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及升级路径精品文档.docx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及升级路径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及升级路径精品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及升级路径精品文档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及升级路径
越南与我国接壤,是对接东盟的门户,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首个节点。
推进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发展,对双边经济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
近几年,在两国政府的高度支持下,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日渐增多,旅游合作项目与服务更加完善,跨境旅游长廊初步成型。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关系,2017年6月初,在南宁举行的广西与越南广宁省的工作会谈上,两地旅游发展部门达成了双方跨境旅游未来发展的合作共识,即中越双方将进一步丰富中越跨境旅游产品和线路,共同打造跨境旅游合作区、开发跨境旅游新业态;共同建立旅游合作友城关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整治,确保游客的合法权益,为双方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加强双方旅游宣传合作,完善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等。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中越跨境旅游深入发展,对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越跨境旅游的合作现状
(一)双边跨境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中国已成越南旅游业最大客源地
近年来,中越两国旅游业合作不断深入,双边跨境旅游人数也日益增多。
据新闻网整合数据统计,2010-2016年间,中国赴越南旅游的游客由100万人次增至269万人次,增长了近1.7倍,年平均增长率达20%;在此期间,越南来华旅游的游客数量也大幅增加,由不足15万人次增至了约30万人次,年均增长率约为15%。
并且,经过双方旅游业的多年合作与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越南旅游业的第一大客源地。
据越南统计总局公布统计数据,2017年1-5月,越南共接待国际游客526万人次,同比增长29.6%。
其中中国赴越旅游人数达157万人次,占比达30.2%,是越南旅游业的最大客源地;而韩国、日本、欧洲与美洲赴越南旅游的人数分别为88.92万人次、32.3万人次、87.34万人次和37.01万人次,占比分别为17.1%、6.2%、16.8%和7.1%。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国游客便已成为越南最大的境外游客群体。
整体来看,随着当前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逐步推进,双边跨境旅游人数日益增大,且我国已成为越南旅游业的最大客源地。
(二)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不断完善,推动了跨国旅游发展
2015年底,中国与越南两国政府就联手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跨国体验于一体的跨境旅游合作区进行了磋商,并签署了《合作保护和开发德天-板约瀑布旅游资源协定》。
随后,双方各划出一定面积,组成了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即德天-板约国际合作区。
近几年,中越双方都在加紧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除了大力开发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跨国瀑布外,还推出了德天-板约跨国山水实景演出项目,积极推进中越交通基础设施、跨境购物街与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跨境旅游服务。
截至2017年5月,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内,投资1.5亿元的德天游客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且正式开放了东兴-芒街口岸通道,启动了“两国一检”通关便利化试点工作;大新县已完成28套商铺木屋制作安装、A标段安全护栏、休息亭廊与仿木亲水码头等设施的建设,正在进行大阳谷、绿道行云、界河风光带等配套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双方跨境旅游发展。
随着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旅游服务的逐渐完善,已经吸引了大批的中越及东南亚各国的游客。
据统计,2017年春节期间,大新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75%;旅游收入1.6亿元,增长19.4%。
可见,随着中越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不断完善,对于跨国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双边跨境旅游?
w验方式日渐多元,自驾游市场潜力巨大
为了充分运用中越丰富的边境旅游资源,推进双边跨境旅游业发展,2013年,我国相继开通了北海-越南下龙湾与防城港-越南下龙湾两条海上直航航线,为游客提供了跨境游轮体验。
并且,中越两国还开通了跨境旅游火车专线,包括北京-河内的Z5次列车、南宁与河内双向对开的T8701/MR2次和MR1/T8702次列车,以及云南昆明至河口的标准轨列车,为游客提供了沿途观光体验。
近几年,随着中越两国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入,双边跨境旅游体验方式更加多元,在旅游火车专线、游轮、旅游航班等传统旅游体验方式基础上,增加了对开客运班车与自驾游等方式。
例如,2017年1月16日,由我国西南地区通往越南下龙湾的跨境旅游客运班线正式开通,实现了中国北海至越南下龙湾国际客运班线的对开。
2016年10月29日,中越开通了途经我国金滩、长湖生态园,以及越南友谊公园、茶谷旅游区与芒街市贸易中心等地的南宁-东兴-芒街自驾游项目,为两国游客增加了一种新的跨境旅游体验方式。
据某国际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未来中越跨境自驾游线路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延伸至越南下龙湾、胡志明等地,市场潜力巨大。
(四)边关风情文化旅游兴起,双边跨境旅游合作项目日趋丰富
随着中越跨境旅游的深入发展,具有双边特色的边关风情文化旅游逐渐兴起。
以我国广西崇左市为例,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早前其核心区龙州县以中越革命友谊为主题,积极打造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与民俗体验等综合旅游功能的“中越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
同时,崇左市借助自身区位与客源市场优势,全力打造“红色边关、天琴古韵、岩画瑰宝、秀美龙州”旅游品牌。
当前,龙州县风情文化旅游氛围已基本形成,越南游客可以在龙州县参与当地的各类活动,包括滚铁环、对山歌与抛绣球相亲等,体验边关的民俗风情文化。
在2017年5月8日,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举办了第一届“中越龙州-复和长定传统情人节”活动,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风情交流与边关文化旅游发展。
除此之外,现阶段,龙州县政府也在不断推进更为丰富的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项目建设,包括天琴谷文化旅游度假区、“山水弄岗”、“发现弄岗”生态旅游、龙州国际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与弄岗生态观鸟科普基地等。
可以看出,当前中越边关风情文化旅游兴起,双边跨境旅游合作项目逐渐增多。
二、当前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边境政策与景区规划的限制较多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与越南均出台了严格的出入境管理政策与边界管理制度,对人员流动、交通运输以及生产要素往来都实行刚性约束。
例如,2010年,中越双方签订《关于中越陆地边境管理制度的协定》,其中第五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双方不得在边界线两侧各30米范围内新建永久性设施”。
再如,越南于2015年1月1日实施新边境旅游政策,赴河内旅游必须签证,进一步缩小了中越边境旅游的空间。
由于两国边境政策限制较多,而实现高效出入境必须经由双方国家、政府的统筹协调,因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越跨境旅游的发展。
除边境政策外,中越两国部分景点的发展规划限制较多。
如与越南板约瀑布紧邻的德天瀑布景区内,仅允许越南边境居民在835号界碑地域经营购物摊点;同时只允许边境居民在瀑布下游归春界河约800米的区域范围内经营观光竹排,且不允许游客上岸观光。
可见,政策与景区规划的限制,不利于中越双方的跨境旅游合作以及景区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边旅游合作进展。
(二)跨境旅游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现阶段,中越接壤地区的道路、水电、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中越两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在交通方面,中越国际铁路数量较少,交通网络的整体服务功能低下。
据新华网报道,截止到2017年5月底,中越只有两条国际铁路,其中昆明至玉溪段正线长88公里,仅开设了晋宁东、化城、宝峰、玉溪、玉溪南5个车站。
在食宿方面,中越边境地段的品牌星级酒店与高档娱乐设施比较欠缺。
据酒店产权网统计,2016年,中越跨境旅游重点合作地广西崇左市酒店数量仅为66家,占全国总数0.028%,难以满足游客的食宿需求,不利于双方跨境旅游业务的开展。
在购物方面,越南零售业缺大型娱乐购物场所。
据德国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越南全国的商业中心和大型零售企业分别仅有132和90家。
而且,越南零售企业的品牌、专业性较弱,服务水平与管理方面都有待提高。
而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较差,对游客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就会非常有限,这对中越双方的旅游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三)跨境旅游通关手续繁杂
据中华网旅游频道显示,2017年7月1日,越南将对欧洲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实行免签入境,而我国又一次被排除在外。
当前,中越两国还未实行免签政策,两国游客办理签证、通关等出入境的手续较为繁杂,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双方跨境旅游发展。
现阶段,中越跨境旅游的主要方式包括自由行、旅行团、自驾游等,上述出游方式所需的出入境手续,涉及中越两国交通、海关、边防等多个部门,流程较为繁杂,造成所办理的各种手续至少需要15个工作日,极大降低了跨境旅游的便利化程度。
以自驾游为例,据新闻网报道,截至2017年5月,中越跨境自驾车旅游主要实行整团出入境,申请自驾团必须具备5辆以上、20辆以下车辆,且跨境自驾游须委托专业旅行社提前30-45天?
M行申请,车辆需按照车贴标识的顺序接受查验与出入境。
自驾游人员需办理通行证或持护照签证出境,车辆需办理中越边境自驾车辆行车许可证及国籍识别标志等手续。
可以看出,当前中越跨境旅游的通关手续仍较为繁杂,不利于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拓展。
(四)旅游路线与项目较为单一
目前,虽然中越两国的跨境旅游项目日趋丰富,但受到两国政策、边境文化、景观风貌等影响,中越跨境旅游的线路与项目仍较为单一,且总体质量水平较低。
一方面,中越跨境旅游的线路较为单一。
据报道,截止到2017年初,中国国家XX局审批通过的中越跨境旅游路线仅为9条,其中,7条为陆路边境旅游线,2条为海上边境旅游线路,2016年11月开通的中越跨境自驾游,当前只有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团队自驾游业务,且只限定在芒街15公里范围游玩,跨国自驾自由行尚未开放。
另一方面,当前,中越跨境旅游项目较为单一,仍以参观游览为主,游客的参与性与体验性较低,不能有效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而且由于边境旅游线路开设在边境线临近地区,境内外滨海旅游资源的相似性较高,对游客缺乏吸引力与期待值。
据中国新闻网数据统计显示,直至2016年底,中越跨境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于自然景观、海岛旅游、都市旅游以及文化旅游4个领域,且专项旅游与度假旅游的相关产品较少,极大地影响了中越跨境旅游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总体而言,当前中越跨境旅游项目与路线仍较为单一,不利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推动中越跨境旅游合作的升级路径
(一)加强中越双方合作,共同打造国际旅游示范区
加强中越双方的跨境旅游合作,聚集我国与越南的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示范区,对推动双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越双方政府与XX局应依托两国旅游优惠政策,整合并集成特色资源、行政与旅游产业等各类要素,共同打造中越国际旅游示范区。
具体而言,中越双方应通过协商,选取极具自然生态与异域风情的沿边景区建立国跨国游示范区。
在此过程中,双方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共同聘请具有国际旅游规划资质水平的机构,全方位规划合作景区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关联项目,打造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国际旅游示范区。
并且,还应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进一步加强便利通关、边境市场整顿、应急事件处理等跨境旅游管理合作。
此外,还应创新国际旅游示范区内的旅游要素,如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旅游品牌,进而吸引各国游客的参观游历。
(二)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提升跨境旅游服务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跨境旅游产品质量,应加强对旅游线路的策划和设计,着力开发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具体而言,我国与越南接壤的沿边城市,可以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依托自身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着力培育中越边境跨国游、中越边城文化体验、中越边关探秘等集聚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重点发展休闲类旅游产品,如生态度假、山水观光、商贸会务等项目;积极推动特色购物、美食、自驾以及都市观光等产品的常态化运营;不断完善跨境旅游的旅游线路,推介和巩固黄金旅游线路与精品旅游线路,进而提升跨境旅游产品的质量。
此外,除了注重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的拓展,还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出私人定制化旅游服务。
旅行社应以中越旅游景观为基础进行整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具体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专享旅游计划,进而有力提升跨境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搭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推进跨境旅游OTA发展
我国应充分应用先进网络科技手段,搭建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推进跨境旅游产业的OTA模式发展。
具体而言,我国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开发当地旅游业的数据采集、管理与挖掘系统,以此搭建在线中越跨境旅游大数据信息平台。
进而在此平台上,发布当地的实时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门票价与开放时间、酒店位置与住宿价格、旅行团与交通工具选择等,供国外游客参考。
而越南游客只需上网访问该平台,便可了解到我国各地区的旅游信息与服务信息。
并且,还应在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加入互联网智能识别与匹配相关技术,根据游客的历史浏览记录及页面浏览时长等,为其推送相应的出游方案,从而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
此外,还应在平台上设置租车服务、地方特产购买,以及电影、KTV等娱乐场所的预订功能,为游客提供一系列完善的在线服务,从而推动跨境旅游的OTA模式发展。
(四)推行新型大通关管理模式,提高出入境便利化水平
当前,管理部门与区域联通协作,通过监管互认、信息互换与执法互助等方式实现标准化、作业一体化的新型大通关管理模式,已成为提高我国口岸出入境效率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中越跨境旅游应着力推行新型大通关管理模式,在广西与云南等与越南接壤、邻近的边境口岸地区,推行“互联互通”的一体化措施,提高跨境游客的出入境便利化水平。
通关口岸可创新通关方式,实行无纸化通关申请,即游客只需在网上进行出入境申请,无需到出入境服务大厅填写纸质申请表,以此提高通关申请便利化水平。
并且,出入境服务大厅应搭建电子化通关服务平台,将两国跨境游客的通关信息录入该平台。
游客完成网上预约后,直接在口岸通关大厅的相关机器上自主操作,便可实现各类通关手续的一站式完成,从而大幅提高出入境便利化程度。
此外,边境口岸管理部门应简化通关随附单据,扩大绿色通道、直通放行,优化出入境审批流程,从而大幅缩短审批时间,提升游客出入境效率。
(五)推行“旅游+文化”战略,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
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旅游+文化”?
鹇裕?
能够丰富跨境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
因此中越跨境旅游应推动跨境旅游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从而丰富跨境旅游体验。
我国可在云南、广西、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积极推行“旅游+民俗文化”战略,进一步融合旅游业与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文化,为越南游客提供相应的民俗活动节目。
例如,我国可选用边境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融入防城的大板瑶、那坡的黑衣壮、龙州的天琴、靖西的绣球街等民族风情,以及宁明花山壁画、凭祥友谊关、龙州小连城等历史文化,设计富有民族特色文化的旅游精品线路。
此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名胜古迹、节庆祝祀等人文景观,如友谊关城楼、三江侗族的“百家宴”等,为游客提供最原始的生活体验与文化互动,提升游客的参与性,进而推动跨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