理,各采区风量分配情况详见表二

矿井采煤工作面均采用全风压上行通风,“U”型通风方式。

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根据需要风量大小,分别选用不同型号、功率的局部通风机,配合使用不同直径风筒。

局部通风机型号为YBT及FBD系列对旋局部通风机,功率有11KW、2×

11KW、2×

15KW、2×

22KW几种,使用直径为500~800风筒导风,最长掘进工作面供风距离为600米,选用对旋局部通风机能够满足掘进工作面供风需要。

各采掘工作面风量符合配风标准,采掘工作面风量富余系数在1.1-1.2之间。

采掘工作面风量分配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各采掘工作面风量情况详见表三、表四:

4、主要通风设施、设备

矿井使用的通风设施、设备包括永久风门、临时风门、永久密闭、临时密闭、挡风墙、挡风幛、风桥、调节风门、调节风墙、局部[换行]通风机、φ500mm~φ800mm风筒等。

矿井各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车场等地点的永久风门均安设了正反向风门,上齐了风门闭锁装置及安设了风门开关传感器。

全矿共有通风设施343道,其中:

永久风门154道,临时风门10道;

永久密闭128道,临时密闭29道。

矿井主要风门安设了风门闭锁装置共28组,通风设施设置合理,并符合《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

5、通风系统管理情况

(1)严格“以风定产”公示制度

严格执行了“以风定产”公示制度,在井口工业广场、通风区微机室、安监处及矿调度设置了四块“以风定产”公示牌板,当矿井采掘工作面变更时,及时进行了修改,确保了公示牌板内容真实、准确。

(2)矿井不存在不合理串联通风的采、掘工作面。

由于受采煤方法及现场条件的限制,存在有串联通风的现象,但均为一次串联通风,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了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加强了通风系统、局部通风、瓦斯监控、爆破、综合防尘等方面的管理,确保了安全生产。

(3)2008年7月开展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详见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

2008年[换行]通风阻力测定结果为矿井阻力为1078.1pa.。

矿井通风阻力满足《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中“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的规定;

各采区、各煤层通风阻力和风压分布比例较合理。

(3)严格执行“五、十”测风制,并根据采掘生产变化及时对通风系统和供风量进行调整,保证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的风流稳定可靠。

2008年,按《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在矿井总进风巷、各采区回风上山、主要进回风巷建立了18个正规测风站。

(5)制定下发了《太平煤矿“一通三防”例会制度》,矿井每月上旬召开一次“一通三防”例会,每月按时编制矿井配风计划、通风月报表,每月修改、绘制矿井通风系统图及分煤层通风系统图和通风网络图并上报公司。

(6)矿机电科、通风区每月下旬对主扇风机、反风设施、主通风机房仪表、仪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主通风机房安设有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通讯电话等设施,各种设施齐全有效,主通风机工作正常,反风设施完好。

(7)开采沿空送巷或沿空留巷时,均制定了溜煤眼封堵漏风技术措施,并由通风区及时在尾巷设置临时密闭,防止向采空区漏风。

(8)煤矿井下使用的局部[换行]通风机连续运转6个月后,由通风区向使用单位下达升井检修更换通知单,由机电科检验合格后方可再投入井下使用。

(9)2009年5月开展了1次反风演习工作。

反风演习各项参数符合《规程》规定。

(五)瓦斯管理情况

1、瓦斯管理机构

矿成立通风区,通风区下设瓦安队,配备管理人员4人,技术人员1人。

配备专职瓦斯检查人员114人,瓦斯检查做到了专人专面。

实行了瓦斯检查员和安全检查员“双岗合一”,明确了现场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保证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

2、瓦斯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1)每月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矿井通风系统图编制瓦斯检查计划。

并根据矿井通风系统和检查点的变化状况随时修改检查计划。

(2)严格执行区域巡回检查制度,明确每个瓦斯检查员的检查路线、检查时间、检查和汇报地点、交接班地点。

(3)瓦检员上岗前,由安瓦队专职技术员向他们认真贯彻分管片区各施工地点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措施(以签名为据),组织他们学习并熟悉本片区的通风、防尘、供电系统及与其它片区的关系,否则,不准上岗。

(4)上岗的瓦检员必须携带光学瓦斯检定器等仪器,使用的瓦斯检查仪器由通风区设立的维修室统一保管和发放、维修,做到专人专机,每班仪器发出时,由维修人员对其完好性进行检查和处理,不完好的仪器严禁发出,使用人员在领到仪器后,必须认真检查仪器完好性,不得将不完好的仪器带入井下,否则要追究责任。

(5)严格按规定要求设齐了瓦斯检查牌板,采煤工作面在进回巷各设一块牌板,其位置在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各50米范围内。

掘进工作面在局部机处和爆破地点各设置1块瓦斯检查牌板。

机电硐室、移动变电站、火药库发放硐室、绞车、水泵、变压器、钻机、综掘机及空压机、密闭、栅栏外、钻场等地点均设置了瓦斯检查牌板。

所有瓦斯检查牌板规范、统一,内容清晰、齐全,凡该设而未设瓦斯检查牌板的地点,一律按漏检处理。

凡发现井下瓦检员“假、漏、检”,一律开除矿籍。

(6)瓦斯检查做到检查牌板、手册和升井记录“三对口”,每天由矿长和矿总工程师审阅瓦斯日报表,对事故隐患和公司领导批示签署处理意见。

(7)瓦检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并在工作面指定地点交接班,交接班实行[换行]了挂牌制,交接班时,交班人必须向接班人认真交待分管片区的通风、瓦斯、煤尘等情况和隐患处理结果,接班人认真做好记录并签字。

(8)认真执行对瓦检员的查岗制度,成立了以区(队)长为组长的查岗小组,组织和参加查岗工作,高瓦斯工作面每月查岗次数不少于8次,低瓦斯工作面每月查岗次数不少于4次,并建立了查岗记录。

(9)加强了对瓦检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瓦检员全部执证上岗。

(10)低瓦斯工作面瓦斯检查、汇报次数每班不少于2次,高瓦斯工作面瓦斯检查、汇报次数每班不少于3次。

3、高瓦斯采掘工作面均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掘进工作面安设了双风机双电源,并实现了双向自动切换。

制定并下发了《太平煤矿关于下发瓦斯超限断电和风电闭锁及双风机切换功能测试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每天白班由安瓦员、跟班电工等人员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