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04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模试题含答案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854年

1855年

33508

39010

43075

48600

54574

61523

65354

据此可知中国()

A.中国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B.清政府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C.中国的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

6.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

”这句话揭示了

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英制睡帽难以运到中国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8.“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

”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9.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前者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B.后者成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C.前者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理想

D.后者为维新派所制定并实际施行

10.沙俄外交大臣曾经得意地说:

“1900年的对华作战,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主要的影响是(  )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C.中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这说明()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市B.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12.有人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

“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

”“另外一个”最有可能指的是()

A.俄国B.美国C.日本D.德国

13.下图中①②两段是中俄两国在不同时期的国界,其中确定①段国界的条约是中俄

A.《瑗珲条约》B.《尼布楚条约》C.《北京条约》D.《勘分西北界约记》

14.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

“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北伐西征

15.1842年以前香港岛的商人给清政府交税;

1842年以后,他们却要给英国政府交税。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英协定了关税B.中英签订《北京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北伐时期B.天京事变C.安庆陷落D.天京陷落

18.“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19.“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竖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  )

A.力主禁烟B.缉拿烟贩C.收缴鸦片D.虎门销烟

20.清朝某钦差大臣在《使粤奏稿》中写到:

“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中的“臣”主要是指:

A.聂士成B.林则徐C.关天培D.陈化成

21.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述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

你认为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

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

”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3.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D.迫使清政府妥协

24.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

A.美国B.日本C.英国D.俄国

25.这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它设计出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上文中的这个革命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三民主义D.《警世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內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外国军舰与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C

C

【分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汉口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依据所学可知,《天津条约》开放南京、汉口十处为通商口岸,C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宁波、厦门、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A排除;

《黄埔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签订,与题干内容无关,B排除;

《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汉口被开通为通商口岸之后,D排除。

故选择C。

3.A

A

据材料“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推销工业产品,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所以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A符合题意;

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C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D排除。

故选择A。

4.B

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所以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B,B项符合题意;

A项与鸦片战争有关,C项与威海卫溃败有关,D项发生在19世纪末。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5.D

D

依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1842年—1855年,英国对华鸦片贸易数量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据此可知中国清朝禁烟运动以失败告终,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D。

6.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

识记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直接选择法。

7.C

根据材料内容“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和推销工业产品,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所以材料内容论述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8.C

依据所学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

故正确答案为C。

我国古代史上有过多次对外开放,但并未引起社会性质的改变,所以A不合题意;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一下子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说法错误;

D项只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的一个方面的表现,故排除。

因此选C。

【点睛】

从题干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很大,它使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因此要熟练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9.C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农民革命战争的产物,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理想,C正确;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A排除;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B排除;

二者都是农民起义的产物,与维新派无关,D排除。

10.D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的对华战争”,可知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1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尔率领的洋枪队代表的是外国反动势力,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代表的是中国的反动势力。

太平军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这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D符合题意;

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市的说法错误,排除A;

清军已失去抵抗能力的说法错误,排除B;

外国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

故选D。

12.A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因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俄国,A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3.A

依据所学可知,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领土范围是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项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与①段国界不符,排除;

C项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排除;

D项割占领土在西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选A。

14.C

根据所学和“……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可知,正是这些特点导致了内部的分裂和杀戮,天京事变就是典型的例子,故C符合题意;

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故A不符合题意;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

北伐西征巩固了太平天国政权,故D不符合题意。

15.D

依据所学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所以1842年后香港商人需要给英国政府交税,D项符合题意;

A项中英协定关税是指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与香港商人给英国政府交税无关,排除;

B项中英《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1900—1901年进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6.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17.B

本题考查的是天京事变的知识。

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8.B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的炮声”指的是鸦片战争。

1840年,英国以中国禁烟造成英国巨额经济损失为由,悍然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一个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B项符合题意;

A项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排除;

C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

D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

19.D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

故“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是指虎门销烟。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0.B

依据题干“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可知材料中的“臣”主要是指林则徐,1839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林则徐在广东主持虎门销烟,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B正确;

聂士成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阵亡的清军将领,A排除;

关天培、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阵亡的清军将领,CD排除。

2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但最后北伐军全军覆没,所以B项说法错误。

22.A

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上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西方文化渗透较早的城市之一。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23.C

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1900年,英、美、俄、日等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故C符合题意;

镇压义和团运动是直接目的,故A不合题意;

维护清王朝统治、迫使清政府妥协表述错误,故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4.D

依据题干信息“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导致了中国版图的变化,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5.A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它主张建立“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故A符合题意。

《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三民主义、《警世钟》均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和刊物,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