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5128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指南Word格式.docx

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水形式、补给关系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二、其他水源的分析:

描述老孔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水等情况及对回采程度的影响。

三、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事故等,开采急倾斜后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四、工作面的涌水量:

描述采煤工作面的最大与最小涌水量及正常涌水量。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及其相对涌出量、绝对涌出量。

二、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爆炸指数。

三、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燃发火期。

四、参考矿井及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五、冲击地压和应力的集中区:

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六、描述地质部门对回采工作的具体建议。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计算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二、应用下列的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的计算。

(1)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的月推进长度

(2)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第二章采煤方法

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描述采区巷道布置情况、服务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三、描述其他巷道(联络行、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四、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五、采用水力采煤时,应对多水力运输石门、回风石门、回采垛的尺寸、快段巷道(采煤头、溜煤道)以及煤水硐室的布置进行描述。

六、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的专用巷道、抽放瓦斯的专用巷道,需要对排放瓦斯尾巷、抽放瓦斯尾巷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七、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的平剖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的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面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描述采煤工艺。

二、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三、描述落、装、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四、采用放顶工艺,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顶的放顶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五、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六、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得位置关系和错距。

七、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明确:

(1)支架的角度结构、组成、宽度,支架垫层数和厚度,点柱等;

(2)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的管理要求;

(3)扩巷方法、扩行支护要求;

(4)支架的安装和管理要求(点柱的之设角度、排列方式和支护密度);

(5)回柱放顶的具体规定;

(6)支架下放的方式和要求;

(7)落煤方式和架内爆破规定;

(8)架外放煤方式;

(9)支架的拆除方式;

(10)收做;

八、采用到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相互之间的错距等做出明确规定。

九、采用水力采煤应注意一下几点:

(1)明确落煤方式(开式、闭式、半闭式);

(2)根据煤层顶板的稳程度选择落垛方式及煤垛参数;

(3)根据煤的硬度选择合理的水压;

(4)明确水枪的安设位置、安设要求、水压要求等内容以及水枪的撤出方式、线路等。

十、实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十一、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一下要求:

(1)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布置的具体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

(2)应填写爆破说明书。

包括工作面的采高、打眼范围,每个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实用炸药、雷管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泡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十二、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运、之、回到整理流程。

必要时绘制工艺流程图。

十三、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

W=LSHR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吨;

L——工作面长度,米;

S——工作面循环进尺,米;

H——工作面设计采高,米;

R——煤的实体密度,

C——工作面采出率,%。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二、采用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控制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进行工作面支护设计,支护设计包括工作面、端头和运输巷、回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护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地选、柱鞋的规格尺寸

德国内容。

二、工作面支护一般采用的方法:

(1)采用顶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根据系统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参数确定;

(2)合理的支护强度。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9.81HrK

式中:

p——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m2

H——采高,米;

r——顶板岩石重力密度,t/m3,一般取2.5t/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

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取低倍数,反之区高倍数。

2、选用现场矿压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3、采用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顶板来压、正常推进)按“支护原则”和“防滑原则”要求计算支护强度,取其中最大值。

(3)支柱实际支撑能力的计算:

(4)合理的支护密度,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N=P/rt

式中n——支柱密度,根/M2

,p——

R——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5)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定排距、柱距。

(6)合理控顶距地选择:

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选择控顶距。

竖硬顶板控顶距可以适当放大,松软,缓慢下沉顶板控顶距可以适当减小,一般采用“见四回一”得管理方式。

(7)柱鞋直径的选择:

三、根据上述参数,结合采高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支柱,并确定选用顶梁的型号。

四、选用金属摩擦支柱进行支护设计时,应明确升柱器的型号、数量。

六、乳化液泵站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泵站及管路的选择;

(2)泵站的位置在相关图纸上应明确表明。

(3)泵站的使用规定,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的配置要求、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确定工作面回采时的控顶方式。

描述控顶方法、控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之设要求、伞檐规定、锚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二、明确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

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丛柱、木垛、贴棒支柱的之设及临时支护、挡杆等要求。

三、确定各个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方法。

放顶区内支(架)柱、特殊支护的回撤方式等。

四、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他因素时的控制顶板方法和要求。

五、采用水沙填充或矸石填充控制顶板时,需要明确填充工艺的要求、材料来源、材质要求、工序衔接等内容。

六、采用放顶煤工艺或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加支架(柱)的稳定性,防止倒架(柱)的方式等。

七、采用水力采煤时,需要描述护抢方式和撤退路线的维护等;

倾角超过十五度时还要描述采空区挡矸点柱的支护方式。

八、采用人工顶板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的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回采防止漏矸石的方法等内容。

十、采用强制放顶工艺时,应进行强制人工放顶设计。

十一、采用放顶煤需对顶煤进行人工软化的哦,应描述软化措施。

十二、如果工作面有伪顶、符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第三节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方式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前支护方式及支护距离等。

二、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等。

三、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要求。

四、确定各类支护材料正常使用的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五、绘制工作面得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平剖面意图,反映出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正常使用支护等情况。

第四节矿压观测

一、确定矿压观测内容。

包括日常支柱支护质量动态检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二、描述矿压观测方法。

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方式、观测时段。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一、确定运输、装载、转载方式,选择运输设备。

二、描述运输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推移方式。

三、描述运煤线路和辅助运输线路。

四、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一通三防”与安全检测

一、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和质量要求。

二、进行工作面实际风量需要的计算。

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各煤矿企业制定的哦“通防细则”计算或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温度、同时工作最多人数、风速等因素分别计算后,取其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三、如果工作那么独立通风有困难,需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时,应按其中一个工作面需要的最大风量计算。

四、确定通风线路,描述风流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回风巷的路线。

五、工作面温度超限时,必须进行专门的降温设计。

六、采用水力采煤时,采煤地点的供风可以参考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有关风量计算方法和局部通风机选择、安装方法进行设计。

七、防治瓦斯应包括瓦斯检查和瓦斯监测:

(1)明确瓦斯检查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每班检查次数,检查汇报签字规定,以及瓦斯超限处理、撤人、回复生产的规定内容。

(2)明确瓦斯监测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监测设备安置地点、断电瓦斯浓度、恢电瓦斯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和恢复生产的规定内容。

八、采用瓦斯抽放(排放)时,还应确定瓦斯的抽放(排放)线路。

九、确定综合防尘系统,描述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除尘方式,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等内容。

(1)明确除尘供水系统,包括除尘管路系统设置、供水参数、除尘设施设置位置等内容。

(2)明确除尘方式,包括工作面范围内各类除尘方式(煤尘注水、采煤机内外喷雾、支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湿式打眼、装煤洒水、个体防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净化水雾和冲刷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等方式)。

(3)明确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包括隔爆设施安设、水量、管理要求。

十、明确防治煤层自燃发火所选用的消防管路及措施:

(1)描述回采期间综合的灭火方式(注浆、注氮、阻化剂、凝胶、均压),并确定相关参数和工艺。

(2)确定检测系统,描述检测仪器的安装、传感器的安设地点、检测要求、自燃发火期的标志气体、预报制度、以及超限气体撤人等内容。

(3)明确特殊期间的防灭火要求,包括工作面临近结束、停止正常生产,以及其他意外情况下的防灭火规定。

十一、绘制通防系统相关图纸。

通风系统图、瓦斯抽放图、综合防尘图、注浆系统图、注氮系统图、消防管路图、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布置图,可以合并绘制或单独绘制。

第三节排水

一、根据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确定排水系统和排水设备。

二、明确排水路线。

三、绘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供电

一、进行供电设系统计,包括以下内容:

(1)选择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电器设备、计算电力负荷。

(2)进行电缆选型计算和电器保护整定计算等。

二、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

明确供、用电设备情况,电缆种类、长度、断面和“三大保护”等情况。

第五节通信照明

一、描述工作面与车场、变电所、硐室等要害场所直接联系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

二、描述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场所的照明系统设置情况。

通信照明系统图。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一节劳动组织

一、描述作业方式。

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个工序、尽量做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二、描述劳动组织作业,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编制劳动组织表。

第三节作业循环

绘制正规作业循环图。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填写要经济指标表,应明确相关的安全、生产、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备注

1

工作面倾斜长度

m

2

工作面走向长度

3

采高

4

煤层生产能力

t/m3

5

循环进度

6

循环产量

t

7

月循环数

个(%)

8

月进度

9

日产量

10

月产量

11

工作面可采期

a

12

在册人数

13

出勤率

%

14

回采功效

t/工

15

垛木定额

16

支架(柱)损失率

17

顶梁丢失率

18

炸药定额

19

雷管定额

20

截齿消耗

21

油脂

22

单位成本

23

煤层牌号

24

含矸率

25

灰分

26

装煤机械化程度

27

第六章煤质管理

一、描述煤质指标。

二、叙述提高煤质的措施。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一、有针对性的叙述与本工作面相关的安全制度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

二、叙述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第二节顶板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支护质量要求。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冒顶、煤壁偏帮的处理方法、措施。

三、描述所选用的支护材料的质量要求。

四、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支柱(架)的初撑力的要求。

五、描述工作面应采取防倒柱的措施。

六、描述运输巷、回风巷加强支护的方式和要求。

七、明确工作面注液枪的设置、使用要求。

八、描述运输巷、回风巷支架回撤方法和要求。

九、描述回柱放顶的安全措施。

十、描述其他顶板控制(采空区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防治水

一、描述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

二、描述排水线路、管路发生堵塞、故障情况下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报告矿调度室的应急措施。

四、描述工作面或其他地点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采取的措施。

五、描述其他防治水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节爆破

一、描述爆破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监督的方式。

二、描述爆破器材领退、实用等安全技术措施。

三、明确严格按照炮眼布置设计要求打眼,并说明打眼、装药前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

四、明确实用符合规定的封泥,并坚持实用水泡泥的规定。

五、描述工作面设备、支柱等防止炮崩的措施。

六、描述爆破前必须进行“一炮三检”制度、具体的检查方法,以及严谨裸漏爆破(放糊炮、明炮)和短母线爆破的具体规定。

七、描述什么情况下不可爆破的具体规定。

九、描述其他爆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描述工作面通风线路发生进、回风不畅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二、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及要求。

三、描述工作面采用各项综合防灭火措施及要求。

说明发生高温点、发现指标气体等发火征兆时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四、描述在注氮、注浆、撒阻化剂等防火操作时的安全措施。

五、描述在工作面区域的安全监控仪器、仪表使用、悬挂、移动等要求。

六、描述其他“一通三防”、安全监控及外因火灾防治控制技术措施。

第六节运输

一、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设备依次启动、停止的措施和联络方式。

二、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转载设备在紧急情况下的停机措施。

三、描述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运输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描述发生大块(煤炭)矸石卡住运输、转载、破碎设备以及溜煤眼上口的处理方式及安全措施。

五、描述辅助运输设备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六、描述其他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节机电

一、描述工作面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等机电设备的安装固定、使用、推移、维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行专职值、设备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停送点制度。

三、描述乳化液泵站、管路等管理措施。

四、描述移动变电站和乳化液泵站的移动、固定方式和安全措施。

五、描述油脂管理要求。

六、描述机电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七、描述其他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节其他

一、描述工作面的工业卫生、文明生产方面的内容要求。

二、描述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一、制定发生冒顶、瓦斯、煤尘爆炸、火灾和透水等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二、确定发生灾害时的自救方式、组织抢救方法和安全撤离路线。

三、绘制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