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486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7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浙江高考一轮选考专题检测卷7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选考专题检测卷(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史料中“伐木”“焚烧”等信息可知,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应选C项。

]

2.据史书记载:

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当时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B [题干中两个人的名字中都有“牛”和“耕”,说明牛耕在当时的使用和影响。

①从题干中反映不出;④曲辕犁的出现是在唐朝。

]

3.下面两幅图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A.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同等地位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农业、牧业、商业呈多元发展

B [解答时应结合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使用

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B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是在揭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较之前有显著提高,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铁器牛耕的使用。

]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B.集体农耕

C.小农经济D.铁犁牛耕

D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的典型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自然经济形态下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是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排除B项;A项所述的耕作方式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粗放式耕作方式,在封建社会不占主流,排除A项;C项所述是一种经济形态,而非耕作方式,排除C项。

]

6.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B [本题需要综合材料中的一系列信息。

《荀子·王制》突出农业生产对气候的重视,《农书·粪田之宜》突出农业生产对用肥的重视,《吕氏春秋·上农》《齐民要术》强调要按照自然规律来搞好农业生产,而A、C两项仅仅强调了某一个方面,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上述四则材料综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7.(2012·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是中国古代利用水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一项装置示意图,这项装置主要应用于(  )

A.纺织    B.灌溉

C.冶铁    D.制陶

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由图可知是水排,水排是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鼓风冶铁工具,所以选C项。

]

8.汉代民谣:

“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该民谣中所称颂的工程位于下图中的(  )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示意图

A.①B.②

C.③D.④

B [由材料中“郑国在前,白渠起后”,可以看出该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地区,故选B项。

①是在河南,③是在淮河流域,④是在四川盆地,都不符合题干材料要求。

]

9.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历代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

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

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

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D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发生于汉代,故选D项。

]

10.《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D [材料反映了曲辕犁的使用,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隋唐时期开始出现在江东地区。

]

11.下列手工业品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④珐琅瓷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

A [青瓷成熟于东汉,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彩瓷出现在明朝,珐琅瓷出现于清朝。

]

12.(2017·绍兴高一检测)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此诗句赞美的陶瓷品种是(  )

A.唐三彩B.青瓷

C.粉彩瓷D.白瓷

B [从题干材料“越窑”“翠色”可知陆龟蒙诗句描述的是青瓷,故选B项。

A、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C项粉彩瓷是清朝出现的。

]

13.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能制白瓷,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清代粉彩瓷器品种较多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D [中国制瓷业历史悠久,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由陶到瓷的过渡时期,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粉彩瓷器工艺技术高超,故③的说法错误,应选D项。

]

14.(2016·嘉兴期末)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汉武帝时期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B [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浓淡协调、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出现在康熙年间,故B项正确。

]

15.《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指(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方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D.沿街开铺的街市

C [据材料“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可知政府对“市”在时间和空间上实行严格管制,故C项正确。

]

16.陆游《杂赋》诗写道: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宋代的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A [从题干材料“草市”“上酒楼”可知此时的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选A项。

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

17.“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所描述的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  )

A.汉朝洛阳B.唐朝长安

C.宋朝东京D.元朝大都

C [由“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可知,此时的市已打破了时空限制,这种情况始于宋朝,故选C项。

]

18.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A [题干中的夜市“通晓不绝”、瓦子“不觉抵暮”强调的均是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B、C两项题干没有体现;坊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坊是指居住区,市是指商业区,宋代坊市界限虽被打破,但不能说两者无区别,排除D项。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A项。

]

19.“……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代B.唐代

C.宋代D.明代

C [本题考查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被打破,该现象最早在宋代出现。

]

20.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

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海禁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D.土地国有

C [“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反映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

21.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D.反腐倡廉的政策

B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说明西汉初年限制商人的穿着和禁止商人做官吏,由此可知实行限制商人的政策,故选B项。

]

22.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

B.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C.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

D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政策,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结合“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可知D项正确。

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中“政治地位”无法体现,排除;我国封建社会从一开始就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说法错误,排除。

]

23.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B [封建统治者采取任何一种政策,其出发点都在于维护其统治地位。

封建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在于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它关乎王朝赋税的征收和政权安危,故选B项。

]

24.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海禁”政策B.工商皆本

C.重商主义D.重农抑商

A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对出海的严厉规定,与“海禁”政策相符,可知答案为A项。

B、C、D三项政策与题干材料不符,皆排除。

]

25.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江”。

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C [本题考查的是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影响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其最大的影响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所以本题应该选择C项。

]

26.“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D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特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