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7975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3)1/22(r3)1/2{M:

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地)1/2=7.92=11.23=16.7

6.地球同步卫星(r地)242(r地)2{h36000,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

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向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

【常见的力】

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9.8210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

劲度系数(),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因数,:

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1m22(6.6710-112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1Q22(9.01092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E:

场强,q:

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为B与L的夹角,当时,时0)

9.洛仑兹力(为B与V的夹角,当时:

,时0)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12,反向:

1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1222+2F1F2)1/2(余弦定理)F1F2时(F1222)1/2

3.合力大小范围:

1212|

4.力的正交分解:

,(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或合{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

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

,失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

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

回复力,k:

比例系数,x:

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2()1/2{l:

摆长(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

摆角100}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驱动力固,,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6.波速{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

332;

20℃:

344;

30℃:

349;

(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1.动量:

{p:

动量(),m:

质量(),v:

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

{I:

冲量(),F:

恒力(N),t:

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

或{p:

动量变化,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

p前总后总或也可以是m1v12v21v12v2

6.弹性碰撞:

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0{:

损失的动能,:

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2)v1/(m12)v2=2m1v1/(m1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2/2-()2/2相对{:

共同速度,f:

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1.功:

(定义式){W:

功(J),F:

恒力(N),s:

位移(m),、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

{m:

物体的质量,9.82102,:

a与b高度差()}

3.电场力做功:

{q:

电量(C),与b之间电势差(V)即}

4.电功:

(普适式){U:

电压(V),I:

电流(A),t:

通电时间(s)}

5.功率:

(定义式){P:

功率[瓦(W)],时间内所做的功(J),t:

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平平{P:

瞬时功率,P平:

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额)

8.电功率:

电路电压(V),I:

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

2{Q:

电热(J),I:

电流强度(A),R:

电阻值(),t:

10.纯电阻电路中2222

11.动能:

2/2{:

动能(J),m:

物体质量(),v:

物体瞬时速度()}

12.重力势能:

{:

重力势能(J),g:

重力加速度,h:

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

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

电量(C),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2/22/2或W合

{W合: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动能变化(2/2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

0或1122也可以是12/2122/2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90O做正功;

90O180O做负功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

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

1(度)=3.6106J,1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

1.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V:

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

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0,f引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最小值)

(3)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

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

物体吸收的热量(J),U:

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

-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温度升高,内能增大0;

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1.6010-19C);

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

1Q22(在真空中){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

静电力常量9.010922,Q1、Q2:

两点电荷的电量(C),r: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

(定义式、计算式){E:

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2{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两点间的电压(V),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

{F:

电场力(N),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

电场强度()}

7.电势与电势差:

8.电场力做功:

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

带电量(C),:

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匀强电场强度: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

电量(C),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定义式,计算式){C:

电容(F),Q:

电量(C),U:

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4(S:

两极板正对面积,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0):

或2/2,

(2)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2,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

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

11061012;

(7)电子伏()是能量的单位,11.6010-19J;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

电流强度(A),q: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

时间(s)}

2.欧姆定律:

导体电流强度(A),U:

导体两端电压(V),R:

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

电阻率(),L:

导体的长度(m),S:

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或也可以是内外

电路中的总电流(A),E:

电源电动势(V),R:

外电路电阻(),r:

电源内阻()}

5.电功与电功率:

,{W:

电功(J),U:

时间(s),P:

电功率(W)}

6.焦耳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A),R:

导体的电阻值(),t:

7.纯电阻电路中:

由于,因此22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P出,出总{I:

电路总电流(A),E:

电源电动势(V),U:

路端电压(V),:

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123+1并=11+12+13+

电流关系I总123I并123+

电压关系U总123总123

功率分配P总123总12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

接入被测电阻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R中)

由于与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

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挡。

(4)注意:

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

的测量值()真

的测量值()()

选用电路条件[或()1/2]

选用电路条件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注1)单位换算:

11031061103106;

1103106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1

2.安培力;

(注:

){B:

磁感应强度(T):

安培力(F):

电流强度(A):

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注V{f:

洛仑兹力(N),q:

带电粒子电量(C),V:

带电粒子速度()}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

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

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洛22

(2)22(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c)解题关键:

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电磁感应】

1)(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感应电动势(V),n:

感应线圈匝数,:

磁通量的变化率}

2)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

有效长度(m)}

3)(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峰值}

4)2/2(导体一端固定以旋转切割){:

角速度(),V:

速度()}

2.磁通量{:

磁通量():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

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

由负极流向正极}

【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电流瞬时值(=2f)

2.电动势峰值2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

(2)1/2

(2)1/2

(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2121222入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2R;

(P损: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

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

输送电压,R:

输电线电阻)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

:

角频率():

时间(s):

线圈匝数:

磁感强度(T);

S:

线圈的面积(m2)输出)电压(V):

功率(W)。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

电=线,f电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振荡电路21{f:

频率(),T:

周期(s),L:

电感量(H),C:

电容量(F)}

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3.00108,{:

电磁波的波长(m),f:

电磁波频率}

(1)在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

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

(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

【光的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

1.反射定律{反射角,i:

入射角}

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

折射率,c:

真空中的光速,v:

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3.全反射:

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1

2)全反射的条件:

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

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

(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

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

【光的本性(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两种学说:

微粒说(牛顿)、波动说(惠更斯)

2.双缝干涉:

中间为亮条纹;

亮条纹位置暗条纹位置(21)/2(0,1,2,3,、、、);

条纹间距{:

路程差(光程差);

光的波长2:

光的半波长两条狭缝间的距离:

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3.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光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光的颜色按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红、橙、黄、绿、蓝、靛、紫(助记:

紫光的频率大,波长小)

4.薄膜干涉:

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4〔见第三册P25〕

5.光的衍射:

光在没有障碍物的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光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可认为沿直线传播,反之,就不能认为光沿直线传播

6.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7.光的电磁说:

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谱(按波长从大到小排列):

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射线。

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的发现和特性、产生机理、实际应用

8.光子说,一个光子的能量{h:

普朗克常量=6.6310-34,:

光的频率}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2{2/2:

光电子初动能,h:

光子能量,W:

金属的逸出功}

(1)要会区分光的干涉和衍射产生原理、条件、图样及应用,如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屏衍射等;

(2)其它相关内容:

光的本性学说发展史/泊松亮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原子特征谱线〔见第三册P50〕/光电效应的规律光子说〔见第三册P41〕/光电管及其应用/光的波粒二象性〔见第三册P45〕/激光〔见第三册P35〕/物质波〔见第三册P51〕。

【原子和原子核】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

(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

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

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初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

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2{E:

能量(J),m:

质量(),c: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2{当m的单位用时,E的单位为J;

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2;

12=931.5}〔见第三册P72〕。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完)

【左手定则:

左手定则(安培定则):

已知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如电动机。

伸开左手,让磁感线穿入手心(手心对准N极,手背对准S极),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方向。

其原理是:

当你把磁铁的磁感线和电流的磁感线都画出来的时候,两种磁感线交织在一起,按照向量加法,磁铁和电流的磁感线方向相同的地方,磁感线变得密集;

方向相反的地方,磁感线变得稀疏。

磁感线有一个特性就是,每一条磁感线互相排斥!

磁感线密集的地方压力大,磁感线稀疏的地方压力小。

于是电流两侧的压力不同,把电流压向一边。

拇指的方向就是这个压力的方向。

【右手定则:

确定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

(发电机)

右手定则的内容是:

伸开右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则其余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物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