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写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写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滕王阁序中的典故写作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
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汉书》载:
“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
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一连三联对偶,后两联尤为工整;
“被”字,“冒”字见出作者选词用字的匠心。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
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
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
钟嵘在《诗品》中说:
“宋临川太守谢灵运(诗),其源出于。
1,“龙光射牛斗之墟”:
龙光,之宝剑的光辉。
牛、斗,星宿名。
墟、域,所在之处。
据《晋书·
张华传》,晋初,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雷焕称这是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张华命雷焕为丰城令寻剑,果然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古属豫章郡)牢狱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
后这对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徐孺:
徐孺子的省称。
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隐士。
据《后汉书·
徐稚传》,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3,“宾主尽东南之美”东南之美: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诗经-尔雅-释地》:
“东南之美,有会稽之竹箭;
西南之美,有华山之金石。
”
后用“东箭南金”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4,“腾蛟起凤”: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西京杂记》:
“董仲舒梦蛟龙入怀,乃作《春秋繁露》。
”又:
“扬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5,“孟学士之词宗”,词宗:
文坛宗主。
也可能是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
6,“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紫电清霜:
《古今注》:
“吴大皇帝(孙权)有宝剑六,二曰紫电。
”《西京杂记》:
“高祖(刘邦)斩白蛇剑,刃上常带霜雪。
《春秋繁露》亦记其事。
武库:
武器库。
也可能是指西晋军事家杜预,即杜武库。
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帝子、天人:
都指滕王李元婴。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
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化用庾信《马射赋》:
“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10,“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白云遏:
形容音响优美,能驻行云。
《列子·
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1,睢园绿竹:
睢园,即汉梁孝王菟园,梁孝王曾在园中聚集文人饮酒赋诗。
《水经注》:
“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12,“气凌彭泽之樽”,彭泽:
县名,在今江西湖口县东,此代指陶潜。
陶潜,即陶渊明,曾官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樽:
酒器。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有酒盈樽”之句。
13,“邺水朱华”邺水:
在邺下(今河北省临漳县)。
邺下是曹魏兴起的地方,三曹常在此雅集作诗。
曹植在此作《公宴诗》。
朱华:
荷花。
曹植《公宴诗》: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14,“光照临川之笔”,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代指即谢灵运。
谢灵运曾任临川内史,《宋书》本传称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15,“四美具”,四美:
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另一说,四美:
音乐、饮食、文章、言语之美。
刘琨《答卢谌诗》:
“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16,“二难并”,二难:
指贤主、嘉宾难得。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王勃说“二难并”活用谢文,良辰、美景为时地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赏心、悦目为人事方面的条件,归为一类。
1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宇宙:
喻指天地。
《淮南子·
原道训》高诱注: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来今曰„宙‟。
18,“望长安于日下”,日下:
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
夙惠》: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
„日近。
‟元帝失色曰: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9,“目吴会于云间”,云间:
江苏松江县(古华亭)的古称。
排调》:
“陆云(字士龙)华亭人,未识荀隐,张华使其相互介绍而不作常语,云因抗手曰:
„云间陆士龙。
‟”20,“地势极而南溟深”,南溟:
南方的大海。
事见《庄子·
逍遥游》。
21,“天柱高而北辰远”,天柱:
传说中昆仑山高耸入天的铜柱。
《神异经》: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
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北辰:
北极星,比喻国君。
《论语·
为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22,“怀帝阍而不见”,帝阍:
天帝的守门人。
屈原《离骚》: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23,“奉宣室以何年”,奉宣室,代指入朝做官。
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
宣室,汉未央宫正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之处24,“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易老:
冯唐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
《史记·
冯唐列传》: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李广难封:
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
唐王勃作。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一字千金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
最后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
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
“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
阎伯舆知道后说道:
“人才难得”,便包了千两银子,亲自率文人们来见王勃。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
“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
”大家都说:
“那不是个空(kong)字吗?
王勃说:
对呀!
就是“空【kong3号音】字呀!
‘槛外长江空自流’吗!
”众人恍然大悟。
一、用典详释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
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
“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
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
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青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北辰”之典见《论语·
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
《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
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
“贪泉”之典见《晋书·
吴隐之传》,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涸辙”之典见《庄子·
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
“阮籍”之典见《晋书·
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哭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
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化用即点化后使用。
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大人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
“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
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
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
《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
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
侄子谢玄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评论:
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游玩的时间、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
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
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
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
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最佳答案1、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
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西汉梁孝王刘武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
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这两句直译就是:
“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
”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
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
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
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庄子•逍遥游》”,“天柱”,传说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经•神异经》。
天柱,极言其高。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托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文的感慨。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指天帝,阍指守门人。
帝阍就是天帝的守门人。
《列子•汤问》: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此“帝”亦指天帝。
帝阍原是屈原辞赋中想象的神灵。
《离骚》: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
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贾谊洛阳人,18岁就以文才著称,20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深受倚重,于是一年之内超迁为太中大夫。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对贾生并不宽容,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
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事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
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
梁鸿幼年丧父。
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
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牧猪,虽然专业不对口,倒也乐得做他的“猪倌”。
一天闲来无事,梁鸿和他的猪们在晒太阳,有两只小猪在泥坑里打滚。
梁鸿看见了,就对小猪说:
“猪啊猪,其实我是很羡慕你们的。
从前有一位庄周老伯伯说过,郊祭时用的牺牛,虽然平时用好养料喂养,又披以纹绣,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时,这条牛想作一头小猪,这可能吗?
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国事羁绊,我宁愿作一个小猪在污水沟里游戏,这样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
一次,梁鸿误遗火种,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他便寻访到那户人家详细地询问了主家的损失,然后以猪作价抵偿。
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梁鸿说我家贫没什么财物,就让我为你干几年活吧。
主人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
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责备那家主人。
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
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诗,每句后面有一个“噫”字。
大意是:
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览脚下的帝京城,宫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劳苦,却远远地没有尽头。
这首诗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
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五百多年后,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梁鸿被迫害的命运表达了深深的感慨。
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长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
梁鸿夫妇逃至吴地(今苏州一带)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全家三口总算有了个安身的栖所。
白天梁鸿为人舂米,晚上每当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时,孟光已经为他做好了香喷可口的饭菜。
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头直。
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意思是说,未遇到推荐自己的人,只能抚弄着凌云之赋而叹惜。
事出《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杨意:
杨得意的省称。
抚:
抚弄。
凌云:
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
杨得意是汉武帝时一位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一次武帝读到《子虚赋》,连连称赞,说:
“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杨得意告诉武帝这篇赋是司马相如写的,于是武帝就召见相如。
相如把自己的《大人赋》上奏武帝,“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这一句是说如果没有遇到杨得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