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1)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研究的方法。
(2)马克思主义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的答案。
(3)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的具体之际相结合,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
9、如何正确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0、如何认识当代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1)当今时代世界历史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既面临折严重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2)明确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3)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4)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而艰巨的工作,不能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
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本原是物质/精神)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既反对了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错误观点,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2、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是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人化自然。
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
3、试述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并说明我们在学习。
工作生活中怎样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2)二者斗争的焦点或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结合本人或他人工作学习生活实际,说明坚持用联系的、发展变化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抹杀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4、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1)对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应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
物发展的动力。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
可结合个人实际或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实际,说明内因外因的关系。
5、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从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要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式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方面,说明其指导意义。
6、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进行对自身的否定;
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是扬弃。
关于掌握辩证否定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应该从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方面加以论述,举例说
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从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方面说明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7、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以科学研究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解释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为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2)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为例,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8、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异同、答:
(1)规律的含义:
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普遍性。
(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自然过程是无意识的、盲目的不自觉的,自然规律是通过自然界各种盲目的力量相互作用自发地实现的,不需要人的参与。
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4)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
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不能因为承认人的自觉活动的作用而抹煞和改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9、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的主观性,教材从4各方面作了说明:
1/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2/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反映客观事物的,这些都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3/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
4/人的意识不仅能够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
意识的客观性也从4个方面作出了说明:
首先,尽管意识是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其次,意识的感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情感、意志尽管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观事物的。
再次,个体意识是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
最后,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形象,但这种创造是把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在观念和表象中加以改造形成的,它仍然来源于客观世界。
可以举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例子加以说明。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可以举狼孩没有意识的例子。
10、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可以举1958年大跃进违背客观规律造成的危害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个例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
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是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
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3)二者的辩证关系:
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依存;
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第三,相对真理相绝对真理转化。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检验真理的含义:
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只有实践能够判明认识是否正确。
6、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1)真理与价值的区别:
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而价值是之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3)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7、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关系?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2)认识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
(3)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党的思想路线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这是因为: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
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9、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
“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得到认识的过程;
“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2)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2、如何理解“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1)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
(2)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将引起什么样的社会结果,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3)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就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3、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2)社会基本矛盾制约和决定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决定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
(3)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分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4、为什么说我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激化、有步骤地进行的。
(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4)我国的改革开放正确处理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功能?
(1)它具有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
(2)它具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
(3)它具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功能。
6、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1)劳动是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需呀既人的本质。
7、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历史的创造者是官大的人民群众还是个别的英雄人物,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2)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去播种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答:
(1)从历史需要方面评价。
2)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
(3)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评价(4)对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
1、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
(1)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
第一个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或属性。
2)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3、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
(1)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4、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时间所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少量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可以等于多量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
复杂劳动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6、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个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二是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的基础上产生。
2)商品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9、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10、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作为资本的货币会带来更多的货币,发生价值增殖,产生剩余价值。
其前提必须找到一种商品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
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
1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1)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根据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13、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1)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3)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劳动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1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15、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后果、作用和历史趋势是什么?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2)资本积累的后果:
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
社会劳动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4)资本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17、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1)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概念。
(2)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职能形式是什么?
(1)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一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2)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
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什么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的影响:
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
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就越少。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预付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