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560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形态,承受细胞内高渗透压

2、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3、带有多种抗原表位,可以

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

4、细胞壁的某些成分与细菌

致病性有关

细胞壁缺陷菌(L型菌)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

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

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

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

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形态大小不一,G-临床意义:

慢性和反复感染常规细菌检查阴性。

(二)细胞膜组成:

脂质双层,蛋白质(无胆固醇)

功能:

物质转运、呼吸作用、合成作用、参与细菌分裂。

(三)细胞质成分:

无色透明胶状物,由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无机盐组成

细菌新陈代谢的场所

1.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能自我复制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质粒可以自我复制,其编码的细菌性性状有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的产生等,赋予细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特征。

2.胞质颗粒.功能:

细菌储存营养物质。

如白喉杆菌的异染颗粒,成分为RNA,多偏磷酸盐。

3.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称为核质或拟核,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多在菌体中央,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

4.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某些抗生素作用部位。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样物质;

普通染色不易着色,光镜下可见透明环。

化学组成:

多数细菌:

多糖;

少数细菌:

多肽(炭疽杆菌)、透明质酸(链球菌)。

荚膜的形成: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含糖、血清)有荚膜菌形成粘液型(M)、光滑型(S)菌落失去荚膜后菌落变为粗糙型(R)

荚膜功能1、抗吞噬作用:

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2、抗杀菌物质损伤:

如溶酶体、补体3、粘附作用:

与致病性有关;

形成生物膜4、抗干燥

2.鞭毛伸出菌体外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

与运动有关染色特性:

鞭毛染色法

鞭毛种类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鞭毛功能1、细菌的运动器官2、某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有关3、鞭毛蛋白有抗原性:

H抗原

3.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与运动无关

菌毛的种类和功能

普通菌毛:

遍布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短而直,粘附结构。

性菌毛:

每菌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传递质粒。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胞。

芽胞的形态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芽胞特点1、保存有细菌全部生命活性。

2、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芽胞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4、芽胞是灭菌指标。

三、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革兰染色法1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2结果:

G+菌:

紫色G-菌:

红色

3革兰染色法意义:

鉴别细菌、选择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

细菌的生理

1、细菌的营养物质水:

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有水才能进行。

氮源:

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

碳源:

来源于糖类,提供能量。

无机盐:

钾、钠、钙、镁、磷、硫等。

生长因子:

生长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2、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繁殖(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一代个别较慢如结核分枝杆菌的代时为18~20小时

3、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四期1迟缓期1~4小时,2对数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该期的细菌,3稳定期芽孢、外毒素和抗生素在该期产生,4衰亡期

4、细菌的生化反应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的不同,因而代谢产物各异,利用生物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细菌称为——。

IMViC试验I:

吲哚试验M:

甲基红试验Vi:

VP试验C:

枸橼酸盐利用实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

5、合成代谢产物1、热原质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大多数是G-菌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121℃,20min),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2、毒素和侵袭性酶a、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b、外毒素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c、侵袭性酶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如卵磷脂酶(产气荚膜梭菌)、透明质酸酶(链球菌)。

3、色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色素(脂溶性)

铜绿假单胞菌——-绿色色素(水溶性)可用于细菌鉴别

4、抗生素:

多粘菌素、杆菌肽。

5、细菌素:

只能杀伤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如大肠菌素。

无治疗意义,有助于细菌分型。

6、维生素:

某些肠道菌合成,如B族维生素、VK。

6、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1、混浊():

大多数细菌2、沉淀:

链状生长的细菌3、菌膜(表面生长):

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枯草杆菌。

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1、有鞭毛细菌:

扩散生长,周围浑浊2、无鞭毛细菌:

沿穿刺线生长,周围透明。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1、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disinfection):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防腐(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清洁(cleaning):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5、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

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焚烧(病理性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烧灼(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

干烤(玻璃器皿、陶瓷、玻璃注射器等的灭菌);

红外线(医疗器械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消毒牛乳、酒类);

煮沸法(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流动蒸汽消毒法(与蒸笼有相同的原理);

间歇蒸汽灭菌法(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的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效果最好的方法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二)辐射杀菌法1.紫外线(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无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2.电离辐射(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的消毒灭菌,而不破坏其营养成分)3.微波(食品、非金属器械、实验室用品、食品用品、药杯等的消毒)

(三)滤过除菌法1.滤菌器(液体除菌不耐高热的血清、毒素、抗生素的除菌)

2.空气除菌(采用生物洁净技术滤过空气中的尘埃清除细菌等微生物)

(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冷冻真空干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

2、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高效消毒剂1.含氯消毒剂;

2.过氧化物消毒剂;

3.醛类消毒剂;

4.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1.含碘消毒剂;

2.醇类消毒剂

(三)低效消毒剂1.季铵盐类;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

细菌的遗传变异

BCG:

牛型结核杆菌(有毒株)→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13年,230次传代→减毒株(BCG)

基因型变异:

BCG表型变异:

细菌L型

1、细菌的遗传物质

1、细菌染色体:

dsDNA,3.2~5×

106bp复制快:

105bp/min无组蛋白,无内含子,为连续基因单倍体:

突变后更易表现

2、质粒复制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相容性、丢失或消除

F质粒-转移;

Vi质粒-毒力R质粒-耐药;

Col质粒-细菌素

3、转位因子:

IS:

750~1550bp两端重复序列,与插入有关中心序列有转位酶基因

4、整合子(integron,In):

定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

基本结构:

两端为保守末端,中间为可变区,含一个或多个基因盒

整合子含有3个功能元件:

重组位点;

整合酶基因;

启动子

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基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5、噬菌体分布广:

有菌就有噬菌体、宿主特异性:

流行病调查;

分型、参与细菌变异:

转导,溶原性转换。

2、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1、转化:

是共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2、接合:

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接连沟通,将遗传物质从共菌转给受菌的方式。

F质粒(fertilityfactor,致育因子);

R质粒耐药传递因子:

编码性菌毛决定因子:

耐药

3、转导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转导可分为普通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包装错误:

任何部位细菌DNA片段转导性噬菌体:

宿主菌DNA,无噬菌体DNA受菌接受转导噬菌体(供菌)DNA受菌获得供菌性状

局限性转导:

温和性噬菌体脱落错误:

前噬菌体及两边的细菌DNA

转导性噬菌体:

噬菌体DNA及细菌DNA

4、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

*三、细菌的变异现象

1、形态结构变异细菌L型H→O变异

2、菌落变异S→R变异

3、毒力变异白喉棒状杆菌

4、耐药性变异痢疾杆菌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

1、生物拮抗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

条件致病菌产生的原因有1、正常菌群的的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往往可引起二重感染和重叠感染

2、细菌的致病作用

细菌对宿主的感染致病能力又称为致病性。

毒力则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一般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作为测定毒力的指标。

细菌的毒力

(一)侵袭力1.粘附素(adhensin)菌毛粘附素;

非菌毛粘附素

2.荚膜

3.侵袭性物质侵袭素(invasin)侵袭性酶类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IgA蛋白酶

4.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film)

(二)毒素1.外毒素(exotoxin)主要由G+和少数G-菌合成及分泌

主要特点:

1、大多数为蛋白质2、毒性强3、绝大多数不耐热4、抗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

分类:

1、神经毒素(破伤风杆菌的痉挛毒素、肉毒梭菌的肉毒毒素)2、细胞毒素(白喉棒状杆菌的白喉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表皮剥脱毒素、A群链球菌的致热外毒素)3、肠毒素(霍乱弧菌、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内毒素(endotoxinG-菌细胞壁脂多糖(LPS)

组成:

O特异多糖非特异核心多糖脂质A

特点:

1、毒性弱2、耐热3、不能脱毒为类毒素4、致发热反应5、化学性质为LPS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

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

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为——。

(二)显性感染:

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

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为——。

按病情缓急:

1.急性感染2.慢性感染

按感染部位不同:

1.局部感染

2.全身感染

1、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宿主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例如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

2、内毒素血症:

革兰阳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

也可由病灶内大量的革兰阳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3、菌血症: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在进行繁殖而致病。

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

4、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5、脓毒血症:

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指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

(三)带菌状态带菌者伤寒玛丽

球菌(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球形,无鞭

毛,无芽胞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G+)

2.培养特性易培养:

普通平板血平板

产色素:

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有些菌溶血,产生溶血环: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

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

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

3.生化反应1、多数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

蔗糖。

2、产酸不产气。

3、致病性球菌分解甘露

醇。

4、触酶阳性(与链球菌区分标准)

4.抗原构造1)葡萄球菌A蛋白:

细胞壁表面蛋

白质,完全抗原。

2)荚膜多糖:

有利于细菌粘附(3)多糖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有群特异性。

5、分类1、金黄色葡萄球菌2、表皮葡萄球菌(白色)3、腐生葡萄球菌(白色或柠檬色)

6、抵抗力♥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易产生耐药性,特别对青霉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通过在宿主体内增殖、扩散和产生有害的胞外物质(酶和毒素)引起宿主疾病。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物质)包括:

①酶;

②毒素;

③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

1.致病物质①酶凝固酶:

血浆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凝固

耐热核酸酶:

水解DNA

纤维蛋白溶酶:

水解纤维素(纤维蛋白溶酶、葡激酶)

透明质酸酶:

降解结缔组织(扩散因子)

脂酶:

分解脂肪

触酶:

分解H2O2

②毒素葡萄球菌溶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

③表面结构或蛋白如粘附素、荚膜、胞壁肽聚糖和SPA等

凝固酶概念:

使含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

意义:

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致病机理: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1、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

2、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toxin)—引起金黄色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3、肠毒素—约1/3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耐热,抗胃肠液中蛋白酶—作用机制:

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还具有超抗原(superantigen)作用

4、葡萄球菌溶素—α溶素—损伤细胞膜的毒素(细胞毒素)

5、杀白细胞素—细胞毒素—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细菌侵袭力

所致疾病1、侵袭性疾病(化脓性疾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位局限性)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由外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常引起夏秋季节的胃肠道疾病)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毒素休克综合征

肠杆菌科——埃希菌属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6个种,只有大肠埃希菌(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菌种。

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②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后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③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胃肠炎;

④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生物学性状G-杆菌。

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兼性厌氧。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

绝大多数菌株发酵乳糖。

IMViC试验结果为“++--”。

有O、H和K三种抗原。

能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e)。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

1.黏附素(adhesine)包括定植因子抗原(CFA)、集聚黏附菌毛(AAF)、束形成菌毛(bundleformingpili,Bfp)、紧密粘附素(intimin)、P菌毛、I型菌毛和侵袭质粒抗原(invasionplasmidantigen,Ipa)蛋白等。

2.外毒素志贺毒素(Stx)、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

还有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III型分泌系统(typeIIIsecretionsystems)等。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

2.胃肠炎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与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标本肠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等;

胃肠炎则取粪便。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1.肠道外感染2.肠道内感染

(三)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疫苗接种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研究。

预防人类ETEC感染、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抗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

对腹泻病人应进行隔离治疗。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则常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感染的危险。

肠杆菌科——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G-短小杆菌。

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外,均不发酵乳糖。

动力阴性。

2、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能产生外毒素。

(二)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我国主要为B群和D群。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

潜伏期1~3天,突然发病,常有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后重(tenesmus)。

(二)所致疾病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小儿。

急性细菌性痢疾有10%~20%的病人可转为慢性。

(三)免疫性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粘膜表面的分泌型IgA(sIgA)。

病后免疫期短暂,也不巩固。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Salmonella)分两个种,即肠道沙门菌(S.enterica)和邦戈沙门菌(S.bongori)。

血清型现已达2500多种。

沙门菌血清型的正确命名方法:

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伤寒血清型(Salmonella,entericasubspecies,entericaserotype,Typhi),并可缩写为伤寒血清型沙门菌(SalmonellaTyphi)。

沙门菌属中少数血清型是人的病原菌,引起肠热症。

绝大多数血清型宿主范围广泛,家畜、家禽、野生脊椎动物及冷血动物、软体动物、环形动物、节肢动物(包括苍蝇)等均可带菌,其中部分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或败血症。

1、生物学性状1.G-杆菌,有菌毛。

除个别例外,都有周身鞭毛。

一般无荚膜。

均无芽孢。

2.兼性厌氧,不发酵乳糖。

对葡萄糖、除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其它沙门菌均产酸产气。

3.主要有O和H两种抗原,少数菌中尚有Vi抗原。

4.沙门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差。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有毒株能侵袭小肠粘膜。

通过种特异性菌毛先与M细胞结合,接着SPI-I分泌系统向M细胞中输入沙门菌分泌侵袭蛋白,引发宿主细胞内肌动纤维重排,诱导细胞膜凹陷,导致细菌内吞。

沙门菌在吞噬小泡内生长繁殖,使宿主细胞死亡,细菌扩散并进入毗邻细胞淋巴组织。

2.内毒素

3.肠毒素个别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

(二)所致疾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其次为带菌动物及其动物产品。

人类沙门菌感染有4种类型:

1.肠热症(entericfever,typhoidfever)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原称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

2.胃肠炎(食物中毒)常见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蛋类、奶和奶制品,系动物生前感染或加工处理过程污染所致。

多见于老人、婴儿和体弱者。

3.败血症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成人。

经口感染后,病菌即侵入血循环。

败血症症状严重,但肠道症状较少见。

4.无症状带菌者约1%~5%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在症状消失后一年仍可在其粪便中检出沙门菌,转变为无症状(健康)带菌者。

(三)免疫性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防御机制。

胃肠炎的恢复与肠道局部生成sIgA有关。

肥达试验(Widaltest)

定义: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H鞭毛抗原、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鞭毛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肥达试验结果的解释:

1.正常值一般是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

1:

80,H凝集效价<

160,引起副伤寒沙门菌H凝集效价<

80。

2.动态观察若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效价≥4倍者即有诊断意义。

3.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

如两者均低,患病可能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