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15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中疑问句教学如何有效地完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以下简称“卢本”);

(3)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以下简称“房本”);

(4)孙德金《汉语语法教程》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以下简称“孙本”)。

在实际的交际言语中,每一类的疑问句都有着多种的句式,这些句式在形式上或语用功能上都或多或少有所区别,针对汉语学习者的这4部语法书在疑问句系统的分类上普遍比对本族人的语法书(《现代汉语》)要更详细一些,除了分出大的疑问句类外,对各类疑问句句式还进行了再分类。

我们认为对于外国留学生的教学而言,分句式教是有必要的。

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在句式划分和归类上,各家说法不一。

例如:

“V不V”式刘本定为正反问,而孙本则归入是非问;

刘本将句末带“吧”的疑问句归为是非问,孙本则另立一类称为“猜问句”;

刘本房本都将使用“呢”提问的句式归为特指问,孙本则另立为“省略问”等等。

其次,在实际语言中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如用“吗”提问的句式(“s+吗”)、用疑问语调的句式(“s+/”)和用“吧”提问的句式.(“s+吧”),它们的使用频率分别为:

14.63%、11.61%和1.45%,(蔡建丰,2002)而刘本和孙本都把它们作为是非问的三种并列句式进行介绍,并没有体现出彼此使用频率的差异。

又如“疑问代词-呢”(即句中无“呢”)的句式在实际交际中使用比例很高,但刘本、孙本并没有提到这种句式。

至于房本中所列举的有可用于是非问句末的“啵”、“呗”等词语的句式,在实际交际语言中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正如吕文华(1994)指出,应该要通过频率统计,筛选出语言交际中价值相对高的形式以确定基本语法的教学范围和教学重点。

对某一语法现象照搬理论语法而不分出现频率和使用价值的高低进行说明,要么可能造成语法教学内容的繁杂,增加教学难度,要么可能会遗漏某些实用的句式,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使用。

我们注意到还有一些对外汉语语法书对疑问句系统进行了新的分类,如李德津等《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1988(以下简称“津本”),将汉语疑问句分为7类:

1.用“吗”的疑问句2.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3.正反疑问句4.用“还是”的选择式疑问句5.用“是不是”的疑问句6.用“呢”的疑问句7.用副词“多”的疑问句。

对外汉语语法系统对“用‘呢’疑问句”的归类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一般是根据意义特征将其归入特指问,如刘本和房本;

或根据形式特征将其另立为“省略”问,如孙本。

这两种归类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未必可行。

津本将其另立出来,但以形式标志“呢”命名,既考虑到了这类问句形式上的特殊性,又未增加学习者记忆新术语的负担。

又比如李英哲等《实用汉语参考语法》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9(以下简称“哲本”)。

哲本中的疑问句系统庞大而具颠覆性的。

它将疑问句分为六大类33个句型,分别为:

(1)疑问尾词疑问句;

(2)选择型疑问句;

(3)附加疑问句;

(4)否定疑问句;

(5)疑问词疑问句;

(6)语调疑问句。

每一类中列出了若干句型,其中选择性疑问句有多达20个句型。

从形式上看,哲本的分法所确立的6大类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疑问尾词疑问句都具有句末尾词。

选择性疑问句都要求在两个或更多特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

附加疑问句是在陈述句之后加上一个结构(“动词一‘不’一动词”或“动词一吗”)。

否定疑问句句中的动词由“不”或..“没”来否定。

疑问词疑问句就是要使用疑问词..(“什么”、“谁”、“为什么”等)的问句。

语调疑问句则是无其他疑问标志,仅以较高调型来表示疑问的疑问句。

2、汉语疑问句各句式使用频率的统计信息

众所周知,语言中存在着不对称的现象,汉语的疑问句也不例外。

通常认为特指问、正反问和选择问都可以在句末用上疑问语气词“呢”,在教学中也是这么跟学生说的。

但事实上,用“呢”和不用“呢”这两种情况在实际的语言中的使用频率相差很大,(蔡建丰,2003)。

因此,在进行特指问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句末可带“呢”,尤其在初级阶段“疑问代词+呢”的句式完全可以不教。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强调了这类疑问句的“疑问代词”这个标志,而与句末疑问标志“吗”区别开来。

除了特指问句以外,传统语法认为的4大类疑问句中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都不尽相同。

蔡建丰(2003)经过对10万字的口头语料的整理。

以传统语法所列的四大类疑问句为纲,统计了各种句式的使用频率。

见下表:

 

现代汉语疑问句(口语)使用频率统计表

类型

模式

数量

比例(%)

例句

特指问句(%)

模式Ⅰ

-呢

228

心情怎么样

+呢

72

指责一些什么呢

+啊

2

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模式Ⅱ

13

打开车门吐痰万一吐到路边的人身上呢

无标志

1

给我点时间,当中包含的深刻含义是——

是非问句(%)

+吗

121

这一句话够吗

+吧

12

那你们已经在亏本了吧

4

基本上他自己学习啊

S,是吗

20

您也可能这么做,是吗

S,是吧

咱们口头约定,是吧

S,对吗

3

你只是一个听众和旁观者,对吗

模式Ⅲ

96

像纳斯达克股票

“是吗”单用

5

是吗

正反问句(%)

V不V-呢

52

学生的损失大不大

V不V+呢

您同不同意您也开您的车,她也走她的路,然后回家过平平常常日子呢

34

25

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你的太太是不是对你减压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呢

S,好不好

11

如果表现不好则不送礼物,好不好

S,对不对

彩管对你们有影响的,是下滑的原因之一,对不对

有没有

26

有没有交到新的朋友

选择问句(%)

双选项

还是-呢

您觉得自己是个浪漫的人还是个现实的人

前选项+呢

18

是你训得厉害呢,还是你动手打过他

后选项+呢

前后都+呢

随着财富的增长,离您真实的自我是更近了呢,还是更远了呢

多选项

您上班是坐地铁,坐出租车,自己开车,别人给您开车

三、对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顺序的考察

学习者对于某个语法项目的习得过程如何,遵循何种顺序习得,这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也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如果能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按照普遍的习得顺序进行语法项目的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1、理论依据

关于自然顺序的研究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语言教学的青睐,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者总是遵循着一种固定的习得顺序来习得语言知识,这个顺序不会因外界的因素改变而改变。

最初对习得的研究集中在母语为印欧语系语言研究的基础上。

对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词素和句法的习得上,其中在词素习得方面的研究最多,其核心人物是Dulay和Burt。

在对句法的研究上,研究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上。

在这三方面的研究中。

学者们均得出了大体一致的习得顺序。

其中在对否定句的习得上,英语学习者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由句外否定阶段(Nolookmycard)过渡到句内否定阶段(Inocanswim),又过渡到否定词和能愿动词混和阶段(ICan’tplaythisone)。

2、疑问程度研究与习得顺序的关系

疑问程度是一个语用学上的概念,指的是问话人对客观事物或者主观心态的怀疑程度。

它表达了问话者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无倾向性认识,存在着一个量级次序。

疑问程度的高低影响着留学生疑问句的习得顺序。

只有把每种疑问句的疑问程度高低搞清楚了才能解释习得顺序表现出的某些特点。

邵敬敏(1996)认为特指问句的疑问程度最高,“吗”字问句次之,正反问句和选择问句的疑问程度居中;

然后是“吧”字问句,反问句的疑问程度为零,它是利用疑问句的形式,在曲折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显示某种特殊的感情色彩,实现某种特定的语用价值。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中,几位学者的研究相继证明了疑问程度对外国留学生疑问句的习得顺序具有重大的影响。

赵果(2003)的研究表明外国留学生对是非问句的习得表现出“高疑问句→低疑问句→无疑问句”的次序。

丁雪欢(2006)的研究推测出汉语二语是非问的发展过程为高疑‘吗’字问→低疑和语用‘吗’字问→附加问和‘吧’字问→反问句的顺序。

二者的研究都得出了疑问句的疑问程度确实影响着留学生习得顺序的观点.

3.认知水平与疑问句习得顺序的关系

张红欣(2007)认为留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相应的疑问句的习得也是由易到难、由低层次的认知加工向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渡:

初级阶段中“吗”问句和特指问句(……谁/什么/哪儿……)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两种句式,也是外国留学生最容易习得的句式。

这些句式所需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比较低的,中级阶段各种疑问句得到了全面发展,出现了均衡发展的势头。

到了中级阶段由于学习的词汇以及语法项目增多,促使学生可以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作深层次的语义加工,包括用不同种类的疑问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表明认知水平具有蕴涵性,更高一级目标的学习必然建立在低一级目标的基础上.只有低水平的疑问句式习得了,才能过渡到更高一级的认知水平。

这种次序是循序渐进的。

中级阶段虽然是一个疑问句得到全面发展的阶段,但仍有一些疑问句没有出现。

例如“难道……吗”句式,施家炜(1998)认为“难道……吗”应放在高级阶段教学。

不同的疑问句式反映了学生不同水平的认知程度,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掌握某一疑问句式的程度,那么即使这一疑问句式出现的早,也不能真正地习得。

4、疑问句系统习得顺序的研究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中,施家炜(1998)对外国留学生22类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典型的疑问句10类。

她所采用的语料收集手段和研究方法有语料库研究、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方法。

不仅得出了一致的习得顺序,还对此顺序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认为“不同等级的句式是定序的,等级序列不可逾越或颠倒;

而同一等级内的句式一般是有序的但并非定序,允许有一定的变化;

同一等级内且习得难度几乎相同的若干句式可能是相对任序的,顺序性最弱”。

同时从普遍语法“参数重设”理论、认知难度、语言输入的时间、频率等因素讨论了制约因素。

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采用的理论来讲都是非常具有前沿性的。

赵果(2003)以对话的形式对15名美国学生在4个月内做的四次调查为依据,研究了初级阶段美国留学生在“吗”字是非问习得中表现出的特点,发现他们对该问句的语序特点早已经习得,对语气词“吗”的习得表现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肯定+吗”远远先于“否定+吗”。

对语义特点的习得上表现出“高疑问句——低疑问句——无疑问句”的次序。

并与汉族儿童的习得特点进行了比较。

蔡建丰(2003)采用访谈和测试的方法考察了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疑问句的习得顺序,并根据留学生出现的偏误特点对习得顺序做出解释。

丁雪欢(2006)也是通过写对话的形式考察初、中级留学生是非问的分布特征与发展过程,并认为语言自然度与标记性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更大。

三、外国留学生汉语疑问句常见偏误

1、理论基础

偏误分析(Error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偏误分析的倡导者科德,把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

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专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所形成的与母语和目的语两者都不相同的个人独特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的特点有:

1.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

2.中介语是合法的语言系统。

它有自己的规则,学习者不是随意地使用这种语言,而是有意识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规则;

3.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语言系统,逐步由母语向目的语靠近。

因此,对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进行偏误分析,通过寻找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2、关于“是非问句”的偏误分析

马贇(2009)通过对外国留学生对否定“是非问句(一般疑问句)”的问卷回答的偏误分析认为:

首先,产生偏误的原因是语际迁移,即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迁移。

汉语和英语都有否定是非疑问句,但是回答却不一样,英语的附加否定是非疑问句,只要根据答语内容,表肯定的用Yes,表否定的用No,答语前后保持一致。

而汉语的附加是非疑问句则要根据问句的内容回答,表肯定也可以用“不”,表否定也可以用“是”。

当外国学生不熟悉汉语规则时,就会用错。

其次,产生偏误的原因是由于语内迁移,即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转移,也叫过度泛化。

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语内的负迁移会越来越多。

当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否定是非问句时,了解了答句在表肯定时会用“不”,在表否定时会用“是”,他们就容易推倒出如果答句要表达肯定的意思,而在是非问句中有否定形式(即出现“不”“不是”“没有”),回答时就要用“不”。

问句中出现“不”,回答表肯定意思用“不”。

-这个苹果不好吃,不是吗 -(不),这个苹果好吃。

不过,这一条并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不是这个苹果很好吃吗 -(是),这个苹果很好吃。

-这个苹果好吃,不是吗 -(是),这个苹果好吃。

虽然在这四句中都出现了“不是”这样的字眼,但是,在回答时,表肯定意思仍然用“是”。

我们看到在汉语的是非疑问句中,有一些像英语一样有附加式,在句末用“是吗”“不是吗”表示,有一些没有这种附加式,还有一些在句首有“不是”,由于问句形式的不同,所以回答也都是不一样的。

再次,产生偏误的原因是受文化迁移的影响。

汉族人与英语区的人在考虑怎么回答是非问句时,其心理和视角不同。

母语为英语的人,回答是非问句时用“Yes(是)”还是用“No(不)”,只考虑自己回答的意见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不用管问话人主要疑问点采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

所以,不管问话人是采用肯定是非问句形式,还是采用否定是非问句形式,只要自己是表示肯定的意见,一律用“Yes(是)”,自己是否定的意见,一律用“No(不)”。

而中国人回答否定是非问句时用“是”还是用“不”,既要看对方问话中的主要疑问点采用什么样的表达形式(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还要考虑自己是表示肯定意见还是否定意见。

如果对方主要疑问点采用肯定形式,那么回答时,说话人表示肯定意见就用“是”,表示否定意见就用“不”;

如果对方主要疑问点采用否定形式,那么回答时,说话人表示肯定意见就用“不”,表示否定意见就用“是”。

至于是非问句中所带的“附件”,不管是“是吗”还是“不是(吗)”,是不予考虑的。

3、其它疑问句式的偏误分析

朴正顺(2000),杨眉(2009)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疑问句的常见错误进行了整理:

(1)疑问方式运用中的错误

[误]谁在商店买衬衣吗

[正]谁在商店买衬衣

[析]疑问代词“谁”和疑问助词“吗”不能用在同一个句子中。

[误]他在哪儿玩什么

[正]他在哪儿玩  [正]他玩什么

[析]在一个句子中不能同时用两个疑问代词。

用“哪儿”就不能再用“什么”,用“什么”就不能用“哪儿”。

[误]谁有几个铅笔

[正]谁有铅笔  [正]他有几个铅笔

[析]在一个疑问句子中,不能用两个疑问代词罗列发问,铅笔的量词用“支”不用“个”。

[误]你去不去图书馆吗

[正]你去不去图书馆

[正]你去图书馆吗[析]正反疑问方式和疑问助词“吗”不能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出现。

“去不去”不能和“吗”同时出现。

只能出现其一。

[误]谁在你们二个人会日语吗

[正]在你们二个人中谁会日语 [正]你们两个人都会日语吗 [正]你们两个人谁会日语

[析]一个句子不能同时用两种疑问方式,介词“在”必须与“中”或“里”搭配使用。

即“谁”和“吗”不能同时并用。

(2)疑问句语序方面的错误

[误]他去怎么学校

[正]他怎么去学校

[析]“怎么”表示去的方式,做状语。

应放在动词“去”前。

[误]他睡觉什么时候

[正]他什么时候睡觉

[析]什么时候是时间状语,应放在谓语“睡”之前。

[误]你办什么得很快

[正]你什么办得很快  [正]你办什么办得很快

[析]“什么”是句中的宾语成份。

带程度补语的动词“办”如有宾语应重复动词或把宾语提到谓语之前。

如:

你办什么办得很快。

[误]他写不写字写得很快

[正]他写字写得快不快

[析]带程度补语的句子使用正反疑问句,应用补语的肯定加否定式构成。

(3)词语使用方面的错误

[误]你的衣服是白色的或者是黑色的

[正]你的衣服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

[析]选择疑问句中,应用“还是”,不应该用“或者”。

“或者”用在陈述句中。

[误]那个人教你们日语

[正]哪个人教你们日语

[析]疑问句中不应用指示代词“那”应用“哪”。

[误]他几年去美国

[正]他哪年去美国的   [正]他去美国几年了

[析]“几年”在句子中应作时量补语。

不能作状语。

句中用“的”“了”表示已去。

[误]这块地有多大平米

[正]这块地多大

[析]询问面积时,可用“多大”,但有明确的量词时则用“多少”。

(4)非疑问标记的错误

(一)句子成分的缺失,例如:

A.我们这次寒假北京旅行怎么样缺少谓语动词“去”。

B.那你想谁一起去好啊缺少介词“和”。

C.小王的汉语老师谁缺少谓语动词“是”。

(二)句子成分的错序,例如:

A.小王寒假的时候什么做的疑问代词“什么”应该做宾语,在动词

“做”的后面。

B.我们都寒假的时候忙吧副词“都”应该在形容词“忙”的前面。

C.小王喜欢篮球打吗动词“打“应该在“篮球”前。

(三)句子成分的错用,例如:

A.你寒假的时候有打算是什么动词“有”应该改成助词“的,’o

B.李老师明天坐飞机去中国旅行了吗助词“了”应该去掉。

C.小王有去过中国吗动词“有”应该去掉。

(四)这几种错误情况的混合,例如:

小王是中国去过吗动词“是”是多余的,“中国”应该放在“去过”之后。

(5)疑问标记的错误

(一)疑问语气词的错用

A.北京的秋天很美啊

是非问句的疑问词语只有“吗”或者“吧”,用语气词“啊”,这个句子就不是问句,而是感叹句。

B.李老师是小王的什么老师吗

根据文本的语境此问句应该是特指问句而不是特指是非问句,所以句末的疑问词应该是“呢”或者“啊”。

(二)疑问词语的错用

A.怎么种类的小时工

疑问词语“怎么”主要用于询问方式,手段,此处是询问性质,种类,应该用“什么”。

B.去中国哪儿的地方

询问地点的疑问词语有两种,或者问“什么地方”,或者问“哪儿”,此句将两种方式混淆了。

C.小王的汉语老师是什么完全将询问人和物的疑问词语混淆。

(三)疑问结构的错用

A.小王去过没有中国疑问结构“V过O没有”位置出错。

B.有没有中国去过疑问结构“X没X”句中位置出错。

C.小王去过中国有没有疑问结构“X没X”使用错误。

D.小王去过中国,好吗附加式的是非问句使用错误。

(四)疑问标记复用出错

A.李老师坐飞机去不去中国吗正反问句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不能是“吗”。

B.小王有没有去过中国吗正反问句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不能是“吗”。

C.为什么学习吗特指问句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不能是“吗”。

四、对有效地实施汉语疑问句的教学的启示

如前所述,汉语疑问句的分类在对外汉语语法教材中有着种种问题和分歧,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做呢根据周小兵(2002)提出的标准,本文认为教学中:

首先应遵循实用原则,不必拘泥于语法本体研究的理论性与系统性。

例如在教学中对疑问句的命名就要回避过于学术化、专业化的语法术语,尽可能与句式本身的结构形式特点相结合。

比如把“是非问句”直接称作“‘吗’疑问句”,把特指问句称作“疑问词疑问句”,把选择问句称作“‘还是’疑问句”;

把用“呢”提问的问句就称作“‘呢’疑问句”;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借用符号,说明起来也不费力,如把正反问句称作“‘x不x’疑问句”(x代表未知成分,它可以是一个动词、形容词、或判断动词“是”等),而至于用“是吗”、“是不是”、“对吗”、“对不对”、“好吗”、“好不好”等提问的问句,从结构形式上看,就是在一个陈述句后附带了一个疑问成分,可以把它叫做“附加疑问句”(英语当中也有类似的问句称作tagquestion)。

这些名称都很鲜明地反应出了各类问句在结构形式上的特征,学习者学习汉语疑问句式本来就是从结构人手的,那么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疑问句结构特征的名称对他们掌握疑问句应该更有帮助。

其次,要重视对统计信息的使用。

如上表所示,“疑问词疑问句”,即表中的“特指问”模式I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疑问句式,“‘吗’疑问句”次之,第三是“‘x不x’疑问句”,第四是“还是’疑问句”。

因此,可以考虑在对外汉语疑问句系统中,将“疑问词疑问句”摆在首位。

传统语法将陈述句后加“对吗”、“好吗”等的提问方式归为是非问,而将陈述句后加“对不对”、“好不好”等的提问方式归为正反问。

但从结构特点来看,它们都可以看作是陈述句后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